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要积极探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序列,建立主题班队会活动序列,建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课程序列,建立综合实践课程序列,构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体系,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路径,使中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序列;实践路径
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开阔了高中生的视野,为他们的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但是多元文化的交融、交锋给学校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实,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近年来,关于校园恶性事件的新闻时有报道,在引起社会各界一片哗然的同时,也抛给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一个痛心疾首的问题:“我们做了几十年的德育工作,到底为国家、为社会塑造了怎样的人才?”
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智育要解决“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德育要解决“信不信”和“行不行”的问题,智育与德育,各有侧重和发展,不可相互替代,彼此抵消。但是在基础教育领域中,不少中学“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德育随意性、盲目性的现状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教育工作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内涵挖掘不够深入,致使价值观的教育流于浅层的知识识记,价值观的入脑入心、落地落实缺乏。在渗透主流价值观的当下,青少年还存在对生命内涵的认知缺乏,对困难挫折的应对失效,对自我保护的知识匮乏的问题……序列化、精细化、科学化、课程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建立主题序列,奠定德育实施持续发展的基础
有序的德育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违背“序”的德育,就会妨碍学生自然健康地成长。为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易到难、有简到繁、由少到多来安排内容,内容、时间、空间都要科学地进行序列安排,使之横向一体化,纵向序列化。
为了克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育者必须制订序列化方案。制订序列化方案的依据:一是党和国家对青少年的要求,二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的办学追求与特色,三是学生的年龄、心理状况和道德基础。结合这三个方面,方可形成较完善的序列化主题方案。
我校结合党和国家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学校发展及办学追求,结合学生发展实际,在主题班队会活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综合实践课程方面建立了序列化方案。
(一)建立不同学段年级主题班队会活动序列
主题班会可以推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在学生中实现更广泛的思想交流。当前,主题班会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路径之一,不同程度地还存在“无主题、无计划、无教育、欠科学”的问题,使得主题班会活动序列化成为改变、优化现状的重要方法和策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既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清了基本思路,又为进一步凝练、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指导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倡导,对于中学主题班会的构思设计及具体实施,对于构建班会活动的序列化,更是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序列化主题班会,就是要从学校的育人理念出发,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校训等,依据“学校进行宏观搭建、年级班级进行具体结合”的规划步骤进行,遵循计划性、递进性、多样性原则进行操作和设计实施,使主题班会活动横向一体化,纵向序列化。
我校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抓住班会活动这个主阵地,寓核心价值观教育于其中,将其理念做法按學段、学科门类进行分类整理,优化组合,最后形成班会活动序列。
1.按照时间顺序的班会活动主题
中学生的价值观念是在教育的影响下,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意识形态和行动行为的不断更新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班会活动作为中学生主要的实践活动平台之一,承担着培育学生价值观的责任。不同的学期不同的月份,学校有着不同的教育主题、任务和核心内容,如表1所示。
2.按照年级分类序列
(1)初中班会序列设计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初一年级的学生,作为中学起始年级的学生个体,首先需要具备以上的品质和素养,所以建议与此内容相关的班会放在初一阶段进行。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初二年级的学生,在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品质和素养的基础之上,需要在班级、校园及社会内完成进一步的社会化,作为群体中的一员,需要具备引领现代社会文明的共同价值准则,所以建议与此内容相关的班会放在初二阶段进行。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是从国家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初三年级学生,作为毕业年级学生,即将面临升学和择业的选择,部分学生将顺利完成基础教育,进入社会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奋斗,这就需要学生清晰地了解国家寻求民族复兴的愿景和发展目标,所以建议与此内容相关的班会放在初三阶段进行。
(2)初中班会序列主题
①初一阶段
核心内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班会建议:《你好,新同学》《微笑待人,学会宽容》《功成必先人“诚”》《诚信新一代,活出真意思 》《新学期新计划,我的学习我当家》《三十岁而立,十三我有为》《为集体争光,为祖国喝彩》《我与祖国共奋进》等。 ②初二阶段
核心内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班会建议:《法律法规进校园》《法律在身边》《懂法并用法,成长更安全》《为正义歌颂》《今天,你捍卫公平与正义了吗?》《公平与正义,需要你参与》《假如没了平等……》《平等起源说》《平等,不能等》《约束与自由》《美好的青春,自律的自由》《自由,我想对你说》等。
③初三阶段
核心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班会建议:《友爱的集体,温暖的家》《人际和谐我先行》《低碳生活,我也可以做到》《我文明,我懂礼》《优雅学生,践行文明》《校园不文明现象大讨论》《国旗下的追忆与展望》《找回遗忘的规则》《让理想飞得更远》《我们的昨天、今天、明天》《认识自我,分享成功》《我的生涯发展规划》《初三了,你学谁》《我真的很不错》等。
(3)高中班会序列设计
高中阶段是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接近成熟,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高中生思维发展到新的水平,认知发展已接近成年人水平,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高中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需要围绕“三个倡导”进行符合现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班会活动设计,相比初中阶段班会活动主题立意要具备一定高度,延伸要具备一定的深度,拓展要具备一定的广度。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友善”设计班会活动为例,如表2所示。
高一年级的班会活动设计在确定活动目标之后,整体的活动流程及活动材料可以交给学生来做,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验合作与友善。活动目标对高中生而言,不再是意识层面的知道了解,更侧重实际能力的获得和品质的具备,并提倡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依据高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异性交往的友善行为应该凸显和侧重,班会活动过程中强调凸显个体的主动性、参与性、体验性,在活动方法上也较初中时有所优化。
(二)建立学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课程序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最终目标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实践。而形成价值观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根本方法就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的基础上从事具体的实践活动。教育实践活动课程的序列化建构,决定了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1.按照月份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课程序列
在一年的十二个月份里,通过对节日、人文、礼仪、艺术、体育、科技、历史、梦想等方面的潜心探索,确定了实际、适合本校发展的“文化主题月菜单”,如表3所示。
同时辅以“主题月”的具体活动:元旦清扫进社区,学雷锋,树新风系列活动,清明文化之旅,母亲节感恩活动,暑期研学活动,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高三十八岁成人仪式,新一届学生会、团委选举工作,温馨教室、宿舍评比,师生辞旧迎新联欢活动等。以“文化主题月”来带动促进各项德育主题活动,使德育内容得以内化,主题教育得以序列化,特色工作得以常态化,形成了有礼有序的德育氛围。
2.按照内容特色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课程序列
(1)艺术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课程序列
①按照年级阶段的艺术活动课程序列
a.初中——坚持艺术必修课程的开展。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美术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美术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音乐、美术课程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创造、社会交往、文化传承等方面。
b.高中——加强艺术选修课程的开设。艺术选修课是面向全校高一年级学生开设的跨学科、跨专业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选修。艺术选修课的开设,打破了传统行政班级的授课方式,使必修课与选修课优势互补,动态平衡,相得益彰。艺术类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看待世间万事万物,使其心境开阔,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塑造良好的性格。学校每年开设《音乐与歌唱》《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曲》《爵士鼓演奏》《电脑音乐与创作》《写生》《书法与国画》《多媒体美术》《装饰画创作》等多种艺术选修课程。
c.加强艺术拓展课堂的开展。每年的12月是优秀艺术作品及艺术展演最多、最丰富的时间,要充分有效地利用社会艺术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走出去”,到剧场、展览馆、音乐厅去听,去看,去感受,去想象;同时,也把各类艺术形式“请进来”,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轻松愉快地吸收多姿多彩的艺术知识,吸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借此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②按照时间顺序的艺术活动课程序列
9月,廣泛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宣传教育,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在重要场所和重要活动中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学校开学时举行庄重简朴的典礼。
12月,举办学生艺术节,创设艺术集体展演项目,如反映亲情、友情、团结、奋斗等平凡又令人感动的DV短剧大赛;诵读经典的“风雅颂”诗歌诵读大赛;励志、青春、感恩的班级合唱比赛以及文艺节目展演、文艺作品展览等。
次年5月,进行“学生活动月”——开展校园文化进社区系列活动。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围绕扶贫济困、应急救援、大型活动、环境保护等内容,面向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群体,依托树人学生艺术团及相关社团等高水平艺术团队走进厂矿、社区、福利院部队等地组织开展各类形式的校园文化艺术实践活动。
另外,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政治性节日,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等国际性节日,党史国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纪念日等,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举办庄严庄重、内涵丰富的群众性庆祝和纪念活动。 (2)体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课程序列
10月份,初一、高一年级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广播操比赛。
11月份,初中各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趣味运动会比赛。
12月份,结合学生体质测试,全校各班举行冬季长跑运动会比赛。
次年3-4月份,举行体育节系列活动——亲近自然远足活动;学生体育节征文、小报、摄影比赛活动;高中体育选修课展示活动;篮球嘉年华活动;体育运动会。
除了按照月份有序安排以外,学校还按照年级梯度安排。在高一、二年级开展体育选修课,让学生了解体育通识知识,并对某一项项目进行精专的了解和学习;另外,在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体育比赛活动,如初二、高二年级开展排球赛,高一年级开展篮球赛,高一、初二年级开展足球赛。
(3)科技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课程序列
通过“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国家课程”逐级推进的方式开展科技教育实践活动课程。通过校本课程《中学生科技教育活动课程》,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科技发明创造的知识与技巧,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兴趣,使其参与到科技发明创造活动中来;通过综合实践课,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调查、观察、上网、实验、咨询等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国家课程,以探究性课题研究为重点,进行深入探讨,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要求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各学科教师,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出发,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努力培養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善于搞创造发明的人才。
通过“校级科技竞赛活动→国家级科技竞赛活动→世界级科技竞赛活动”,以赛场为课堂,逐级培养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与能力。举办一年一次的科技节活动,开展科技制作、科技发明、科技竞赛等评比活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和能力。参加重庆市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创新能力大赛、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意大赛、世界杯机器人足球比赛等,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三)建立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序列
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主要因其综合性、生成性、开放性、自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弥补了传统学科课程的不足。目前我国中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具体实施取得了不少进展,但碎片化问题,即因缺少系统意识和整体规划而导致的零散、重复、单调、低效等问题,依然存在且比较突出。“活动主题随意而凌乱”“活动方式单调而低效”“学生评价单一或缺失”“教师培训重复而随意”,对学生能力的形成、教师指导的发挥、课程本身的发展,影响重大。
1.课程设置序列化
结合国家要求和我校实际,我校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了综合实践课程。高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两个课题的研究和10个学分;高二比重较小,需进行一个课题的研究,修得5个学分,综合实践课程时间每周2课时,除正常上课外,课余时间小组成员根据分工独立研究。
2.主题活动序列化
学校发布综合实践课程的5大类选题——自然环境类、社会生活类、历史文化类、个人发展类、跨学科综合类,每一个类别下都有10—20个子项目,涵盖该类别的经典与热点问题。不同年级学生在每一个主题项目的研究层次和要求各不相同,年级越高,研究层次越深,要求越高。
3.活动开展序列化
综合实践课程分前期动员、立题和分组、开题、中期督导、结题五个阶段。前期动员阶段,学校发布五大类选题及具体要求,并对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进行统一动员和针对性培训;立题和分组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资源、课题要求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并组建研究小组,年级组配合教务处进行审核立项;开题阶段,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各个小组确定并完善自己具体的研究子课题,制订各自的课题研究方案,填写开题报告,并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题论证会,加以完善;中期督导阶段,主要是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资料积累情况,以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情况等;结题阶段,综合实践小组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进行交流或公开展示。
4.活动评价序列化
采取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指导教师自评与指导教师、被指导学生互评,学校专家组对指导教师、学生进行他评的方式,从前到后依次开展,整个评价要贯穿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重点从三个环节,即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着手。
二、结语
在价值多元的现代中国,国家、社会、个人的良好发展,都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力支撑。中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对于中学德育工作者来说,培育引导中学生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责无旁贷。本文旨在通过探索实施三大主题序列活动的教育路径,采用全方位、立体式、科学化的培育手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与外化构筑一个全程全面的培育环境。
【参考文献】
[1]关鸿羽.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0(06):9-13.
[2]蒋晓虹.关于增强高校德育实效的探讨[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3):90-91.
[3]张亚男.中小学主题班会研究综述[J].教学与管理,2009(09):20-22.
[4]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3-18.
[5]邹德文.主题班会序列化提升班主任的工作成效[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2):166.
[6]李松.我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碎片化问题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4(21):21-23.
[7]李生彩.序列构建,让综合实践活动绽放精彩[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4(03):21-23.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序列;实践路径
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开阔了高中生的视野,为他们的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但是多元文化的交融、交锋给学校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落实,提出了新的严峻挑战。近年来,关于校园恶性事件的新闻时有报道,在引起社会各界一片哗然的同时,也抛给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一个痛心疾首的问题:“我们做了几十年的德育工作,到底为国家、为社会塑造了怎样的人才?”
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智育要解决“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德育要解决“信不信”和“行不行”的问题,智育与德育,各有侧重和发展,不可相互替代,彼此抵消。但是在基础教育领域中,不少中学“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德育随意性、盲目性的现状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教育工作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内涵挖掘不够深入,致使价值观的教育流于浅层的知识识记,价值观的入脑入心、落地落实缺乏。在渗透主流价值观的当下,青少年还存在对生命内涵的认知缺乏,对困难挫折的应对失效,对自我保护的知识匮乏的问题……序列化、精细化、科学化、课程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建立主题序列,奠定德育实施持续发展的基础
有序的德育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违背“序”的德育,就会妨碍学生自然健康地成长。为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易到难、有简到繁、由少到多来安排内容,内容、时间、空间都要科学地进行序列安排,使之横向一体化,纵向序列化。
为了克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育者必须制订序列化方案。制订序列化方案的依据:一是党和国家对青少年的要求,二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的办学追求与特色,三是学生的年龄、心理状况和道德基础。结合这三个方面,方可形成较完善的序列化主题方案。
我校结合党和国家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学校发展及办学追求,结合学生发展实际,在主题班队会活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综合实践课程方面建立了序列化方案。
(一)建立不同学段年级主题班队会活动序列
主题班会可以推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在学生中实现更广泛的思想交流。当前,主题班会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路径之一,不同程度地还存在“无主题、无计划、无教育、欠科学”的问题,使得主题班会活动序列化成为改变、优化现状的重要方法和策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既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清了基本思路,又为进一步凝练、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指导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倡导,对于中学主题班会的构思设计及具体实施,对于构建班会活动的序列化,更是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序列化主题班会,就是要从学校的育人理念出发,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校风校训等,依据“学校进行宏观搭建、年级班级进行具体结合”的规划步骤进行,遵循计划性、递进性、多样性原则进行操作和设计实施,使主题班会活动横向一体化,纵向序列化。
我校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抓住班会活动这个主阵地,寓核心价值观教育于其中,将其理念做法按學段、学科门类进行分类整理,优化组合,最后形成班会活动序列。
1.按照时间顺序的班会活动主题
中学生的价值观念是在教育的影响下,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意识形态和行动行为的不断更新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班会活动作为中学生主要的实践活动平台之一,承担着培育学生价值观的责任。不同的学期不同的月份,学校有着不同的教育主题、任务和核心内容,如表1所示。
2.按照年级分类序列
(1)初中班会序列设计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初一年级的学生,作为中学起始年级的学生个体,首先需要具备以上的品质和素养,所以建议与此内容相关的班会放在初一阶段进行。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初二年级的学生,在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品质和素养的基础之上,需要在班级、校园及社会内完成进一步的社会化,作为群体中的一员,需要具备引领现代社会文明的共同价值准则,所以建议与此内容相关的班会放在初二阶段进行。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是从国家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初三年级学生,作为毕业年级学生,即将面临升学和择业的选择,部分学生将顺利完成基础教育,进入社会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奋斗,这就需要学生清晰地了解国家寻求民族复兴的愿景和发展目标,所以建议与此内容相关的班会放在初三阶段进行。
(2)初中班会序列主题
①初一阶段
核心内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班会建议:《你好,新同学》《微笑待人,学会宽容》《功成必先人“诚”》《诚信新一代,活出真意思 》《新学期新计划,我的学习我当家》《三十岁而立,十三我有为》《为集体争光,为祖国喝彩》《我与祖国共奋进》等。 ②初二阶段
核心内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班会建议:《法律法规进校园》《法律在身边》《懂法并用法,成长更安全》《为正义歌颂》《今天,你捍卫公平与正义了吗?》《公平与正义,需要你参与》《假如没了平等……》《平等起源说》《平等,不能等》《约束与自由》《美好的青春,自律的自由》《自由,我想对你说》等。
③初三阶段
核心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班会建议:《友爱的集体,温暖的家》《人际和谐我先行》《低碳生活,我也可以做到》《我文明,我懂礼》《优雅学生,践行文明》《校园不文明现象大讨论》《国旗下的追忆与展望》《找回遗忘的规则》《让理想飞得更远》《我们的昨天、今天、明天》《认识自我,分享成功》《我的生涯发展规划》《初三了,你学谁》《我真的很不错》等。
(3)高中班会序列设计
高中阶段是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接近成熟,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高中生思维发展到新的水平,认知发展已接近成年人水平,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高中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需要围绕“三个倡导”进行符合现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班会活动设计,相比初中阶段班会活动主题立意要具备一定高度,延伸要具备一定的深度,拓展要具备一定的广度。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友善”设计班会活动为例,如表2所示。
高一年级的班会活动设计在确定活动目标之后,整体的活动流程及活动材料可以交给学生来做,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验合作与友善。活动目标对高中生而言,不再是意识层面的知道了解,更侧重实际能力的获得和品质的具备,并提倡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依据高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与异性交往的友善行为应该凸显和侧重,班会活动过程中强调凸显个体的主动性、参与性、体验性,在活动方法上也较初中时有所优化。
(二)建立学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课程序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最终目标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实践。而形成价值观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根本方法就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的基础上从事具体的实践活动。教育实践活动课程的序列化建构,决定了活动开展的有效性。
1.按照月份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课程序列
在一年的十二个月份里,通过对节日、人文、礼仪、艺术、体育、科技、历史、梦想等方面的潜心探索,确定了实际、适合本校发展的“文化主题月菜单”,如表3所示。
同时辅以“主题月”的具体活动:元旦清扫进社区,学雷锋,树新风系列活动,清明文化之旅,母亲节感恩活动,暑期研学活动,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高三十八岁成人仪式,新一届学生会、团委选举工作,温馨教室、宿舍评比,师生辞旧迎新联欢活动等。以“文化主题月”来带动促进各项德育主题活动,使德育内容得以内化,主题教育得以序列化,特色工作得以常态化,形成了有礼有序的德育氛围。
2.按照内容特色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课程序列
(1)艺术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课程序列
①按照年级阶段的艺术活动课程序列
a.初中——坚持艺术必修课程的开展。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美术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美术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音乐、美术课程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创造、社会交往、文化传承等方面。
b.高中——加强艺术选修课程的开设。艺术选修课是面向全校高一年级学生开设的跨学科、跨专业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选修。艺术选修课的开设,打破了传统行政班级的授课方式,使必修课与选修课优势互补,动态平衡,相得益彰。艺术类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以审美的眼光看待世间万事万物,使其心境开阔,从而树立正确的“三观”,塑造良好的性格。学校每年开设《音乐与歌唱》《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曲》《爵士鼓演奏》《电脑音乐与创作》《写生》《书法与国画》《多媒体美术》《装饰画创作》等多种艺术选修课程。
c.加强艺术拓展课堂的开展。每年的12月是优秀艺术作品及艺术展演最多、最丰富的时间,要充分有效地利用社会艺术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走出去”,到剧场、展览馆、音乐厅去听,去看,去感受,去想象;同时,也把各类艺术形式“请进来”,让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轻松愉快地吸收多姿多彩的艺术知识,吸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借此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②按照时间顺序的艺术活动课程序列
9月,廣泛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宣传教育,开展礼节礼仪教育,在重要场所和重要活动中升挂国旗,奏唱国歌,学校开学时举行庄重简朴的典礼。
12月,举办学生艺术节,创设艺术集体展演项目,如反映亲情、友情、团结、奋斗等平凡又令人感动的DV短剧大赛;诵读经典的“风雅颂”诗歌诵读大赛;励志、青春、感恩的班级合唱比赛以及文艺节目展演、文艺作品展览等。
次年5月,进行“学生活动月”——开展校园文化进社区系列活动。以相互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围绕扶贫济困、应急救援、大型活动、环境保护等内容,面向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群体,依托树人学生艺术团及相关社团等高水平艺术团队走进厂矿、社区、福利院部队等地组织开展各类形式的校园文化艺术实践活动。
另外,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政治性节日,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等国际性节日,党史国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纪念日等,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举办庄严庄重、内涵丰富的群众性庆祝和纪念活动。 (2)体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课程序列
10月份,初一、高一年级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广播操比赛。
11月份,初中各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趣味运动会比赛。
12月份,结合学生体质测试,全校各班举行冬季长跑运动会比赛。
次年3-4月份,举行体育节系列活动——亲近自然远足活动;学生体育节征文、小报、摄影比赛活动;高中体育选修课展示活动;篮球嘉年华活动;体育运动会。
除了按照月份有序安排以外,学校还按照年级梯度安排。在高一、二年级开展体育选修课,让学生了解体育通识知识,并对某一项项目进行精专的了解和学习;另外,在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体育比赛活动,如初二、高二年级开展排球赛,高一年级开展篮球赛,高一、初二年级开展足球赛。
(3)科技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课程序列
通过“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国家课程”逐级推进的方式开展科技教育实践活动课程。通过校本课程《中学生科技教育活动课程》,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科技发明创造的知识与技巧,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兴趣,使其参与到科技发明创造活动中来;通过综合实践课,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调查、观察、上网、实验、咨询等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国家课程,以探究性课题研究为重点,进行深入探讨,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要求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各学科教师,从各自的学科角度出发,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努力培養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善于搞创造发明的人才。
通过“校级科技竞赛活动→国家级科技竞赛活动→世界级科技竞赛活动”,以赛场为课堂,逐级培养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与能力。举办一年一次的科技节活动,开展科技制作、科技发明、科技竞赛等评比活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和能力。参加重庆市科技创新大赛、全国青少年创新能力大赛、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意大赛、世界杯机器人足球比赛等,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三)建立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序列
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主要因其综合性、生成性、开放性、自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弥补了传统学科课程的不足。目前我国中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具体实施取得了不少进展,但碎片化问题,即因缺少系统意识和整体规划而导致的零散、重复、单调、低效等问题,依然存在且比较突出。“活动主题随意而凌乱”“活动方式单调而低效”“学生评价单一或缺失”“教师培训重复而随意”,对学生能力的形成、教师指导的发挥、课程本身的发展,影响重大。
1.课程设置序列化
结合国家要求和我校实际,我校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了综合实践课程。高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两个课题的研究和10个学分;高二比重较小,需进行一个课题的研究,修得5个学分,综合实践课程时间每周2课时,除正常上课外,课余时间小组成员根据分工独立研究。
2.主题活动序列化
学校发布综合实践课程的5大类选题——自然环境类、社会生活类、历史文化类、个人发展类、跨学科综合类,每一个类别下都有10—20个子项目,涵盖该类别的经典与热点问题。不同年级学生在每一个主题项目的研究层次和要求各不相同,年级越高,研究层次越深,要求越高。
3.活动开展序列化
综合实践课程分前期动员、立题和分组、开题、中期督导、结题五个阶段。前期动员阶段,学校发布五大类选题及具体要求,并对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进行统一动员和针对性培训;立题和分组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资源、课题要求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并组建研究小组,年级组配合教务处进行审核立项;开题阶段,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各个小组确定并完善自己具体的研究子课题,制订各自的课题研究方案,填写开题报告,并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开题论证会,加以完善;中期督导阶段,主要是检查计划的实施情况、资料积累情况,以及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情况等;结题阶段,综合实践小组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进行交流或公开展示。
4.活动评价序列化
采取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指导教师自评与指导教师、被指导学生互评,学校专家组对指导教师、学生进行他评的方式,从前到后依次开展,整个评价要贯穿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重点从三个环节,即开题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题评价着手。
二、结语
在价值多元的现代中国,国家、社会、个人的良好发展,都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力支撑。中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对于中学德育工作者来说,培育引导中学生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责无旁贷。本文旨在通过探索实施三大主题序列活动的教育路径,采用全方位、立体式、科学化的培育手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与外化构筑一个全程全面的培育环境。
【参考文献】
[1]关鸿羽.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0(06):9-13.
[2]蒋晓虹.关于增强高校德育实效的探讨[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03):90-91.
[3]张亚男.中小学主题班会研究综述[J].教学与管理,2009(09):20-22.
[4]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3-18.
[5]邹德文.主题班会序列化提升班主任的工作成效[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2):166.
[6]李松.我国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碎片化问题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4(21):21-23.
[7]李生彩.序列构建,让综合实践活动绽放精彩[J].综合实践活动研究,2014(03):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