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养自主阅读的好习惯,提高学生阅读质量,不仅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更为他们的后续学习夯实基础。本文主要讨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如何围绕五个能力维度巧妙设计问题;1+X阅读;课后同步推荐课外读物,陶冶其情操,培养他们的文学审美能力等优化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提高 学生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9-0098-01
前言
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身阅读是现代社会人们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利于养成终身学习的学习目标。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受益终生。培养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要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就必须对此进行深入讨论分析。
一、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备课时除了备教材、教参、课标,还要了解学情,学生到底掌握了哪些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多少学生没有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可以自己学会?哪些知识需要老师去教?这就需要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老师课前要设计一张预习单,以便更准确地了解学情,做到以学定教。例如,教学三下《西门豹》一文,我设计了这样一张课前预习单:1.自读课文三遍,圈出你不会读的生字或不理解的词语。2.西门豹向老大爷提了那四个问题?了解了哪些情况?3.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做了哪三件事?4.西门豹用了什么方法来惩治巫婆和官绅的?他的办法妙在哪里?老师课前几分钟了解学生对本文预习情况,问题1、2、3学生通过预习基本解决了,教学重点放在解决问题4,也是这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既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又明确这节课老师教学的方向,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学生课前预习了,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才能深入思考,真正的与文本对话,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二、围绕阅读五个能力维度设计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明确要求:“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检索、理解、评鉴、运用、质疑、创新等五种维度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应围绕这五个能力维度去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真正得到锻炼。
例如我在教学《鱼游到纸上》这篇课文时是这样设计问题的:(一)检索题:1.玉泉的池水有什么特点?2.描写青年话语神态的词语是哪个?3.青年外貌特点是怎样的?4.我跟青年说话时,他理也不理我,于是我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二)理解题:1.“鱼游到了心里”与什么词意思相同?2.“徽”的本意是“三股绳子”的意思,后来发展为“琴徽”,也就是七弦琴琴面十三个指示音节的标识,于是我们可以看出文中“徽的意思是什么?
(三)运用题:1.“忘记了吃饭,忘记了回家”可以用哪个成语表达?2.运用“看到的+想象的”句式写句子。如“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四)评价题:你喜欢这位青年吗?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五)创新题: 假如这位青年去美术学院面试,你作为一名考官,会提出什么为题?
学生根据这五个能力维度的问题去“默读、静思、做批注”,在自己有感受、有触动处去“圈、点、勾、划”,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三、“1+X”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在阅读中培养起来的。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意多背诵,多积累。为了达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单靠老师课内单篇课文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可以尝试“1+X”阅读教学。例如:《金钱的魔力》这篇文章,让学生通过找出文章中对比描写的句子进行品读,体会对比这一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然后让学生用习得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变色龙》、《 前倨后恭》、《两份账单》这三篇文章,在体会对比在文章中作用的同时,又引导学生把四个文本进行对比,发现四篇文章中,前三篇利用对比告诉我们文章主人公势利眼,以貌取人、见钱眼开的性格特点。而最后一篇却是用对比的写法告诉我们母爱的无私伟大,让学生在学习之后知道今后在生活中不要一味的向父母索取,而要学会回报父母的爱。这样围绕“文章中的对比” 以一篇文章带动多篇,以课内文本带动课外文本的阅读教学。加大课外阅读,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数量,而且提高阅读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同步推荐课外读物,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的阅读能力单考课前预习、课中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充分利用课后、节假日时间来加强课外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有空就读,每天必读。但很多学生课后不知读什么书?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步推荐课外读物。滥读不利于小学生身心成长发育,反而造成消极影响,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积极为学生提供一些更为宽阔的思路、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选择,引导学生阅读符合他们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的读物,可以依学段推荐:例如,低年级主要是阅读兴趣的培养,可以采用亲子阅读,如以“爱”为主题,可选绘本《让路给小鸭子》、《花婆婆》……,家长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孩子沉浸绘本的世界里,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对书中人物和情节进行讨论,激发孩子阅读兴趣。还可同步推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寓言如《伊索寓言》,中外童谣,童话故事等。中年级学生识字量增多了,可以推荐叶圣陶《稻草人》,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各民族民间故事等;高年级学生,教师要注重对他们阅读方向的引领,高年级学生喜欢文质兼美、内容丰富的文章,可推荐他们读诗歌散文。随着学生阅读量的积累,阅读能力也自然而然的得到提高 。
结语
小学是教育的启蒙阶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学生在阅读道路上能走多远。教师要转变思想,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综合能力为最终导向,积极调动学生阅读的动力,激发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效率;注重现代化教育方式、方法的改变,有计划、有步骤地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參考文献:
[1]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
【关键词】提高 学生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9-0098-01
前言
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身阅读是现代社会人们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利于养成终身学习的学习目标。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受益终生。培养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要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就必须对此进行深入讨论分析。
一、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备课时除了备教材、教参、课标,还要了解学情,学生到底掌握了哪些要求掌握的知识,有多少学生没有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可以自己学会?哪些知识需要老师去教?这就需要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老师课前要设计一张预习单,以便更准确地了解学情,做到以学定教。例如,教学三下《西门豹》一文,我设计了这样一张课前预习单:1.自读课文三遍,圈出你不会读的生字或不理解的词语。2.西门豹向老大爷提了那四个问题?了解了哪些情况?3.西门豹到了邺这个地方做了哪三件事?4.西门豹用了什么方法来惩治巫婆和官绅的?他的办法妙在哪里?老师课前几分钟了解学生对本文预习情况,问题1、2、3学生通过预习基本解决了,教学重点放在解决问题4,也是这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既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又明确这节课老师教学的方向,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学生课前预习了,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才能深入思考,真正的与文本对话,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二、围绕阅读五个能力维度设计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明确要求:“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检索、理解、评鉴、运用、质疑、创新等五种维度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应围绕这五个能力维度去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真正得到锻炼。
例如我在教学《鱼游到纸上》这篇课文时是这样设计问题的:(一)检索题:1.玉泉的池水有什么特点?2.描写青年话语神态的词语是哪个?3.青年外貌特点是怎样的?4.我跟青年说话时,他理也不理我,于是我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二)理解题:1.“鱼游到了心里”与什么词意思相同?2.“徽”的本意是“三股绳子”的意思,后来发展为“琴徽”,也就是七弦琴琴面十三个指示音节的标识,于是我们可以看出文中“徽的意思是什么?
(三)运用题:1.“忘记了吃饭,忘记了回家”可以用哪个成语表达?2.运用“看到的+想象的”句式写句子。如“他有时工笔细描,……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
(四)评价题:你喜欢这位青年吗?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五)创新题: 假如这位青年去美术学院面试,你作为一名考官,会提出什么为题?
学生根据这五个能力维度的问题去“默读、静思、做批注”,在自己有感受、有触动处去“圈、点、勾、划”,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三、“1+X”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在阅读中培养起来的。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意多背诵,多积累。为了达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单靠老师课内单篇课文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可以尝试“1+X”阅读教学。例如:《金钱的魔力》这篇文章,让学生通过找出文章中对比描写的句子进行品读,体会对比这一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然后让学生用习得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变色龙》、《 前倨后恭》、《两份账单》这三篇文章,在体会对比在文章中作用的同时,又引导学生把四个文本进行对比,发现四篇文章中,前三篇利用对比告诉我们文章主人公势利眼,以貌取人、见钱眼开的性格特点。而最后一篇却是用对比的写法告诉我们母爱的无私伟大,让学生在学习之后知道今后在生活中不要一味的向父母索取,而要学会回报父母的爱。这样围绕“文章中的对比” 以一篇文章带动多篇,以课内文本带动课外文本的阅读教学。加大课外阅读,不但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数量,而且提高阅读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同步推荐课外读物,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的阅读能力单考课前预习、课中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充分利用课后、节假日时间来加强课外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有空就读,每天必读。但很多学生课后不知读什么书?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步推荐课外读物。滥读不利于小学生身心成长发育,反而造成消极影响,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积极为学生提供一些更为宽阔的思路、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选择,引导学生阅读符合他们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的读物,可以依学段推荐:例如,低年级主要是阅读兴趣的培养,可以采用亲子阅读,如以“爱”为主题,可选绘本《让路给小鸭子》、《花婆婆》……,家长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孩子沉浸绘本的世界里,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对书中人物和情节进行讨论,激发孩子阅读兴趣。还可同步推荐《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寓言如《伊索寓言》,中外童谣,童话故事等。中年级学生识字量增多了,可以推荐叶圣陶《稻草人》,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各民族民间故事等;高年级学生,教师要注重对他们阅读方向的引领,高年级学生喜欢文质兼美、内容丰富的文章,可推荐他们读诗歌散文。随着学生阅读量的积累,阅读能力也自然而然的得到提高 。
结语
小学是教育的启蒙阶段,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学生在阅读道路上能走多远。教师要转变思想,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以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综合能力为最终导向,积极调动学生阅读的动力,激发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效率;注重现代化教育方式、方法的改变,有计划、有步骤地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參考文献:
[1]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