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学术界对于纠错反馈的研究从认知等角度对于语言教学的研究进一步发展。重铸已经被看做是一种有效的内隐的纠错性反馈方式,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正确地学习语言。本文阐述了重铸的定义,理论基础,以及重铸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重铸; 纠错反馈;理论基础; 应用
一.重铸的定义
1.1母语习得研究中的重铸
“重铸”最早出现在母语习得领域中,其主要针对儿童话语中出现的错误。即当儿童在语言輸出的过程中,出现语言上的错误,成人对其所进行的的一种纠错反馈方式。当时的重铸主要有以下三个功能:对儿童话语中缺失的成分进行补充;对儿童话语中的错误提供正确的语法句式;对同一意义提供不同的表达方式。
1.2 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铸
由于二语和母语的习得在许多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重铸在母语习得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所以大量的研究者把重铸转向了二语研究领域。重铸(recast), 即重述,在不改变话语意义的基础上,对话语者语言中的错误进行纠正,是一种内隐的语言习得反馈方式。这种反馈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句的大意,促成了言语交互双方的相互理解,有利于语言的沟通和互动。目前,这种重铸方式在语课堂中也被广泛利用,对于教师的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下面的一个例子可以解释重铸是如何发生的:
NNS: Why he is very happy?
NS: Why is he happy?
NNS: Yeah why is very happy?
这个过程中,通过重铸的反馈方式,使得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促进了语言的习得。
二.重铸研究的相关理论背景
2.1互动假说
互动假说是指在对话交流中话语调整可以提高输入理解,可理解性输入能提高语言习得,从而推出话语调整可以提高语言习得。互动假说的形成原因在于它受到很多着名的语言习得理论的启发,例如1985年Krashen的输入假设和1985年Swain的输出假设。因此,为了讨论互动假设的内容, 笔者首先对这些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
在输入假设中,Krashen(1985)假设第二语言习得发展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大量可理解的输入。输入假说语还强调,语言使用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入之后自然形成的。同时,克拉申還强调在语言输入的过程中,通过情感过滤使得语言变成语言吸收。此外,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还受到很多情感因素的影响。如学习动机,自信等,它们对语言输入有着过滤作用,从而决定着学习者接收输入的多少。
Swain提出了输出假设。他认为,可理解的输出主要有以下三大功能:①注意/触发功能。即输出能够刺激人们注意表达的方式,提高对知识空缺的意识。除此之外,输出还能够激活认知过程。②检验假设功能。即学习者在发展中介语的过程中,常把输出作为尝试新的语言形式或结构的一种方法,试图通过输出来检验自己的假设哪些是恰当的,哪些是不恰当的,从而尽快达到交际的目的。③元语言功能。即学习者运用语言来思考语言的应用。即学习者通过边想边说或边写边说的活动,将解决问题时的语言公开化。换句话说,元语言是为了认知目的而运用的语言,不仅仅对研究者或教师来说,而且对于学习者自身,观察并审视这个过程是极其有意义的。
2.2 注意假说
注意力是在心理学和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学习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注意假设中,Schmidt认为,我们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可理解的输入上,然后进行一个主观的活动(通常会发生)。
2.3直接对比假说
其主要思想如下:重铸作为一种纠正性反馈,提供否定证据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更有效。Recasts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了标准和矫正目标语言,意味着学习者的表达是错误的。
三.重铸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重铸,作为一种有效的反馈方式。在英语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被运用在语法教学中。下面以英语中的if 从句来分析密集性的重铸和广泛性的重铸在英语教学中是如何运用的。
Example 1 (Intensive recasts)
T: If I could become someone famous for one day, I would be President because I would like to know what it is like to be a president. ← prompt
S: If I can,
T: Could. ← recast
S: If I could become someone famous for day, I would be king of my country because he is rich.
T: Why do you want to be rich? ← follow-up question
S: Because. .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了密集型的重铸,即教师集中性地对于学生在if从句中can和could的错误进行了纠正,使学生认识到错误,并且通过后续提问问题的方式使得学生掌握这一语法点。
Example 2 (Extensive recasts)
T: If I could become someone famous for one day, I would be President because I would like to know what it is like to be a president. ←prompt S: If I can,
T: Could. ← recast
S: If I could become someone famous for day,
T: For a day, ← recast
S: For a day, I would be king of my country because he is rich.
T: Why do you want to be rich? ← follow-up question
S: Because. . .
在這个例子中,也是同样的句型,但是教师对于学生的错误进行了广泛性的重铸。教师先对于学生if从句中i can和could的错误进行了纠正,其次又对于其for a day这一固定搭配进行了重铸。最后又以提问问题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语言中的错误。
分析上面的实例,我们不难看出重铸对于纠正学生英语语法中的错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密集性的重铸,还是广泛性的重铸,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对学生语言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的重铸,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语言中的错误,从而帮助他们正确地习得语言。
参考文献:
[1] Chaudron, C. (1977). A descriptive model of discourse in the corrective treatment of learners' errors. Language Learning ,27: 29-46.
[2] Ellis, R., Basturkmen, H.,&Loewen, S. (2001). Learner uptake in communicative ESL classroom. Language Learning, 51: 281-318.
[3] Farrar, M. J. (1992). Negative evidence and grammatical morpheme acquisitio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8, 90-98.
[4] Lyster, R. (1998). Recasts, repetition, and ambiguity in L2 classroom discourse.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0: 51-81.
[5] Lyster, R.,&Ranta, L. (1998). Corrective feedback and learner uptake: Negotiation of form in communicative classrooms.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 37-66.
[6] Roberts, M. (1995). Awareness and the efficacy of error correction. In: Schmidt, R. (Ed.), Attention and awareness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pp.163-182).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 i Press.
[7] 顧珊珊、王同顺, 2009,语言交互活动中的重铸反馈研究[J],《中国外语》第四期,54-59.
[8] 郭喜清, 2013,显性重述与隐性重述对中国中学生的语法学习效果对比,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西南大学.
[9] 胡青球, 2011,用国外二语/外语课堂教师重述式反馈研究综述,《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第三期,30-34.
【关键词】: 重铸; 纠错反馈;理论基础; 应用
一.重铸的定义
1.1母语习得研究中的重铸
“重铸”最早出现在母语习得领域中,其主要针对儿童话语中出现的错误。即当儿童在语言輸出的过程中,出现语言上的错误,成人对其所进行的的一种纠错反馈方式。当时的重铸主要有以下三个功能:对儿童话语中缺失的成分进行补充;对儿童话语中的错误提供正确的语法句式;对同一意义提供不同的表达方式。
1.2 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铸
由于二语和母语的习得在许多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重铸在母语习得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所以大量的研究者把重铸转向了二语研究领域。重铸(recast), 即重述,在不改变话语意义的基础上,对话语者语言中的错误进行纠正,是一种内隐的语言习得反馈方式。这种反馈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句的大意,促成了言语交互双方的相互理解,有利于语言的沟通和互动。目前,这种重铸方式在语课堂中也被广泛利用,对于教师的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下面的一个例子可以解释重铸是如何发生的:
NNS: Why he is very happy?
NS: Why is he happy?
NNS: Yeah why is very happy?
这个过程中,通过重铸的反馈方式,使得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促进了语言的习得。
二.重铸研究的相关理论背景
2.1互动假说
互动假说是指在对话交流中话语调整可以提高输入理解,可理解性输入能提高语言习得,从而推出话语调整可以提高语言习得。互动假说的形成原因在于它受到很多着名的语言习得理论的启发,例如1985年Krashen的输入假设和1985年Swain的输出假设。因此,为了讨论互动假设的内容, 笔者首先对这些相关理论进行了回顾。
在输入假设中,Krashen(1985)假设第二语言习得发展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大量可理解的输入。输入假说语还强调,语言使用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入之后自然形成的。同时,克拉申還强调在语言输入的过程中,通过情感过滤使得语言变成语言吸收。此外,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还受到很多情感因素的影响。如学习动机,自信等,它们对语言输入有着过滤作用,从而决定着学习者接收输入的多少。
Swain提出了输出假设。他认为,可理解的输出主要有以下三大功能:①注意/触发功能。即输出能够刺激人们注意表达的方式,提高对知识空缺的意识。除此之外,输出还能够激活认知过程。②检验假设功能。即学习者在发展中介语的过程中,常把输出作为尝试新的语言形式或结构的一种方法,试图通过输出来检验自己的假设哪些是恰当的,哪些是不恰当的,从而尽快达到交际的目的。③元语言功能。即学习者运用语言来思考语言的应用。即学习者通过边想边说或边写边说的活动,将解决问题时的语言公开化。换句话说,元语言是为了认知目的而运用的语言,不仅仅对研究者或教师来说,而且对于学习者自身,观察并审视这个过程是极其有意义的。
2.2 注意假说
注意力是在心理学和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学习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注意假设中,Schmidt认为,我们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可理解的输入上,然后进行一个主观的活动(通常会发生)。
2.3直接对比假说
其主要思想如下:重铸作为一种纠正性反馈,提供否定证据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更有效。Recasts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了标准和矫正目标语言,意味着学习者的表达是错误的。
三.重铸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重铸,作为一种有效的反馈方式。在英语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被运用在语法教学中。下面以英语中的if 从句来分析密集性的重铸和广泛性的重铸在英语教学中是如何运用的。
Example 1 (Intensive recasts)
T: If I could become someone famous for one day, I would be President because I would like to know what it is like to be a president. ← prompt
S: If I can,
T: Could. ← recast
S: If I could become someone famous for day, I would be king of my country because he is rich.
T: Why do you want to be rich? ← follow-up question
S: Because. .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了密集型的重铸,即教师集中性地对于学生在if从句中can和could的错误进行了纠正,使学生认识到错误,并且通过后续提问问题的方式使得学生掌握这一语法点。
Example 2 (Extensive recasts)
T: If I could become someone famous for one day, I would be President because I would like to know what it is like to be a president. ←prompt S: If I can,
T: Could. ← recast
S: If I could become someone famous for day,
T: For a day, ← recast
S: For a day, I would be king of my country because he is rich.
T: Why do you want to be rich? ← follow-up question
S: Because. . .
在這个例子中,也是同样的句型,但是教师对于学生的错误进行了广泛性的重铸。教师先对于学生if从句中i can和could的错误进行了纠正,其次又对于其for a day这一固定搭配进行了重铸。最后又以提问问题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语言中的错误。
分析上面的实例,我们不难看出重铸对于纠正学生英语语法中的错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密集性的重铸,还是广泛性的重铸,他们在一定程度上都对学生语言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的重铸,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语言中的错误,从而帮助他们正确地习得语言。
参考文献:
[1] Chaudron, C. (1977). A descriptive model of discourse in the corrective treatment of learners' errors. Language Learning ,27: 29-46.
[2] Ellis, R., Basturkmen, H.,&Loewen, S. (2001). Learner uptake in communicative ESL classroom. Language Learning, 51: 281-318.
[3] Farrar, M. J. (1992). Negative evidence and grammatical morpheme acquisitio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8, 90-98.
[4] Lyster, R. (1998). Recasts, repetition, and ambiguity in L2 classroom discourse.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20: 51-81.
[5] Lyster, R.,&Ranta, L. (1998). Corrective feedback and learner uptake: Negotiation of form in communicative classrooms.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 37-66.
[6] Roberts, M. (1995). Awareness and the efficacy of error correction. In: Schmidt, R. (Ed.), Attention and awareness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pp.163-182).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 i Press.
[7] 顧珊珊、王同顺, 2009,语言交互活动中的重铸反馈研究[J],《中国外语》第四期,54-59.
[8] 郭喜清, 2013,显性重述与隐性重述对中国中学生的语法学习效果对比,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西南大学.
[9] 胡青球, 2011,用国外二语/外语课堂教师重述式反馈研究综述,《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第三期,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