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是指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根据具体的任务,主动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周围的资源探索解决问题,在获得相应知识的同时,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升的过程。
一、《种子植物》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1.创设真实情境,引入主题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艳丽的玫瑰花,秀丽的粉黛乱子草,高大笔直的水杉,这些植物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学生感到既亲切又新奇,被迅速吸引进“种子植物”这一情境中。教师提问:这些植物是什么发育来的呢?引起学生对种子的思考。接着通过课件展示形形色色的种子,对课堂氛围进行感性渲染,唤起学生对种子的知识、表象的回忆,为建构种子的新知做好准备。
2.根据情境,明确总任务
在引入种子植物主题后,提问:种子究竟有什么结构能够发育成完整的植株呢?各种各样的种子又有哪些共同的结构呢?从而明确本节课的总任务:探究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本节课以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为例来进行探究。
(1)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进行任务分解
任务分解:首先观察菜豆种子。如何观察菜豆种子呢?课前我组织生物兴趣小组录制观察菜豆种子的视频,在课上播放该视频,让学生带着疑问观看,并提醒学生注意学习观察菜豆种子的步骤和方法。之后课件展示问题:菜豆种子各个结构的名称是什么?在哪个位置?新植物的幼体在哪里呢?引导学生两人为一组进行解剖菜豆种子的实验,并提醒学生利用好教材的插图,探索种子各个结构的名称和位置,教师巡回指导并答疑。观察结束后请小组代表上台在电子白板上将菜豆种子的各个结构和名称进行匹配,教师和学生进行点评和交流。
探知菜豆种子的结构后,那这些结构又有哪些功能呢?再进一步利用课件展示问题串:a.种皮有什么作用?b.子叶在菜豆种子中有什么作用?c.菜豆种子中有几片子叶?两个豆瓣是靠什么结构联系在一起的?d.类比发芽的豆苗,想一想菜豆种子中哪一部分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醒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和经验推测菜豆种子结构的功能,并请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总结并完善结论。
接下来探究玉米种子的结构和功能,过程和观察菜豆种子基本相似。包括观看视频学习操作步骤-动手实验-学生展示-合作探究等环节。探知玉米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后,本节课增加了一个创新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我们刚才实验中看到的是一半的玉米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才能观察到完整的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呢?学生小组讨论,确定本组的实验方案,随后进行动手操作,接着教师利用希沃授课助手将学生操作过程和结果直播到电子白板上,教师点评并总结。
3.对比归纳,获得新知
探知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后,在课件上展示对比两种种子结构异同点的表格,引导学生将探究过的零散的知识进行联系、对比、抽象和概括,分析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之后请小组代表上台在电子白板上展示思考结果,其他学生补充修正,教师总结并完善结论,并点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概念。
4.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提供给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花生、小麦、绿豆、黄豆和红豆种子,让学生动手解剖,判断其属于单子叶植物还是双子叶植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检验并应用所学知识,感知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小组交流讨论中注入情感,丰富体验,体会探究的乐趣。
5.联系旧知,构建知识网络
课件展示之前学习的两种绿色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提问:它们是由什么发育来的?学生回忆并回答:孢子,接着展示孢子的显微结构图,教师讲解其实一个孢子就是一个细胞,它只有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如果落在过于寒冷、炎热或者干燥的环境中几天之内就会死去,让学生感知孢子的生命力。接着展示“千年古莲子”的故事,古莲子在池塘中存留1000年仍然保持生命力,超过90%的古莲子都能盛开鲜艳的莲花,为什么莲子不像孢子,可以这么“长寿”呢?为什么种子植物比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分布要广泛呢?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并发言。让学生在感知新旧知识的矛盾中,自主构建新的知识网络。
二、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对促进学生自主知识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我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1.创设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
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学科,和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对生物学习充满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多创设来源于学生生活的真实的学习情境,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酝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任务驱动教学法和信息化教学相结合发挥1+1>2的效果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学校和教师要积极探索互联网成果与教学内容全方位多角度融合的教学方式。在本校中,希沃白板、希沃授课助手等交互式电子白板不僅可以呈现精美的图片、视频等资源,还为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提供了便捷的平台,大大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信息化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可以创造更加立体生动的课堂,让学生在信息化平台营造的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明确任务,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和同学、老师和多媒体的多维互动中,分析、修正、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完成一个个任务中体会探究的成就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分层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时,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但组内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如果为所有的学生设置相同的探究任务,就会造成有的学生早已完成任务而无事可做,而有的学生还远未完成的局面,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不能有效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满足课标对学生的基础要求外,再设计更高学习水平的学习任务,从而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
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加强对该教学法的应用,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 武亚星
一、《种子植物》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1.创设真实情境,引入主题
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艳丽的玫瑰花,秀丽的粉黛乱子草,高大笔直的水杉,这些植物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学生感到既亲切又新奇,被迅速吸引进“种子植物”这一情境中。教师提问:这些植物是什么发育来的呢?引起学生对种子的思考。接着通过课件展示形形色色的种子,对课堂氛围进行感性渲染,唤起学生对种子的知识、表象的回忆,为建构种子的新知做好准备。
2.根据情境,明确总任务
在引入种子植物主题后,提问:种子究竟有什么结构能够发育成完整的植株呢?各种各样的种子又有哪些共同的结构呢?从而明确本节课的总任务:探究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本节课以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为例来进行探究。
(1)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进行任务分解
任务分解:首先观察菜豆种子。如何观察菜豆种子呢?课前我组织生物兴趣小组录制观察菜豆种子的视频,在课上播放该视频,让学生带着疑问观看,并提醒学生注意学习观察菜豆种子的步骤和方法。之后课件展示问题:菜豆种子各个结构的名称是什么?在哪个位置?新植物的幼体在哪里呢?引导学生两人为一组进行解剖菜豆种子的实验,并提醒学生利用好教材的插图,探索种子各个结构的名称和位置,教师巡回指导并答疑。观察结束后请小组代表上台在电子白板上将菜豆种子的各个结构和名称进行匹配,教师和学生进行点评和交流。
探知菜豆种子的结构后,那这些结构又有哪些功能呢?再进一步利用课件展示问题串:a.种皮有什么作用?b.子叶在菜豆种子中有什么作用?c.菜豆种子中有几片子叶?两个豆瓣是靠什么结构联系在一起的?d.类比发芽的豆苗,想一想菜豆种子中哪一部分将来能发育成一个植物体?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醒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和经验推测菜豆种子结构的功能,并请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总结并完善结论。
接下来探究玉米种子的结构和功能,过程和观察菜豆种子基本相似。包括观看视频学习操作步骤-动手实验-学生展示-合作探究等环节。探知玉米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后,本节课增加了一个创新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我们刚才实验中看到的是一半的玉米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才能观察到完整的子叶、胚芽、胚轴和胚根呢?学生小组讨论,确定本组的实验方案,随后进行动手操作,接着教师利用希沃授课助手将学生操作过程和结果直播到电子白板上,教师点评并总结。
3.对比归纳,获得新知
探知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后,在课件上展示对比两种种子结构异同点的表格,引导学生将探究过的零散的知识进行联系、对比、抽象和概括,分析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之后请小组代表上台在电子白板上展示思考结果,其他学生补充修正,教师总结并完善结论,并点拨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概念。
4.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提供给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花生、小麦、绿豆、黄豆和红豆种子,让学生动手解剖,判断其属于单子叶植物还是双子叶植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检验并应用所学知识,感知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小组交流讨论中注入情感,丰富体验,体会探究的乐趣。
5.联系旧知,构建知识网络
课件展示之前学习的两种绿色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提问:它们是由什么发育来的?学生回忆并回答:孢子,接着展示孢子的显微结构图,教师讲解其实一个孢子就是一个细胞,它只有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才能萌发,如果落在过于寒冷、炎热或者干燥的环境中几天之内就会死去,让学生感知孢子的生命力。接着展示“千年古莲子”的故事,古莲子在池塘中存留1000年仍然保持生命力,超过90%的古莲子都能盛开鲜艳的莲花,为什么莲子不像孢子,可以这么“长寿”呢?为什么种子植物比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分布要广泛呢?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并发言。让学生在感知新旧知识的矛盾中,自主构建新的知识网络。
二、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对促进学生自主知识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我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1.创设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
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的学科,和学生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对生物学习充满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多创设来源于学生生活的真实的学习情境,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酝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任务驱动教学法和信息化教学相结合发挥1+1>2的效果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学校和教师要积极探索互联网成果与教学内容全方位多角度融合的教学方式。在本校中,希沃白板、希沃授课助手等交互式电子白板不僅可以呈现精美的图片、视频等资源,还为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提供了便捷的平台,大大提升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信息化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法相结合,可以创造更加立体生动的课堂,让学生在信息化平台营造的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明确任务,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和同学、老师和多媒体的多维互动中,分析、修正、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在完成一个个任务中体会探究的成就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分层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时,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习任务,但组内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完成任务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如果为所有的学生设置相同的探究任务,就会造成有的学生早已完成任务而无事可做,而有的学生还远未完成的局面,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不能有效地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满足课标对学生的基础要求外,再设计更高学习水平的学习任务,从而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
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加强对该教学法的应用,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中学 武亚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