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认为,知识源于活动,没有主体对客体的活动,就不可能产生反映和认识。本课教师通过设计“帮喜洋洋统计午餐份数”、“统计小组同学喜欢的体育运动”、“统计全班小旗的面数”等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实践和游戏活动中,运用和巩固知识,发展和深化知识,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案例;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076-002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开始学习简单的统计分类整理,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本课继续学习统计,以整理随机出现的简单数据为主要内容,并把经过整理的数据填进简单的统计表。在统计过程中,让学生学到一些比较容易的统计方法,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教学片段及评析】
片段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显示:喜洋洋)
师:你们认识它吗?
生(异常兴奋):认识!
师:今天,喜洋洋给自己准备了各种形状的饼干作为它的早餐,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急不可耐)
(多媒体显示:喜洋洋每吃掉一块饼干的动画)
师:喜洋洋今天吃了哪些形状的饼干?
生:正方形、长方形和圆。
师:每种形状的饼干各有多少块?
(学生表现出很为难。)
评析: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低年级儿童年龄特征设计了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喜洋洋来导入新课,学生兴趣高涨。问题情境的创设,将教材静态画面动态化,统计内容随机化,旧知与新问题之间产生了矛盾,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产生主动参与的需要。
片段二:活动比较,优化记录方法
师:再让大家看一次喜洋洋吃饼干,你们选一种方法试一次,看哪种方法记录的又快又清楚。
(多媒体再次显示:喜洋洋每吃掉一块饼干的动画)
(学生记录,教师巡视)
师:饼干吃完了,看看你们是怎样记录的?
(在投影仪上展示三种不同的记录方法)
师:请小朋友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记录的?
生1:我是看到一种形状就画出这种形状的。
生2:我用上了分类法,正方形归正方形,三角形归三角形,圆归圆画在一起的。
师:这两种方法,你们觉得哪种看得更清楚?为什么?
生: 我觉得第二种方法看得更清楚。因为第二种方法能一眼看出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多少个。
师:请小朋友介绍一下第三种记录方法。
生:我是先画出三种形状,然后看到哪种形状就在哪种形状后面画“√”
师:比较三种不同的记录方法,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既清楚又方便?为什么?
生1:我觉得第三种既清楚又方便。因为画“√”比画图形更快。
生2:我也觉得第三种既清楚又方便。因为画正方形要三笔,而画“√”只要一笔。
……
师:三种不同的记录方法,第二种记录方法很清楚,而第三种记录方法不但清楚而且方便。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并通过比较和交流,体会到用画“√”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不但让学生在整理数据的实践中体会,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比较和选择。
片段三:实践作业,体会统计策略
师:喜洋洋刚吃完早餐,家里来了许多小客人,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多媒体显示:猫、狗、猪的画面)
师:都有哪些小客人?
生:猫、狗、猪。
师:喜洋洋可要忙开了,它要为这些小客人准备午餐了。不过不一样的小动物它们喜欢的午餐可不一样,那喜洋洋该准备几份猫的午餐,几份狗的午餐,几份猪的午餐呢?实际上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啦!
生:只要知道它们分别有几只就行了。
师:你们想不想帮喜洋洋统计一下啊!
生:(情绪很高涨)想!
师:谁先来说说你准备怎样统计?
生:先在纸上写好三种动物的名称,然后看到哪个动物就在哪个动物的后面画“√”。
师:开始统计了!
(多媒体显示:一个个小动物出现的动画)
师:统计好了吗?
生:好了!
师:谁来汇报一下?
生:猫有七只,狗有三只,猪有五只。
(板书:猫 √√√√√√√)
狗 √√√
猪 √√√√√
动物猫 狗猪 一共
只数
(多媒体显示: )
师:咱们再把记录的结果填在这张表上。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
师:谁来汇报一下?
生:猫7只,狗3只,猪5只,一共15只。
师:现在你知道喜洋洋要准备几份猫的午餐,几份狗的午餐,几份猪的午餐了吗?
生:喜洋洋要准备7份猫的午餐,3份狗的午餐,5份豬的午餐。
师:从这张表里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猫和狗一共有10只。
生2:我知道了猫比狗多4只。
……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
评析:“数学的活动化,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教师设计“帮喜洋洋统计午餐份数”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数学的问题化,让学生学习思考的数学”,也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教师利用数学教材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并在思维的碰撞中发展思维,从而深化对统计意义的理解。
【教学反思】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统计》一课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去体验、感知、感悟,初步学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转变教师的角色
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角色也应随之转变。教师要努力地创设活动条件,灵活地选择活动,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要变管理者为协作者,变指导者为参与者,变居高临下为民主平等。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线索,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工处理教材。本课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改编教材,创设“喜洋洋吃饼干”的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能自然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案例;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3-076-002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开始学习简单的统计分类整理,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本课继续学习统计,以整理随机出现的简单数据为主要内容,并把经过整理的数据填进简单的统计表。在统计过程中,让学生学到一些比较容易的统计方法,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教学片段及评析】
片段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显示:喜洋洋)
师:你们认识它吗?
生(异常兴奋):认识!
师:今天,喜洋洋给自己准备了各种形状的饼干作为它的早餐,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急不可耐)
(多媒体显示:喜洋洋每吃掉一块饼干的动画)
师:喜洋洋今天吃了哪些形状的饼干?
生:正方形、长方形和圆。
师:每种形状的饼干各有多少块?
(学生表现出很为难。)
评析: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低年级儿童年龄特征设计了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喜洋洋来导入新课,学生兴趣高涨。问题情境的创设,将教材静态画面动态化,统计内容随机化,旧知与新问题之间产生了矛盾,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产生主动参与的需要。
片段二:活动比较,优化记录方法
师:再让大家看一次喜洋洋吃饼干,你们选一种方法试一次,看哪种方法记录的又快又清楚。
(多媒体再次显示:喜洋洋每吃掉一块饼干的动画)
(学生记录,教师巡视)
师:饼干吃完了,看看你们是怎样记录的?
(在投影仪上展示三种不同的记录方法)
师:请小朋友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记录的?
生1:我是看到一种形状就画出这种形状的。
生2:我用上了分类法,正方形归正方形,三角形归三角形,圆归圆画在一起的。
师:这两种方法,你们觉得哪种看得更清楚?为什么?
生: 我觉得第二种方法看得更清楚。因为第二种方法能一眼看出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多少个。
师:请小朋友介绍一下第三种记录方法。
生:我是先画出三种形状,然后看到哪种形状就在哪种形状后面画“√”
师:比较三种不同的记录方法,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既清楚又方便?为什么?
生1:我觉得第三种既清楚又方便。因为画“√”比画图形更快。
生2:我也觉得第三种既清楚又方便。因为画正方形要三笔,而画“√”只要一笔。
……
师:三种不同的记录方法,第二种记录方法很清楚,而第三种记录方法不但清楚而且方便。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并通过比较和交流,体会到用画“√”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不但让学生在整理数据的实践中体会,而且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比较和选择。
片段三:实践作业,体会统计策略
师:喜洋洋刚吃完早餐,家里来了许多小客人,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多媒体显示:猫、狗、猪的画面)
师:都有哪些小客人?
生:猫、狗、猪。
师:喜洋洋可要忙开了,它要为这些小客人准备午餐了。不过不一样的小动物它们喜欢的午餐可不一样,那喜洋洋该准备几份猫的午餐,几份狗的午餐,几份猪的午餐呢?实际上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啦!
生:只要知道它们分别有几只就行了。
师:你们想不想帮喜洋洋统计一下啊!
生:(情绪很高涨)想!
师:谁先来说说你准备怎样统计?
生:先在纸上写好三种动物的名称,然后看到哪个动物就在哪个动物的后面画“√”。
师:开始统计了!
(多媒体显示:一个个小动物出现的动画)
师:统计好了吗?
生:好了!
师:谁来汇报一下?
生:猫有七只,狗有三只,猪有五只。
(板书:猫 √√√√√√√)
狗 √√√
猪 √√√√√
动物猫 狗猪 一共
只数
(多媒体显示: )
师:咱们再把记录的结果填在这张表上。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
师:谁来汇报一下?
生:猫7只,狗3只,猪5只,一共15只。
师:现在你知道喜洋洋要准备几份猫的午餐,几份狗的午餐,几份猪的午餐了吗?
生:喜洋洋要准备7份猫的午餐,3份狗的午餐,5份豬的午餐。
师:从这张表里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猫和狗一共有10只。
生2:我知道了猫比狗多4只。
……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
评析:“数学的活动化,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教师设计“帮喜洋洋统计午餐份数”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数学的问题化,让学生学习思考的数学”,也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教师利用数学教材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并在思维的碰撞中发展思维,从而深化对统计意义的理解。
【教学反思】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统计》一课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去体验、感知、感悟,初步学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在简单的统计表里反映出整理数据的结果,能利用统计表里的数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转变教师的角色
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角色也应随之转变。教师要努力地创设活动条件,灵活地选择活动,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要变管理者为协作者,变指导者为参与者,变居高临下为民主平等。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线索,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工处理教材。本课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改编教材,创设“喜洋洋吃饼干”的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让学生能自然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