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66226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升入三年级后,就开始进行写作训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正确的作文指导,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正确的作文指导,在规范的小学教学操作程序和方法前提下,还得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读写结合,读中学写
  作文,就是要能运用本国的语言文字,把自己的见闻、思想、想象表达出来。表达,要有一些方法,方法的来源离不开阅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语文教学无非是个例子。”因此,作文指导必须重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写作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要的必须让学生多阅读。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课文都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另外,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书籍,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写作起来自然就会顺畅生动了。再就是要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领会一些写作的方法。换言之,就是通过阅读,学习课文的主题、构思、谋篇布局或观察方法、表现形式等,把在阅读文章时领悟到的表达方式及时进行迁移应用,达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目的。
  二、师生互动,激趣创新
  作文教学先要破除学生心中惧怕作文的心理障碍。而师生互动,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愉悦的情绪,消除顾忌心理,从而激起学生作文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作文的动力。一旦我们的作文指导课使学生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迸发出对作文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状况下,也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有了这种潜能,学生便能对日常生活中看到、听到的事物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自己的喜怒哀乐也会自然地流泻于笔下。
  另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保持学生学习作文兴趣的一个外在条件。教师要多和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这样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步提高。
  三、鼓励实践,开源拓流
  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可见,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脱离了生活实践的作文,往往是空洞的,缺乏真情实感。教师在作文指导的过程中,应结合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安排一些活动或生活实践。如六年级语文下册的作文“难忘的第一次”。学生的第一次也许有很多,但印象深刻的就不多了。有很多同学写第一次做饭,可现在的孩子有谁真正做过一次饭?因为没有亲身感受,写出来的作文都是千篇一律,空洞无物。为了写好这次作文,笔者让学生回家亲身做一次饭,并提醒他们注意做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自己的亲身感受。如此作文,学生才觉得有素材可写。“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经常安排或者带领孩子们参加生活实践,才能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获得真知,吸取养料,为作文积累丰富多彩的素材。
  四、由说到写,说写并重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在运用中,口语表达比文字叙述更为广泛。因此,在作文指导中,要坚持由说到写和说写并重的原则。教师应指导学生把自己组织材料、构思的情况口头叙述出来,启发其他学生评议,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再及时点拨、引导。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逐渐提高,还能提高全体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接下来,指导学生把口述的内容笔述出来,这时,教师重点辅导写不出来的学生,强调怎么说就怎么写,做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表达真情实感。
  五、强调自改,协调合作
  作文指导不可忽视学生自己修改这一环节,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自改的兴趣,教给学生自改的方法和各种修改符号。先让学生自改,要求把句子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写得不具体的地方写具体,做到文通字顺、表达清楚。再同桌或四人小组互改,遇到有争议的地方可各抒己见,再说服对方以求共识。这样,逐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总之,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从低年级开始,经过长期严格的习作训练才得以提高。作为教师,要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其他文献
教师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平时关心的关注的都与周围社会息息相关。学生也是社会中的人,他们每天都在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因此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离开社会的教育将会变得不可思议。作为教师要把短短的40分钟课堂引向广阔的天地,融入社会,通过课堂感受社会,体验社会,做出正确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把握本质,正确引导  小学生看待问题往往停留在表面,对问题的深入把握还不够,学生了解
摘 要:傩舞具有游戏性、健身性、典型性等体育文化属性。南丰傩舞没有歌词,从开始到最后完全靠肢体语言表达含义。本文将傩舞与武术的特点和动作结构进行比较,发现他们非常相近,存在非常相似的性质。  关键字:傩舞 运用 武术教学 可行性  古傩,被用于祭祀活动;傩舞,是一个带着面具用来驱鬼神的仪式。我国古籍早有记载,如《诗经·卫风·竹竿》:“巧笑之瑳,佩玉之傩。”目前,我国西南地区和长江、黄河流域的一些农
对于语文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许多教师喜欢把注意力放在课外,课前查找大量图片或视频材料,课后让学生搜集资料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这样的安排无疑是课程资源的一种开发和利用,但不容忽视的是,课堂教学本身就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若能把那些非预设性的动态生成资源灵活、巧妙地开发和利用,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将可能达到甚至超越预期目标。对如何利用动态生成资源,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笔者以案例解读
新课程标准中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具体来说,就是指教师在新课标的引导下,严格遵守小学语文教学要求,牢牢抓准课堂教学突破口,在教师所能操作和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教学模式改进,为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而组织展开的一系列教学活动。  一、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  一个良好语文学习环境的创造,需要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使学生自主展开学习。学习过程的主动性能够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大家对于阅读教学都非常重视,但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是一味地追求成绩,忽视了学生的阅读体验。这样的做法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抛砖引玉,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也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对阅读产生热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走进文本,获得自己的独特感悟
新课程标准在原先课堂的教师、学生、文本三维对话中,加入了“与编者对话”。这一提法将教材编者的地位从幕后一下子拉到了台前,让“劳苦功高”的编者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理解,也让整个课堂的教学目标有了更多的参照和指引。编者在整个一册教材的编选中,结合了选文的时代主题、多样文化、民族情怀以及学生当前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尽力做到主题明确、循序渐进、文质兼美、题材丰富、体裁多样,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如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