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特色——企业文化最鲜明的标志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当前企业改革的方向,而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任何一个真正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都不能忽视或回避企业文化的构建。改革总是时髦的话题。这些年来,有关企业文化的话题人们已谈论很多。但听多了,笔者就发现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些人在诠释企业文化时,往往千篇一律地照书本上说,仿佛企业文化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模式。殊不知,社会上的企业有成千上万,各自不同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使它们组成了各自不同的企业。即使是生产结构、产品结构相同的企业,也会因地域环境、生产条件、员工素质、领导理念、文化背景等的不同而显现出不同的特征。反映到企业文化上,就会体现出不同的特色。所以,企业文化其实是有个性的特色文化。遗憾的是,赶时髦的人总是表现出某种趋同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些“企业文化专家”的夸夸其谈、一些先进企业现成的文化模式,很容易成为效仿者的理论依据和学习样板。于是,在这种时髦的社会氛围中,人们就克隆出一个个似曾相似的“企业文化”。一种是培训班式的企业文化。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安排下,一些企业的有关人员来到某个培训班,在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的教育培训下速成结业,然后打道回府,“打造”出一个个似曾相似的“企业文化”。其实,这些“专家”、“学者”既无自己创新的理论,又无半点实践经验,他们的“企业文化”充其量只是一些书本的现炒货。一种是参观团式的企业文化。因为先进企业的文化模式就是现成的样板,自然会引得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学习、参观、考察。他们取得了“真经”后,便回去模仿盲目克隆。因此,有人开玩笑说:“这一厂那一厂,企业文化都相像;这一矿那一矿,企业文化不走样。”当然也有“走自己路”的,既不培训也不参观,将企业文化的构建简单化、庸俗化,把几句厂训或几条标语或几个口号或企业领导的几点训示当成企业文化。例如,你若问某企业有无企业文化,有人会毫不犹豫地指着企业某个醒目的标牌说,那就是。标牌上写着什么呢?无非是“团结”、“协作”、“奋斗”、“拼搏”、“求实”、“开拓”、“创新”等词汇的组合。这些词汇并没错,响亮、时髦,内容又好。但问题就在于太没特色,谁都可以组合,谁都可以采用,放在哪里都行。如果不身临其境,谁又知道这是政府文化或医院文化,还是学校文化或部队文化呢?企业文化是特色文化,不能搞“放之四海而皆准”。
实际——企业文化最基本的出发点
怎样才能保持自己的特色呢?只有结合实际,从实际出发,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矿山企业在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时,一定要注意这个关键问题。怎样才能从实际出发呢?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什么是实际。矿山企业与别的工厂企业、经营企业、科技企业的差别就是实际情况不同,最大的差别就是最大的实际。矿山企业与它们最大的差别就是艰苦,艰苦就是矿山企业最大的实际。矿山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它的性质是为下游企业生产原料。这就决定了它必须远离城市、远离舒适而与高山峻岭、荒郊野外为伍,这就决定了它是艰苦的。艰苦有它的具体内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环境恶劣、生活条件差等。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些东西,人就会产生因循守旧和保守落后的思想。现代企业制度是新生事物,企业文化是先进思想,它们都与落后、守旧格格不入。因此,相对于其它企业,矿山企业建立企业文化有其先天的不足和后天的局限。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二重性。正如落后的中国相对于发达的外国一样,虽然中国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时间要远远晚于外国企业,但并不能就此认定中国企业就没有企业文化。矿山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时,也同样具备自己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几十年来,矿山企业为了共和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这种牺牲不就很像中国人的民族气节?在艰苦的条件下,矿山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与各种困难做斗争,而斗争是磨练人的,这就培养了矿山工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顽强意志;矿山条件差,一切都来之不易,点滴皆成珍贵,这就养成了矿山人不浪费、不奢华的勤俭节约的好品德;矿山远离城市,交通信息闭塞,独立而自成体系,这就形成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中国的矿山企业往往具有悠久的历史,战争年代许多是革命的策源地、根据地或红色堡垒,“战争年代做牺牲,和平年代做贡献”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并形成了代代相传的传统。这气节、意志、品德、精神、传统,不正是建立企业文化的优秀元素吗?事实上,共和国在几十年的经济建设中取得的一些好的管理经验和方法,许多首先就是在矿山企业诞生的。例如,“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信念、“三老四严”和“四个一样”的做人做事原则、“三结合”的工作方法,就是来自中国最大的矿山企业——大庆油田。这些东西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还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矿山企业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有着别的企业难以比拟的优势,在构建企业文化时要把它们充分地吸收进来。
科技——企业文化最有活力的因子
在社会经济浪潮中,企业犹如浪中行船,前行与后退、停泊与沉没时时发生。因此,要一往无前,就必须有一种不竭的动力推动前进。从某种意义上说,前进就是不落后,就是与时俱进。这不竭的动力来自哪里?就来自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核心动力是什么?就是科学技术。然而,这又是矿山企业的软肋。相对于工厂企业、科技企业,矿山企业的生产性质、生产条件、生产环境已使之先天不足,矿山企业与它们的差距实质是科学技术的差距。缺什么补什么,不失为一个好方法。矿山企业主观上要用科技武装头脑,而客观上又存在着运用科技来解决问题的现实需要。中国号称地大物博,这是事实。但中国矿山地质成矿条件差、矿石品位低、矿物组分杂,这更是事实。例如,中国也有金属大矿山,可是几乎没有一个单一金属的矿山。金川是中国最大的镍矿,可伴生了许多铂族金属;白云鄂博是中国最大的赤铁矿,可共生了世界上最多样的稀土;攀枝花是中国最大的磁铁矿,可是包含了世界第一的钒钛元素;大厂是中国最大的锡矿,可共存了大量的锑铅锌铟等物质;柿竹园是中国最大的白钨矿,可汇聚了143种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物……外行人不懂,以为越多越好,而矿山人都清楚,这是巨大多样的困难:难采、难选、难冶炼,综合回收更难。解决这些难题靠什么?就靠科学技术。所以,比起别的企业来说,科学技术对矿山企业的作用和意义更大。最近,中国的国民经济的发展遭遇了“油、煤、电、原料、运”的瓶颈制约,严重地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五个瓶颈除了“运”外,都与矿山有直接的关系:中国的矿产资源短缺,中国的矿山产能跟不上。解决这些难题靠什么?还是靠科学技术。现在的中国已是世界多项矿石生产的冠军,可我们同时也是世界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安全事故的冠军。解决这些难题靠什么?依然要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最有活力的因子,只有它才能激活机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矿山企业要特别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不能以为是矿山、生产原料就疏远了它,疏远了它就意味着与其它企业拉大距离。矿山企业构建企业文化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吸收这个活力因子,使企业文化动力不竭。
特色、实际、科技是企业文化三元素,三者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矿山企业在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时,对这三大元素必须兼收并蓄、互为补充,使企业文化日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