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虽然对教材编写、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也都做出相应的规定和要求,但它不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在教材编写上具有更多的灵活性,也为教师的教学及学业评价留下了发挥创造的空间。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改革
一、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指导思想上:大纲体现的是高度统一、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课标是统一与分权的结合,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产物。
2.功能上:大纲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教师教学的依据、配备教学仪器的依据、评价考核的依据。
3.理念上:大纲更多地关注学科本身的内容,即知识点的教学;而课标首先规定国家对未来国民各方面素质的基本要求,而不是过多地规定通过怎样的教学过程达到这一要求,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4.大纲改课标带来的一系列变化
(1)直接导致教科书的多样化
(2)催生了考试大纲的出炉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疏远课标而重视考纲的现象
二、科学素养的教育目标
(一)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
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典物理学奠定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近代物理学推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的迅速发展,继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化。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中物理课程。
(二)课程性质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科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三)培养目标
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生发展需求。
三、结合科学技术的趋势
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高中物理教学的新目标。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物理教学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与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四、核心素养的教育观念
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物理核心素养主要由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四个方面构成。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如下素养水平。
(一)物理观念
形成经典物理的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等,能用其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具有现代物理的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等,能用这些观念描述自然界的图景。
(二)科学思维
具有构建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能正确使用物理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使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
(三)科学探究
具有科学探究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测;具有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实验探究方案,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具有分析论证的能力,会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描述、解释实验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愿与能力,能准确表述、评估和反思实验探究过程与结果。
(四)科學态度与责任
能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具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在进行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应用时,能遵循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苏庆林.探讨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J].文理导航(中旬),2018(06) :88.
[2]马玉生.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研究[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4) :23.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改革
一、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指导思想上:大纲体现的是高度统一、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课标是统一与分权的结合,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产物。
2.功能上:大纲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教师教学的依据、配备教学仪器的依据、评价考核的依据。
3.理念上:大纲更多地关注学科本身的内容,即知识点的教学;而课标首先规定国家对未来国民各方面素质的基本要求,而不是过多地规定通过怎样的教学过程达到这一要求,规定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4.大纲改课标带来的一系列变化
(1)直接导致教科书的多样化
(2)催生了考试大纲的出炉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疏远课标而重视考纲的现象
二、科学素养的教育目标
(一)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
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典物理学奠定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近代物理学推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的迅速发展,继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化。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中物理课程。
(二)课程性质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科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三)培养目标
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终生发展需求。
三、结合科学技术的趋势
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高中物理教学的新目标。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物理教学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发展科学探索兴趣,有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社会责任感。
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与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
四、核心素养的教育观念
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物理核心素养主要由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四个方面构成。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如下素养水平。
(一)物理观念
形成经典物理的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等,能用其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具有现代物理的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等,能用这些观念描述自然界的图景。
(二)科学思维
具有构建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能正确使用物理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使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
(三)科学探究
具有科学探究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测;具有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实验探究方案,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具有分析论证的能力,会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描述、解释实验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愿与能力,能准确表述、评估和反思实验探究过程与结果。
(四)科學态度与责任
能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具有学习和研究物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能基于证据和逻辑发表自己的见解,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在进行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应用时,能遵循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苏庆林.探讨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J].文理导航(中旬),2018(06) :88.
[2]马玉生.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研究[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4)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