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课形式单一,枯燥无味,老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听得索然无味。作文课应该进行怎样的创新,运用怎样的方法,从一开始就抓住孩子的心?让他们爱上写作、乐于写作、善于写作。
关键词:课堂导入;创新;兴趣
总看到老师在作文课上详细讲解思路,列举提纲,而学生却不感兴趣,懵懂不解,咬着笔头无从下手。最后硬着头皮写下一些枯燥无味的流水账或是从网上优秀作文中抄录一篇蒙混过关。老师讲得累,学生学得更累。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让师生之间形成一条和谐的纽带,让作文教学水到渠成呢?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敲开学生的心扉!整堂课根据学生的喜好循序渐进、因势利导。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呢?炎炎夏日,老爷爷摇着芭蕉扇讲着故事,身边总围着一群目不转睛的孩子;在我们眼中幼稚无趣的动画片却能逗着孩子们哈哈大笑,手舞足蹈;刘谦手中那根神奇的魔法棒掀起了一阵对魔法的狂热,更是引起了魔法书的热卖,培养出无数蹩脚的小魔法师;大喊一声“老鹰抓小鸡”,相信能使无数昏昏欲睡的孩子精神大振,叫着跳着狂奔出门……这就是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抛开传统的课堂,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根据孩子的喜好,我灵活地使用教材,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创造出别具一格的作文课导入。
二、寓教于乐,其乐无穷
俗话说:只会学习不会玩,聪明的孩子也变傻。但是怎么才能在课堂开始“玩”得恰当,“玩”得有分寸,让“玩”为写作而服务呢?这是开课前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1.讲故事,引想象
课前准备一则故事其中有几个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主人公,用投影展示,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故事主人公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描述中越来越丰满,越来越有个性,有血有肉。接着老师开始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呈开放性展示,时间、地点、环境可以在师生互动中展开变换。孩子安静地倾听,小脑袋中紧张地思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不知不觉中,一则童话的框架已经构成。
2.设情境,展思维
课前准备一段音乐,其中包含虫鸣、鸟叫、车响、女人的喊叫、孩子的哭泣……然后音乐渐渐归于平静。上课,老师在黑板上书:“夜幕降临”,关灯,放音乐。当音乐声结束之时,老师重重地敲门,问:“怎么了?”孩子们从刚刚的音乐中惊醒,互相询问,恍然大悟后,各种想法纷纷涌现。
3.做游戏,促观察
任何游戏都能呈现出人物的表情、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是非常好的人物文章训练方式。课前选择场地需求小,易于观察的游戏。上课,老师宣布:“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瞎子摸人。要求教室里只有瞎子可以随意走动,其他孩子选好藏身之处,原地不动,屏息凝视。睁大眼睛,看看同学们都是怎么做的。”孩子们顿时捂住嘴巴、放轻脚步、睁大眼睛,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来。
4.勤动手,发深思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适当的动手不仅能让孩子印象深刻,而且能让孩子积累起更多表示动作的词语。课前准备各种小饼,洁净白纸。上课,发下饼干和白纸。老师宣布:“今天,我们用嘴巴咬饼干,咬出美丽的图案。”学生先是觉得新奇,然后纷纷动脑、动嘴、动手。通过亲自动手,学生感触更深,他们也乐于将活动记录下来。
5.亲自然,掘天性
利用学校地处山区的地理优势,把作文课堂放到户外,带着孩子一起投身大自然中。让孩子观察静态的植物和动态的动物,感受大自然的风霜雨露。在和煦的阳光下,围坐在田野上,将周围的植物和动物当成童话的主人公,试着让孩子讲成一个讲不完的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热爱孩子,善于跟孩子交朋友,关心孩子的欢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作文教学首先要求教师把自己也当成一个孩子,想他们所乐于想,玩他们所乐于玩;和孩子们产生共鸣,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相信有了兴趣,孩子会把写作文当成一种享受。在作文课上,我努力引发孩子的兴趣,创造出新奇的作文课导入,使自己成为智慧的启迪者,将学生引进快乐的作文课堂,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启学生的创意。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2]乌申斯基.乌申斯基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冯卫东.情景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李素环.让作文更轻松:小学作文高效教学36锦囊.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余文森.可以这样教作文:24位名师的小学作文教学经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吕叔湘.吕叔湘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
(作者单位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上城小学)
关键词:课堂导入;创新;兴趣
总看到老师在作文课上详细讲解思路,列举提纲,而学生却不感兴趣,懵懂不解,咬着笔头无从下手。最后硬着头皮写下一些枯燥无味的流水账或是从网上优秀作文中抄录一篇蒙混过关。老师讲得累,学生学得更累。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让师生之间形成一条和谐的纽带,让作文教学水到渠成呢?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敲开学生的心扉!整堂课根据学生的喜好循序渐进、因势利导。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呢?炎炎夏日,老爷爷摇着芭蕉扇讲着故事,身边总围着一群目不转睛的孩子;在我们眼中幼稚无趣的动画片却能逗着孩子们哈哈大笑,手舞足蹈;刘谦手中那根神奇的魔法棒掀起了一阵对魔法的狂热,更是引起了魔法书的热卖,培养出无数蹩脚的小魔法师;大喊一声“老鹰抓小鸡”,相信能使无数昏昏欲睡的孩子精神大振,叫着跳着狂奔出门……这就是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抛开传统的课堂,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根据孩子的喜好,我灵活地使用教材,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创造出别具一格的作文课导入。
二、寓教于乐,其乐无穷
俗话说:只会学习不会玩,聪明的孩子也变傻。但是怎么才能在课堂开始“玩”得恰当,“玩”得有分寸,让“玩”为写作而服务呢?这是开课前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1.讲故事,引想象
课前准备一则故事其中有几个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主人公,用投影展示,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故事主人公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描述中越来越丰满,越来越有个性,有血有肉。接着老师开始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呈开放性展示,时间、地点、环境可以在师生互动中展开变换。孩子安静地倾听,小脑袋中紧张地思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不知不觉中,一则童话的框架已经构成。
2.设情境,展思维
课前准备一段音乐,其中包含虫鸣、鸟叫、车响、女人的喊叫、孩子的哭泣……然后音乐渐渐归于平静。上课,老师在黑板上书:“夜幕降临”,关灯,放音乐。当音乐声结束之时,老师重重地敲门,问:“怎么了?”孩子们从刚刚的音乐中惊醒,互相询问,恍然大悟后,各种想法纷纷涌现。
3.做游戏,促观察
任何游戏都能呈现出人物的表情、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是非常好的人物文章训练方式。课前选择场地需求小,易于观察的游戏。上课,老师宣布:“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瞎子摸人。要求教室里只有瞎子可以随意走动,其他孩子选好藏身之处,原地不动,屏息凝视。睁大眼睛,看看同学们都是怎么做的。”孩子们顿时捂住嘴巴、放轻脚步、睁大眼睛,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来。
4.勤动手,发深思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适当的动手不仅能让孩子印象深刻,而且能让孩子积累起更多表示动作的词语。课前准备各种小饼,洁净白纸。上课,发下饼干和白纸。老师宣布:“今天,我们用嘴巴咬饼干,咬出美丽的图案。”学生先是觉得新奇,然后纷纷动脑、动嘴、动手。通过亲自动手,学生感触更深,他们也乐于将活动记录下来。
5.亲自然,掘天性
利用学校地处山区的地理优势,把作文课堂放到户外,带着孩子一起投身大自然中。让孩子观察静态的植物和动态的动物,感受大自然的风霜雨露。在和煦的阳光下,围坐在田野上,将周围的植物和动物当成童话的主人公,试着让孩子讲成一个讲不完的故事。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热爱孩子,善于跟孩子交朋友,关心孩子的欢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作文教学首先要求教师把自己也当成一个孩子,想他们所乐于想,玩他们所乐于玩;和孩子们产生共鸣,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相信有了兴趣,孩子会把写作文当成一种享受。在作文课上,我努力引发孩子的兴趣,创造出新奇的作文课导入,使自己成为智慧的启迪者,将学生引进快乐的作文课堂,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启学生的创意。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2]乌申斯基.乌申斯基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冯卫东.情景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李素环.让作文更轻松:小学作文高效教学36锦囊.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余文森.可以这样教作文:24位名师的小学作文教学经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吕叔湘.吕叔湘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
(作者单位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上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