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反思、交流

来源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yun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是一门科学课程,实验性是生物学科的特征之一,《生物课标》非常重视实验、实践活动。其中的许多实验、实践活动的教学实例的设计非常有创意,这些实验教学、实践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初中生物课程中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设置了很多实验,在这些实验教学中,应该如何更好地去开展、去组织实施,这就要求我们生物教师不断地研究和尝试,笔者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利用身边简陋的实验设施,因陋就简,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活动,下面就肤浅地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及感悟。
  一、利用身边的资源,实施实验教学
  初中七年级上册,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的思路是:设计明暗不同但是相同的两种环境,各放入等量的鼠妇若干只,过一段时间后,看哪边的鼠妇多,实验中的变量为光。我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第14-15页,自行设计,学生通过认真阅读并小组讨论后,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有的用纸折成一个盒子,有的使用文具盒,更有少部分学生直接用袖子套在另一边上,这就形成了明暗对比。所以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要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有更好的开发潜力。实验中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多动手多动脑,去利用自己身边现有的资源,来进行实验,这样我们的实验教学就容易开展了。
  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教学中,我们这里身处农村,部分小鱼、泥鳅等不需要到市场上出钱去购买,通常只需要教师自己稍稍辛苦一下,就能找到既实惠又有好的观察效果的实验材料。因为本实验是用显微镜来直接观察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大鱼放在培养皿中会乱动反而不好观察,只有小鱼小泥鳅才容易观察得到。所以我们农村中学的教师只要稍稍留意自己身边的环境,我们就会有许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物教材来进行我们的生物实验教学。有了适宜的实验材料,学生乐于动手动脑,这样的生物课就不再枯燥无味,而是活泼生动的课堂,学生也就会对上生物课感兴趣。有的教师不想做生物实验,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认为做实验麻烦影响教学进度,其实不然,只要你做了几次后,在增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你自己也会对每一个实验感兴趣了。
  二、注重反思,不断改进实验教学
  七年级下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步骤三是将3支试管一起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水浴5-10分钟。由于实验室中没有恒温箱,这个温度就很难控制,还需要温度计,原来我们用热水瓶中的水不断的去加热保温,很是麻烦,后来又改用电磁炉,用了几次后,电磁炉就很容易烧坏,导致实验效果很不好,多次实验失败后,我想到了将3支试管放入学生腋下夹住10-15分钟,再将试管取出各滴入2-3滴碘液,充分摇匀后,再观察各试管中的颜色的变化,结果实验效果特别明显。这样改进的好处是省去了在37℃,的温水中水浴,不需要恒温箱、温度计,主要的原因是37℃的温度跟人体的温度一致。这种办法是最简便最快捷的。
  在八年级上册的演示“发酵现象”中,在一杯温开水中加入一大勺糖和一小包酵母进行搅拌,将这个杯子中的液体倒入透明的玻璃瓶中或矿泉水瓶内,在往瓶内加一些开水,将一个小气球挤瘪后套在瓶口,并观察瓶中的情况,看看瓶中的液体会不会冒出气泡,气球会不会胀大。在这个实验中并没有指出温开水的温度是多少,才是最适宜的,有一次我在上课的时候为了使发酵现象能尽快地发生就多加了一些温水,结果发酵现象反而产生的很慢,课后对自己的实验进行反思,为什么比平时的实验多加了一点热水反而不明显呢?后来认真分析试验失败的原因,发现酵母菌的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低会抑制发酵,温度过高会杀死酵母菌,所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是30℃,左右。这样实验现象才会尽快发生。
  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只有大胆地去尝试,才能找出更有效的方法,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去做尝试,对许多问题不进行实验总结分析和思考,就不会有新的发现,那么我们就不会有进步。中央教科所韩立福博士有句名言“写教案,一辈子也写不出名师;写反思,三年就可能写出一个名师”。是啊,我们每上一节课写一个反思,我们就能发现自己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后才能逐步得到解决。如华泰中学有一个工作原则:工作就是找问题,不能发现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不解决问题是最难的问题。所以我们的实验教学也要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在实验中解决问题,才能每天进步一点点,教学成绩才会蒸蒸日上。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激发学生的一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意义或个人价值的智力产品,所以学习不是复制,更不是死记硬背和简单的模仿。如八年级上册中的“水中生活的动物”观察与思考。取一条活鲤鱼或其他鱼,放在装有清水的玻璃缸中,用吸管吸取一些墨汁或墨水,把墨汁或墨水慢慢地滴在鱼口的前方,观察墨汁或墨水的流动情况。看这些墨汁或墨水会不会顺着鳃盖后缘流出来?当时我们按照课本的要求进行实验,结果出现有的鱼不听话,并没有把墨水吞进去,而是把整个水槽的水全部弄黑。这样就要重新换水,才能观察。出现这种情况就给学生有了思考的空间和启发:各实验小组的同学大家有没有更好地办法来观察鱼的呼吸方式呢?结果有的学生说只要用手提起鱼的尾鳍,使鱼口刚好接触水面下1厘米左右,就能清楚地看到水从鱼口进入,从鳃盖后缘流出;有的同学又想出了把鱼的一侧平放在水槽上,使鱼身2/3浸在水中,使一侧鳃盖露出水面,这样也能清楚地观察到水从鱼口进入,从鳃盖后缘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发掘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开发,使学生能想出更多有效的办法来,教师要进行总结和鼓励,这样的课堂才能达到师生互动,也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对生物学科产生兴趣,并学好本学科知识。
  四、学习交流,提升专业素养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提倡个人资源互补,优势共享,才能少走弯路,携手共赢。在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交流,才能使实验教学更加完善、合理。如:七年级上册的探究实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方法步骤3,用消毒牙签在自己的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轻涂几下。这一个步骤云师大生命科学院的王重力教授是这样来改进的,直接从口腔中取出唾液涂在载玻片上,盖片染色,就可以直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我在上试验的时候也按王重力教授的方法进行,效果很好。又如“探究酒精对水蚤心律的影响”的实验中,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非常困惑:水蚤心率每分钟300多次,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计数?观察时要制作活的水蚤装片,怎样才能让水蚤在装片中既不能很快地游动,又不至于被盖玻片压死?观察活水蚤心率需要水蚤“侧卧”在盖玻片下,用什么方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其实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研究和实验尝试得到解决的。有的教师经过研究已经获得了解决的方法:采用降低水温的方法(如将水温保持在15℃左右)来降低水蚤的心律;采用在载玻片水滴中添加棉纤维来让水蚤既不能很快的游动又不至于被盖玻片压死;采用在一片载玻片上放置2-3只水蚤的方法观察到“侧卧”的水蚤。
  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要找到活的草履虫,我想了很多办法,也困惑了好长一段时间,后来在和我的一个同学交流中问起,同学告诉我说其实很简单,在学校的水沟有积水潭的表面都会有草履虫的存在,只要用水桶或水槽去取积水的表面,取回来后放上一点牛奶就能培养出所需要的草履虫了,我用此方法进行尝试,果然培养出许多的草履虫。这样就让我认识到:任何难的事情,只要有心,并不断进行学习、研究、探讨和交流,才能够更好地完成。我们教师也不例外,只有不断的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学生,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也才能更好地完善生物学的实验教学。
  没有实际验证、测试的学科,不成其为科学。初中生物教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这更要求教师要具有精深的格物致知精神,随时注意观察身边的各种生物现象,积极动手,认真深入地进行反思,不懈地钻研探究,从我们身边常见的物去“格”物之理,从而获得真知。
其他文献
摘 要:21世纪是一个充满魅力、令人憧憬的时代,少数民族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的加强,越来越要求未来公民具备多元文化知识和跨文化的全球技能。这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双语教育的实施,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双语教育;实施;措施  一、引言  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普及,加快了全球一体化进程,“地球村”的概念应运而生。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要求平
期刊
摘 要:数学课外作业既是数学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的延伸,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还是促进学生巩固理解知识,加强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尝试的途径,是检查教学效益、获得信息反馈,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和依据。所以科学合理地安排作业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针对目前高中数学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作业布置和批改有效策略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作业;布置批改;方法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交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通过比较识字、猜字谜识字、游戏识字等多个渠道对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进行探索,创造轻松、愉悦、有效的识字环境,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关键词:识字教学;识字环境;多渠道;探索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
期刊
目前,农村初中生学习成绩形成两极分化的现象,非常严峻,学困生占得比例越来越大。这种状况不仅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也严重的制约着农村办学效益。那么,就形成两极分化的原因及对策,笔者做一些探讨和思考。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一)初中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是学生分化的主要因素。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动力是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去克服学习中困难的毅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学生的角度,探讨了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问题,这些策略包括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等,并提出一些具体实施的办法和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
期刊
摘 要: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种学习方法。探究式课堂教学以老师和学生的探究为特征,重点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探索和总结。  关键词:探究模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实践与思考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期刊
摘 要:“听”作为人类言语交际方式之一,在信息剧增、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很有必要对此深入的进行研究。  关键词:现代语言;听力;听力技巧  【Abstract】“Listen”as one of the ways for people to communicate, it is even more important in the information explosion,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源泉”。语文新课程以创新意识和实践探索为重点,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更要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引导学生质疑、合作、交流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兴趣爱好,让学生体验创新的喜悦与成功的快乐。那怎样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好奇心,能激发人创新的欲望  好奇心能促使人积极思考,大胆探索,是一把打开心灵窗口的金钥匙。学生受多方
期刊
摘 要:“学困生的转化”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常常提到的话题,它是当代教师职业道德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方法与策略  “学困生的转化”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常常提到的话题,它是当代教师职业道德最起码的要求,也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条件。我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方法,愿和广大教师商榷。  一、老师要和学困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  一位优秀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文质兼美的课文,引导学生抓住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品读语言文字,让学生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努力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这种审美的情感呢?本文从课文的反复朗读中去体验作者意境、从课文的语音中领悟作品的情景、从课文的文字中熏陶学生的情操三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审美教学。  关键词:语文课堂;语文素养;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