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前教改看语文教学的改革方向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ey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02-02
  
  从事语文教学二十余载,经历了从职专到普通高中,以及当前的教材革新,如何能在这一场场变革中始终牢牢把握语文教学的重点和中心,能否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对待当前语文的教改,我认为这就需要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做教改的舵手,了解制约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因素,掌握高中语文教学的局限和当下的教改去趋向。
  当然,制约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因素很多,在此,我想从三个方面谈谈高中语文教学的局限和今后的教改趋向。
  1 更新观念,研究现代化的高中语文教育思想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共同话题。改革的首要任务便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高中的语文教学改革也不例外。就思想观念来讲,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有着明显的局限。张家璇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批评了“唯本”“唯考”“唯法”三种观念(《语文教学观念转变之我见》1995年第6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其他专家和学者也多次批评过语文教学观念特别是高中语文教学观念的陈旧和落后。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①就语文论语文的封闭主义。这种观念将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隔离开来,局限于“小语文教育”天地,唯我独尊,视野狭窄。②“目标在于取得功名”的“利禄主义”(叶圣陶先生语)。这种观念将语文教学的目标局限于高考,将“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固化在语文教学当中。③脱离实际、照本宣科的形式主义。教学方法单调,缺少变化;教学过程固定,模式统一;教学内容僵死,缺乏时代活水;课堂气氛沉闷,缺乏青春活力;脱离学生实际,忽视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不足,参与意识差。④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机械主义。《师说》中韩愈提出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很多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曲解了其中的意思,把语文教学当成了一种文字的传播,这种形式的教学,充其量只是教师比学生多了一本专业参考书而已。
  观念的偏差、陈旧和落后是导致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严重滞后的主要原因。要使高中语文教改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就必须研究和构建现代化的高中语文教育思想。
  1.1 高中语文教学性质、任务的再认识。普通高中是“高层次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语文学科的性质应该有别于初中语文学科的性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颁布之前,初高中语文学科的性质放在一块表述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这实际上是将两个学段语文学科的性质等同了起来。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颁布,仍将上句话表述为初中语文学科的性质。那么高中呢?在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正式颁布和实施之前,我们所遵循的恐怕仍是这一表述。不过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研究,近期已经有了新的发展。庄文中先生指出:“语文这个工具是用来交流思想感情的,是负载文化的,这是语文区别于其他工具的本质特点。”(《关于制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的思考》1995年第3期《中学语文教学》)。这一阐述,已经清楚地表明:语文学科的性质应该是“交际的工具,文化的载体”。而关于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教学大纲中已有明确的表述,但前文所谈到的“唯考”“利禄主义”的思想显然背离了教学大纲的要求,这就有进一步明确的必要。同时,关于高中语文教学目的任务的特殊性仍需要作深层次的研究。
  1.2 对高中语文教学广度与深度的再认识。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是在初中基础上的提高,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对提高到什么程度,教学大纲上的表述也很模糊,大部分内容难以做出明确的界定,这就容易导致高中语文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广度和深度的不明确,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封闭主义和形式主义产生的重要原因。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绝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在高中阶段受升学考试的左右而视野狭窄,同时又因教学形式方法的单调而浅尝辄止,学习的广度与深度都达不到要求。学语文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几页练习题,没有课外阅读习惯和练笔习惯,课堂学习消极被动,浮在知识的表层无法深入等等,这就是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就在于对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教什么,范围有多大,内容有多深;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等等,都是深入到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很复杂的问题,一时恐怕难以解决。但是我们还是希望大家都能来研究这一问题,形成统一的认识,并且能够在新的教学大纲中体现出来。
  1.3 对高中语文教学面向现代化的再认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三个面向”,是具有战略眼光的。高中的语文学习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意味着语文学习任务的完成,意味着他们继续进行专门深造和谋求职业已经具备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语文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已经具备了参与现代化建设所应具备的语言运用和语文学习能力。未来学家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由此可见高中语文教学面向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当然,高中语文教学面向现代化决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个标签,它理应具有实实在在的内容。语文教学不应是孤立的、封闭的,特别是高中的语文教学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更为接近,高中的语文教学思想如果缺乏现代化的内容和精神,那将会永远走不出封闭的、形式主义的小圈子。
  高中的语文教学要参与培养跨世纪的未来人才,就必须研究现状、解放思想,确立适合社会发展的、能够指导自身运作的现代化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
  2 变革教材体系,构建科学的高中课程方案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凭借,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改革的成败都与教材有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过去高中教材(必修本)虽然经过反复修订而成,但仍存在很大的局限和缺陷:①作为全国统用教材,仅此一种,很难照顾到各地不同的教学实际。②就高中阶段的学习情况来看,这套教材内容尚显单薄,与高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学习视野还有较大的差距。③教材编排采用单元文选式,从高一到高三,选文难度差别不大,听说读写训练没有一条明晰的线索。④教学目标先后次序不明确,难以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年级之间、单元之间甚至课与课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一种文体分布在三个年级,各种文体交错穿插,教师难以使之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过程始终处于一种混沌状态,学了第一册不知道对学习第二册起什么作用,学了第二册也不知道比学第一册提高了多少。⑤语法修辞等基础的语文知识都穿插在初中教材中,高中语文教材中穿插的单元知识与训练内容本身构不成知识学习体系,也构不成能力培养体系,与单元学习内容也没有必然的联系。⑥许多课后的思考和练习在编排上也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不同年级的思考和练习体现不出语文学习的进步和发展。这种教材内容的散乱、目标的模糊,自然容易导致教法的单一、学法的单一,教师找不到教学的梯度,学生感受不到进步的快乐。三年下来,学生学了六本书,到底有哪些收获,恐怕谁都难以说清。难怪有的高中毕业生并不认为自己的语文水平比初中阶段提高了多少;有的老师也反映,高中学生的作文书写不如初中时工整了,句子不如初中时流畅了,内容不如初中时明白了。这虽然说的是个别现象,但由此也可以发现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着失误。其中教材编排上体现不出高中语文教学的广度、深度和梯度恐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这样,变革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体系就显得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了。如何变革?从专家、学者到普通教师,许多人都在思考和探索。张志公先生曾提出“教材改革要面向现代化建设”,并特别强调了现代化的几条根:一是“规范化”,二是“科学化”,三是“信息化”,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五是“国际化”,六是“坚持爱国主义”,七是“人的素质”。在我看来,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与初中阶段相比应该具有明显的区别,初中阶段可以说仍然是基础阶段,高中阶段则可以说是提高阶段,应该具有广阔性、应用性、分析性、鉴赏性、研究性等特点。据有关报刊介绍,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高中语文课程都不是我们这样的整齐划一。为了适应高中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也为了社会的需求,除了开设必修课外,它们还大量开设选修课。如美国的部分中学,选修课程达300多门;日本中学的语文选修课程有许多是以中国文化为专题的,日本高中学生所掌握的唐诗、宋词等比我们的一般高中学生还要多。这许许多多的事实,都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敲起了警钟。
  构建科学的高中语文课程方案是当务之急,我们期待着新课程方案的出台和进一步的完善,使之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发展。
  3 完善考试机制,增强考查内容的科学性、导向性
  高中语文教学的显性目标与高考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就目前的形势来说,高考作为教学指挥棒的作用是谁也否定不了的,事实上也不应该否定。我们说,这个指挥棒只要指挥得好,高中语文教学的方向、目标就会更明确,语文教学质量也就会随之而提高。不过,现行的考试机制尚不完善,许多方面还有很大的局限。这实际上也是由前面所谈到的“唯考”的观念所派生出来的,例如过分地看重了一次考试的作用;应试成为高中教育的终极目的和唯一目的;教学完全围绕考试作文章,忽略了高中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学生个性的发展;以不同形式、不同等级的考试建立教学质量的评估机制;逐步把考试渗透到各个年级(甚至初中、小学)、各个环节以形成覆盖所有学段的考试网络。考试机制的不完善带来的负面效应很多,大家对它的批评也很多。如何建立比较完善的考试机制,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就语文学科来说,它应该具备科学性、实践性、层次性和多样性。所谓科学性,应该是指考试机制符合教育规律,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学生的学习成长规律;所谓实践性,应该是指考试机制具有很强的应用功能、分析功能和研究功能;所谓层次性,应该是指考试机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既可以适合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层次的考试,又可适合于不同类型、不同需要的考试;所谓多样性,应该是指考试机制摆脱单一目的、单一形式、单一内容的局限,使之丰富多采,形成“条条大路通北京”的网络和格局。
  近几年,高考这个指挥棒经过不断的调整,高考语文试题逐步稳定在“基本脱离教材,注重考查能力”上,这在语文教学和应试中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转折,这种与社会生活实际逐步相吻合的导向受到了高中语文教学界的肯定和赞同(当然,高考试题并非不存在问题和缺陷)。指挥棒的方向对了,并不代表高中语文教学沿袭已久的刻板程式和习惯也马上改变了。事实上我们也不可能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一下子来一个大转机。不过,我们考查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情况,就会发现许多可喜的现象:高中的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实效,越来越注重能力培养,越来越注重课堂容量;研究大纲和考试说明的人多了,研究教学方法的人多了,研究训练规律的人多了。由此可见,只要目标明确、方法对路、训练到位,高中语文教学就能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此我们并不否认高中语文教学还存在着目的的单一性、功利性和训练的单调性、机械性这些高中各学科所共有的缺陷,同时,我们还应该从考试内容的科学性和导向性上调整和矫正高中的语文教学。这里所谈的考试内容的科学性不仅是指考试题目准确无误,试题容量和编排合理有序,还应该包括试题考查内容符合高中语文教学的特殊规律、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高中语文学科的自然发展规律。比如现行高考试题中每年必考的几项基础知识,本应属于初中或小学阶段的考查内容,现在年年出现在高考试题中是否合适等等,都值得研究。在我看来,考试内容应具有明晰的阶段性和层次性才算科学。所谓考试内容的导向性也不是单纯指导学生应考的问题,如果单单理解为应考导向,那就会使高中的语文教学陷于考试的怪圈,永远也走不出来。考查内容的导向性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考试目标及考查重点的导向;②教师把握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导向;③教师进行高中语文教学规律和方法研究的导向;④高中语文教学整体改革和局部改革的导向;⑤评价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教改成果的导向;⑥逐步形成现代化高中语文教育思想、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的导向。
  考试的能量是不可低估的,考试内容的科学性和导向性对整个的高中语文教学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高中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轨迹,鉴于这一领域的复杂性,在此提出以上问题和看法,以求方家教正。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10-0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新课程改革就是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发展素质教育,学会学习。因此,《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是学习方式的三个维度。那么,在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16-01    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生涯,我积累了一些教育教学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班级管理中,也有些许的感悟和心得,我觉着,教育贵在坚持,不放松任何一个教育契机,不放掉任何一个教育细节。只要我们有高度的责任心、上进心和使命感,把班主任工作落到实处、细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定然
期刊
【摘要】 任何知识均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简约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同时,学生在感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源泉。  【关键词】 联系实际;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
期刊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48-01  创新是一种高度复杂的智能活动,只有在轻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人们才会产生好奇心,萌发求知欲,才会有创新的意向和行动。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凡是因为求知好奇而受到奖励的学生,往往愿意继续进行试验和探索,从而促进智能的发展,产生创新的思想。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学生
期刊
【摘要】 武德教育“为武之道,以德为本”是我们中华武术思想意识方面的武德修养教育,几百年来,他对我们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根据《两纲》实施的具体精神,通过在中小学体育课中武术教育德育的渗透,加强中小学学生武德修养,培育人文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本文从理论到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阐述,旨在树立健身强体振兴民族的习武目的,培养学生武德高尚、武礼谦和,进而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
期刊
【摘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育要“养成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事实说明,要真正有效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必须培养初中生养成勤于阅读、积累的习惯;边聆听边思考的习惯以及练口的习惯。  【关键词】 初中生;语文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19-01 
期刊
【摘要】 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这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人们耳熟能详的老课新题。在市场经济大潮涌动、各种意识形态互相碰撞的改革开放年代,认真地、冷静地思考这一课题,是具有特殊现实意义的。本文拟就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关键条件阐述笔者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 历史教学;渗透德育;关键条件  【中图分类号】G6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17-01 
期刊
【摘要】 阅读教学对话的参与主体除了教师、学生,还有文本,文本作为一个特别对话主体是一般谈话所没有的。当模糊了阅读教学对话与谈话的轮廓、界限、情状、目标、意义等的时候,我们把这种阅读教学对话称为“假”对话、“伪”对话。  【关健词】 阅读对话;现象;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24-02    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许多
期刊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20-02    我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由于人均受教育机会较少和出于就业的考虑等原因,教育存在着“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倾向,即所谓的应试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来,素质教育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但旧的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因此,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期刊
【摘要】 影响语文学习效果的情感因素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教师积极的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情感因素,要”以情动情“,培养自己的积极情感,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情感因素;教师;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118-01    在语文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