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编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一课,教材中创设的相关生活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并感悟选用不同标准测量的结果不同,理解统一单位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尺子结构,构建1厘米的概念,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能活学活用;学生在操作中了解线段,并掌握画线段的方法;动手操作贯穿了整节课的教学。
一、操作体验,导入新课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操作环境,这样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其觉得数学好玩。
师:请几位小朋友用“一拃”作标准,来测量老师的讲桌有多长。(教师指名操作)
师:老师也用自己的手测量讲桌的长度,得到的结果一样吗?(教师边操作边说出结果)
生:不一样。
师:这是怎么回事?
生:量物体的长度,测量标准不同,所得结果不同。
师:是的,要想结果一样,方便比较学习,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认识厘米)
二、仔细观察,认识直尺构造
二年级的学生更喜欢在各种操作活动中学习知识,这样不仅能增强兴趣,也比强加给他们的印象深刻得多。尺子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他们会用尺子连线,但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功能和方法却一知半解;观察过尺子,但对数字与刻度的联系并不了解;这些知识是认识尺子的难点。
师:请仔细观察你手上的尺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数字。
师:请把这些数字按顺序读出来。
师:还发现了什么?
生:线。
师:这些线有什么特点呢?
生:有长有短。
师:相邻的短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可以用一个更小的长度来表示,以后再学习。今天我们学习相邻的两个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师:数字和长刻度线有什么联系?
生:一一对应。
师:每条长刻度线底下对应的数字是几,就说它是几厘米。
师:从哪儿到哪儿是1厘米呢?
生: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
师:那你们知道刻度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0起点。
师:只有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吗?
生:刻度2到刻度3,还有刻度3到刻度4……
三、再次体验,构建1厘米概念
师:请同学们估一估,你哪根手指的宽度和1厘米差不多?把1厘米宽的手指举起来。
师:现在我们把1厘米记在脑子里。请你们从信封里摸出一个1厘米长的物体。
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也是1厘米?
要让学生的新知识能融会贯通,首先要让学生记住1厘米的长度,为后继学习做好准备。上述片段是一个有趣的操作活动,能够再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好玩的情节中发现生活中的事物中就有1厘米,学生对1厘米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从朦胧到明晰的过程。
四、动手操作,掌握测量方法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所获得的直观感受更容易转换成理性的认识,从而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其分析判断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了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大胆尝试。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自己手中的这把尺子。刚才我们知道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你能从尺子中找到从哪到哪是2厘米吗?
生:刻度0到刻度2。
师:还有吗?
生:刻度1到刻度3,刻度2到刻度4……
师:5厘米是从刻度几到刻度几?
生:从刻度0到刻度5,刻度1到刻度6……
师:请大家从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0厘米。
师:通过操作,你发现找几厘米有什么好方法?
生:从刻度0开始,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生:起点刻度减终点刻度就是几厘米。
师:请同学们自己尝试用尺子量出长方形黄纸片的长是几厘米?边量边想要注意什么?(学生尝试后,教师指名回答)
生:要紧挨着量。
生: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师:还要在线段上写上几厘米,这样才知道你量了几厘米。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量线段的要点。
师:齐读量线段的要点。
师:请同学们用这方法再量出长方形纸的宽。
师:老师有把破尺,没有刻度0,只有从3厘米开始。能量出长方形纸的长吗?怎么量?
学生再一次自主尝试测量方法。教师指名学生总结操作心得。课件出示小熊量物体的四张图片。
师:运用所学知识我们一起来判断哪幅图量对了。
五、演示操作,掌握画线段方法
“画线段”这部分内容是教材改编后新加的。笔者认为这样处理教材将使学生学习测量的知识链条更完整,此环节也是本课的重点。教师应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线段,线段有什么特点,再探讨画线段的方法。
师(出示一条线段):这就是一条线段,它有什么特点呢?
生:有两个端点。
师:是的,这就是线段的重要特点,在画线段时就要画出这个特点。
师:现在要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应该怎么画呢?
生:在刻度0上点上一个小圆点,再在4厘米处点上另一个小圆点。
生:要把尺子扶正。
生:要紧挨着尺子的边画。
师:一定要写上4厘米。这样才知道你画了几厘米。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在黑板上演示操作。
师:同学们在本子上用老师演示的方法再画一遍。
教师巡视,纠正有画错的学生,并强调别忘了标上几厘米。
动手操作,巩固训练,加深印象。将演示操作与讨论交流相结合,让学生发觉直观现象背后的抽象内涵,知识链条水到渠成。
本课充分强调了操作实践的重要性,它还是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应深刻认识到知识的根源是要学生大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从操作中积累经验,从自主尝试中培养创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快乐的天地,它不但能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技能技巧,还对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创造才能的发展,以及情感的培养、意志的锻炼都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福建省邵武市实验小学)
一、操作体验,导入新课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操作环境,这样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其觉得数学好玩。
师:请几位小朋友用“一拃”作标准,来测量老师的讲桌有多长。(教师指名操作)
师:老师也用自己的手测量讲桌的长度,得到的结果一样吗?(教师边操作边说出结果)
生:不一样。
师:这是怎么回事?
生:量物体的长度,测量标准不同,所得结果不同。
师:是的,要想结果一样,方便比较学习,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认识厘米)
二、仔细观察,认识直尺构造
二年级的学生更喜欢在各种操作活动中学习知识,这样不仅能增强兴趣,也比强加给他们的印象深刻得多。尺子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他们会用尺子连线,但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功能和方法却一知半解;观察过尺子,但对数字与刻度的联系并不了解;这些知识是认识尺子的难点。
师:请仔细观察你手上的尺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数字。
师:请把这些数字按顺序读出来。
师:还发现了什么?
生:线。
师:这些线有什么特点呢?
生:有长有短。
师:相邻的短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可以用一个更小的长度来表示,以后再学习。今天我们学习相邻的两个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师:数字和长刻度线有什么联系?
生:一一对应。
师:每条长刻度线底下对应的数字是几,就说它是几厘米。
师:从哪儿到哪儿是1厘米呢?
生: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
师:那你们知道刻度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0起点。
师:只有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吗?
生:刻度2到刻度3,还有刻度3到刻度4……
三、再次体验,构建1厘米概念
师:请同学们估一估,你哪根手指的宽度和1厘米差不多?把1厘米宽的手指举起来。
师:现在我们把1厘米记在脑子里。请你们从信封里摸出一个1厘米长的物体。
师: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也是1厘米?
要让学生的新知识能融会贯通,首先要让学生记住1厘米的长度,为后继学习做好准备。上述片段是一个有趣的操作活动,能够再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好玩的情节中发现生活中的事物中就有1厘米,学生对1厘米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从朦胧到明晰的过程。
四、动手操作,掌握测量方法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所获得的直观感受更容易转换成理性的认识,从而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其分析判断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了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大胆尝试。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自己手中的这把尺子。刚才我们知道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你能从尺子中找到从哪到哪是2厘米吗?
生:刻度0到刻度2。
师:还有吗?
生:刻度1到刻度3,刻度2到刻度4……
师:5厘米是从刻度几到刻度几?
生:从刻度0到刻度5,刻度1到刻度6……
师:请大家从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0厘米。
师:通过操作,你发现找几厘米有什么好方法?
生:从刻度0开始,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生:起点刻度减终点刻度就是几厘米。
师:请同学们自己尝试用尺子量出长方形黄纸片的长是几厘米?边量边想要注意什么?(学生尝试后,教师指名回答)
生:要紧挨着量。
生: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师:还要在线段上写上几厘米,这样才知道你量了几厘米。
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量线段的要点。
师:齐读量线段的要点。
师:请同学们用这方法再量出长方形纸的宽。
师:老师有把破尺,没有刻度0,只有从3厘米开始。能量出长方形纸的长吗?怎么量?
学生再一次自主尝试测量方法。教师指名学生总结操作心得。课件出示小熊量物体的四张图片。
师:运用所学知识我们一起来判断哪幅图量对了。
五、演示操作,掌握画线段方法
“画线段”这部分内容是教材改编后新加的。笔者认为这样处理教材将使学生学习测量的知识链条更完整,此环节也是本课的重点。教师应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线段,线段有什么特点,再探讨画线段的方法。
师(出示一条线段):这就是一条线段,它有什么特点呢?
生:有两个端点。
师:是的,这就是线段的重要特点,在画线段时就要画出这个特点。
师:现在要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应该怎么画呢?
生:在刻度0上点上一个小圆点,再在4厘米处点上另一个小圆点。
生:要把尺子扶正。
生:要紧挨着尺子的边画。
师:一定要写上4厘米。这样才知道你画了几厘米。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在黑板上演示操作。
师:同学们在本子上用老师演示的方法再画一遍。
教师巡视,纠正有画错的学生,并强调别忘了标上几厘米。
动手操作,巩固训练,加深印象。将演示操作与讨论交流相结合,让学生发觉直观现象背后的抽象内涵,知识链条水到渠成。
本课充分强调了操作实践的重要性,它还是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应深刻认识到知识的根源是要学生大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从操作中积累经验,从自主尝试中培养创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动手操作,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快乐的天地,它不但能培养学生具体的操作技能技巧,还对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创造才能的发展,以及情感的培养、意志的锻炼都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福建省邵武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