学习,在真实情境中发生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icom_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口语交际《讲述》一课的教学,依托“秋游”这一真实情境,以一组相关任务搭建思维阶梯,让学生在任务中了解、感悟、运用“讲述”。真实情境中的“讲述”练习,既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深入,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了学生的品行素养。
  关键词:口语交际 讲述 真实情境 任务
  一、教学背景
  南京市“新优质初中”是一批办学基础不大理想的学校,或地处偏远,或条件简陋,学生大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家庭学习氛围不佳,学习成绩普遍较低。面对这样的学生,如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并帮助他们获得学习的成功感,需要教师贴近学生,研究学情,从学生较为薄弱的学习基础出发,为他们量身定制专属的学习方案。
  《讲述》是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课,要求学生能把事情、感受、道理等讲给别人听。讲述这一交际形式在生活中最常见,也最常用,每个学生都很熟悉,看起来也很简单。然而,如果深入思考就会发现,这最平常的表达行为里,其实有颇深的学问呢。于是,我在教学中开始引导这些不够自信也讷于言辞的学生学习讲述。我们曾阅读课文,然后学习复述,也曾一起观看《冰雪奇缘》,然后练习讲述……渐渐地,学生懂得了一些讲述的要领。
  2018年11月8日,在南京市“新优质初中”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中,初二(5)班的同学们展示了《讲述——我们的十月》一课。
  二、教学过程
  环节一:看视频,学讲述
  师 十月份,秋游来了,大家痛痛快快地玩了一天。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说说秋游。先请大家快速浏览任务一,了解任务内容。
  (学生快速浏览任务一:观看视频,讲述视频中的内容。)
  师 好,让我们看一看视频。
  (學生观看“视频一”。视频内容:两星期前李庆梦和语文课代表杨美玲去办公室抱作业本。李庆梦从杨美玲口中得知学校十月份将组织校运会和秋游两大活动,高兴极了。一周之后,她却被好友张子璇告知秋游取消,沮丧之余发现好友只是故意说假话逗她玩,事实上秋游并未取消,只是因天气原因推迟一周。李庆梦虽感到遗憾,却也很快释然。)
  【评析:选择学生亲历的生活内容,以视频再现的方式引导学生讲述,这样的教学内容当然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因为这不仅降低了学习的台阶,便于学生攀登,而且贴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乐于表达。相比之下,那些为讲述而硬设的题,如“难忘的一件事”“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等,难免会让学生不耐烦。学生知道那就是一道讲述练习题,就像写作练笔一样,按照套路讲就是,难以产生与陌生人分享自己身边真实故事时的那种喜悦感。】
  师 给大家一些时间回想一下视频中的内容,做好讲述准备。
  (学生准备。)
  师 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讲一讲视频中的事情?
  生 (郭航同学)视频讲了关于秋游的事情。一开始,李庆梦和杨美玲讨论秋游什么时候开始,后来因为天气原因被推迟。就这么多。
  师 这是郭航的讲述,有没有其他同学也愿意来讲一讲?
  生 (李想同学)视频中首先是两个同学去办公室拿作业,然后途中得知下周五要秋游的事,他们为这件事感到高兴、兴奋。但过了一个礼拜,其中一个同学又得知秋游时间推迟了,感到有一点小失落,最后还是因秋游感到开心。
  师 大家认真听了李想和郭航的讲述,谁来点评一下?
  (学生思考。)
  生 (胡康同学)我觉得郭航讲得并不完整,而李想把要素讲得差不多了,让人能听清楚起因、经过、结果等。
  师 的确,他们两人,李想讲得更完整一些。我们讲述的时候,要注意事件的完整性。(板书:完整性)胡康也说了,讲完整,就要把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有没有其他同学从别的角度也来点评一下他们俩?
  生 (孙柯莹同学)郭航的叙述比较平淡,没有什么生动性,感觉很难被带入到秋游那种值得高兴的情绪中。李想讲得比较完整,她主要讲述了两个场景,第一个是同学讨论下个星期可能要秋游,然后转换到下一个场景,确定秋游时间推迟。所以李想讲得比较有条理、完整。
  师 孙柯莹评价郭航的讲述比较平淡,缺少生动性;而对比李想的讲述时,却重点评价了李想讲述的条理性和完整性。老师提醒一下,我们在对比同学们的回答时,角度应当尽可能统一。不过,孙柯莹也的确提示了我们讲述时的另两个注意点,要有条理、要生动。(板书:条理性和生动性)李想的讲述比郭航更生动,但老师觉得和上节课大家讲述《冰雪奇缘》的故事相比,还有所欠缺。回忆一下上节课所学,让我们试着把视频的内容讲述得更生动。
  (学生准备。)
  生 (经晨同学)我作为视频的观看者看到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杨美玲和李庆梦去办公室抱作业本;第二件事是在回来的途中,杨美玲告诉李庆梦十月份要秋游了,两个人都很高兴,迈着喜悦的步伐走了;第三件事是张子璇在楼梯间一本正经地告诉李庆梦秋游取消了,李庆梦就很傻很天真地认为秋游真的被取消了。其实张子璇只是在开一个玩笑,她后来告诉李庆梦秋游并没有取消,只是推迟了。
  师 作为当事人,杨美玲你觉得经晨的讲述在生动性上做得如何?
  生 (杨美玲同学)我觉得挺生动的,因为我当时就处在那样的情境中,的确是迈着喜悦的步伐回到教室的。
  师 你点出了“迈着喜悦的步伐”,其他同学能否归纳一下经晨在刚才的讲述中,用了哪些方法使自己的讲述更生动?
  生 她在讲述李庆梦听说秋游取消的时候,用“很傻很天真”来形容她,把李庆梦的反应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师 你也具体分析了她讲述过程中的一句话。这两句话都是对细节的描写,可见经晨在讲述的过程中,抓住了细节,显得更生动,更吸引人。讲述一开始,经晨强调了自己是视频的观看者,现在老师想听一听视频里的主人公又是如何讲述这件事的。   生 (李庆梦同学)在秋游的两个星期前,我帮杨美玲抱作业的时候,她告诉我要秋游了,我听了就很高兴地和她一块儿走了。在秋游的一个星期前,我和张子璇碰到了一块儿,我就问她秋游的准备,然后她骗我说秋游取消了,像经晨所说的,“很傻很天真”的,我就相信了。过后知道秋游没有取消,只是推迟而已,也就接受了。
  生 (张子璇同学)我和李庆梦一起去操场,路上碰见杨美玲,李庆梦就帮她抱了作业,在她们俩回来的路上的时候,杨美玲告诉李庆梦她在办公室听到要秋游的事情。接下来,李庆梦和我又碰到了一块,在楼梯上她问我秋游准备得怎么样了,然后我就跟她开了一个很调皮的玩笑,告诉她秋游取消了。一开始她挺失望的,后来知道了我是骗她的,秋游只是推迟了,她虽然还是有点失落,但也很欣然地接受了。
  师 在张子璇讲述到一半的时候,忽然有很多同學抬头看了她一眼,什么原因?
  生 我觉得她讲得不太对。
  师 哪里不对?
  生 说不出来。
  师 有没有人发现?回忆一下我们上次讲述《冰雪奇缘》时,安娜那个小组的发言。
  生 我记得当时说安娜晕倒了,在她晕倒的那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安娜应当是不知道的。所以,杨美玲和李庆梦所说的内容,张子璇应该不知道。
  师 张子璇可能是因为看了视频,不自觉地将她自己不知道的内容补充完整了,如果没有视频的干扰,她的讲述肯定会更合情合理。刚才进行了两轮讲述,两轮讲述者的身份不同,对比这两轮讲述,你有什么发现?
  生 我发现不同的讲述身份,讲出来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要注意根据讲述身份,调整讲述内容。
  (教师板书:根据讲述身份,调整讲述内容。)
  师 大家发现了不同,其实两轮讲述中还有一点是一致的——都使用了第一人称,这也是讲述时需要注意的。
  (教师板书:使用第一人称。)
  【评析:其实,学生阅读教材,就可以得到讲述应遵循的原则——完整性、条理性和生动性等,也可以了解“根据身份调整内容”“使用第一人称”等技巧。事实上,很多表达课(口头或书面)也是方法先行,即教师直接出示或要求学生归纳表达的方法,然后用方法进行操练。这节课则不然,老师只要求学生练习,然后请同学评判,在“说”与“评”之间,方法自然被学生捕捉到了。这样获得的方法往往会令学生印象深刻,使用也更为自然和熟练。】
  环节二:说感受,悟讲述
  师 一波三折,秋游总算来了,有许许多多的快乐在等着我们,让我们接下来看看第二个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二”。视频内容:秋游时学生玩“大摆锤”的场景。)
  师 从你们的表情中,我可以看出大家对这个游戏项目记忆犹新。现在,给大家一些时间,好好地回忆一下你玩这个游戏的经历。
  (学生回忆。)
  师 下面的任务有一点复杂,先请侯长春同学把投影上红色的字读一下。
  生 (侯长春同学读)选择在场的任意一位听课老师,把你参与这个游戏的经历和感受分享给他(她);分享结束后请老师为你勾选等第,然后就此等第简单采访他(她)。
  师 下面我就把时间交给你们和在场的听课老师,大家一起完成这个任务。
  (全体学生下座位完成任务,走到在场听课教师的身边讲述并采访。在场听课的数十位教师也很给力,都认真指导学生讲述。)
  师 我看到大家都很高兴、很兴奋,看来任务完成得很好。现在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在刚才的这个过程中,你收获了什么?
  (学生安静思考。)
  【评析:公开课上,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借助所有听课教师的力量,帮助所有学生进步,这出于黄老师的巧思,更体现了黄老师的胆识。“新优质初中”的大多数学生不肯发言,即使发言也常常词不达意,这其实就是锻炼少的缘故。这节课上,黄老师没有因为追求课堂效果而把发言的权利圈在几个优秀学生的身上,而是用任务“逼”着每个学生开口,“逼”着他们主动与陌生人攀谈、交流,从而锻炼讲述的胆量,也提高讲述的水平。如果学生回到座位后,黄老师能请一两名特别“得意的”当堂再讲一下,然后谈收获,则可以让学生加强认识,也倍增自信。】
  生 我明白了自己的讲述在哪些地方有不足,还有应该怎么改进。
  师 具体说说看。
  生 我的讲述因为紧张有些断断续续,用一些形容词也不怎么恰当,这些需要改进。
  师 还有同学愿意说说吗?
  生 我也是因为紧张,不够自然大方,说得也不够完整。
  师 两位同学都提到了会紧张,不够自然大方,看来这也是讲述很重要的一个点。还有吗?
  生 我觉得我讲得挺完整的,也挺有条理的。
  师 嗯,她觉得自己达到了第一个任务中学到的要求。有没有同学从新的角度谈谈收获?
  生 我刚刚讲述的对象是我们学校的尚校长。我一开始的时候比较紧张,自己也感觉到语速很快。后来我注意到了尚校长的表情,就调整了自己的语速,尽量让表达比较得当。然后,在讲述结束后我又采访了我们的尚校长,尚校长和我聊了聊天,来缓解我的紧张情绪。由此,我学到了,讲述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要注意听讲述的人,根据对方的表情和表现来改变自己的表达。
  师 太好了,她提到在讲述时要注意听者的反应,及时改进自己的讲述。
  (教师板书:根据听者反应,及时改进讲述。)
  师 下面老师来简单地采访一位同学。请问,你刚才讲述的时候,第一句话是什么?
  生 (王宣博同学)老师您好,我是来自建邺初级中学初二(5)班的王宣博。
  师 那老师再问一下,你平时和同学讲述的时候,会不会一开始做这样的自我介绍?
  生 (王宣博同学)不会。他们熟悉我,不用自我介绍。而且老师和同学不一样,这样介绍,有尊重的感觉。   师 对,身份不一样,我们今天讲述的场合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讲述时还要注意身份、场合,得体地、礼貌地讲述。
  (教师板书:注意身份场合,得体礼貌讲述。)
  【评析:把讲述和采访结合,即将单向的表达与双向的交流组合,对学生而言,讲述的难度增强了,但实用感也提升了,兴趣自然也更高了。可惜的是,黄老师还是太在乎学生总结讲述的要领,所以没有及时让学生分享采访所得,如果能让学生再讲述一下采访的经历和感受,把现场观课老师给予学生的意见也呈现在课堂上,则课堂互动会更多元、更高效。】
  环节三:提意见,练讲述
  师 秋游的时光是快乐的,但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那么,秋游结束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
  (学生观看“视频三”。视频内容:几位同学因为秋游结束得早,商量去玩其他的游戏。)
  师 就近原則,小组合作,商讨如何更好地完成任务三——向校长讲述。
  (学生分小组商讨后,刘雅、孙柯莹、陈天泽三位同学作为代表向在场的三位校长讲述视频内容。)
  师 三位同学圆满完成了任务,大家最想听谁向你们汇报?
  生 (齐)孙柯莹。
  师 那老师就把讲台让给孙柯莹,请她来讲述刚才完成任务的过程,大家做好点评准备。
  生 (孙柯莹同学)我第一时间是去抢尚校长,因为不是第一次面对尚校长,所以没有那么紧张了。我向尚校长说我们秋游结束得比较早,很多同学感觉玩得不是很尽兴,选择了在回家之前找同学再去玩一会儿。就这个现象我向尚校长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因为秋游回来时间过早而不能玩得尽兴,请问,校长对此有什么看法?”校长很认真地向我解释,这次秋游是因为初三同学要体质检测,初一、初二的同学要和他们同时回来,所以结束得比较早。尚校长说下次秋游学校一定会尽心尽力完善,让同学们玩得更开心。
  【评析:感谢该校领导,能亲临学生的“讲述”现场,真诚听取学生的意见,并给予友善的答复。这是学生难得的经历,也将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经验。当我们抱怨学生不关心生活、不观察生活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学校和教师应予以有力保障和良好引导?学生没有参与生活的话语权,久而久之,自然失却了参与生活的主动性。这个教学环节虽短,参加的学生人数有限,但对全班同学而言却是一个积极的鼓励——学校是自己的家,有想法可以通过向老师和校长反映的方式进行表达,老师和校长愿意听同学们的述说。】
  师 刘雅举手了,那请你也来汇报。
  生 (刘雅同学)我采访的是我们学校的王校长。王校长看起来很和善,我就直接表达了我们同学对秋游的看法:秋游的时间总是很短暂,尤其是这次去银杏湖玩,去得很迟,回来得又很早。我们想和班主任一起去玩,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但因为时间不够,也就很早离开了。我跟校长提出:“我们希望多一点时间和班主任留下美好的回忆,这样以后长大了,看到这些快乐的照片,也会很开心。”校长表示时间和快乐并不矛盾,下次外出,可以珍惜时间,让秋游更有意义。我还向校长提出,这次出去秋游,我们班是打散的,因为六个班五辆车,其实我们想在一起。校长也表示下次她会考虑的。谢谢大家!
  师 感谢两位同学。对比两位同学的讲述,结合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谁来点评一下?
  生 (王宣博同学)他们在向校长讲述的时候,都将视频中的事件讲述完整了。然后,就视频中的内容,向校长提出自己的问题。刘雅在讲述的过程中更富有感情,更生动;孙柯莹根据视频中的客观情况,请求延长秋游时间。
  师 的确,刘雅在讲到我们班被打散的时候,我心里也是有一点点难过的。刘雅把感情带入到其中,所以她的讲述更打动我们。好,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其实,小小的“讲述”有大大的学问,以后我们还可以继续学习。下课!
  【评析:课堂总结环节,黄老师不是简单地用板书归纳所学内容,而是充满信任地让学生就所学内容点评同学代表的讲述,这就将所学的讲述灵活用起来了。尽管点评的学生并未完全用上课堂呈现的讲述要领,甚至还在对比中加入了“富有感情”的要求,但这种将学习经验内化成自己意识的办法是可取的,学生自己生成出的经验更是可贵的。因此,懂得在运用中学习,应该比机械地学知识本身更有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反思
  这课结束后,许多听课老师给予赞许与好评,让我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当然,感受更深的是如下两点:
  (一)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情境开展口语交际活动,是这节课设计的基点。作为一所“新优质初中”,我们的学生有很多“先天不足”。要克服这些不足,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课堂设计讲究“贴”着学生走,而以“口头表达”为主要训练点的口语交际课,更当如此。
  这节课以“我们的十月”为主题创设了情境,其中播放的视频,都是有关十月秋游的真实场景的记录或再现。同学们看到这样的视频内容,立刻就被带回到轻松愉快的秋游中,兴趣自然就来了。此时,不管是对同学讲述,还是对老师讲述,大家都有兴趣去说,也都有话可说。对比之前的练习——“讲述《冰雪奇缘》的故事”,我发现,这一情境的激趣效果明显更好,恐怕是因为它是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是他们最真实的生活。可见,越是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情境创设,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之后更主动、更深入的学习。
  (二)评价尊重差异
  “任务二”将讲述的对象扩展到整个会场,学生十分兴奋,四散寻找自己的“缘分”老师。看到平日里羞涩腼腆的几个女生也迅速找到了讲述对象,我心里很是高兴,可又在不经意间瞥见班上三个出了名的“皮猴子”聚在一起推推搡搡、不知所措。着急无奈之下,我被迫选择了等待,等待他们调整状态,完成任务。就这样,没有任何人施以援手,三个“皮猴子”从互相推拒到达成共识,最后集体选择了一位男教师,你一言我一语,结结巴巴地完成了任务。表面上看,这三人的任务完成得并不理想,可静下心来想一想,他们也并非一无所获:三个人彼此商量,从不知所措到统一战线,学会了合作;在同伴的支持下,每个人都对陌生人进行了讲述,得到了锻炼;轮流对老师讲述时,注意了倾听,也对别人发言有合理补充……在口语交际的学习中,这些不都是很重要的内容吗?   利用情境开展活动是为了激趣,更是为了让每个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评价要尊重其差异性,尤其是“新优质初中”的学生,尤其是“新优质初中”中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他们的每一次进步恐怕都更艰难。因此,只要按要求真正完成任务了,每个学生所得不同,提升的程度不同,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四、教学总评
  黄佳佳老师的《讲述——我们的十月》一课独出心裁,别具创意,以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练习与感悟“讲述”。作为观课者,笔者以为,学生此课的学习获得了如下三方面的提高:
  (一)在真实情境中提升品行素养
  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应是立德树人,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应是更好地做人。语文学习自然肩负这样的使命。这节课,学生围绕最喜欢的活动——“秋游”展开讲述,在讲述中感受同伴的调皮和友情的美好,在讲述中懂得礼貌的重要,更在讲述中学会沟通、交流,甚至学会提意见和建议。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康德在《什么是启蒙》一文中说:“启蒙的口号是‘勇于智慧’,即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性。”运用自己的理性,首先是乐于并善于公开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堂课上,我们看到学生在完成“任务二”时得到了校长的肯定,在完成“任务三”时就变得更有勇气了。他们不仅根据视频内容向校长提出延长秋游时间的要求,还自发地提出了希望班级不被打散的愿望。可见,当校长给予学生说话的支持,当全场老师耐心地聆听学生的讲述,认真地接受学生的采访,并指导学生表达,学生的心是可以向生活打开的。他们在得到尊重与鼓励的同时,也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有了这样的情境,这节课就不单体现出语言教学的价值,更实现了素养教育的目的。
  (二)在真实情境中提高思维品质
  “讲述”虽然平常,但其实不简单。就字面义来看,就有叙述、描述、论述等。叙述的内容偏于经历、故事等,是最基础的表达方式;描述则偏于场景、感受等,多讲究生动、逼真的效果;而论述(連同阐述、陈述等)又偏于观点、主张和事实、理由等,多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更需要抽象思维。教材中所说的“把事情、感受、道理等讲给人听”,说的就是这几方面。黄老师没有拘泥于有关概念,而是利用三段视频巧设三个任务:讲述视频中的事件,讲述玩游戏时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讲述活动结束后的遗憾。学生在这样一组相互关联又逐级递进的任务链的驱动下,从把事件讲完整,到把感受讲传神,再到把意见讲清楚,思维难度是不断攀升的,但完成的过程全无压力。正是因为有真实的情境伴随,学生的思维才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说得好”其实是“想得好”的表现,若期望学生提高表达能力,一定要高度关注和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在真实情境中获取表达经验
  在日常表达中,人很少会想到诸如“注意身份场合,得体礼貌讲述”之类的要领。那么,是不是在情境中学习,就不需要总结这些经验呢?不然。因为这些经过提炼的经验,常常会帮助学习者更快地掌握说话技巧,从而更好地表达与交流。问题是如何传达这些经验,是教师直接告知,还是通过教材传递,抑或由学生自己悟得?黄老师不惮“新优质初中”学生的学习基础,放手让学生“在讲述中学习讲述”。于是,我们发现,学生在畅谈讲述收获、汇报讲述过程、点评讲述得失中,已经基本达成了教材中对此课的要求,而且这些经验都是自己在实践中得到的。如果,此课不囿于公开课的时间限制,在听取并分析学生的学习收获时,适当点拨一些学生自身难以悟得的经验,诸如“根据讲述目的,安排讲述内容的主次”之类,学生会有更多的收获。当然,黄老师在下课前也提到,“讲述”不是一节课能学完的,以后还会不断学习,可见黄老师是懂得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非一时、一课之功的道理的。
  一节课很快过去,但这节课中开心的“秋游”情境、学生争相讲述的场景,都给大家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原来,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可以真切地发生,学生的素养可以悄然地生长。
其他文献
“思考”维度的研讨,首先由贲友林执教《找规律》一课。课后进行现场互动,主持人:周卫东;研讨嘉宾:贲友林,潘小福。  周卫东:今天下午的这场互动研讨,将聚焦于“思考”。相对于“倾听”“表达”这两个关键词,我觉得“思考”这个关键词应该更加有价值和意义。我们知道,数学最本质的特点就是思考,在座的老师应该都有发言权,话题会更多一些,交流会更深刻一些。接下来,我们从三个板块展开。我也整理了三个关键词,第一个
期刊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好各学科的“第一老师”,英语也不例外。在平常的英语教学中,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关于这一点,古今中外的不少思想家、教育家、心理学家都有不少论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同样,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兴趣对鼓舞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一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能
期刊
“留守儿童”这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名词,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并不陌生。社会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使农民工纷纷外出务工,随之涌现出大批量的留守儿童。随之产生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给我们身在一线的教师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且长期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来的教育实践使我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和出现的问题有深刻的体会。我发现留守儿童这些特殊群体,主要存
期刊
摘要:华裔作家程玮的儿童文学作品很大程度上是从文化假设和哲学角度,通过独白与对话、自我与他者、主体与社会等多种文本实践策略,实现了童年精神的坚守、女性话语的优雅和国际视野的开阔。当然,其作品中包含着一系列叙事上的复杂敏感的话题,所提供的儿童主体性的表现形式和潜在意义,是一种简单表达下的丰富、“复调”话语下的多元,都是需要读者(包括预期读者和实际读者)细细品读的。  关键词:程玮儿童文学儿童主体性文
期刊
“倾听”维度的研讨,首先分别由张齐华执教《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一课,朱国荣执教《抽屉原理》一课。课后进行现场互动,主持人:贲友林;研讨嘉宾:张齐华,朱国荣,郭庆松。  贲友林:老师们,刚才听了两节课,下面就围绕三个关键词:“问题”“案例”“策略”,开始“倾听”维度的研讨。非常期待在座的每位老师都能够积极与台上的嘉宾展开互动。  与会老师:我即将成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之前是做
期刊
[摘要]“问题武”教学是教师以学生为本、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交流解决问题,完成“三维”目标,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停留在获取知识上,而是上升到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上,使被动的接受武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索性学习。  [关键词]“问题武”教学;层次性;开放性;探究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
期刊
2011年西安市学科带头人培养项目北京集中培训期间,我们高中组共聆听了10场专家专题报告,每一场报告都是一次心灵的震撼,每一场报告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教育专家用他们深刻而丰富的教育政策、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经验,引领着我们走出了肤浅而狭隘的精神洞穴,带领着我们走进了一个深邃而广博的教育天地,指示着我们用生命去触摸教育的灵魂和本质!    一本课标满怀情  ——刘坚教授报告《理解课程标准教师走向卓越》
期刊
[摘要]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计算机学科教学应在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本文结合实际对于其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育;一体化教学;精讲多练    中专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计算机课程将逐步成为中专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的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上好作文课,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以迅速提高,这是值得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去探讨的问题。现我就谈谈我个人的一点肤浅的看法,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要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明白“要写须先读”    我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林龄曾说过“书痴的文章必工”这样一句话。意思是说多读多写的人写的文章也就有条有理,有根有据。“要写须先读”。读得多了,熟读成诵
期刊
英语写作在中考中占较大的分值,而许多农村学生在此方面丢分甚多,以致影响最后总分,因此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势在必行,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谈谈自已的看法。    一、学生要积累大量的词汇    犹如土木砖石是建筑的材料一样,词汇是说话写作的必需材料,也是制约写作能力提高的瓶颈。可以想象,如果要写一个句子,15个单词有8个单词拼写错误或拼写不出,有3个单词用法不当,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