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以死记硬背为主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立足课改要求,我在组织高中物理教学的时候,尝试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方面入手,借助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物理学习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对策
众所周知,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实现质的飞跃的关键时期。在参与高中物理教学活动的时候,倘若学生还一味地采取死记硬背和机械做题的学习方式,则会在抽象复杂的知识学习过程迷失方向,难以建立对所学的深刻理解,在知识应用方面也会出现诸多问题,学习能力发展受限,质的飞跃成为空谈。为了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物理学习方式,我在组织高中物理教学活动的时候,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从不同的教学环节入手,采取多样的方式,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一、课前运用微视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环节。因为在课前预习活动参与过程中,没有教师一点一滴的指导,学生需要发挥其自主性,积极地探寻所要学习的新知。如此预习既有好处也有不足。其不足是,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不足,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甚至不少学生会应付预习任务,导致自主学习举步维艰,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面对此情况,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今天,我尝试将微视频应用到课前预习环节,围绕基础知识和重难点知识为学生录制微视频,并发放自主学习任务单,以此为学生指明预习方向,同时使学生在视频观看和任务思考中,实现自主学习。以“摩擦力”为例,教材从静摩擦力入手,由易到难地向学生介绍了滑动摩擦力,旨在引导是掌握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根据简单的问题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对静摩擦力做出判断。基于此,我在课前立足该知识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为其录制了静摩擦力实验微视频。在这个视频中,学生可以看到在一个水平桌面上放有一个小木块,在木块的一端挂着一个弹簧秤,慢慢地向右增大拉力。拉力在2N、4N、6N、6.1N的時候,小木块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在自主学习任务单中,我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小木块在静止的时候,受到了什么力,这个力的概念是什么、大小、方向、作用点是什么?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结合视频内容,学生会自主地对静摩擦力展开分析,从而建立对新知的感性认知,做好上课准备。
二、课中实施伙伴学习引导学生合作探索
课中教学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在传统的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习惯于向学生灌输知识,导致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的习惯。因为物理是一门具有抽象性的学科,为了降低学习难度,同时使学生发挥自主性,我采取伙伴学习的方式,将执教班级的学生划分为同组异质的不同小组,并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多样的探究任务,从而使伙伴们在小组中,就任务展开探究和讨论,进而通过集思广益和思维碰撞,获取解决任务的对策,建立对所学的理解,自然而然地转变学习方式,学会合作学习。以“物质是由大分子组成的”为例,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初,我首先为学生展示了这样的材料:10ml的黄豆,一只15ml的量筒,一根铁丝等,引导学生在小组中,选择适宜的材料,探究如何测量出黄豆的直径。在该合作学习任务的指导下,学生们兴致高昂,自主地在小组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与小伙伴们一起总结操作方案,从中选择适宜的一种方案,进行动手演示。在这样的伙伴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养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学会合作学习,还可以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建立对所学的理解,同时享受到物理学习乐趣,为积极探究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后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度探究
尽管在课前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探究,建立了对所学的认知和理解。但是,受学习时间、学习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此种认知是浮于表面的,还未实现深度理解。此时,就需要发挥课后探究学习的作用了,由教师围绕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各种探究活动,使学生在体验中,迁移知识,由浅入深地对所学进行探索,进而加深对所学的理解,提升探究能力。以“伽里略对自由落体运动”为例,在组织了教学之后,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探究任务:将一个小钢球从高处抛下来,可以采取何种方式测量出小钢球的瞬时速度呢?可以使用什么样的方法使小钢球的速度慢下来?在这样的探究任务的驱使下,学生会结合教学所需,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加深对所学的理解,同时积累探究经验,实现探究学习。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立足课改要求,采取多样的方式,在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在课中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在课后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从而帮助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提高物理学习水平,为有效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尚忠全.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农村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50):168-169.
[2]卢绪军.基于物理观念教学,提升初中到高中的物理学习[J].湖南中学物理,2018,33(07):21-22+18.
基金项目:
本文系漳州市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室课题《中学物理学科学生学习方式研究》(立项批准号ZPKTY 19047)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对策
众所周知,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实现质的飞跃的关键时期。在参与高中物理教学活动的时候,倘若学生还一味地采取死记硬背和机械做题的学习方式,则会在抽象复杂的知识学习过程迷失方向,难以建立对所学的深刻理解,在知识应用方面也会出现诸多问题,学习能力发展受限,质的飞跃成为空谈。为了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物理学习方式,我在组织高中物理教学活动的时候,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从不同的教学环节入手,采取多样的方式,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一、课前运用微视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环节。因为在课前预习活动参与过程中,没有教师一点一滴的指导,学生需要发挥其自主性,积极地探寻所要学习的新知。如此预习既有好处也有不足。其不足是,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不足,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甚至不少学生会应付预习任务,导致自主学习举步维艰,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面对此情况,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今天,我尝试将微视频应用到课前预习环节,围绕基础知识和重难点知识为学生录制微视频,并发放自主学习任务单,以此为学生指明预习方向,同时使学生在视频观看和任务思考中,实现自主学习。以“摩擦力”为例,教材从静摩擦力入手,由易到难地向学生介绍了滑动摩擦力,旨在引导是掌握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根据简单的问题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对静摩擦力做出判断。基于此,我在课前立足该知识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为其录制了静摩擦力实验微视频。在这个视频中,学生可以看到在一个水平桌面上放有一个小木块,在木块的一端挂着一个弹簧秤,慢慢地向右增大拉力。拉力在2N、4N、6N、6.1N的時候,小木块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在自主学习任务单中,我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小木块在静止的时候,受到了什么力,这个力的概念是什么、大小、方向、作用点是什么?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结合视频内容,学生会自主地对静摩擦力展开分析,从而建立对新知的感性认知,做好上课准备。
二、课中实施伙伴学习引导学生合作探索
课中教学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在传统的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习惯于向学生灌输知识,导致学生养成了被动接受的习惯。因为物理是一门具有抽象性的学科,为了降低学习难度,同时使学生发挥自主性,我采取伙伴学习的方式,将执教班级的学生划分为同组异质的不同小组,并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多样的探究任务,从而使伙伴们在小组中,就任务展开探究和讨论,进而通过集思广益和思维碰撞,获取解决任务的对策,建立对所学的理解,自然而然地转变学习方式,学会合作学习。以“物质是由大分子组成的”为例,在课堂教学实施之初,我首先为学生展示了这样的材料:10ml的黄豆,一只15ml的量筒,一根铁丝等,引导学生在小组中,选择适宜的材料,探究如何测量出黄豆的直径。在该合作学习任务的指导下,学生们兴致高昂,自主地在小组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与小伙伴们一起总结操作方案,从中选择适宜的一种方案,进行动手演示。在这样的伙伴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养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学会合作学习,还可以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建立对所学的理解,同时享受到物理学习乐趣,为积极探究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后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度探究
尽管在课前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探究,建立了对所学的认知和理解。但是,受学习时间、学习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此种认知是浮于表面的,还未实现深度理解。此时,就需要发挥课后探究学习的作用了,由教师围绕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各种探究活动,使学生在体验中,迁移知识,由浅入深地对所学进行探索,进而加深对所学的理解,提升探究能力。以“伽里略对自由落体运动”为例,在组织了教学之后,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探究任务:将一个小钢球从高处抛下来,可以采取何种方式测量出小钢球的瞬时速度呢?可以使用什么样的方法使小钢球的速度慢下来?在这样的探究任务的驱使下,学生会结合教学所需,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加深对所学的理解,同时积累探究经验,实现探究学习。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立足课改要求,采取多样的方式,在课前引导学生自主,在课中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在课后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从而帮助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提高物理学习水平,为有效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尚忠全.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农村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50):168-169.
[2]卢绪军.基于物理观念教学,提升初中到高中的物理学习[J].湖南中学物理,2018,33(07):21-22+18.
基金项目:
本文系漳州市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室课题《中学物理学科学生学习方式研究》(立项批准号ZPKTY 19047)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