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以《日食记》为例,通过案例研究法,试图探究美食类短视频以“食”为名背后的内容生产建构,进而试图分析美食类短视频未来发展可能。
关键词 美食类短视频;日食记;内容生产
根据第43次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相较于往年,短视频应用发展迅速,参与网民人数每年持续上涨,2019年有78.2%网民使用或参与短视频制作应用中[1]。以移动智能终端为传播载体,依托移动社交平台与社交链条,播放时长在数秒到数分钟之间,作为具有这些特点的视频内容产品,美食类短视频正在快速流行[2]。众多极具特色的美食类短视频深受不同年龄段受众的青睐,不同类型的自媒体账号都向美食类短视频的头部用户发起冲击,其中《日食记》作为佼佼者获得了业内和大众的广泛关注。
1 《日食记》概述
《日食记》的厨房是全国美食类IP(Intellectual Property)中最成功的厨房之一,由上海罐头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拍摄的《日食记》系列美食短视频,播放量累计超过25亿次,平均每集短视频播放量都超过30万次。以《日食记》为例,不难发现美食类短视频既有视觉娱乐性的特征,也有碎片化传播、美食符号化等特征,更容易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娱乐需求和虚拟的心理体验。
《日食记》作为当下美食类短视频的头部IP,想要通过日常家庭生活场景的再现,在特定建构的家庭场景中强调日常的美食烹饪过程能带给人们温暖治愈和“好好生活”的生活态度,强化了与用户情感层面的沟通。
在《日食记》的创作中,食物的选材简单且较易获得,如“可乐鸡翅”“夏日卤菜”等,降低了大部分用户的准入门槛。通过时长5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将普通美食变得精致上镜,不仅仅是通过简单易学的菜谱化制作,同时搭配精致的厨具、餐具和整体场景烘托等。《日食记》相比其他同类美食类短视频,它胜在一筹的就是通过简单的美食讲述不一般的故事,渲染生活中的烟火气,将家庭场景符号化,注重美食背后故事的开展和延伸。
通过日式风格拍摄手法,沿用中式内核的故事情节,每一道菜的背后讲述一个可娓娓道来的故事。更易唤起观众的认同感和产生虚拟的心理满足,与目标粉丝之间能够产生强连接,形成情感上的交流,使粉丝能够围绕“日食记”IP形成紧密的粉丝社群。
2 《日食记》叙事化优势
通过6年左右的发展,《日食记》具有大量的粉丝基数和创作内容积累,获得了很高的播放量和业内认可度。其拍摄者“姜老刀”在发展大众饮食文化的同时,挖掘不同与美食相关的情感故事,短片在一定程度上叙事化、程式化特征明显。
2.1 无背景旁白简单明了
《日食记》系列短视频中的特色之一是没有解释性旁白,全部的食材介绍、故事额外的解释性话语都是通过字幕语言所完成的。在处理烹饪食材的背景音中,加入字幕语言的解释说明,使观众更加聚焦于美食制作过程、故事本身。无背景解释性旁白,保留原始的处理食材所发出的声音,回归食物本身,无声的传递出《日食记》系列短片的主题之一“一个人也要每天好好吃饭”。从观看角度满足用户对于美食的向往和想象,构建起美食与“向往的生活”之间的象征性关系。
2.2 故事化情节贯穿始终
《日食记》的受众主体以年轻群体为主,而大多数年轻受众群体常以外卖为生。他们更期待借由美食类短视频所营造的虚拟场景空间来治愈和缓解日常职场或生活中带来的焦虑、烦恼等,以此达成一种情感上的交流。《日食记》通过故事化的处理手法,将家庭、宠物、朋友、梦想等关键性标签贯穿每一集故事中,建构一种理想主义的“向往的生活”。虽然表面是美食类节目,但是故事化的内容经过标签化的处理之后更容易激发年轻群体受众的共鸣。每集短视频中所蕴含铺垫的情感,通过美食能过更加体现情感倾向即美食能治愈人心。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日食记》所营造的安静、温暖的气氛,让人更容易通过对故事的共鸣之后回归美食本身,與短视频产生情感共振。
2.3 人文化内核细腻抒情
在《日食记》拍摄家庭的场景中,除了厨师“姜老刀”处理食材之外,动物也频频上镜。其中,动物在美食类短视频中扮演的角色不容小觑。首先镜头下的猫狗不仅迎合了日食记创作的核心,“一人多宠”体现了家庭中温暖和谐的气氛,它们也是受众当下现实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白猫“酥饼”因其鲜明的角色设定更是一跃成为了“日食记”品牌中的重要IP之一。其次,在美食视频中,动物以第二视角来讲述美食故事的发展,通过与字幕的相互配合,画面处理细腻抒情,可以代替旁白语言的沟通,增加用户情感,美食类短视频如《日食记》运用此类场景激发用户情感认同[3]。
在《日食记》系列美食短片中,用户轻易能找到自己生活中的踪迹,每集创作的故事脚本似乎都在我们身边或者自己身上上演。虽然每个人身上的悲欢、经历并不相通,但是《日食记》的精彩之处就在于,以美食为“媒”,将不同身份、不同地域的人与故事都联系在一起,将用户共有回忆标签化,引起生活状态高度重合的受众情感共鸣,观看的同时获得精神愉悦,不断地使观众对“日食记”产生高度的用户黏性。一定程度上,此类美食类短视频具有积极的抚慰作用,有助于缓解受众的日常焦虑情绪,完成他们与“日食记”之间的情感连接,并愿意多次观看或者购买相关IP类产品。
3 重整媒介景观下的内容创造
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认为:“一切事物,不是创新,便是模仿。”无论是传统的“纯美食教学视频”“探索城市美食”还是当下大热的“大胃王系列”,不难发现,美食类短视频经历了井喷式的发展之后,形成了媒介景观。但是美食类短视频的拍摄模式、内容生产逐渐公式化,标准化,垂直生产内容同质化加剧。当某一类型的短视频获得大热之后,同样类型的美食类短视频遵循着流量爆款的逻辑演绎相似的叙事方式,让受众在众多选择中逐渐产生题材的审美疲劳。
美食类短视频在内容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将食物塑造成象征品质生活和娱乐化体验的符号性存在,给用户构建出一个关于美好生活图景的具象化想象空间[4]。用户试图通过短视频塑造自己心目中特定的生活场景。虽然这类通过模仿再生产的美食类短视频会再一次进入观众视野并获得一定数量的点击率,但是由于缺乏新鲜内容的注入,同质化的叙事模式阻碍了美食类短视频的发展和生产。
第二季的《日食记》也面临了相同的困境,整体内容结构上相比第一季,更多的也是将故事“换新装”,符号化的场景设定、人设表演并没有进行更多的创新。美食类短视频所营造的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完全重现,而是李普曼所认为的“被传播媒介再加工的产物”[5]。
为了突破传统美食类短视频剧情的思维定式,从短视频内容生产的操作层面来看,深耕优质内容生产才能够满足广大受众;同时,需要借助优质内容提升用户视觉素养,重视用户的线上反馈。从技术手段上,让短视频制作不仅具有信息的传达功能,从情感层面上,故事饱含情感张力,运用丰富的视觉语言说好美食故事,增加观看受众新的刺激。
4 结语
随着短视频行业的发展,美食类短视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嵌入程度日益加深,其简单、便捷的播放方式、娱乐性的内容本质正是契合了当下“速食”流行文化。在这种情形下,美食类短视频想要冲出重围,解决同质化、肤浅化等问题,必须要正视、优化当下存在的问题,并且再次激发美食类短视频新的创作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http://www.cac.gov.cn/wxb_pdf/0228043.pdf.
[2]张志安,冉桢.短视频行业兴起背后的社会洞察与价值提升[J].传媒,2019(7):52-55.
[3]秦琰.人设、场景、表演:美食类短视频自媒体内容营销的新趋向[J].东南传播,2019(1):22-24.
[4]黄莉莉,消费文化语境下美食类短视频的符号意义建构——以“李子柒”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9(7):117-119.
[5]李普曼.舆论学[M].林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关键词 美食类短视频;日食记;内容生产
根据第43次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相较于往年,短视频应用发展迅速,参与网民人数每年持续上涨,2019年有78.2%网民使用或参与短视频制作应用中[1]。以移动智能终端为传播载体,依托移动社交平台与社交链条,播放时长在数秒到数分钟之间,作为具有这些特点的视频内容产品,美食类短视频正在快速流行[2]。众多极具特色的美食类短视频深受不同年龄段受众的青睐,不同类型的自媒体账号都向美食类短视频的头部用户发起冲击,其中《日食记》作为佼佼者获得了业内和大众的广泛关注。
1 《日食记》概述
《日食记》的厨房是全国美食类IP(Intellectual Property)中最成功的厨房之一,由上海罐头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拍摄的《日食记》系列美食短视频,播放量累计超过25亿次,平均每集短视频播放量都超过30万次。以《日食记》为例,不难发现美食类短视频既有视觉娱乐性的特征,也有碎片化传播、美食符号化等特征,更容易满足用户随时随地的娱乐需求和虚拟的心理体验。
《日食记》作为当下美食类短视频的头部IP,想要通过日常家庭生活场景的再现,在特定建构的家庭场景中强调日常的美食烹饪过程能带给人们温暖治愈和“好好生活”的生活态度,强化了与用户情感层面的沟通。
在《日食记》的创作中,食物的选材简单且较易获得,如“可乐鸡翅”“夏日卤菜”等,降低了大部分用户的准入门槛。通过时长5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将普通美食变得精致上镜,不仅仅是通过简单易学的菜谱化制作,同时搭配精致的厨具、餐具和整体场景烘托等。《日食记》相比其他同类美食类短视频,它胜在一筹的就是通过简单的美食讲述不一般的故事,渲染生活中的烟火气,将家庭场景符号化,注重美食背后故事的开展和延伸。
通过日式风格拍摄手法,沿用中式内核的故事情节,每一道菜的背后讲述一个可娓娓道来的故事。更易唤起观众的认同感和产生虚拟的心理满足,与目标粉丝之间能够产生强连接,形成情感上的交流,使粉丝能够围绕“日食记”IP形成紧密的粉丝社群。
2 《日食记》叙事化优势
通过6年左右的发展,《日食记》具有大量的粉丝基数和创作内容积累,获得了很高的播放量和业内认可度。其拍摄者“姜老刀”在发展大众饮食文化的同时,挖掘不同与美食相关的情感故事,短片在一定程度上叙事化、程式化特征明显。
2.1 无背景旁白简单明了
《日食记》系列短视频中的特色之一是没有解释性旁白,全部的食材介绍、故事额外的解释性话语都是通过字幕语言所完成的。在处理烹饪食材的背景音中,加入字幕语言的解释说明,使观众更加聚焦于美食制作过程、故事本身。无背景解释性旁白,保留原始的处理食材所发出的声音,回归食物本身,无声的传递出《日食记》系列短片的主题之一“一个人也要每天好好吃饭”。从观看角度满足用户对于美食的向往和想象,构建起美食与“向往的生活”之间的象征性关系。
2.2 故事化情节贯穿始终
《日食记》的受众主体以年轻群体为主,而大多数年轻受众群体常以外卖为生。他们更期待借由美食类短视频所营造的虚拟场景空间来治愈和缓解日常职场或生活中带来的焦虑、烦恼等,以此达成一种情感上的交流。《日食记》通过故事化的处理手法,将家庭、宠物、朋友、梦想等关键性标签贯穿每一集故事中,建构一种理想主义的“向往的生活”。虽然表面是美食类节目,但是故事化的内容经过标签化的处理之后更容易激发年轻群体受众的共鸣。每集短视频中所蕴含铺垫的情感,通过美食能过更加体现情感倾向即美食能治愈人心。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日食记》所营造的安静、温暖的气氛,让人更容易通过对故事的共鸣之后回归美食本身,與短视频产生情感共振。
2.3 人文化内核细腻抒情
在《日食记》拍摄家庭的场景中,除了厨师“姜老刀”处理食材之外,动物也频频上镜。其中,动物在美食类短视频中扮演的角色不容小觑。首先镜头下的猫狗不仅迎合了日食记创作的核心,“一人多宠”体现了家庭中温暖和谐的气氛,它们也是受众当下现实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白猫“酥饼”因其鲜明的角色设定更是一跃成为了“日食记”品牌中的重要IP之一。其次,在美食视频中,动物以第二视角来讲述美食故事的发展,通过与字幕的相互配合,画面处理细腻抒情,可以代替旁白语言的沟通,增加用户情感,美食类短视频如《日食记》运用此类场景激发用户情感认同[3]。
在《日食记》系列美食短片中,用户轻易能找到自己生活中的踪迹,每集创作的故事脚本似乎都在我们身边或者自己身上上演。虽然每个人身上的悲欢、经历并不相通,但是《日食记》的精彩之处就在于,以美食为“媒”,将不同身份、不同地域的人与故事都联系在一起,将用户共有回忆标签化,引起生活状态高度重合的受众情感共鸣,观看的同时获得精神愉悦,不断地使观众对“日食记”产生高度的用户黏性。一定程度上,此类美食类短视频具有积极的抚慰作用,有助于缓解受众的日常焦虑情绪,完成他们与“日食记”之间的情感连接,并愿意多次观看或者购买相关IP类产品。
3 重整媒介景观下的内容创造
法国社会学家塔尔德认为:“一切事物,不是创新,便是模仿。”无论是传统的“纯美食教学视频”“探索城市美食”还是当下大热的“大胃王系列”,不难发现,美食类短视频经历了井喷式的发展之后,形成了媒介景观。但是美食类短视频的拍摄模式、内容生产逐渐公式化,标准化,垂直生产内容同质化加剧。当某一类型的短视频获得大热之后,同样类型的美食类短视频遵循着流量爆款的逻辑演绎相似的叙事方式,让受众在众多选择中逐渐产生题材的审美疲劳。
美食类短视频在内容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将食物塑造成象征品质生活和娱乐化体验的符号性存在,给用户构建出一个关于美好生活图景的具象化想象空间[4]。用户试图通过短视频塑造自己心目中特定的生活场景。虽然这类通过模仿再生产的美食类短视频会再一次进入观众视野并获得一定数量的点击率,但是由于缺乏新鲜内容的注入,同质化的叙事模式阻碍了美食类短视频的发展和生产。
第二季的《日食记》也面临了相同的困境,整体内容结构上相比第一季,更多的也是将故事“换新装”,符号化的场景设定、人设表演并没有进行更多的创新。美食类短视频所营造的并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完全重现,而是李普曼所认为的“被传播媒介再加工的产物”[5]。
为了突破传统美食类短视频剧情的思维定式,从短视频内容生产的操作层面来看,深耕优质内容生产才能够满足广大受众;同时,需要借助优质内容提升用户视觉素养,重视用户的线上反馈。从技术手段上,让短视频制作不仅具有信息的传达功能,从情感层面上,故事饱含情感张力,运用丰富的视觉语言说好美食故事,增加观看受众新的刺激。
4 结语
随着短视频行业的发展,美食类短视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嵌入程度日益加深,其简单、便捷的播放方式、娱乐性的内容本质正是契合了当下“速食”流行文化。在这种情形下,美食类短视频想要冲出重围,解决同质化、肤浅化等问题,必须要正视、优化当下存在的问题,并且再次激发美食类短视频新的创作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http://www.cac.gov.cn/wxb_pdf/0228043.pdf.
[2]张志安,冉桢.短视频行业兴起背后的社会洞察与价值提升[J].传媒,2019(7):52-55.
[3]秦琰.人设、场景、表演:美食类短视频自媒体内容营销的新趋向[J].东南传播,2019(1):22-24.
[4]黄莉莉,消费文化语境下美食类短视频的符号意义建构——以“李子柒”为例[J].新媒体研究,2019(7):117-119.
[5]李普曼.舆论学[M].林珊,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