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卫校专业课教师如何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是教学实务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谨从“教、育结合”、“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中职卫校是最基础的医学职业教育机构,教师大都是医学专业而非毕业于师范院校,培养的对象则是有志于医学的青年学子。中职卫校的教育性质决定了学生来源的芜杂和门槛的低下,他们大多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或因为家庭原因无力继续高中学业,或初中学习较差未能考上高中,又希望能够掌握一技之长,以立足社会,还有一些则是辍学后无所事事,家长就自作主张,把他们送到学校来,藉以管束。那些出于强烈个人意愿的学生,固然学习主动而刻苦,但对于部分屈于家长意愿学生来说,则往往顽皮厌学,难以管教。然而由于他们还都是稚气未尽的青年,人生观与世界观尚未定型,因此虽然桀骜不训,却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从学生踏进学校那一天起,教师们就依据教育精神和职业道德,而负担起启蒙成长的契约,所以,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入学生内心,正确引导进而改造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中职卫校教师们所面临的无可逃避的问题,也是我们无可推诿的责任。笔者是一名任教多年的中职卫校教师,谨就本人的工作实践,谈一些关于教书与育人的感悟和体会。
一、教、育结合
教育即教书育人,教书是传播文化知识,育人则是培养道德精神。教书与育人应紧相结合,而不可偏废。教育的目的,就是煅造才德兼备的才士,而不仅仅是具有专业之长的匠人。《大学》之道,根基在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是学理上的要求,诚意正心则是品德上的育化。做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在授徒时,于道、器之辩外,汲汲以致仁为要务,所谓“仁”,即指一种健康、博爱、从容的人格精神。而唐代思想家、文学家韩愈,则明确提出了教师的职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以一种近乎学术规论的方式,把思想与知识教育结合起来,并将此当作为人师者的职责。做为中职卫校的教师,我们亦莫能外。我们不仅要培养技术过硬的医护人员,更要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试想,一个品德败坏、思想落后的医生或护士,怎么指望他能够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呢?
首先,育人思想要贯穿课堂教学中
中职卫生学校的专业课教师授课量较大,且在授课之外,还需指导学生实验实训、带实习,班主任之职也多由专业课老师担任。在学生就学的这两年内,他们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频率最多,范围最广。长期、广泛而深入的接触,使教师对学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为打开学生心扉、与之展开精神对话创造了可能。所以,专业课教师要把握这种优势,寓育人思想于课堂教学中,将育人素材与课堂专业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比如上护理学基础课时,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护理专业的开创者南丁格尔的生平事迹,使学生以所学专业为荣,在折服于南丁格尔的无私精神与人格魅力的同时,滋生出向慕景行之心。
而在中医相关专业的教学中,于教材教学的同时,应多向学生灌输传统文化精华,使之领会到中华文化之博大,古代文明之灿烂,藉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尤其要多讲述中医学之所从来,它的发展路程、曾经辉煌及当前现状,使学生有所观照,知所本末,在对历史的认知中思考中医未来的方向。多讲历代名医们的济慈故事,推崇他们不问贵贱的仁者胸怀,行方智圆的方家气度,精刻深人的严谨态度,锐意创新的大医风范,使学生如处薰庐,自然陶染,培养起一种全新的道德情操,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其次,在课堂之外,专业课老师要关心关注学生生活,可以采用多种途径(聊天、电话、短信、QQ、写信等),加强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针对学生对前途的忧虑,可以宣传国家有关卫生政策和当前医院人才需求的动态,介绍往届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念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有益身心之文体活动,以期通过活动,达到增强团体意识、强身健体的目的。通过课堂内外把育人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使专业课老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学高为师
要想改造学生精神世界,必先触及他们的心灵。而要触及他们的心灵,则需要他们对你产生一种敬慕之情,进而把你当成榜样,如此你的思想教育自然会事半功倍。而在中职卫生学校这样的专业学校,老师要让学生敬服,首先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着深厚功底及渊深学养。先服学生以高才,然后才谈得上服学生以盛德。做为专业老师,如果专业知识平平,甚至捉襟见肘,是无法取信于学生。一个教育学家曾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老师自己本身对专业都是懂非懂、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何奢望我们的学生能博该精识?
而要做到“学高”,则需要我们老师不自足,不自满,不因循,不惰怠,勤自砥砺,多近新知,在不断丰富理论知识同时,多深入医疗实践,参与临床。唯其如此,方能保证学识赅博,在课堂上能够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使学生如游汪洋,难窥其际,如翔高空,弗知其极,深躬受教,折服于心。当在教学上树立起威信,学生自然会生崇敬之心,亲之信之,服之膺之,将其言行当做自我标榜。这时候,再适时因事地予以精神思想教育,自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三、德高为范
教师职业的特点是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所谓己身正然后正人。做为老师,要有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灵魂,如斯方可育化人文。如果自身不修,学范失正,却站在课堂上大言炎炎,要求学生五讲四美三热爱,岂不荒谬!孔子日三省己身,=程谨其衣冠,都是先自为拘束,以期影响学子。先贤大德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后学?古人所谓谨庠序之教,不仅仅是对庙堂上的要求,同时也有对为人师者的规砺。所以我们老师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以自己高尚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去影响学生,以自己的待人接物、言谈举止去感染学生。
孔子高足颜回这样形容孔子的教育方式:“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文即文化知识,礼即礼教法则。颜回说:“孔夫子教育学生,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用广博的文化丰富我的知识,又用礼教思想来教化我的精神道德。”这样教育出来的人才,基本是德才兼备的。孔子的这种教育方式至今仍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在中职卫生学校教育中,我们老师要吸收前贤经验,力求教、育结合,并且要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能力和道德修养,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恪尽职守,严履教责,身体力行地去传播知识,修德育人,为培养德才兼具的社会人才谨尽绵薄。
中职卫校是最基础的医学职业教育机构,教师大都是医学专业而非毕业于师范院校,培养的对象则是有志于医学的青年学子。中职卫校的教育性质决定了学生来源的芜杂和门槛的低下,他们大多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或因为家庭原因无力继续高中学业,或初中学习较差未能考上高中,又希望能够掌握一技之长,以立足社会,还有一些则是辍学后无所事事,家长就自作主张,把他们送到学校来,藉以管束。那些出于强烈个人意愿的学生,固然学习主动而刻苦,但对于部分屈于家长意愿学生来说,则往往顽皮厌学,难以管教。然而由于他们还都是稚气未尽的青年,人生观与世界观尚未定型,因此虽然桀骜不训,却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从学生踏进学校那一天起,教师们就依据教育精神和职业道德,而负担起启蒙成长的契约,所以,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入学生内心,正确引导进而改造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中职卫校教师们所面临的无可逃避的问题,也是我们无可推诿的责任。笔者是一名任教多年的中职卫校教师,谨就本人的工作实践,谈一些关于教书与育人的感悟和体会。
一、教、育结合
教育即教书育人,教书是传播文化知识,育人则是培养道德精神。教书与育人应紧相结合,而不可偏废。教育的目的,就是煅造才德兼备的才士,而不仅仅是具有专业之长的匠人。《大学》之道,根基在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是学理上的要求,诚意正心则是品德上的育化。做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在授徒时,于道、器之辩外,汲汲以致仁为要务,所谓“仁”,即指一种健康、博爱、从容的人格精神。而唐代思想家、文学家韩愈,则明确提出了教师的职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以一种近乎学术规论的方式,把思想与知识教育结合起来,并将此当作为人师者的职责。做为中职卫校的教师,我们亦莫能外。我们不仅要培养技术过硬的医护人员,更要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试想,一个品德败坏、思想落后的医生或护士,怎么指望他能够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呢?
首先,育人思想要贯穿课堂教学中
中职卫生学校的专业课教师授课量较大,且在授课之外,还需指导学生实验实训、带实习,班主任之职也多由专业课老师担任。在学生就学的这两年内,他们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频率最多,范围最广。长期、广泛而深入的接触,使教师对学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为打开学生心扉、与之展开精神对话创造了可能。所以,专业课教师要把握这种优势,寓育人思想于课堂教学中,将育人素材与课堂专业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比如上护理学基础课时,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护理专业的开创者南丁格尔的生平事迹,使学生以所学专业为荣,在折服于南丁格尔的无私精神与人格魅力的同时,滋生出向慕景行之心。
而在中医相关专业的教学中,于教材教学的同时,应多向学生灌输传统文化精华,使之领会到中华文化之博大,古代文明之灿烂,藉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尤其要多讲述中医学之所从来,它的发展路程、曾经辉煌及当前现状,使学生有所观照,知所本末,在对历史的认知中思考中医未来的方向。多讲历代名医们的济慈故事,推崇他们不问贵贱的仁者胸怀,行方智圆的方家气度,精刻深人的严谨态度,锐意创新的大医风范,使学生如处薰庐,自然陶染,培养起一种全新的道德情操,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其次,在课堂之外,专业课老师要关心关注学生生活,可以采用多种途径(聊天、电话、短信、QQ、写信等),加强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针对学生对前途的忧虑,可以宣传国家有关卫生政策和当前医院人才需求的动态,介绍往届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念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有益身心之文体活动,以期通过活动,达到增强团体意识、强身健体的目的。通过课堂内外把育人思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使专业课老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学高为师
要想改造学生精神世界,必先触及他们的心灵。而要触及他们的心灵,则需要他们对你产生一种敬慕之情,进而把你当成榜样,如此你的思想教育自然会事半功倍。而在中职卫生学校这样的专业学校,老师要让学生敬服,首先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着深厚功底及渊深学养。先服学生以高才,然后才谈得上服学生以盛德。做为专业老师,如果专业知识平平,甚至捉襟见肘,是无法取信于学生。一个教育学家曾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老师自己本身对专业都是懂非懂、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何奢望我们的学生能博该精识?
而要做到“学高”,则需要我们老师不自足,不自满,不因循,不惰怠,勤自砥砺,多近新知,在不断丰富理论知识同时,多深入医疗实践,参与临床。唯其如此,方能保证学识赅博,在课堂上能够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使学生如游汪洋,难窥其际,如翔高空,弗知其极,深躬受教,折服于心。当在教学上树立起威信,学生自然会生崇敬之心,亲之信之,服之膺之,将其言行当做自我标榜。这时候,再适时因事地予以精神思想教育,自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三、德高为范
教师职业的特点是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所谓己身正然后正人。做为老师,要有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灵魂,如斯方可育化人文。如果自身不修,学范失正,却站在课堂上大言炎炎,要求学生五讲四美三热爱,岂不荒谬!孔子日三省己身,=程谨其衣冠,都是先自为拘束,以期影响学子。先贤大德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后学?古人所谓谨庠序之教,不仅仅是对庙堂上的要求,同时也有对为人师者的规砺。所以我们老师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以自己高尚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去影响学生,以自己的待人接物、言谈举止去感染学生。
孔子高足颜回这样形容孔子的教育方式:“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文即文化知识,礼即礼教法则。颜回说:“孔夫子教育学生,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用广博的文化丰富我的知识,又用礼教思想来教化我的精神道德。”这样教育出来的人才,基本是德才兼备的。孔子的这种教育方式至今仍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在中职卫生学校教育中,我们老师要吸收前贤经验,力求教、育结合,并且要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能力和道德修养,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恪尽职守,严履教责,身体力行地去传播知识,修德育人,为培养德才兼具的社会人才谨尽绵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