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工具课,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前提和基础。初中语文教学有着普遍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优良传统,这也是它作为一门工具课、基础课的特点,怎样才能学好语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新课程改革总体目标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着力改变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我在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尝试“举一反三”教学方法,行之有效,现归纳出来和同行们商榷。
一、归纳型举一反三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编的课文、篇章,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汉语言发展的缩影,也是精华,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人文性,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德育、智育和美育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学生自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综观其知识点多、面广、量大,这就给语文学习带来了困难。只要我们善于归纳、善于总结,由此及彼,由内及外,由点及面,举一反三,很快便能够突破这一瓶颈。如“品”字,是由三个“口”字重叠而组成的,属品字结构,教师根据这一特点进行引导,让学生找一找这种“形状”的字,学生马上就会说出“众、森、晶、磊、矗”等熟悉的常用的字。学生看到这些字,觉得很新鲜、很有意思,主动去寻找,而后说(找)出“淼、犇、羴、鱻、姦”等字,也注重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的积累。这样,学生心境会出现积极兴奋状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效性都会增强,也增加了学习语文的趣味性,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油然而生。
二、想象型举一反三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身体特点正值人生的黄金时期,精力旺盛,可塑性极强,想象力极其丰富,这也是学好语文的有利条件。新课程改革的主旨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目的是要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此,语文教学开发学生想象力,也是有效途径之一。如学到标点符号时,画个“〇”(不规则的圆)问:这是什么?学生顿时产生了好奇心,开始比划,交头接耳,答:圆、零、太阳、鸡蛋、球、窟窿、氧原子、圈圈、句号、O(喔)等等。从中不难看出,答案涉及语文、数学、生物、化学等学科,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热情高涨,他们对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角度广泛,观点新颖,使乏味的知识充满了活力。教师在没有组織分组讨论的情况下,学生不由自主地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创设了轻松、活跃、和谐的环境氛围,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无限生机,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类比型举一反三
所谓类比,就是在不同中找出相同点,加以区分,归纳其不同点和相同点。例:1.我们的祖国多美啊。2.我们的祖国多美啊!我们不妨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字符都相同,只有标点符号不同,第一句是句号,表陈述;第二句是感叹号,表感叹。显然不是同一个句子,表达着两个不同的意思。这就显现出,学习陈述句和感叹句时,只要看标点符号就可以初步判断它是哪种句型了,既降低了难度,又清楚容易识记。
四、儿歌型举一反三
识记语文知识,是语文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轻松、愉快、巧妙地识记语文知识,又是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我曾尝试把儿歌具有的韵律美高度凝练、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等特点,巧妙地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儿歌这种形式掌握被浓缩了的语文知识点,简单、轻松、愉快。如“病沉地旋转,因假来调节”,讲述一个人病重感到天旋地转,因此需要请假来调节。不难看出,它包含了初中教材中的八种复句,即病(并列)、沉(承接)、地(递进)、旋(选择)、转(转折)、因(因果)、假(假设)、调(条件)。用这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既能使学生由此受到启发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便于学生识记语文知识,易于提高教学效果。
当然,学无定法,举一反三学习法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点滴经验,这里就当做抛砖引玉。学习需举一反三,生活亦需举一反三,就举一反三学习,举一反三生活,方可大有裨益。
(责任编辑陈剑平)
一、归纳型举一反三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编的课文、篇章,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汉语言发展的缩影,也是精华,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人文性,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德育、智育和美育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学生自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综观其知识点多、面广、量大,这就给语文学习带来了困难。只要我们善于归纳、善于总结,由此及彼,由内及外,由点及面,举一反三,很快便能够突破这一瓶颈。如“品”字,是由三个“口”字重叠而组成的,属品字结构,教师根据这一特点进行引导,让学生找一找这种“形状”的字,学生马上就会说出“众、森、晶、磊、矗”等熟悉的常用的字。学生看到这些字,觉得很新鲜、很有意思,主动去寻找,而后说(找)出“淼、犇、羴、鱻、姦”等字,也注重了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的积累。这样,学生心境会出现积极兴奋状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效性都会增强,也增加了学习语文的趣味性,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油然而生。
二、想象型举一反三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身体特点正值人生的黄金时期,精力旺盛,可塑性极强,想象力极其丰富,这也是学好语文的有利条件。新课程改革的主旨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目的是要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此,语文教学开发学生想象力,也是有效途径之一。如学到标点符号时,画个“〇”(不规则的圆)问:这是什么?学生顿时产生了好奇心,开始比划,交头接耳,答:圆、零、太阳、鸡蛋、球、窟窿、氧原子、圈圈、句号、O(喔)等等。从中不难看出,答案涉及语文、数学、生物、化学等学科,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热情高涨,他们对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角度广泛,观点新颖,使乏味的知识充满了活力。教师在没有组織分组讨论的情况下,学生不由自主地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创设了轻松、活跃、和谐的环境氛围,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无限生机,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类比型举一反三
所谓类比,就是在不同中找出相同点,加以区分,归纳其不同点和相同点。例:1.我们的祖国多美啊。2.我们的祖国多美啊!我们不妨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字符都相同,只有标点符号不同,第一句是句号,表陈述;第二句是感叹号,表感叹。显然不是同一个句子,表达着两个不同的意思。这就显现出,学习陈述句和感叹句时,只要看标点符号就可以初步判断它是哪种句型了,既降低了难度,又清楚容易识记。
四、儿歌型举一反三
识记语文知识,是语文课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轻松、愉快、巧妙地识记语文知识,又是难点。在课堂教学中,我曾尝试把儿歌具有的韵律美高度凝练、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等特点,巧妙地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儿歌这种形式掌握被浓缩了的语文知识点,简单、轻松、愉快。如“病沉地旋转,因假来调节”,讲述一个人病重感到天旋地转,因此需要请假来调节。不难看出,它包含了初中教材中的八种复句,即病(并列)、沉(承接)、地(递进)、旋(选择)、转(转折)、因(因果)、假(假设)、调(条件)。用这种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既能使学生由此受到启发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便于学生识记语文知识,易于提高教学效果。
当然,学无定法,举一反三学习法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点滴经验,这里就当做抛砖引玉。学习需举一反三,生活亦需举一反三,就举一反三学习,举一反三生活,方可大有裨益。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