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女皇的奢华收藏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shi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世纪的俄国历史中,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占有独特的地位,她的私人生活和性格中善恶参半,但是无人否认她具有极高的威望。实际上叶卡捷琳娜二世并无权继承俄罗斯皇位,但她却统治庞大的俄罗斯帝国长达34年之久,在位时间仅次于彼得大帝。若将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期间称为荣耀、俄罗斯强权及俄罗斯宫廷的光辉时代,毫不言过其实,甚至连伏尔泰也将其称为“最灿烂的北方之星”。这位出色女皇的私人收藏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她留给俄罗斯乃至全世界的巨大馈赠。她一生热爱收集各个时期的宝石制品,为此在艾尔米塔什宫专门设置了“宝石厅”来存放她的鼻烟盒和宝石等收藏品。去年年底由上海博物馆和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联合举办了“北方之星:叶卡捷琳娜二世与俄罗斯帝国的黄金时代”展览,其中尤以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的收藏为最。这些展品集中反映了18世纪至19世纪俄罗斯乃至欧洲手工艺术的最高水准。
  18世纪下半叶,俄罗斯帝国不仅在政治和科学领域迅速跻身欧洲前列,在文化领域也极具影响力。大量西欧艺术品被输入俄国首都,作为摆设、装饰进入沙皇宫殿和贵族豪宅,由此也引入了当时流行的新古典主义风格。旅行者在他们的回忆录中写道:“沙俄宫廷的富有奢华已经到了难以描述的地步:古老东方的富丽堂皇与欧洲的优雅精致结合……”西方的工匠受委托纷纷来到圣彼得堡,使这个东方的首都城市成为欧洲人心驰神往的地方。
  
  俄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浮雕宝石病”
  
  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为了让宫廷的奢华程度不逊于任何一个欧洲国家,从国外订制、购买了大量的瓷器、家具、挂毯、银器以及珠宝。她召集了最富盛名的工匠来装修她的住所,所有装饰也极尽时髦与奢侈。女皇的个人品味和出色的顾问大臣们使她得以拥有18世纪下半叶最有趣、最重要的艺术珍品。可能是她的德国血统使然,又或者是直觉的驱使,叶卡捷琳娜二世对工匠的挑选十分明智。虽然叶卡捷琳娜二世购置了家具、瓷器、银器来装饰她的居所,但这些物件并不属于她的收藏品。在她拥有的奇珍异宝中,最引人注意的是雕刻宝石。这批收藏由女皇满怀热情地精挑细选而来,这种热情可能比她对画廊的热情还高涨许多。因为后者主要是为巩固她的政治地位服务的。女皇对浮雕宝石情有独钟,她的这种嗜好甚至被人称为“浮雕宝石病”。她不仅自己收藏这些宝石,还极力“感染”她的朋友和亲信们。亚历山大·兰斯考伊(Alexander Lanskoy)是她培养出的第一个宝石“发烧友”。也正是他帮助女皇启动了叶卡捷琳娜堡和科雷万石料切割厂的宝石加工线。他的个人收藏在他去世后也一并归属于叶卡捷琳娜女皇。接着科学院院长、叶卡捷琳娜的朋友凯瑟琳·达西克娃(Catherine Dashkova)公主又从国外为她带来一批藏品。女皇的亲信之一德米特耶夫一马莫诺夫(Alexander Matveyevich Dmitriev-Mamonov)伯爵亲自做了一个带有她肖像的浮雕宝石。此外,她的儿媳玛利亚·菲德洛芙娜(MariaFyodorovna)也制作过浮雕宝石。叶卡捷琳娜的雕刻宝石收藏还包括欧洲制作的古典时期纪念石、宝石和浮雕宝石。女皇在位期间一共收藏了雕刻宝石10000件,复制品34000多件。
  叶卡捷琳娜女皇的浮雕宝石收藏史已被广泛研究。当时的特殊代理人、驻外使节、旅行的贵族、古玩鉴赏家以及艺术家都为女皇购置过雕刻宝石。她与格林伯爵以及法尔科内(E tienne Maurice Falconet,法国作家、雕刻家)的通信充斥着这些内容。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为女皇收藏法国贵族的珍宝提供了良好的机会。1787年,来自奥尔良家族的藏品抵达圣彼得堡,后来被置于荣特晋制作的储藏柜内。可与之媲美的还有来自德累斯顿艺术学院院长J.B,卡萨诺瓦(J.B.Casanova)的藏品。女皇在各个方面都极力将雕刻宝石发扬光大。她是这样描述自己的收藏:“上帝为证,每天触摸它们
  是一种何等的享受;它们蕴藏着无尽的智慧。”
  
  古典风格的鼻烟盒和釉彩纪念章
  
  叶卡捷琳娜女皇购买同时代的艺术品是为了日常使用,而对珠宝则另当别论。她的珠宝收藏不仅仅只是纯粹的古董收藏,事实上她收集的珠宝中大多数都是当时的艺术家制作的,鲜有世传珍品。她在宫中设置了一间“宝石厅”,里面陈列着“许多珠宝和其他珍贵宝石”的柜子,女皇“让朝臣从中随意挑选他们喜爱的物件并赏赐给他们”。表、鼻烟盒、戒指、手镯经常被作为礼物和奖励赏赐出去。女皇还将这些珠宝馈赠给外国来宾,后者出于友好和礼节也会回赠礼品。为女皇服务的珠宝行家都是当时相当出色的,其中不乏有欧洲人。有些外国珠宝匠,譬如阿多尔(Ador)、施卡夫(Schaff)和布德(Boudde)等长期驻于俄国宫廷。他们把从自己国家习得的技艺与俄国传统工艺相结合,创作出代表当时已在俄国生根开花的新古典主义风格。这个时期的珠宝以简洁的几何造型、对称性的装饰以及含有表现古典时期题材的微缩画(微缩浮雕)为特点,一改此前巴洛克风格的繁冗。珠宝匠制作的大都是鼻烟盒,因为这个物件在18世纪非常流行,甚至女皇也经常用。据记载:“她总是用左手吸鼻烟,因为她的右手正被臣民们亲吻着。”这些鼻烟盒一般用金、银、贵宝石、半宝石制成,往往装饰着一个花押和一幅微型肖像。有些鼻烟盒上面有标语,比如“多益”的鼻烟盒配有蜂巢和蜜蜂的图案。那些用于赏赐和馈赠的鼻烟盒无一例外都在盒子的中央有一个女皇肖像。
  有些鼻烟盒上因为镶嵌着带女皇头像的纪念章而被称为“纪念章鼻烟盒”,往往作为嘉奖臣民的赏赐。受18世纪宫廷上下痴迷收集宝石矿石的风气影响,珠宝匠们设计出一种被称为“宝石匣子”的鼻烟盒。其盖子上缀满了各种各样的宝石薄片,极具装饰效果。同时,每只“宝石匣子”所有的宝石本身就是一组收藏品。例如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由大卫·鲁道夫(David Rudolph)制造的此类鼻烟盒上镶嵌的全是产自西伯利亚的各种宝石。鼻烟盒和釉彩纪念章往往按照当时的流行趋势采用古典风格的装饰题材。
  
  “雕花宝石”餐具与以叶卡捷琳娜为模特的瓷器装饰
  
  这位女皇为其众多仰慕者购置的馈赠品证实了她的艺术品位和对古董的热爱。她为格里高利·波将金(Grigori Alexandrovich Potyomkin,俄国元帅,叶卡捷琳娜的情人之一)订制的精致的“雕花宝石”餐具就是最好的例子。根据相关史料,叶卡捷琳娜通过驻巴黎大使巴里亚金斯基(Ivan SergeevichBariatinsky)在1779年运抵俄国首都。这套可供60人同时使用的餐具包含近800件器物(超过600件保存至今)。由于订单来自沙俄皇室,塞夫尔瓷器工厂动用了几十名工艺师,以最高标准来完成。这项委托 一开始就指明成品必须“遵照古典时期的原型”并能反映叶卡捷琳娜对古典浮雕宝石的热爱,因此工厂特地将“浮雕宝石”这一主题融入瓷器装饰中。这批产品是为享受开胃菜、甜点、茶、咖啡设计的,由盘子、带玻璃托座的瓶子、冷酒器、奶罐、糖缸、冷品勺、茶托和高脚果盘组成。每件都装饰有女皇的花押、仿古典时期雕刻宝石原型的花案以及古典时期历史神话题材的图案。按照18世纪餐桌布置惯例,这批订单中还有一座素烧瓷餐桌装饰品。它的中央是智慧女神密涅瓦形态的女皇像,周围围绕神话人物塑像。这件被称为“俄国的巴那塞斯”(巴那塞斯是希腊传说中太阳神、酒神、美神的居所)的作品是按照L,S,柏佐特(Louis Simon Boizot)创作的模型设计的。可以想象整套餐具和这件装饰品摆放在一起的时候是何等壮观。它们精致优雅的外观与青绿色、白色、金色的色调搭配,以及器物上描绘的雕刻宝石纹样相得益彰,饱含庄重高贵之势,很好地凸显了女皇的品位。当然拥有这套绝世珍品也是不无代价的。叶卡捷琳娜本人就认为它的价格(332162里弗,法国古货币)过于昂贵,与法国方面进行多次交涉。虽然最终款项是付清了,但整个过程颇费周折。
  以叶卡捷琳娜为模特的瓷器装饰数不胜数。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送给女皇的一件由柏林皇家制瓷厂(Berlin Royal Porcelain Factory)出品的素烧瓷雕像,就是以这位杰出的女性为模特的。作品描绘了女皇端坐在宝座上,头顶华盖,被穿着不同民族、不同阶级服装的俄国国民簇拥着。迈森制瓷厂(Meissen Porcelain Factory)也制作过一件叶卡捷琳娜二世骑马像。鉴于欧洲18世纪才开始制造瓷器,瓷制品在当时非常昂贵而且稀有,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保存的这些瓷质餐具和雕塑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就显得极高。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18世纪所有艺术领域中都享有盛名。她从法国银匠雷蒂埃(Riettiers)与兰斯·亨德里克(Lenhendrick)为她的另一个情人奥尔洛夫伯爵(Gregory Grigoryevich 0rlov)订购了著名的奥尔洛夫餐具套装。这套令人叹为观止的餐具采用优雅的古典主义设计风格,器皿包括大型餐盘、调味盆、托盘、烛等。女皇委托法国著名釉瓷专家、珠宝匠德马伊(de Mailly)为切斯马宫设计的墨水台则别具一格地含有重现俄士战争情景的微缩模型。闻名遐迩的意大利设计师G,瓦拉迪耶(Giuseppe Valadier)也为俄国制作过书桌装饰配件,包括以古典时期庙宇、凯旋门、埃及人物像和各种廊柱为题材的半宝石雕刻。叶卡捷琳娜在位期间还收集了一批意大利马赛克作品,包括罗马马赛克工坊制作的几件大型桌面,其中较为著名的是“普林尼的鸽子”。其余作品包括“圣餐杯和鸭子”以及G,拉法利(Giacommo Raffaelli,意大利马赛克艺术家)的一些描绘遗址和乌禽的罗马风景作品。
  
  “绿蛙餐具”的套装瓷器
  
  叶卡捷琳娜女皇的儿子巴维尔大公及其妻子玛利亚以北方公爵和公爵夫人化名到巴黎的旅行颇值得一提。这次旅行不仅在政治上促进了俄法外交关系,从文化角度来看也饶有趣味。皇太子夫妇两人从法国带回的大量艺术品后来成为俄国工匠们的设计样本。回国后,他们的帕夫洛夫宫(PavlovskPalace)全套采用法国式的装修,此后他们的其他居所在装修时也遵循此道。帕夫洛夫宫的很多家具、装饰都购自巴黎的古董商店和沙龙。18世纪后半叶最优秀的法国大师和工坊的作品也汇集于此。
  总是立臻巅峰之作的叶卡捷琳娜女皇在1773年为她的切斯马宫向伦敦的韦奇伍德陶瓷厂(WedgwoodProcelain)订制了一大批餐具。切斯马宫位于圣彼得堡近郊的凯凯列凯西涅斯基(Kekerd
其他文献
北京荣宝2011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将于11月9-14日在北京亚洲大酒店举行。此次秋拍荣宝油画部分除了承接春拍继续推出名家经典写实专题外,还特别推出以中坚力量及新锐力量艺术家作品为主要代表的当代水墨作品专场,杂项方面推出江苏工艺美术馆旧藏专场为藏家呈现近200件古今艺术珍品,珠宝名表专场方面则不乏名师之作。    油画部分名家荟 呈现老中青艺术佳作    荣宝此次油画专场承接春拍写实经典的良好成绩,
期刊
在我见过的赵之谦小幅作品中,这把《花卉书法》成扇给我的印象颇为深刻。成扇泥金纸本,一面绘湖石萱花,一面书查揆三首七言绝句,所绘双钩敷色,笔法犀利,书法则行楷并举,从容自如。在泥金笺上作书画不易着墨着色,尤其成扇还要受形式的束缚,能在上面从容自如是不容易的。从风格看,这是赵之谦四十岁以后的作品,但是无论花卉还是书法,赵之谦都没有署年款。此扇作于何时?从扇骨的刻竹时间以及绘画题识所署地点上我们可以推断
期刊
广东省博物馆收藏龙泉窑瓷器,质量高,品相好,器物品种丰富,釉色润泽,纹饰精美,而且个别器物造型独特,且基本都比较完整,极具研究价值。甚至有的可称为龙泉窑代表之作。    广东省博物馆一直比较重视收藏龙泉窑瓷器,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收藏,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时间,从来源方面,可以看出其广泛,时间跨度大,有兄弟单位调拨来的,有收藏家无偿捐赠来的,有海关走私没收的,有出口公司截留的,有上级文物部门调拨
期刊
水墨艺术在中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使它成为东方民族身份的象征。其在历史中发挥的文化魅力深切地影响我们的文化观念,即使在当下多元的现代艺术发展格局中,水墨艺术的精神也并没有远离我们,它所呈现的旺盛生命力依然存在我们的艺术生活中。然而水墨艺术进入现代,它在当代社会中所面临的种种崭新课题使之日渐成为一个永恒而富于建设意味的话题。深圳作为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发展的重镇,在当代水墨艺术领域的学术研究一直保持着深
期刊
于9月15日晚在北京农展馆开幕的“经典北京2011”在预展当晚吸引了8000余位贵宾入场参观,至9月18日“经典北京2011”落幕,整个展会期间的参观人数达三万余人,其中高端客户的比例大幅增长。    西方经典与中国写实成为焦点    其中“经典北京2011”一号展厅共有30余家艺术机构参加展览,中西方经典艺术作品悉数登场,国外知名画廊哈格曼画廊、Classic简、杰奎琳画廊等展出了18世纪以来西
期刊
中国嘉德201l秋季拍卖会将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于11月8日至11日预展,12日至16日拍卖,届时将有中国书画、瓷器家具工艺品、中国油画及雕塑、古籍善本、名表珠宝翡翠共4500余件精品待展风华。    古代书画390件作品荟萃5个专场    此次古代书画部分荟萃5个专场,390件作品。其中《石渠宝笈》著录藏品,将有八件同时现身:“四王吴恽”中王翠《唐人诗意图》卷可称精绝。《石渠·续编》著录的赵元
期刊
1985年,在伦敦环境优美的圣约翰伍德地区(St.John's Wood),查尔斯·萨奇(CharlesSaatchi)将一座闲置的画廊改造成了他的第一个公共展览空间,迅速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来此参观。萨奇将当时美国一系列波普艺术家和极简主义艺术家的作品,从默默无闻的边缘地带推广到了英国艺术界关注的中心。其中包括安迪·沃霍(Andy Warh01)与利希滕斯坦(RoyLichtenstein)的作
期刊
1962年,上海博物馆要编制《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宋元明清——近代各家流派印谱》,但是当时上博独缺“歙派”创始人、明代篆刻大家程邃的印章。因知收藏家朱孔阳藏印极富,故特地上门征集。朱先生毫不犹豫将珍藏的一方程邃圆形朱文印“寻孔颜乐处”,捐献给上海博物馆,填补了上博当时在古印收藏上的空白。每当我在上海博物馆的印章陈列馆中见到这方印章时,不得不对这位鉴藏前辈肃然起敬。    在老一辈鉴藏家中,朱孔阳先生
期刊
说起《良友》,六七十岁以上的文化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毕竟,这个刊物在民国时期太知名了。《良友》是民国期间最受宠的读物,所以,当代报刊收藏人,没有不把《良友》当作追求目标的。  《良友》画报创刊于1926年2月15日,终刊于1945年10月。期间经历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是民国时期最重要的记录社会动态的新闻工具。虽然生存于“五洋杂居”、“中西杂处”的民国第一大都市上海,也曾历经几番沉浮,数易经营场地
期刊
虽然才起步两年且伴随争议,但艺术品信托公司在艺术市场领域的脚步却越来越快,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共有11家信托公司发行艺术品信托产品31款,规模达41.09亿元,同比增长13倍,其中发行数量最多的是国投信托和中融信托,其他参与发行的信托公司有北京信托、华澳信托、上海信托、中诚信托和中信信托等。业内人士指出,受前期资金炒作目前艺术品市场已处高位,且由于缺少权威鉴定机构,艺术品信托已积聚一定风险。    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