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的作用远远发挥不够,影响着幼儿学习兴趣和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针对提问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转变提问观念、改进提问技巧、有效理答等策略,这对提高教师提问的质量和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如何促进提问行为的有效性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不断加强对提问行为的监控和反思,优化提问行为,才能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主动性,更有效地把握主体性教育,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关键词]集体教学活动 有效提问 切入点
一、有效提问的含义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
二、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的现状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中, 教师有效的提问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幼儿积极思考,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的作用远远发挥不够,影响着幼儿学习兴趣和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备课提问中忽略了“备幼儿”
有些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只针对教材,而忽略了解本班幼儿知识水平,不了解幼儿回答问题的能力等,在教学中出现教师与幼儿配合不好的现象.
(二)提问缺乏目的性,不能做到“心中有目标”
有的教师提问设计目的性不强,缺乏内在联系性或逻辑严密性;有的教师存在着为提问而提问的现象,简单地认为只要向幼儿抛出问题,就是“对话教育”、“启发式教育”,而没有思考问题是否存在意义,是否为教学目标服务。孩子们希望是新鲜的问题,是吸引人的问题,是能够答出来的问题,最好是启发性的问题。在提问上只是一个方式,或仅局限在几个提问词上,这样,很多孩子都不愿回答问题。
(三)提问过度
提问过度包括提问的深度和频度两个方面。 深度过度表现在教师提出的问题水平显著高于或低于大多数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幼儿理解起来过难或过易;频度过度表现在教师提问次数偏多,有时甚至出现同一问题多次重复的现象,往往会打断幼儿的思路,影响幼儿思考或操作进程。
三、提高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及方法
(一)改变教师提问策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1.提问要兼容有序。活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目的,合理的安排问题的难易次序,一般以认知性问题在前,理解性问题次之,创造性问题最后。这样,既体现了活动中教师由浅入深的引导,又为幼儿积极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提供了“脚手架”。例如诗歌教学:家。首先是认知性问题:“今天老师带来一副美丽的图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画上都有些什么?(天空、树林、河水、花儿)其次是理解性问题:“天空是什么样子的?树林长得怎么样?河水是什么样子的?小草是什么样子的?花儿是什么样子的?”最后是创造性问题“:“:蓝蓝的天空?密密的树林、清清的小河还会是谁的家呢?还有什么地方会是谁的家?”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达到活动的最终目的。
2. 提问必须围绕教学中的关键设计。
要保持幼儿思维清晰,关键要问重点。重点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内容,因此对重点要反复设计提问的问题,使幼儿理解和掌握重点,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幼儿进一步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基础。而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设问是一种较好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针对同一问题,教师引导幼儿从方面、多途径去思考,纵横联系所学知识,以求问题灵活解决的方法。如大班语言活动――鱼搬家,教师在开始和结尾的散发性提问都围绕教学中的关键点设计,如:“有一群小鲤鱼搬家,你们猜猜这是为什么?“”小鲤鱼还会回来吗?”让幼儿通过问题去思考,根据自己的想法去续编故事,解答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
(二)激发幼儿问题意识,发展幼儿问题能力。
1.创设情景引发问题。
在学习中,问题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师对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创设情境做起。因此,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在新的 课堂中,要把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转变为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
2.让问题引发问题。
让问题引发问题,教师的预设问题应该是一些起始性的问题,而且数量一般不能太多,所有的问题都不拟定“参考答案”,仅确定几个“关键词”。在活动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让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问题生成问题?那么,教师的问题质量是关键,只有那些开放性的、渗透在主题大背景中、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才有可能在幼儿之间激起千层浪,才能引发幼儿的激烈讨论。
(三)提高教师回应能力,创设积极的师生互动。
教师面对着的是一群多变的孩子,他们的回答问题的角度也很奇特。答案随时有可能出乎成人的意料,从而生成各种不确定的问题,这时老师的即时调控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既要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又要保护幼儿的问题意识,还要引发幼儿的进一步讨论。不一样的问题采用不一样的应对策略:1.有时需要教师即时回应的。2.有时需要教师鼓励幼儿继续探索3.有时需要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转变幼儿学习方式,提高幼儿学习能力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愿在实践中,不断地更新教育思想,调整教育行为,更好地做到把问题引入课程,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我们不断加强对不同教学情境中提问行为的监控和反思,优化提问行为,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主动性,更有效地把握主体性教育,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参考文献:
[1]汪京丽 摩擦起电[J]幼儿教育
[2]刘占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黎安林 自主探究从儿童的獨立提问开始幼儿教育
[关键词]集体教学活动 有效提问 切入点
一、有效提问的含义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所谓“有效”,《现代汉语词典》对其解释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
二、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的现状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中, 教师有效的提问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幼儿积极思考,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的作用远远发挥不够,影响着幼儿学习兴趣和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备课提问中忽略了“备幼儿”
有些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只针对教材,而忽略了解本班幼儿知识水平,不了解幼儿回答问题的能力等,在教学中出现教师与幼儿配合不好的现象.
(二)提问缺乏目的性,不能做到“心中有目标”
有的教师提问设计目的性不强,缺乏内在联系性或逻辑严密性;有的教师存在着为提问而提问的现象,简单地认为只要向幼儿抛出问题,就是“对话教育”、“启发式教育”,而没有思考问题是否存在意义,是否为教学目标服务。孩子们希望是新鲜的问题,是吸引人的问题,是能够答出来的问题,最好是启发性的问题。在提问上只是一个方式,或仅局限在几个提问词上,这样,很多孩子都不愿回答问题。
(三)提问过度
提问过度包括提问的深度和频度两个方面。 深度过度表现在教师提出的问题水平显著高于或低于大多数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 幼儿理解起来过难或过易;频度过度表现在教师提问次数偏多,有时甚至出现同一问题多次重复的现象,往往会打断幼儿的思路,影响幼儿思考或操作进程。
三、提高提问有效性的策略及方法
(一)改变教师提问策略,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1.提问要兼容有序。活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目的,合理的安排问题的难易次序,一般以认知性问题在前,理解性问题次之,创造性问题最后。这样,既体现了活动中教师由浅入深的引导,又为幼儿积极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提供了“脚手架”。例如诗歌教学:家。首先是认知性问题:“今天老师带来一副美丽的图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画上都有些什么?(天空、树林、河水、花儿)其次是理解性问题:“天空是什么样子的?树林长得怎么样?河水是什么样子的?小草是什么样子的?花儿是什么样子的?”最后是创造性问题“:“:蓝蓝的天空?密密的树林、清清的小河还会是谁的家呢?还有什么地方会是谁的家?”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达到活动的最终目的。
2. 提问必须围绕教学中的关键设计。
要保持幼儿思维清晰,关键要问重点。重点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内容,因此对重点要反复设计提问的问题,使幼儿理解和掌握重点,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幼儿进一步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基础。而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设问是一种较好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针对同一问题,教师引导幼儿从方面、多途径去思考,纵横联系所学知识,以求问题灵活解决的方法。如大班语言活动――鱼搬家,教师在开始和结尾的散发性提问都围绕教学中的关键点设计,如:“有一群小鲤鱼搬家,你们猜猜这是为什么?“”小鲤鱼还会回来吗?”让幼儿通过问题去思考,根据自己的想法去续编故事,解答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
(二)激发幼儿问题意识,发展幼儿问题能力。
1.创设情景引发问题。
在学习中,问题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师对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创设情境做起。因此,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设计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在新的 课堂中,要把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转变为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
2.让问题引发问题。
让问题引发问题,教师的预设问题应该是一些起始性的问题,而且数量一般不能太多,所有的问题都不拟定“参考答案”,仅确定几个“关键词”。在活动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让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问题生成问题?那么,教师的问题质量是关键,只有那些开放性的、渗透在主题大背景中、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才有可能在幼儿之间激起千层浪,才能引发幼儿的激烈讨论。
(三)提高教师回应能力,创设积极的师生互动。
教师面对着的是一群多变的孩子,他们的回答问题的角度也很奇特。答案随时有可能出乎成人的意料,从而生成各种不确定的问题,这时老师的即时调控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既要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又要保护幼儿的问题意识,还要引发幼儿的进一步讨论。不一样的问题采用不一样的应对策略:1.有时需要教师即时回应的。2.有时需要教师鼓励幼儿继续探索3.有时需要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总之,转变幼儿学习方式,提高幼儿学习能力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愿在实践中,不断地更新教育思想,调整教育行为,更好地做到把问题引入课程,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我们不断加强对不同教学情境中提问行为的监控和反思,优化提问行为,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主动性,更有效地把握主体性教育,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参考文献:
[1]汪京丽 摩擦起电[J]幼儿教育
[2]刘占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黎安林 自主探究从儿童的獨立提问开始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