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本应是一门最有灵性、最具活力、最具趣味性的学科,但很多学生却把学习数学看做是最痛苦的事。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爱好如果不能触动思维、内心、灵魂,就不会带来益处,教师应把每个学生引向兴趣的发源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快乐教学,给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对于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我认为,要让课堂充满活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课前的导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巧设有趣情境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因此,我经常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数字5的认识》一课时,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地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多得。这样教学,把数学问题趣味化,使学生对新知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时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
二、课堂教学的设计
1.多样化的课堂活动
以往我们的教学往往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主宰一堂课,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忙着听、忙着记,长此以往怎会不厌?就连一些教师听公开课都会睡着,更何况是学生呢?课堂形式多样化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寓教于乐是丰富课堂的有效方式,而游戏无疑是儿童最喜欢、最愿意参与的一种活动。数学游戏以其有趣的形式“娱人”,以其丰富的内容“引人”,以其无穷的奥秘“迷人”,以其潜在的功能“育人”。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引用数学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高效、优质地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学会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在教学《分类》时,我开展了一系列游戏活动。首先由“帮助小朋友整理房间”,引出分类;动物王国来信了,让学生在“帮助小动物们找家”的活动中,使学生理解同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的同一性;在“水果、蔬菜”的分类中,使学生感悟在不同标准下的分类结果的多样性。最后,让学生在给全班小朋友分类游戏中感受分类就在身边,从而扩展到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分类的现象。孩子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不仅学会了分类,而且置身于游戏情境中快乐主动地参与学习。
2.有趣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法”是由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他在《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法》一文中说:“在优秀的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并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教师让学生有可能提出好几种解释,然后在实际中去对所提出的每一种假说进行肯定或否定,学生通过实践去证明一个解释和推翻另一个解释。在这种情况下,知识是积极探索获取的。”
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老师问:你们会分东西吗?图书室新买了24本图书要分给五(1)班男、女两组同学阅读,你们能帮老师分一分吗?这时学生议论后交流:男同学12本,女同学12本。老师说:男生、女生分得一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称之为“平均分”,但是五(1)班的男生有意见啦,因为他们班的男同学有30人,女同学有18人,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这时学生对用不同方法分书产生了争议,充分暴露了自己的思维过程,就怎么合理分配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在多种方案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按比例分配的合理性,展现了知识的产生过程。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欲望被充分激发,感悟到按比例分配的必要性,进而产生了探求具体解决方法的需求,思维的火花一次又一次地闪现。学生很乐意并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探究的全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了问题解决的愉悦感,激发起更高的求知欲,真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三、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就需要我们这些课堂的主导者时不时地给课堂添点“料”、加点“火”,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去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使他们有机会体面地表现自己,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样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萌发上进的心理,扬起自信的风帆。
“没有快乐,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让我们在活动与探索中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让我们的课堂在和谐的氛围中焕发生机与活力。
一、课前的导入,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巧设有趣情境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因此,我经常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数字5的认识》一课时,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地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多得。这样教学,把数学问题趣味化,使学生对新知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时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
二、课堂教学的设计
1.多样化的课堂活动
以往我们的教学往往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主宰一堂课,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忙着听、忙着记,长此以往怎会不厌?就连一些教师听公开课都会睡着,更何况是学生呢?课堂形式多样化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寓教于乐是丰富课堂的有效方式,而游戏无疑是儿童最喜欢、最愿意参与的一种活动。数学游戏以其有趣的形式“娱人”,以其丰富的内容“引人”,以其无穷的奥秘“迷人”,以其潜在的功能“育人”。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引用数学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高效、优质地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学会数学思想方法。
例如,在教学《分类》时,我开展了一系列游戏活动。首先由“帮助小朋友整理房间”,引出分类;动物王国来信了,让学生在“帮助小动物们找家”的活动中,使学生理解同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的同一性;在“水果、蔬菜”的分类中,使学生感悟在不同标准下的分类结果的多样性。最后,让学生在给全班小朋友分类游戏中感受分类就在身边,从而扩展到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分类的现象。孩子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不仅学会了分类,而且置身于游戏情境中快乐主动地参与学习。
2.有趣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法”是由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他在《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法》一文中说:“在优秀的教师那里,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教师并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教师让学生有可能提出好几种解释,然后在实际中去对所提出的每一种假说进行肯定或否定,学生通过实践去证明一个解释和推翻另一个解释。在这种情况下,知识是积极探索获取的。”
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老师问:你们会分东西吗?图书室新买了24本图书要分给五(1)班男、女两组同学阅读,你们能帮老师分一分吗?这时学生议论后交流:男同学12本,女同学12本。老师说:男生、女生分得一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称之为“平均分”,但是五(1)班的男生有意见啦,因为他们班的男同学有30人,女同学有18人,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这时学生对用不同方法分书产生了争议,充分暴露了自己的思维过程,就怎么合理分配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在多种方案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按比例分配的合理性,展现了知识的产生过程。学生的自主探究的欲望被充分激发,感悟到按比例分配的必要性,进而产生了探求具体解决方法的需求,思维的火花一次又一次地闪现。学生很乐意并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探究的全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了问题解决的愉悦感,激发起更高的求知欲,真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三、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就需要我们这些课堂的主导者时不时地给课堂添点“料”、加点“火”,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去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使他们有机会体面地表现自己,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这样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不断萌发上进的心理,扬起自信的风帆。
“没有快乐,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让我们在活动与探索中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让我们的课堂在和谐的氛围中焕发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