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段时间,很多教育工作者、媒体、家长对奥数提出了种种质疑,同时也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对高中五大学科竞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提出了质疑。当然其中也包括对高中生物奥赛的质疑,认为生物奥赛给学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四点:(1)有很多学生参加生物奥赛付出很多,但最后却不能获得相应的奖次,收获不大;(2)参赛大量占用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科的成绩,得不偿失;(3)在参赛过程中一些学生对生物学科失去了兴趣,甚至有的生物奥赛获奖学生进入大学后坚决不选生命科学相关专业;(4)有一些生物奥赛获奖学生高分低能,综合素质不高,进入大学后发展潜力小。
这些问题确实存在,造成这些问题有组织者(竞赛委员会)的原因,也有学生和家长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辅导方法不科学。笔者连续14年从事高中生物奥赛辅导工作,在辅导过程中不断反思生物奥赛带来的负面影响,优化辅导方法。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科学做法解决上述问题,优化奥赛辅导过程。
一、建立“循序渐进、合理选拔、分层辅导”的辅导模式
造成“有很多学生参加生物奥赛付出很多,但最后却不能获得相应的奖次,收获不大”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学生对自己能力估计不足,却又在奥赛得奖加分的利益驱动下参加高层次奥赛辅导。这些学生不但学得很费力,而且很难达到预期目标。笔者认为生物奥赛是一种高难度的选拔性比赛,而学生之间的差异(智商、情商等差异)必然存在,故科学的辅导模式应该是引导不同层次学生参加适合其层次的竞赛,在不同层次的辅导中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进而获得不同层次的奖项。我校采用的“循序渐进、合理选拔、分层辅导”模式就是这样一种科学的方法,可用下图表示:
该模式的“循序渐进”特点体现在:引导尽可能多的同学参加初赛,选拔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联赛,选拔极少数特别优秀的学生参加全国竞赛;辅导的难度由易到较难再到难。该模式的“合理选拔”特点体现在不同层次的竞赛辅导的选拔要求不一样:初赛辅导的选拨要求是只要感兴趣就可以,因为初赛的难度是高考难度,每个学生都能应付,而且对参加高考有帮助;联赛辅导的选拔要求除了生物成绩以外我们还很看重其他学科的综合成绩,因为其他学科的综合成绩好说明该学生的综合素质比较好、学习潜力大,再者在进行联赛层面的辅导时对其他学科的影响也会相对较小;全国竞赛辅导的选拔除了生物成绩、其他学科的综合成绩以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心理素质,因为生物学科是实验学科,对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要求很高,全国竞赛中实验分数占50%,全国竞赛竞争强度很大,各选手知识水平差不多,最终取胜决定于心理素质。该模式的“分层辅导”特点体现在不同层次的学生辅导的目标不一样、辅导的内容和方法不一样:绝大多数学生对生物感兴趣,但其他各学科的综合成绩并不一定很突出,我们引导他们只参加初赛,同时引导他们参加生物的选修课、活动课及生物类的科技活动,主要目标是培养兴趣和提高学生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认识;少部分学生其他各学科的综合成绩突出,高中生物学成绩很好则可引导他们参加联赛,主要目标是争取联赛获奖;极少数学生生物学科成绩和其他各学科的综合成绩都非常突出,而且动手能力强、心理素质好,则引导他们参加全国竞赛的辅导,目标是以后可以从事与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研究。这样的辅导模式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只要对生物学感兴趣就有机会参加不同层次生物奥赛辅导,学有所获,并可以获得相应层次的奖项,从而不会造成时间精力的浪费。
二、合理安排辅导时间
造成“参赛学生大量占用其他学科学习时间,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科成绩,得不偿失”,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周一至周五安排了太多辅导时间;二是在赛前停课时间太长,有的学校赛前停课长达2至3个月。浙江省是高二才开设生物课的,而在高二的第二学期就要参加竞赛,为了赶时间很多学校才会在周一至周五安排很多辅导课。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延长辅导周期,充分利用暑假、寒假时间的方式来解决。我校在初三毕业生刚进校时就开始引导感兴趣的学生参加初赛的辅导,这样就可以利用初三至高一、高一至高二的两个暑假、两个寒假,时间充足,而在平时只在周日安排一次课。因为生物学中有一部分内容如动植物的形态解剖分类需要强化记忆,赛前适当的停课复习也是需要的,只要处理得当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是不会有影响的。我们学校的方法是:(1)初赛之前不停课、联赛之前可适当停课;(2)停课时间坚决限制在1至2周,这样长的时间用于强化记忆足够了;(3)选择性停课,选择性体现在不同的学生停课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基础好的可以停长一点,基础差的则短一点,学生停课的内容也不一样,优势学科可以停而劣势学科则不能停;(4)最重要的是在竞赛结束后要协助任课教师监督学生将落下的课补上。辅导时间上这样处理,对其他学科的影响就很小了。
三、大力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针对“在参赛过程中一些学生对生物学科失去了兴趣,甚至有生物奥赛获奖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坚决不选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现象,笔者认为这显然是生物奥赛辅导的失败,有悖于开展生物奥赛活动的最初目的——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学生参加生物奥赛不是因为对生物学有兴趣,而是因为辅导老师或者家长的劝说下才参与进来,而在辅导中又没能激发他的热情,最终虽然获奖了但对这门学科仍然没有感情;二是学生参加奥赛时兴趣很大,但是由于奥赛辅导过于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强化训练磨灭了学生的兴趣,使本来对生物学有浓厚兴趣逐渐变淡甚至讨厌。所以在奥赛辅导中我们学校提倡并实践兴趣教育,主要有三种方式:(1)在授课时向学生介绍生物学、医学上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新方法、新成果,介绍自然界神奇的生命现象,不断开阔学生眼界,给学生展示生物学领域一幅幅美好前景,激发学生的兴趣。(2)在辅导中大量采用理论学习和实验实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如在动物植物学习时到野外边实习边讲解,使得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易掌握。(3)通过组织一些大型的活动来培养兴趣:如参观自然博物馆和大学实验室、邀请大学教师作学术报告、开展科技比赛等。
四、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有一些生物奥赛获奖学生高分低能,综合素质不高,进入大学发展潜力小”的现象主要是由于辅导教师在辅导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重分数轻能力造成的。我们学校在辅导的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更注重以生物奥赛辅导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生物奥赛涉及的知识范围非常广泛,如果全部知识都要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获得是行不通的。故在辅导过程中应有计划地传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初赛层次的辅导阶段,由于学生自学能力较弱,可先讲课再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对知识整理、分类、比较;联赛层次的辅导时则可先给学生较详细的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然后教师对重难点讲解;到了全国竞赛层次的辅导时,则只需给学生推荐适当的教材,提出大致的学习要求,学生自学归纳知识结构、整理疑难问题,然后师生共同讨论疑难点。随着辅导层次的提高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也同步提高,而自学能力的培养自然在学习过程中也得到了提高。
(二)培养学生生物科学工作的一般素养
在生物奥赛辅导中,我们在传授知识和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更关注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工作的一般素养:观察、测量、计算、实验设计、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生物绘图,等等。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进入大学生命科学相关专业后,在大一、大二就可直接参与课题研究,甚至在读本科期间发表高水平的论文。
(三)养成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辅导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辅导的不同阶段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计划并按时落实;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奥赛辅导与其他学科学习的时间分配;与心理辅导教师配合训练学生自我心理调控能力;等等。在一次次的训练、比赛中这种自我管理能力就能得到提高,而这种能力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均有积极作用。
(四)形成团队合作的精神
奥赛是选拔性的比赛,学生之间必然有竞争,但我们在辅导中强调团队合作的精神,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如在理论辅导中很多难点知识是学生们分工查阅资料然后相互讨论交流解决的;在实验中常常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实验;学生们的学习用书、笔记等都是相互交流的。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团队合作精神,而这种精神对以后的科研、工作有重要影响。
总之,针对生物奥赛辅导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校采用以上四种科学方法进行辅导,收到良好的效果,取得显著成绩:2003年、2007年两次辅导学生获国际生物学奥赛(IBO)金牌,总计获省级以上奖励有230人次。更值得自豪的是:我校没有一位学生因参加生物奥赛而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我校参加生物奥赛辅导的学生无论有无获奖,绝大多数进入大学后选择了生命科学及相关专业学习;我校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后劲足,成绩优秀。这些事实证明了科学的辅导方法可以减少生物奥赛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效优化生物奥赛辅导过程,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参考文献:
[1] 黄丹,王正询,杨桂云. 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对高中生及保送生影响的调查[J]. 生物学教学,2005(6).
[2] 彭澄亚. 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选手培训策略浅谈[J]. 中学生物教学,2003(4).
这些问题确实存在,造成这些问题有组织者(竞赛委员会)的原因,也有学生和家长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辅导方法不科学。笔者连续14年从事高中生物奥赛辅导工作,在辅导过程中不断反思生物奥赛带来的负面影响,优化辅导方法。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科学做法解决上述问题,优化奥赛辅导过程。
一、建立“循序渐进、合理选拔、分层辅导”的辅导模式
造成“有很多学生参加生物奥赛付出很多,但最后却不能获得相应的奖次,收获不大”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学生对自己能力估计不足,却又在奥赛得奖加分的利益驱动下参加高层次奥赛辅导。这些学生不但学得很费力,而且很难达到预期目标。笔者认为生物奥赛是一种高难度的选拔性比赛,而学生之间的差异(智商、情商等差异)必然存在,故科学的辅导模式应该是引导不同层次学生参加适合其层次的竞赛,在不同层次的辅导中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素质,进而获得不同层次的奖项。我校采用的“循序渐进、合理选拔、分层辅导”模式就是这样一种科学的方法,可用下图表示:
该模式的“循序渐进”特点体现在:引导尽可能多的同学参加初赛,选拔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联赛,选拔极少数特别优秀的学生参加全国竞赛;辅导的难度由易到较难再到难。该模式的“合理选拔”特点体现在不同层次的竞赛辅导的选拔要求不一样:初赛辅导的选拨要求是只要感兴趣就可以,因为初赛的难度是高考难度,每个学生都能应付,而且对参加高考有帮助;联赛辅导的选拔要求除了生物成绩以外我们还很看重其他学科的综合成绩,因为其他学科的综合成绩好说明该学生的综合素质比较好、学习潜力大,再者在进行联赛层面的辅导时对其他学科的影响也会相对较小;全国竞赛辅导的选拔除了生物成绩、其他学科的综合成绩以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心理素质,因为生物学科是实验学科,对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要求很高,全国竞赛中实验分数占50%,全国竞赛竞争强度很大,各选手知识水平差不多,最终取胜决定于心理素质。该模式的“分层辅导”特点体现在不同层次的学生辅导的目标不一样、辅导的内容和方法不一样:绝大多数学生对生物感兴趣,但其他各学科的综合成绩并不一定很突出,我们引导他们只参加初赛,同时引导他们参加生物的选修课、活动课及生物类的科技活动,主要目标是培养兴趣和提高学生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认识;少部分学生其他各学科的综合成绩突出,高中生物学成绩很好则可引导他们参加联赛,主要目标是争取联赛获奖;极少数学生生物学科成绩和其他各学科的综合成绩都非常突出,而且动手能力强、心理素质好,则引导他们参加全国竞赛的辅导,目标是以后可以从事与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研究。这样的辅导模式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只要对生物学感兴趣就有机会参加不同层次生物奥赛辅导,学有所获,并可以获得相应层次的奖项,从而不会造成时间精力的浪费。
二、合理安排辅导时间
造成“参赛学生大量占用其他学科学习时间,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科成绩,得不偿失”,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周一至周五安排了太多辅导时间;二是在赛前停课时间太长,有的学校赛前停课长达2至3个月。浙江省是高二才开设生物课的,而在高二的第二学期就要参加竞赛,为了赶时间很多学校才会在周一至周五安排很多辅导课。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延长辅导周期,充分利用暑假、寒假时间的方式来解决。我校在初三毕业生刚进校时就开始引导感兴趣的学生参加初赛的辅导,这样就可以利用初三至高一、高一至高二的两个暑假、两个寒假,时间充足,而在平时只在周日安排一次课。因为生物学中有一部分内容如动植物的形态解剖分类需要强化记忆,赛前适当的停课复习也是需要的,只要处理得当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是不会有影响的。我们学校的方法是:(1)初赛之前不停课、联赛之前可适当停课;(2)停课时间坚决限制在1至2周,这样长的时间用于强化记忆足够了;(3)选择性停课,选择性体现在不同的学生停课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基础好的可以停长一点,基础差的则短一点,学生停课的内容也不一样,优势学科可以停而劣势学科则不能停;(4)最重要的是在竞赛结束后要协助任课教师监督学生将落下的课补上。辅导时间上这样处理,对其他学科的影响就很小了。
三、大力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
针对“在参赛过程中一些学生对生物学科失去了兴趣,甚至有生物奥赛获奖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坚决不选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现象,笔者认为这显然是生物奥赛辅导的失败,有悖于开展生物奥赛活动的最初目的——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学生参加生物奥赛不是因为对生物学有兴趣,而是因为辅导老师或者家长的劝说下才参与进来,而在辅导中又没能激发他的热情,最终虽然获奖了但对这门学科仍然没有感情;二是学生参加奥赛时兴趣很大,但是由于奥赛辅导过于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强化训练磨灭了学生的兴趣,使本来对生物学有浓厚兴趣逐渐变淡甚至讨厌。所以在奥赛辅导中我们学校提倡并实践兴趣教育,主要有三种方式:(1)在授课时向学生介绍生物学、医学上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介绍生物科学研究的新方法、新成果,介绍自然界神奇的生命现象,不断开阔学生眼界,给学生展示生物学领域一幅幅美好前景,激发学生的兴趣。(2)在辅导中大量采用理论学习和实验实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如在动物植物学习时到野外边实习边讲解,使得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易掌握。(3)通过组织一些大型的活动来培养兴趣:如参观自然博物馆和大学实验室、邀请大学教师作学术报告、开展科技比赛等。
四、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有一些生物奥赛获奖学生高分低能,综合素质不高,进入大学发展潜力小”的现象主要是由于辅导教师在辅导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重分数轻能力造成的。我们学校在辅导的过程中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更注重以生物奥赛辅导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生物奥赛涉及的知识范围非常广泛,如果全部知识都要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获得是行不通的。故在辅导过程中应有计划地传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初赛层次的辅导阶段,由于学生自学能力较弱,可先讲课再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对知识整理、分类、比较;联赛层次的辅导时则可先给学生较详细的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然后教师对重难点讲解;到了全国竞赛层次的辅导时,则只需给学生推荐适当的教材,提出大致的学习要求,学生自学归纳知识结构、整理疑难问题,然后师生共同讨论疑难点。随着辅导层次的提高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也同步提高,而自学能力的培养自然在学习过程中也得到了提高。
(二)培养学生生物科学工作的一般素养
在生物奥赛辅导中,我们在传授知识和训练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更关注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工作的一般素养:观察、测量、计算、实验设计、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生物绘图,等等。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进入大学生命科学相关专业后,在大一、大二就可直接参与课题研究,甚至在读本科期间发表高水平的论文。
(三)养成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辅导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辅导的不同阶段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计划并按时落实;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奥赛辅导与其他学科学习的时间分配;与心理辅导教师配合训练学生自我心理调控能力;等等。在一次次的训练、比赛中这种自我管理能力就能得到提高,而这种能力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均有积极作用。
(四)形成团队合作的精神
奥赛是选拔性的比赛,学生之间必然有竞争,但我们在辅导中强调团队合作的精神,通过合作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如在理论辅导中很多难点知识是学生们分工查阅资料然后相互讨论交流解决的;在实验中常常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实验;学生们的学习用书、笔记等都是相互交流的。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团队合作精神,而这种精神对以后的科研、工作有重要影响。
总之,针对生物奥赛辅导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校采用以上四种科学方法进行辅导,收到良好的效果,取得显著成绩:2003年、2007年两次辅导学生获国际生物学奥赛(IBO)金牌,总计获省级以上奖励有230人次。更值得自豪的是:我校没有一位学生因参加生物奥赛而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我校参加生物奥赛辅导的学生无论有无获奖,绝大多数进入大学后选择了生命科学及相关专业学习;我校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后劲足,成绩优秀。这些事实证明了科学的辅导方法可以减少生物奥赛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效优化生物奥赛辅导过程,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参考文献:
[1] 黄丹,王正询,杨桂云. 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对高中生及保送生影响的调查[J]. 生物学教学,2005(6).
[2] 彭澄亚. 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选手培训策略浅谈[J]. 中学生物教学,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