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方式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iion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努力寻找切入点,本文从朗读、默读、精读、略读、表演等方式入手,进行阅读能力训练。
  【关键词】语文阅读;能力训练;方式
  从语文学科的性质来看,语文科是工具性的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乍看起来很简单的迅速阅读能力的学生来,情况就完全不同。”由此可见,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在阅读过程中积累知识,在阅读过程中提高理解能力、学习鉴赏和评价作品。阅读中陶冶情操,获得体验、感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学会阅读,从而培养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的能力。那用什么阅读方式?去训练学生这样的阅读能力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粗浅看法,借以抛砖引玉:
  1.朗读式——从朗读入手,培养学生积累知识、感悟语言的能力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
  朗读不仅可以增强阅读感受力、理解力、欣赏力,而且可以激活思维,引起联想,培养语感,陶冶情感,熟读成诵。正如古人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朗读就是眼到、口到,感悟就是心到。
  语文朗读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用普通话,是朗读的最基本要求。可是我们的学生平时都是讲方言,甚至有些学生因在小学时听惯了方言,上到初中后,一时间还适应不了老师课堂上使用的普通话。因此,我首先从讲普通话抓起,要求学生:人手一本《新华字典》,遇到不会读的字马上查;读书,必用普通话;交流,尽量使用普通话。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结果发现:学生字典查多了,积累的字词多了,普通话也越讲越流利了。
  朗读,除了要用普通话外,还要求学生做到:读音正确,停顿规范,语调适中,语音连贯,不添字,不漏字,感情充沛,节奏分明,抑扬顿挫。要让学生达到这样的朗读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训练。我是这样做的:
  我们现在使用的这一套教材,编选了大量优秀、经典的诗文,比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余光中的《乡愁》、冰心的《荷叶,母亲》等等。这些诗文语言优美,感情丰富、细腻,很适合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比如,在教《春》这一课时,我根据课文的特点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朗读定为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从朗读的停顿、重音、语调、节奏等四方面给学生进行指导、训练。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盼望”一词反复出现,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之情,均应重读。“近”字重读,突出春天临近大地时给人带来的亲切感。“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句话的节奏感很强,故“山”、“水”、“太阳的脸”应独立成拍,而分别描绘这三种事物的词语“朗润”、“涨”、“红”,应重读。又如“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句话描绘出了春天轻柔、温润的特点,朗读时语调应是轻柔的、惊喜的。经过我的示范、点拨后,学生很快就领悟了朗读的要领,大都能流畅地、有感情地读完课文,甚至熟读成诵。
  常言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人都有优点,朗读时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课堂上让学生自由的大声朗诵。爱读那就读那,各显神通。还有,尽量每篇课文能找到朗读的录音,让学生跟读,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这样,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感悟语言的能力。
  2.默读式 ————通过默读训练,提高学生理解、思维的能力
  默读是一种不出声的阅读方式。在三四十年代,我国的教育学家们就开始重视默读研究了。1940年出版的《国语科教材及教学法》一书中,把朗读与默读的心理活动方式作了比较:
  朗读:目→脑→口→耳→脑
  默读:目→脑
  从比较中可以看出,默读的程序比朗读大大的简化了。默读可以“一目十行”地对整段,整页的文字符号作“扫描式”识别。
  现代社会要求阅读提高速度,默读则是快速阅读的理想方式,而且默读允许在不理解的地方停留或反复,因此,默读较朗读理解得更透彻、深刻。由于默读速度快而理解深,所以实用价值最高,是具有广泛适应性的阅读方式。因此,我们所说的阅读能力,实际上多指默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默读训练可着重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2.1 速度的训练。初中语文新课标对学生的默读要求是:“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因此,在默读训练中,教师首先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如认真、专注、边读边思、边读边记等。特别是在默读训练的初期,应重视纠正默读时的不良习惯,如指读、出声读、唇读、喉读、心读等。初一阶段,学生默读时就有许多这样的不良习惯。比如,在教《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课时,我让学生练习默读,结果发现很多学生都是用手指头点着字一个一个轻声念的。这样的默读,与朗读速度上是毫无区别的。于是,我立刻帮学生纠正,要求他们只用眼睛看,用大脑接收,不用手,也不动口。起初,学生还不太适应,但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慢慢就习惯了,默读的速度也渐渐有了提高。
  2.2 理解的训练。在默读训练中,可采用手脑配合的方法来加快思考的速度,加深理解的深度。即默读前提出明确的目标,带着任务读;在默读中作简单标记,筛选有效信息。比如,在教《最后一课》时,我事先给出几个思考题:(1)课文写了哪些人?课文记叙的中心事件是什么?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题目叫《最后一课》?为什么第二、三段要进行景物描写?为什么要对韩麦尔先生那天穿戴描写?课文表达作者的什么感情?(3)复述课文的内容。然后要求学生用快速默读法整体感知课文,并完成这三大道题。结果,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课文,并找出了相应的答案。实践证明,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学生就会眼脑结合,并能边读边思考,积极寻找、筛选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样,整个默读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思考——理解——再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无形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静能生慧。默读可以训练思维,有助思考,感悟深刻。默读的作用比朗读更为广阔,更有利于人的发展。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更要重视学生的默读训练。不出声的默默地读,静静地思,默默地圈划批注,学生在静静的读书“场”中远离了喧嚣,进入“心远地自偏”的读书境界。
  3.精读式 ————让学生掌握精读的技巧,以提高鉴赏、评价作品的能力
  精读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方式。精读的特点是“纤屑不遗”。在阅读教学中,除了教会学生朗读与默读的阅读方式外,还应让学生掌握精读的技巧。精读则可以通过品味语言来提高鉴赏、评价作品的能力。如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中的精华部分,还需精读、需仔细品味。特别是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作者在刻画人物时往往都是独具匠心的,从人物的外貌到语言、从动作到心理,所有的描写似乎都是该人物特有的,是专门为其准备的。我们阅读时,必须细细品味才能领悟作者的深刻用意。比如,我上《孔乙己》一文时,舍弃其他段落,反复,重点阅读重点的段落,如孔乙己掏钱买酒动作的段落,作者前后分别用了“排”和“摸”两个动词,“排”是孔乙己要摆阔气,显示自己有钱,突出了孔乙己爱面子的个性特点;“摸”则是因为孔乙己此时已贫穷潦倒,阔不起来,它揭示出了人物的悲惨命运。这两个动作看似简单,实则含意深刻,如果不是精读、品读,又怎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呢?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精读训练。又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对菲利普夫妇看见于勒时的神态及语言的描写,《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斯基前后两个脱衣穿衣的动作以及反复变化的语言等描写,这些精彩的描写,我们应指导学生去仔细阅读,认真分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反复品味去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领悟莫泊桑、契可夫等这些文学大师的语言魅力和人格魅力,鉴赏、评价这些作品的艺术成就。对这些段落我们要让学生多次的阅读,反复的去精读。学会“去粗取精,取其精华”的精读技巧。这样,学生在精读过程中反复地字斟句酌,细细的品味,在静静的精读背后,是学生与文本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人物形象会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因此精读时要“字字未宜忽,句句悟其神”。
  4.略读式——教给学生略读的技巧,让学生初步学会浏览
  略读是一种与精读相对而言的阅读方式。它的运用非常广范,尤其是课外书籍的阅读。略读还是精读过程中不可少的步骤,在深入研究课文之前,运用略读可以较快地了解课文概貌,如果用于精读课文之后,则又可以起到排除细枝末节的干扰,快速把握文章中心的作用。比如,在中考复习阶段,对每篇课文,我经常运用略读的方式来进行复习,这种方式不但省时,而且效率高。更有,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要获得更多的知识,还须学会略读、学会浏览。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多教给学生一些略读的技巧,让学生初步学会浏览。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教会学生拿到一本书,先要大概的浏览一下这本书的目录及内容提要,看看该书值不值得读。如果该书对自己有用,就阅读它,如果认为用处不大,就舍弃它。要求学生养成每天读书看报的习惯。了解社会动态,关心国家大事。每个学生每天必须读一本书或看一份报纸,每天去班级或学校的学习园地去浏览一下。学生阅读时,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或兴趣、爱好去选择阅读的内容。比如,读报时,不必全读,可以先整版浏览标题内容,犹如“蜻蜓点水”遇上自己感兴趣的或自认为有价值的内容,再阅读。其他不合适自己阅读的东西一扫而过。这样,学生既节省了阅读的时间,又筛选到了自己想要的知识。
  其次,还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进行网上阅读,浏览、筛选自己需要信息。要求学生在阅读这些课外书时,不必字斟句酌,咬文嚼字。要用略读的方式去完成。可以“一目十行”,有些章节,段落可以不读。节省时间。略读可以在短时间内读到许多信息,更可以博览群书。
  5.表演式——提供学生表演的舞台,升华学生的阅读能力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是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和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种体验方式,让学生当演员,扮演某个角色,进行表演,变学习者为当事者,这种方法能促使学生超越时空很快进入课文情境中,与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从而获得真切的体验。这也不失为一种提高阅读的一种方式。如我教学《皇帝的新装》这课,就先自已阅读课文,再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整节课就在学生在阅读和表演过程中完成的,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劲头浓呢!学生读书的气氛弥漫着整个课堂。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读书带来的快乐。
  班级每周开展一次读书活动,规定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某篇课文。通过讲故事、小品、相声等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优秀者教师给予鼓励表扬,并评出班级的最佳“演员”。这种阅读加表演的模式,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无形中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升华。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管用哪种方法,我们的“教”,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不教”。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能在阅读中学会阅读了,那我们教学的目标也就达到了。就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一个人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参考文献
  [1] 张鸿苓《语文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
  [2] 马笑霞《语文教学心理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3] 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习兴趣。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象粉笔,2象鸭子,3象耳朵,4象小旗,5象钩子,6象口哨,7象银锄,8象葫芦,9象蝌蚪。”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教学反思有助于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习适度地调控,使不尽相同的学习过程在合理的教学方法支持下,得以包容并相得益彰,教学反思是教育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改的客观要求。那么,教学反思有哪些策略,哪些途径,应当把握哪些度呢?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反思;方法创新;专业素质  1.新课程合理的教学反思要看是否关注创新的教学方法  教学要适应课改要求,教师应在手段多样性、过程自主性、目标发
期刊
在现代的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而言,“说谎”已不再是司空见惯的事,在学生的身边随时可见,反而“诚实”的现象却逐渐减少。“说谎”已成为一毒瘤在学生群体中蔓延。著名教育家曼恩说: " 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 这个比喻非常形象、智慧。它把习惯比喻为一根绳索,每次行为的重复,就相当于又为它缠上了一股绳索。很显然,每天缠,不断缠,缆绳会越来越粗,终于有一
期刊
【摘 要】根据错误分析的理论并参考国内外有关语言错误研究的实例,以探讨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常见错误类型为目的,笔者从西宁市5 所初级中学随机抽取965名初中学生 ( 初一340人,初二325人,初三 300人 ) 采用命题作文或指导作文的方式进行了英语写作测试,并从测试试卷中提取3896例可辨认语言错误进行分析和比较。  整个研究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宏观研究。把收集到的错误划分为两大类:语际错误和
期刊
【摘 要】对于即将走进校门的孩子来说,9月1日是一个新的起点。孩子入学是一件大事,家长们仅仅做好物质准备是远远不够的,家长还要在孩子的生活学习独立能力、学习习惯、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以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一年级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在学前期,幼儿的学习以游戏活动为主,寓教于乐,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孩子的兴趣容易保持。入小学后,以学习活动为主,学习的正规化和学业负担加重,
期刊
【摘 要】戏剧作品常常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情节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我国优秀的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雷雨》(第二幕)也是这样。它在集中、尖锐的戏剧冲突中展开情节,在人和人的巧遇中塑造人物,写得波澜起伏,曲折有致,引人入胜,扣人心弦,收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戏剧冲突;周朴园;巧合  戏剧作品常常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情节来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而戏剧最主要的特点之一便是
期刊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无论教哪篇课文都会遇到一个如何破题的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了自己的看法:词素分析法、引导质疑法、直奔重点法、学后反扣法、以误导正法、人物简介法、媒体导入法、巧设悬念法等。  【关键词】阅读教学;破题;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无论教哪篇课文都会遇到一个如何破题的问题。这个问题处理得好,设计独具匠心,会起到许多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启
期刊
【摘 要】“交流—互动”教学的基本模式结构为:教师启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  【关键词】交流;互动  1.运用“交流—互动”教学模式,进行英语课堂教学  “交流—互动”教学的基本模式结构为:教师启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  1.1 教师启动 ——“ 交流 — 互动 ” 的前提。在“交流—互动”的教学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
期刊
一名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才能学为人师,成为楷模。只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塑造好教师人格。  师德师风是教育之魂。一名好教师,就要认真履行好教师的职业道德。爱学生并非易事,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更难。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优等生容易爱,弱等生很难爱,特别是当学生犯了错误时,能用一颗真诚,温柔,善良的心去爱学生实在是难。教师要落实到行动上,要真爱,会爱。真正的爱是“智慧”的爱,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训练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情感外化的一种表现,是学生知识重组、创新的过程。因此,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针对当今的作文教学状况,如何引导学生的作文力求别具一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1.利用想象,获取灵感。  当前,学生的作文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