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音乐欣赏教学是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重要教学方法。欣赏音乐不是简单的感官愉悦,而是一种创造性审美实践活动。音乐欣赏教学通过聆听音乐、理解音乐,实现对音乐美的判断与接受,从而陶冶情操,保持鲜明个性,形成完美人格。本文就如何高效地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强化音乐的育人功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音乐;教学;欣赏
【中国分类号】G623.71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说过:“对于音乐教育,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而是能让人产生愉悦的、精神的探讨”。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那么,怎样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呢?这就要靠中学音乐教师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感官来感受音乐。
一、 加强音乐欣赏方法教学,让学生感悟方法,提高欣赏水平
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不是一下子就可提高到很高程度的,需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首先是通过对音乐音响所产生的感知和体验,纯粹为了体会对音乐音响的乐趣而倾听,这是欣赏音乐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欣赏音乐不需要任何方式的思考,直接从音乐音响中获得一种愉悦,这是一种近乎生理的“审美反射”,这种感受并不是来自这些音响包含的任何意味和思想,而是来自这些音响本身的愉悦感觉。单凭这种感染力就把我们带到一种无意识然而又有魅力的心境中去,所获得的情感体验是一种直接的体验,无需经过一个理解与认识的过程。其次,学会对音乐主题的感受和表达。艾伦•科普兰曾说:“所有的音乐都有表达能力,有的强一些,有的弱一些,所有的音符后面都具有某种含义,而这种含义毕竟构成了作品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欣赏能力,可以选择一些主体单一、表达意义明确的音乐去聆听,而后再有选择性地欣赏室内乐、奏鸣曲、交响曲等。由于欣赏者的经历、文化素质、艺术品位不同,对欣赏主题音乐含义的理解和描绘,也会不完全相同,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该努力使自己感受到一个主题或整首乐曲所表达的特征。最后,达到心智交融的音乐欣赏水平,在欣赏中得到美好音乐熏陶,让音乐成为享受。音乐的旋律、调式、和声、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织体等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加强对音乐素材及其发展的理解与掌握,有意识地聆听旋律、节奏、和声、音色及其变化。
二、提高音乐欣赏水平的教学方法
在实际的音乐欣赏活动中,往往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欣赏者被音乐所陶醉,他企图融入音乐中去,把音乐变成自我的一部分。另一种情况是,音乐被欣赏者所把握,欣赏者企图从不同角度,对音乐做出评价。作为旁观者,应该把音乐看作一个客体,在自我和音乐之间划出一条清晰的界线。我们欣赏一部悲剧性音乐作品时,往往会被音乐所感动的并不仅仅是其中的悲剧性内容,或许更多的是其中的艺术性。音乐不仅给我们带来悲哀,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欢乐,当我们忘却自我融入音乐之中的时候,会与音乐一同悲伤,当我们作为旁观者从音乐中体味到美的时候会得到愉悦。音乐欣赏正是在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之中,将音乐的情绪与欣赏者的情绪交融在一起。因此,音乐欣赏教学,教师要让学生达到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平衡统一。同时,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也往往会遇到两种情形,一种是欣赏者凭直觉直接感受到音乐中所包含的美感,无需用理性的方式对音乐音响进行分析,单凭感觉去完成对音乐的审美判断。另一种情形是,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充分利用理性的方式去把握音响结构中所包含的审美价值,并由此获得美感愉悦。当然这两种情形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他们往往交织在一起,构成欣赏者完整的音乐审美结构。问题是,前者多出现在非专业欣赏者的活动中,而后者则只有在经过专业训练的欣赏者群体中才可以实现。需要说明的是,即便是专业的欣赏者,在欣赏活动中依然不能放弃直觉感性效应。因为这种单纯的直觉能摆脱概念的约束,而把丰富多彩的幻觉带给欣赏者的心灵。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方法获得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如何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教师必须运用音乐的各种要素巧妙地引导,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当中去感受、想像、理解、再现音乐形象。让学生在听赏、表现、游戏、律动、创造等教学活动过程中与音乐释放的情感发生心灵的共振。比如说在刘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她让学生视唱不同的音乐主题来感受不同的音乐意境,在“与学生分别走男女舞步”的教学环节中让生对比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等;在严老师的课堂教学中,他将学生分组用不同的音色、力度、速度视唱主旋律来表现不同的角色,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他还安排了芭蕾舞基本手位的学习环节,让学生在律动的过程中感受舞剧的形体魅力。
总之,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往往会给学生一种神奇的,愉悦的感觉,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价值。有句老话说“观千剑而后识器,闻千曲而后晓声。”多听、多感知、多探究,就一定能成为精于音乐欣赏的好听众。所以音乐教师认真上好音乐欣赏课,中学音乐欣赏课才不会形同虚设,才能使音乐学科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不断地提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音乐;教学;欣赏
【中国分类号】G623.71
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说过:“对于音乐教育,我最终关注的不是音乐,而是能让人产生愉悦的、精神的探讨”。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那么,怎样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呢?这就要靠中学音乐教师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感官来感受音乐。
一、 加强音乐欣赏方法教学,让学生感悟方法,提高欣赏水平
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不是一下子就可提高到很高程度的,需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首先是通过对音乐音响所产生的感知和体验,纯粹为了体会对音乐音响的乐趣而倾听,这是欣赏音乐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欣赏音乐不需要任何方式的思考,直接从音乐音响中获得一种愉悦,这是一种近乎生理的“审美反射”,这种感受并不是来自这些音响包含的任何意味和思想,而是来自这些音响本身的愉悦感觉。单凭这种感染力就把我们带到一种无意识然而又有魅力的心境中去,所获得的情感体验是一种直接的体验,无需经过一个理解与认识的过程。其次,学会对音乐主题的感受和表达。艾伦•科普兰曾说:“所有的音乐都有表达能力,有的强一些,有的弱一些,所有的音符后面都具有某种含义,而这种含义毕竟构成了作品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表达欣赏能力,可以选择一些主体单一、表达意义明确的音乐去聆听,而后再有选择性地欣赏室内乐、奏鸣曲、交响曲等。由于欣赏者的经历、文化素质、艺术品位不同,对欣赏主题音乐含义的理解和描绘,也会不完全相同,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该努力使自己感受到一个主题或整首乐曲所表达的特征。最后,达到心智交融的音乐欣赏水平,在欣赏中得到美好音乐熏陶,让音乐成为享受。音乐的旋律、调式、和声、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织体等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加强对音乐素材及其发展的理解与掌握,有意识地聆听旋律、节奏、和声、音色及其变化。
二、提高音乐欣赏水平的教学方法
在实际的音乐欣赏活动中,往往会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欣赏者被音乐所陶醉,他企图融入音乐中去,把音乐变成自我的一部分。另一种情况是,音乐被欣赏者所把握,欣赏者企图从不同角度,对音乐做出评价。作为旁观者,应该把音乐看作一个客体,在自我和音乐之间划出一条清晰的界线。我们欣赏一部悲剧性音乐作品时,往往会被音乐所感动的并不仅仅是其中的悲剧性内容,或许更多的是其中的艺术性。音乐不仅给我们带来悲哀,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欢乐,当我们忘却自我融入音乐之中的时候,会与音乐一同悲伤,当我们作为旁观者从音乐中体味到美的时候会得到愉悦。音乐欣赏正是在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之中,将音乐的情绪与欣赏者的情绪交融在一起。因此,音乐欣赏教学,教师要让学生达到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平衡统一。同时,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也往往会遇到两种情形,一种是欣赏者凭直觉直接感受到音乐中所包含的美感,无需用理性的方式对音乐音响进行分析,单凭感觉去完成对音乐的审美判断。另一种情形是,欣赏者在欣赏过程中充分利用理性的方式去把握音响结构中所包含的审美价值,并由此获得美感愉悦。当然这两种情形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他们往往交织在一起,构成欣赏者完整的音乐审美结构。问题是,前者多出现在非专业欣赏者的活动中,而后者则只有在经过专业训练的欣赏者群体中才可以实现。需要说明的是,即便是专业的欣赏者,在欣赏活动中依然不能放弃直觉感性效应。因为这种单纯的直觉能摆脱概念的约束,而把丰富多彩的幻觉带给欣赏者的心灵。
三、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方法获得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如何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教师必须运用音乐的各种要素巧妙地引导,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当中去感受、想像、理解、再现音乐形象。让学生在听赏、表现、游戏、律动、创造等教学活动过程中与音乐释放的情感发生心灵的共振。比如说在刘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她让学生视唱不同的音乐主题来感受不同的音乐意境,在“与学生分别走男女舞步”的教学环节中让生对比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等;在严老师的课堂教学中,他将学生分组用不同的音色、力度、速度视唱主旋律来表现不同的角色,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他还安排了芭蕾舞基本手位的学习环节,让学生在律动的过程中感受舞剧的形体魅力。
总之,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往往会给学生一种神奇的,愉悦的感觉,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价值。有句老话说“观千剑而后识器,闻千曲而后晓声。”多听、多感知、多探究,就一定能成为精于音乐欣赏的好听众。所以音乐教师认真上好音乐欣赏课,中学音乐欣赏课才不会形同虚设,才能使音乐学科在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不断地提高,以适应社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