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们常说“言传身教”,言传是第一位的,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又决定了语文教师的语言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因此,从课堂语言艺术的独特性、讲究的出发点和折射的多面性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结合教学案例呈现课堂语言艺术的精彩,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一条语言魅力与课堂高效相结合的道路。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艺术;魅力;高效
吕叔湘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便是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它富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课堂语言艺术的独特性
教师的语言是为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其本身具有教育教学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和其他语言形式有着本质区别,拥有自己的独特性。
1.互动性特征
教师的课堂语言需要学生的参与、补充、呼应,语言运用的过程是师生相互推动、相互合作、交流对话、共生共创的过程,且始终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2.指导性特征
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侧重于指导性,要依据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具体问题、学习的具体需求和课堂情境来指导学生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能力。
3.效率性特征
从教学角度而言,教师的语言艺术不能单纯定义为好或不好,更应看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益,这才是根本的立足点。
二、课堂语言艺术讲究的出发点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杰作《学记》中有“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之论,明确提出了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及要求,而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绽放出语言的魅力之花,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必须从以下几点出发。
1.课堂语言要落在学生的需求点
一堂有效率的语文课,教师的语言必然是落在学生的需求点上的。当学生在课上产生学习需求且通过自身努力不能实现所求目标时,教师课堂语言的有效引导会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会反过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产生听讲的动力,从而使课堂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2.课堂语言要借助学生的兴奋点
教师的课堂语言要说到学生关注的焦点上,想议论想表达的热点上,从而激起学生听讲时的共鸣,同时运用课堂语言艺术,借助学生的兴奋点,相机开发学生的潜能,打开他们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在语文课上敢于遐想、积极联想、勇于创造,使语文课堂既充满教师语言的精彩,又彰显学生参与的热情活力。
3.课堂语言要契合学生的思考点
一位出色的语文教师能够运用自身的语言艺术,通过对文本的把握,对学生的调控,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思考,但又不急于点破,让他们用自己的能力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收获丰厚的学习成果。当学生的学习出现偏差时,教师又能利用语言艺术加以巧妙点拨,拨正学生学习、思考的航向。
4.课堂语言要把握学生的感悟点
当学生在语文课上有感而发、有感而问、有感而究时,教师要及时把握时机,运用课堂语言进一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的这种感悟成为语文课堂宝贵的生成性资源,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让课堂教学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三、课堂语言艺术折射的多面性
语文教师的语言既称其为艺术,那么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创造,而创造艺术的阵地就在语文老师每一节精心打磨的课堂之上。在课堂中,我们所领略到的语言纷繁异彩: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口吐莲花、妙语如珠;挥洒自如、激情四射;缜密严谨、一丝不苟,不论是哪一种语言的呈现,追寻的都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与魅力。在这些精品課中,教师的语言艺术表现出来的特性是各不相同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生动幽默,趣味盎然,具有吸引性
著名教育家斯维洛夫曾说过:“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这话并不过分。教师的幽默语言,可以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引起学生宽松愉悦的心理共鸣,从而顺利地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因此,许多教师愿意将幽默融合进自己的教学语言中,使自己的课堂充满欢笑,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小稻秧脱险记》中就有这样一个精彩片段:
师: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让人感到它已经是有气无力了。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声音大)
师:你没有完。(学生笑)要么你的抗毒能力强,要么我的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喷洒一点。(说完,老师又朝该生身上“嗤嗤”地“喷”了几下。生大笑。)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学生喘着气读。)
于老师运用幽默的语言巧妙地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指导,让他们体会“喘不过气来”这一句应该如何把杂草被除草剂喷洒后的反应通过朗读再现出来。一个富有教学机智和幽默的教师,他的语言艺术也会将他的这种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反映出来。
2.富于激情,以情动人,具有感染性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富有艺术性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当是发声于情、意寓于情、理融于情的。当教师带着对教学的热爱,对文本的共鸣,富于激情地去讲解,学生立即就会受到你“情绪辐射”的感染。浙派名师王崧舟老师本身就是一位极富教学激情的人,他富于诗情的语言感染力在《望月》一课中展现得尤为出彩。
师:近,亲近的近,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近。大家看,诗人旅途劳顿,日暮时分,终于把船停靠在了江渚,江边,可以休息了,可这时候最先出来迎接他的竟然是倒映在江边的那轮皎洁的明月,诗人心中不禁涌起了一丝欣慰、一点欣喜,让我们怀着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艺术;魅力;高效
吕叔湘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便是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它富有鲜明的专业特色,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课堂语言艺术的独特性
教师的语言是为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其本身具有教育教学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和其他语言形式有着本质区别,拥有自己的独特性。
1.互动性特征
教师的课堂语言需要学生的参与、补充、呼应,语言运用的过程是师生相互推动、相互合作、交流对话、共生共创的过程,且始终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2.指导性特征
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侧重于指导性,要依据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具体问题、学习的具体需求和课堂情境来指导学生思维方式,提高思维能力。
3.效率性特征
从教学角度而言,教师的语言艺术不能单纯定义为好或不好,更应看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益,这才是根本的立足点。
二、课堂语言艺术讲究的出发点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杰作《学记》中有“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之论,明确提出了语言在教学中的作用及要求,而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绽放出语言的魅力之花,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必须从以下几点出发。
1.课堂语言要落在学生的需求点
一堂有效率的语文课,教师的语言必然是落在学生的需求点上的。当学生在课上产生学习需求且通过自身努力不能实现所求目标时,教师课堂语言的有效引导会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会反过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产生听讲的动力,从而使课堂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
2.课堂语言要借助学生的兴奋点
教师的课堂语言要说到学生关注的焦点上,想议论想表达的热点上,从而激起学生听讲时的共鸣,同时运用课堂语言艺术,借助学生的兴奋点,相机开发学生的潜能,打开他们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在语文课上敢于遐想、积极联想、勇于创造,使语文课堂既充满教师语言的精彩,又彰显学生参与的热情活力。
3.课堂语言要契合学生的思考点
一位出色的语文教师能够运用自身的语言艺术,通过对文本的把握,对学生的调控,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思考,但又不急于点破,让他们用自己的能力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收获丰厚的学习成果。当学生的学习出现偏差时,教师又能利用语言艺术加以巧妙点拨,拨正学生学习、思考的航向。
4.课堂语言要把握学生的感悟点
当学生在语文课上有感而发、有感而问、有感而究时,教师要及时把握时机,运用课堂语言进一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的这种感悟成为语文课堂宝贵的生成性资源,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让课堂教学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三、课堂语言艺术折射的多面性
语文教师的语言既称其为艺术,那么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创造,而创造艺术的阵地就在语文老师每一节精心打磨的课堂之上。在课堂中,我们所领略到的语言纷繁异彩: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口吐莲花、妙语如珠;挥洒自如、激情四射;缜密严谨、一丝不苟,不论是哪一种语言的呈现,追寻的都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与魅力。在这些精品課中,教师的语言艺术表现出来的特性是各不相同的,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生动幽默,趣味盎然,具有吸引性
著名教育家斯维洛夫曾说过:“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这话并不过分。教师的幽默语言,可以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引起学生宽松愉悦的心理共鸣,从而顺利地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因此,许多教师愿意将幽默融合进自己的教学语言中,使自己的课堂充满欢笑,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小稻秧脱险记》中就有这样一个精彩片段:
师: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让人感到它已经是有气无力了。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声音大)
师:你没有完。(学生笑)要么你的抗毒能力强,要么我的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喷洒一点。(说完,老师又朝该生身上“嗤嗤”地“喷”了几下。生大笑。)
生:“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学生喘着气读。)
于老师运用幽默的语言巧妙地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指导,让他们体会“喘不过气来”这一句应该如何把杂草被除草剂喷洒后的反应通过朗读再现出来。一个富有教学机智和幽默的教师,他的语言艺术也会将他的这种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反映出来。
2.富于激情,以情动人,具有感染性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富有艺术性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当是发声于情、意寓于情、理融于情的。当教师带着对教学的热爱,对文本的共鸣,富于激情地去讲解,学生立即就会受到你“情绪辐射”的感染。浙派名师王崧舟老师本身就是一位极富教学激情的人,他富于诗情的语言感染力在《望月》一课中展现得尤为出彩。
师:近,亲近的近,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近。大家看,诗人旅途劳顿,日暮时分,终于把船停靠在了江渚,江边,可以休息了,可这时候最先出来迎接他的竟然是倒映在江边的那轮皎洁的明月,诗人心中不禁涌起了一丝欣慰、一点欣喜,让我们怀着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