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党委书记成长轨迹探寻

来源 :唯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ding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乡镇党委书记的成长既与自身勤于学习、积极进取有关,更与组织的精心培养、科学的用人导向、和谐的共事环境密不可分。
  关键词:乡镇党委书记;成长轨迹;规律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0)06-0013-03
  
  乡镇党委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乡镇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沿阵地和关键环节。乡镇党委书记作为乡镇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担负着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和谐的重要职责,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头羊和中坚力量,是我国行政管理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不久前,我们对如皋市19名现任镇党委书记进行问卷调查,对他们的成长路径进行剖析,从工作经历、任职情况等多个方面、多个视角来观察这个群体的职业成长轨迹。从我们问卷调查情况看,乡镇党委书记的成长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和规律:
  
  1.勤于学习,知识积累“广”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始终注重学习,不断加强知识积累和理论储备,提高自身能力水平,是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成长的立身之本、增能之径、修身之道、成功之基。
  理论功底普遍较高。从问卷调查看,19名镇党委书记全部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其中有2名同志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占10.5%。有10人所学专业为经济类,占52.6%,2人所学专业为农学,2人管理学,绝大多数专业与乡镇基层工作的要求比较接近。所有接受问卷调查的镇党委书记,平均每年至少接受2次县级以上组织的各类培训,理论基础比较扎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掌握比较到位,个人的知识面也比较广。
  学习意识普遍较强。从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镇党委书记善于学习,注重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有的镇党委书记虽然起点不高,但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已经取得了研究生学历;有的镇党委书记原来所学专业和实际工作差距很大,但能迅速进入角色,虚心求教,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19名镇党委书记在任职前均有意识地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按照关注程度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统揽全局(9人)、理论知识(7人)、“三农”方面(6人)。
  综合素质普遍较好。19名镇党委书记中,有10名同志认为,“能力素质”是成长为一名镇党委书记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12名同志认为,“政治素质好,大局观念强,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能够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上级的决策部署”,是一名优秀镇党委书记的标志。在对“作为镇党委书记需要具备哪些能力素质”的回答中,选择科学决策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统揽全局的能力的均为17人次,分别占89.5%。
  
  2.志存高远,进取意识“强”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一名乡镇党委书记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砥砺立志的过程,是一个坚持远大理想、矢志不渝奋斗的过程。只有胸怀理想干事业、立足岗位作奉献,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组织的信任。
  锲而不舍奋斗。从调查情况看,9成以上的镇党委书记成才意识强,对人生目标有规划,始终把工作当作一份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个谋生的职业。在19名被调查的镇党委书记中,有17人认为,乡镇干事业的舞台和空间比县级机关要大,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14人认为,个人的升迁主要依靠工作业绩,具有较强的实干意识;14人认为,镇党委书记至少要在乡镇工作4-5年,具有较强的奉献意识。由此可见,一名优秀年轻干部要成长为镇党委书记,根本在于要始终坚持正确的从政理念和奋斗方向,把个人的理想与组织的需要相吻合,把远大的志向与阶段性的目标相结合,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爱岗敬业,踏实工作,坚持不懈。
  经受逆境考验。人的一生不可能不遇到困难和挫折,重要的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所持的态度。有的人经不住打击因此消沉下去,成为平庸之辈;而有的却把挫折当动力,重振旗鼓,急起直追,成为同辈中的佼佼者;有的善于总结自己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不断克服自身的缺点等等。被调查的19名镇党委书记人生经历中,百分之百受到过较大挫折,其中遭受他人诬陷、受到组织不公正待遇的有4人次;11名镇党委书记在面对挫折和打击时,选择了“认真反思,总结原因”,占57.9%。从这个意义上说,逆境是有利于镇党委书记健康成长的重要方面,有时甚至比顺境更重要。
  善于抓住机遇。个人的成长不排除机遇的适时光临。有的在人生得意之年接连提拔;有的在绝望中被人扶助一把而改变一生的命运。8成以上接受调查的镇党委书记认为,机遇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机遇不是赐予,不是施舍,机遇只光临那些勤劳刻苦的人。如果不学无术,能力平平,即使机会来了,也难以驻足。
  
  3.反复锻炼,适应岗位“快”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基层磨练、艰苦和复杂环境考验、关键岗位和多岗位锻炼,是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成长的必经途径,是党组织大浪淘沙、竞争择优选拔干部的重要方式。
  多岗锻炼不可或缺。19名被调查的镇党委书记中,百分之百的同志经过多岗锻炼,从一般干部到担任镇党委书记,平均经过3个单位、3个副职岗位锻炼,其中有4名同志在5个以上的部门工作过。通过任职镇党委书记前的多岗锻炼,既改善了自身的知识结构,增强了宏观决策能力和微观统御能力,又丰富了工作经历,提高了领导谋划和统筹协调的水平,更为下一步晋升打下了素质和能力的基础。
  基层提拔十分必要。艰苦的环境能锻炼人、考验人。从调查情况看,19名镇党委书记中,有16名同志担任过镇长,一定意义上讲,镇长是镇党委书记的主要后备干部库,镇长岗位是镇党委书记增长工作能力的重要岗位。19名镇党委书记中,有6名同志一直在乡镇工作;有16名同志认为,要注重从农村基层一线选拔镇党委书记,占84.2%;认为要注重从实践锻炼一线选拔镇党委书记的有8人,占42.1%。可以说,通过长时间的基层磨练,他们能深刻感受和体验到基层苦与乐的内涵,了解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需求,处理农村事务和复杂事务的能力大大增强,这些为尽快适应岗位打下了坚实基础。
  机关选派有益补充。19名被调查的镇党委书记中,曾经在县级机关工作过的有11人,占579%,其中有7名同志的工作经历为“从县级机关到镇”,占36.8%,有7名同志曾经在市委办、政府办、人大办、纪委等综合部门的办公室主任、秘书或综合科室等岗位工作过,占36.8%。这些从县级机关下派下去的同志政策水平相对较高,对全局情况的把握比较到位,与上级机关的沟通相对容易,能够确保在贯彻落实上级意图的同时,寻求本地发展的机遇。相对讲,机关选派的镇党委书记比其他岗位上中青年干部的成才周期要短。
  
  4.组织“眷顾”,外部环境“优”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组织上的着力培养,是乡镇党委书记成长的得天独厚条件。
  科学公正的任用导向。要使优秀中青年干部脱颖而出,必须创造一种“能者上,庸者下”的环境。近年来,我们通过健全竞争择优的任用机制、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导向鲜明的激励机制和全程有力的监督机制,强化干部任用的工作实绩导向,对德才兼备、能力水平高、工作实绩突出的乡镇党委书记,积极推荐到更高级别领导岗位或优先提拔到重要岗位使用,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镇党委书记的工作活力。被调查的19名镇党委书记中,有17人认为,近两年来,市委在发现、培养、锻炼、使用镇党委书记方面的工作富有成效,比较满意;10人认为,市委关于镇党委书记考核激励办法力度大,针对性强。
  团结和谐的共事环境。要成就一番好的事业,离不开一个和谐的干事环境;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团队的支持和帮助。受调查的19名镇党委书记中,有14名同志认为,抓班子是镇党委书记最重要的职能,占73.4%。俗话说,“相互补台、好戏连台”。在如何妥善处理好与镇长关系方面,分别有10名、7名同志认为与镇长关系很融洽、比较融洽,绝大多数镇党委书记以积极开放、合作共事的姿态,自觉加强团结协作,做到相互尊重不排斥、相互支持不挑剔、相互谦让不逞能、相互沟通不误解、相互信任不猜疑、相互宽容不计较,胸怀坦荡,密切配合,形成了共同发展的合力。
  不拘一格的选拔体系。进入干部重点培养对象比较早,是镇党委书记成长的特殊有利优势。
  近年来,我们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大胆破除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坚持标准、不拘一格,真正将最优秀、最具潜力的干部选拔到镇党委书记领导岗位。在所调查的19名镇党委书记中,在2个以下部门工作过的有6个,占316%;担任镇长不到2年就提拔为镇党委书记的有5人,占26.3%;从市级机关直接破格提拔为镇党委书记的2人,占10.5%。有9成以上的镇党委书记,较早地被组织部门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并作为重点对象进行培养,这对于他们在较短时间内走上镇党委书记岗位起到了重要作用。在19名被调查的镇党委书记中,30周岁之前担任副科职岗位的有8人,占42.1%;曾经从事过共青团工作的有11人,占57.9%;首次担任镇党委书记年龄在41-45周岁之间的有8人,占42.1%。
  总的来说,一名镇党委书记的成长离不开个人、组织、环境三大因素的影响,其中自身条件是基础,组织条件是关键,环境条件是保障。只要广大基层干部对所从事的事业有坚定的信念,并锲而不舍地予以追求,再加上组织的潜心培养和一个良好的造才环境,干事创业的舞台就一定会为你搭建。□
  
  参考文献:
  [1]迪韦尔热.政治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13.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266.
  责任编辑:张功杭
其他文献
摘 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政府管理也随之变革,实现了一系列突破和创新。多中心治理由于其对公共产品特征的深刻分析、对民主价值的高度重视以及与多元化社会的适配性而成为中国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一个有益的新取向,是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深度创新。这种模式的改进和完善将有力地促进当代社会基层治理的优化,促进和谐社会的形成。  关键词:多中心治理;基层公共事务;业主自治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我国社会目前存在的封建主义残余、小生产习惯势力和群众中朴素的阶级感情,都影响着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和接受。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马克思主义自由民主平等理论、经济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宣传普及教育,以消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障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宣传普及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
期刊
摘 要:组织信息的封闭性、法律制度的缺失、政府的全面渗透以及社会的消极影响,是我国慈善组织公信力弱化的因素。应从慈善组织的规范性与专业化,政府扶持的外部性与法制化,社会引导的开放性与社会化三个方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慈善组织;公信力;困境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0)03-0074-04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社会捐赠行动是我国历史上
期刊
摘 要:马克思借助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批判了以青年黑格尔派为代表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从而转向历史唯物主义,这几乎成了一个习惯性观点,布鲁诺鲍威尔对于青年马克思思想转型的作用因而被忽视了。一方面,通过布鲁诺鲍威尔的批判哲学马克思准确地捕捉到了德国的时代精神脉搏;另一方面,布鲁诺鲍威尔的理论失足从否定的角度为马克思打开了一扇通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大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和秉持的无产阶级立场使他洞见了以
期刊
摘 要:“苏南模式”是苏南人民在改革开放初期为如何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作出的开拓性探索,而所谓“新苏南模式”,则是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对传统的“苏南模式”的新超越。“苏南模式”与“新苏南模式”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进程中成功的实践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苏南的生动诠释。苏南人民的创造性实践初步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从而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的丰富
期刊
摘 要:大部制改革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然而在行政与政治日益融合的今天,大部制改革必将折射出政治的变迁,甚至牵动政治体制的变动。中国现阶段实行“行政吸纳政治”的行政民主发展道路,大部制改革过程中如何充分吸纳反映民意,建立起政府与社会、公民的合作治理体制,也应是大部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基于民主公民权理论的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合作
期刊
摘 要:苏中地区的县(市)级金融机构存在“存差过大”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民间资本形成能力差,储蓄难以直接转化为投资;金融环境欠佳,影响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承贷基础薄弱,限制了信贷拓展空间;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体制机制,降低了基层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以拓展存差就地释放的空间。  关键词:存差;存贷比;转化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
期刊
作者简介:周义程(1978- ),男,江苏泗阳人,江苏行政学院廉政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讲师,南京大学政治学流动部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府际关系;蔡英辉(1981- ),男,山东烟台人,对外经贸大学组织部干部、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府际关系。  摘 要:政府际关系就是政府之间的关系,它是指政府之间在垂直和水平上的纵横交错的关系以及不同地区政府之间的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际关系在理论上和实践
期刊
摘 要: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吸毒问题似乎为美国学者了解吸毒的全貌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从社会学的四个理论视角即紧张理论、社会场域理论、社会化理论、代际隔离理论阐发美国对吸毒人群的基本研究来看,主体社会结构及特点和青少年吸毒有着十分明确的关系;其它的一些社会结构特点,比如社会阶级或者种族因素,也和吸毒的很多方面有清晰的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只是暂时的。  关键词:社会学;吸毒;美国  中图分类号:C913
期刊
摘 要:客民是清代地方诉讼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从《樊山政书》所载案件来看,客民在诉讼中处于不利地位,他们上控的案件基本上是以失败告终,仅在对方当事人的道德被官员否定时才会出现例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清代社会价值观对客民进行否定,官僚制度设计使得地方官员偏袒本地民众,客民的出现使得地方政府难以实现有效治理等。研究这种历史现象对今日社会仍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清代;客民;诉讼;败诉  中图分类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