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加强实践教学是确保高职学生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保证。本文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探讨高职课程的教学改革,从专业定位、专业基础、选用的教材、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多个方面分析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建筑类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实例,提出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及适用的教学模式,为提高和促进高职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具体策略和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高职课程 教学改革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加强实践教学是确保高职学生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保证。作为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干课程的《建筑施工技术》、《施工测量》、《施工工种操作》等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如何根据当前建筑市场的需要,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传统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岗位的需求,将成为建筑类高职亟待解决的课题。
1、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职业能力
高职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其最后落脚点就是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具体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其培养目标及职业能力则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进取精神,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强,适应建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管理岗位要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高职高专教育既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又属于高等教育序列,它既与中等职业教育不同,又同属职业教育的范畴,同时,它又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实施,在从职业角度为学生奠定坚实必要的技术理论基础,并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又要直面学生的职业岗位需要,着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根据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和建筑市场的岗位需要,构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2、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定位不合理,专业基础不够宽
认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工民建中专升格而成或是本科压缩而成的看法是不对的,工民建中专的定位是施工生产一线的岗位群,本科的定位是建筑和结构设计的岗位群。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定位应本着“知识够用为度,突出技能培养”的原则,使之具有较宽的专业面,以适应工程施工、管理、造价、设计、咨询、监理、服务等建筑岗位的需要。
2.2 实践环节与课程教学环节脱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本专业核心课程《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教学环节。一般高职高专对建筑工程专业学生集中安排有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在开学之初,这时学生还没有学习本课程,对施工技术的认识较肤浅。而生产实习虽然在专业课结束后进行,但衔接不太紧密,课程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有脱节现象。
3、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3.1 采用项目驱动法教学
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设计《住宅室内设计》实训教学为例。《住宅室内设计》课程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以项目的构思、设计、表达、实现的整个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设计项目各环节知识。
3.2 构建技能训练占优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实施“4.5 1.5” 的学时分配方案,即前4.5个学期完成所有理论课的教学,包括课程设计和课程学习规定的部分实践,同时学生须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的时间到指定工地或实训场所跟随指定教师(一般为现场技术或管理人员)从事规定的劳动和实习;后1.5个学期安排学生全身心、全日制在施工一线从事实习,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设计课题必须针对本工程特点进行研究,编制可使用的技术或管理文件。这样,三年学制中的技能训练与理论教学的学时比例达到1.5∶1,保证技能训练的时间和效果。
3.3 整合课程,强化应用能力和岗位能力
“4.5 1.5”人才培养模式在实现课程整体优化的前提下,要通过课程整合、课程内容改革等手段,逐步减少课内总学时。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强化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岗位能力的培养,实现“零距离上岗”的教育目标。
3.4 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
认识实习采用校内外集中实习的方式,通过加强出勤考核和交实习报告的方式,必要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口试进行管理,保证达到实习效果。
测量实习采用校内分组且每组安排一个指导教师的实习方式,由指导教师进行出勤考核,再加上学生每个人要交实习总结。每组交内外业资料和图形,且对每名学生进行经纬仪和水准仪观测的考核方式,经纬仪和水准仪的考核,必须操作正确,闭合差符合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否则定为不及格。因为是每个人单独进行操作考核,学生的实习非常认真,测量水平非常过硬,受到施工和就业单位的好评。
建筑材料综合实验实训采用校内实验室分组,且每个实验都安排一个指导教师和若干个实验教师进行指导的实习方式,由实验教师进行出勤考核,再加上每人交试验报告和试验总结,还对每名学生进行口试,通过抽题签的方式来进行实训口试考核,以督促每个同学认真实习,实验效果比较理想。
施工实训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分散学生到校外各施工现场,现场指定技术人员随时进行指导,校内指导老师定期到工地走访和电话网络联系的实训管理方式,随时掌握着学生的实习情况,保证施工过程的真实;学生实训结束后,每人要交实习报告、每周周记和实习单位鉴定,还有口试抽查,以保证施工实训效果。实践证明,这种分散实训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非常认真努力,不但真正掌握了施工技术,而且也同时让实习单位了解了自己,80~90%的单位都愿意接收专业实习的学生就业,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基础。
岗位实训是学生毕业前针对建筑工程企业技术岗位的岗位实际训练。通过实训使学生对建筑工程企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施工及管理,以及工程监理等各岗位有较详细的了解,并且在导师的指导下能够独立胜任其中某一个或几个岗位的工作,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零距离的胜任建筑工程企业技术岗位的工作。因为有18周的施工实习垫底,绝大多数同学此时都能够承担建筑工程企业的某个技术岗位,为零距离就业打下
了比较牢固的基础。
4、结语
改革课程教学的评价观念, 构建技能训练占优的人才培养模式,整合课程内容,强化应用能力和岗位能力,建立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学生实践技能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并付诸实施,必将大大提高高职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岗位能力,为社会培养出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晖,程忠国,鄢维峰.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23):17-19.
[2] 宋艳清,王付全.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8(26):34-35.
[3] 汤小凝.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J].山西建筑,2009,20.
[4] 赵红京.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尝试[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关键词】高职课程 教学改革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加强实践教学是确保高职学生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保证。作为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干课程的《建筑施工技术》、《施工测量》、《施工工种操作》等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如何根据当前建筑市场的需要,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传统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岗位的需求,将成为建筑类高职亟待解决的课题。
1、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职业能力
高职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其最后落脚点就是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具体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其培养目标及职业能力则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进取精神,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强,适应建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管理岗位要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高职高专教育既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又属于高等教育序列,它既与中等职业教育不同,又同属职业教育的范畴,同时,它又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实施,在从职业角度为学生奠定坚实必要的技术理论基础,并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又要直面学生的职业岗位需要,着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根据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和建筑市场的岗位需要,构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2、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定位不合理,专业基础不够宽
认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工民建中专升格而成或是本科压缩而成的看法是不对的,工民建中专的定位是施工生产一线的岗位群,本科的定位是建筑和结构设计的岗位群。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定位应本着“知识够用为度,突出技能培养”的原则,使之具有较宽的专业面,以适应工程施工、管理、造价、设计、咨询、监理、服务等建筑岗位的需要。
2.2 实践环节与课程教学环节脱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本专业核心课程《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教学环节。一般高职高专对建筑工程专业学生集中安排有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在开学之初,这时学生还没有学习本课程,对施工技术的认识较肤浅。而生产实习虽然在专业课结束后进行,但衔接不太紧密,课程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有脱节现象。
3、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3.1 采用项目驱动法教学
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设计《住宅室内设计》实训教学为例。《住宅室内设计》课程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以项目的构思、设计、表达、实现的整个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设计项目各环节知识。
3.2 构建技能训练占优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实施“4.5 1.5” 的学时分配方案,即前4.5个学期完成所有理论课的教学,包括课程设计和课程学习规定的部分实践,同时学生须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的时间到指定工地或实训场所跟随指定教师(一般为现场技术或管理人员)从事规定的劳动和实习;后1.5个学期安排学生全身心、全日制在施工一线从事实习,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设计课题必须针对本工程特点进行研究,编制可使用的技术或管理文件。这样,三年学制中的技能训练与理论教学的学时比例达到1.5∶1,保证技能训练的时间和效果。
3.3 整合课程,强化应用能力和岗位能力
“4.5 1.5”人才培养模式在实现课程整体优化的前提下,要通过课程整合、课程内容改革等手段,逐步减少课内总学时。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强化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岗位能力的培养,实现“零距离上岗”的教育目标。
3.4 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
认识实习采用校内外集中实习的方式,通过加强出勤考核和交实习报告的方式,必要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口试进行管理,保证达到实习效果。
测量实习采用校内分组且每组安排一个指导教师的实习方式,由指导教师进行出勤考核,再加上学生每个人要交实习总结。每组交内外业资料和图形,且对每名学生进行经纬仪和水准仪观测的考核方式,经纬仪和水准仪的考核,必须操作正确,闭合差符合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否则定为不及格。因为是每个人单独进行操作考核,学生的实习非常认真,测量水平非常过硬,受到施工和就业单位的好评。
建筑材料综合实验实训采用校内实验室分组,且每个实验都安排一个指导教师和若干个实验教师进行指导的实习方式,由实验教师进行出勤考核,再加上每人交试验报告和试验总结,还对每名学生进行口试,通过抽题签的方式来进行实训口试考核,以督促每个同学认真实习,实验效果比较理想。
施工实训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分散学生到校外各施工现场,现场指定技术人员随时进行指导,校内指导老师定期到工地走访和电话网络联系的实训管理方式,随时掌握着学生的实习情况,保证施工过程的真实;学生实训结束后,每人要交实习报告、每周周记和实习单位鉴定,还有口试抽查,以保证施工实训效果。实践证明,这种分散实训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非常认真努力,不但真正掌握了施工技术,而且也同时让实习单位了解了自己,80~90%的单位都愿意接收专业实习的学生就业,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基础。
岗位实训是学生毕业前针对建筑工程企业技术岗位的岗位实际训练。通过实训使学生对建筑工程企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施工及管理,以及工程监理等各岗位有较详细的了解,并且在导师的指导下能够独立胜任其中某一个或几个岗位的工作,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零距离的胜任建筑工程企业技术岗位的工作。因为有18周的施工实习垫底,绝大多数同学此时都能够承担建筑工程企业的某个技术岗位,为零距离就业打下
了比较牢固的基础。
4、结语
改革课程教学的评价观念, 构建技能训练占优的人才培养模式,整合课程内容,强化应用能力和岗位能力,建立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学生实践技能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并付诸实施,必将大大提高高职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岗位能力,为社会培养出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晖,程忠国,鄢维峰.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23):17-19.
[2] 宋艳清,王付全.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8(26):34-35.
[3] 汤小凝.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J].山西建筑,2009,20.
[4] 赵红京.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尝试[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