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我科自1997年以来,共见23例静滴茵栀黄注射液时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药疹15例,荨麻疹4例,药物性哮喘2例,轻度发热2例。
例:患者,男,33岁,体重52kg。因“体检发现谷丙转氨酶升高2个月”,于2007年7月9日入院。无纳差、乏力、腹胀、尿黄等不适。查体:T36.3℃,P76次/分,R19次/分,BP120/70mmHg,精神中等,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水肿,无蜘蛛痣、肝掌,巩膜无黄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规整,心率96次/分,无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莫菲征阴性。肝区无叩击痛。既往“支气管哮喘”病史20年,现处于缓解期,既往对冷空气及煤烟味过敏。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入院查血、尿常规正常。肝功能:ALT579U/L,AST399U/L,TBIL20.1μmol/L,GGT232U/L,ALP155U/L。乙肝五项:HBsAg(+),HBeAg(+),抗HBC(+),抗HCV(-)。
入院后给予静滴10%GS 250ml 内加硫普罗宁针0.2g,10%GS250ml内加促肝细胞生长素针0.1g。入院第10日复查肝功能:ATL39U/L,AST52U/L,TBIL25.8μmol/L,DBIL10.9μmol/L,GGT396U/L。停用甘草酸二铵针,改用10%GS250ml内加茵栀黄针30ml。改用后首先滴注茵栀黄针,60滴/分。约5分钟后,患者诉全身无固定性皮肤瘙痒,躯干部出现散在红色丘疹,并向四肢发展。因瘙痒能忍受,继续静滴。约10分钟后皮疹增多,瘙痒程度加重。伴咽痛、胸闷。查体:口唇紫绀,双肺均可闻及少量哮鸣音,心率90次/分。停用茵栀黄针,更换输液线。立即给肌注扑尔敏针10mg,静注地塞米松针10mg,氧气吸入2L/分。约20分钟后胸闷缓解,咽痛消失,皮疹减少。3小时后双肺哮鸣音消失,皮疹消退,症状缓解。
讨 论
茵栀黄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等作用。适用于急、慢性肝炎具有肝胆湿热见症者。10年来我科对急性肝炎及肝硬化等总胆红素升高的356例患者,均用茵栀黄注射液进行退黄治疗。共有23例不良反应发生,与说明书所列不良反应基本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西医多从药物浓度、滴速、药物纯度及个人体质、年龄等方面查找原因。未见有从中医辨证角度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证型之间的关系。
中医用药讲究辨证,所谓辨证就是辨别疾病的阴阳虚实寒热等性质,确定相应的治法及方药。中药注射液是依据中医成方提制而成,仍具有寒热温凉补泻等药性。而这也是中药注射液与西药的不同之處。茵栀黄注射液其医学理论是依据中药方剂茵陈蒿汤衍生而成。具有清肝利胆、解毒退黄作用。主要适用于阳黄证型中热大于湿者。从典型病例看,患者虽有总胆红素升高,但不具备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阳黄症状。查血淡红、苔薄日,脉缓,按中医辨证属于肝脾不调。采用茵栀黄注射液是药证不符,从表1中可以看出95.66%为药证不符。而不良反应的发生阴黄患者多见。因此要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要遵循中医的辨证规律,按中医证型选择用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才更具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叶明运.重视中药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中草药,2003,34(8):119-120.
2 董艳琼,赵学功.茵栀黄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分析及护理.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6(9).
我科自1997年以来,共见23例静滴茵栀黄注射液时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药疹15例,荨麻疹4例,药物性哮喘2例,轻度发热2例。
例:患者,男,33岁,体重52kg。因“体检发现谷丙转氨酶升高2个月”,于2007年7月9日入院。无纳差、乏力、腹胀、尿黄等不适。查体:T36.3℃,P76次/分,R19次/分,BP120/70mmHg,精神中等,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水肿,无蜘蛛痣、肝掌,巩膜无黄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规整,心率96次/分,无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莫菲征阴性。肝区无叩击痛。既往“支气管哮喘”病史20年,现处于缓解期,既往对冷空气及煤烟味过敏。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入院查血、尿常规正常。肝功能:ALT579U/L,AST399U/L,TBIL20.1μmol/L,GGT232U/L,ALP155U/L。乙肝五项:HBsAg(+),HBeAg(+),抗HBC(+),抗HCV(-)。
入院后给予静滴10%GS 250ml 内加硫普罗宁针0.2g,10%GS250ml内加促肝细胞生长素针0.1g。入院第10日复查肝功能:ATL39U/L,AST52U/L,TBIL25.8μmol/L,DBIL10.9μmol/L,GGT396U/L。停用甘草酸二铵针,改用10%GS250ml内加茵栀黄针30ml。改用后首先滴注茵栀黄针,60滴/分。约5分钟后,患者诉全身无固定性皮肤瘙痒,躯干部出现散在红色丘疹,并向四肢发展。因瘙痒能忍受,继续静滴。约10分钟后皮疹增多,瘙痒程度加重。伴咽痛、胸闷。查体:口唇紫绀,双肺均可闻及少量哮鸣音,心率90次/分。停用茵栀黄针,更换输液线。立即给肌注扑尔敏针10mg,静注地塞米松针10mg,氧气吸入2L/分。约20分钟后胸闷缓解,咽痛消失,皮疹减少。3小时后双肺哮鸣音消失,皮疹消退,症状缓解。
讨 论
茵栀黄注射液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等作用。适用于急、慢性肝炎具有肝胆湿热见症者。10年来我科对急性肝炎及肝硬化等总胆红素升高的356例患者,均用茵栀黄注射液进行退黄治疗。共有23例不良反应发生,与说明书所列不良反应基本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西医多从药物浓度、滴速、药物纯度及个人体质、年龄等方面查找原因。未见有从中医辨证角度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证型之间的关系。
中医用药讲究辨证,所谓辨证就是辨别疾病的阴阳虚实寒热等性质,确定相应的治法及方药。中药注射液是依据中医成方提制而成,仍具有寒热温凉补泻等药性。而这也是中药注射液与西药的不同之處。茵栀黄注射液其医学理论是依据中药方剂茵陈蒿汤衍生而成。具有清肝利胆、解毒退黄作用。主要适用于阳黄证型中热大于湿者。从典型病例看,患者虽有总胆红素升高,但不具备口干、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阳黄症状。查血淡红、苔薄日,脉缓,按中医辨证属于肝脾不调。采用茵栀黄注射液是药证不符,从表1中可以看出95.66%为药证不符。而不良反应的发生阴黄患者多见。因此要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要遵循中医的辨证规律,按中医证型选择用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才更具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 叶明运.重视中药及其制剂的不良反应.中草药,2003,34(8):119-120.
2 董艳琼,赵学功.茵栀黄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分析及护理.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