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赫尔巴特反轻松教育思想

来源 :网络导报·在线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om_yu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很多学校为了响应教育部门的“减负”政策,对教学计划做了相应的改变。从表面看,这些措施都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减轻学习负担,希望通过这样的政策减轻学生的压力,让学生能够以更好的状态学习。而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提出了反轻松教育的思想,其中辩证地阐述了教育活动中的“轻松”的含义。他反对通过一味删减教学任务来达到的轻松效果,认为这样只会降低学生对学习的重视,腾出更多的闲余时间来做学习之外的事,严重的还会利用这段不学习的时间去学坏,他提倡的轻松教育旨在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心态,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才是良好的。笔者在正文中通过对赫尔巴特反轻松教育思想的解读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来探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种行为之间的互补性,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教学关系来共同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赫尔巴特 反轻松教育 教师 学生
  一、“反轻松”教育内涵
  (一)赫尔巴特的“反轻松”教育
  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学家,重视系统知识的学习,重视教师的作用和重视教科书的作用。他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管理,使学生在一个相对严肃的气氛下学习。一个世纪以前,赫尔巴特就不赞同所谓的轻松教育,他认为如果学生在过分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就会慢慢脱离学习的正常轨道,放松学习的节奏甚至有更多的时间去学坏。
  (二)学校教学现状和“反轻松”教育的提出
  1.当今学校教学“减负”现状
  当今学校教育都强调“减负”的教育方式。很多学校通过取消多余的考试和周末补课来呼应'“减负”的口号,甚至连家庭作业也减少了很多。这便引出了一个问题:“减负”带来的究竟是“教”与“学”的质量提升还是教学的整体水平下降呢?
  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可谓是教学二字。教学,分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质量决定着教师以何种有效的方式传授知识以及学生能够收获多少,因此,强调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补性至关重要。然而,在“减负”过程中,很多教学手段和方式都被削减化,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所倡导的“轻松教育”又将如何实现教学相长呢?
  2.从“减负”到“反轻松”教育
  赫尔巴特的反轻松教育并非否定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宗旨,而是在“轻松”二字上有不同的理解。赫尔巴特所提倡的“轻松”是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而非现在学校教育中一味强调的删减学习任务,这二者虽然看上去有很大相似之处,但实质上差别很大。中国的学生大多数都处于一种应试的状态,这是基于考试制度下的教育模式发展至今形成的一种畸形现象,尤其是中小学的学生,即使是在“减负”的标准下,也很难形成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问题就出在现在学校教育中所实施的“减负”并非真正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端正学习态度,而仅仅是从数量上删减学习任务。表面上看确实学生肩上的压力变小了,但实质上,不仅没有实现教与学的有效结合,反而使教和学愈来愈相互脱离,甚至产生不良效果。曾经有科学家做过实验:把年龄相仿的两组学生分别授予不同的教学方式,其中一组学生每天学习五个小时,但课堂上老师是以一种乏味的方式授课,而另一组学生每天学习八个小时,而老师能把课堂气氛调节得很活跃,最后相比之下,每天学习八个小时的学生的成绩高于每天学五个小时的学生。这个实验结果值得我们深思,减少学习时间是否就真的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呢?笔者对某高中的高二学生做了一个简单的抽样调查[ 调查问卷见附录],其中一个题目是“如果今天不上晚自习,那你怎么利用晚上的时间?”,结果选择“复习今天所学知识或预习”的同学只有18%,而选择“和同学出去玩”的有52%,而剩下30%的同学选择的是“在家看电视或是打发时间”。这就显示出,在没有管束的情况下,大多数学生依旧做不到自觉学习,更多的时间还是会选择做学习之外的事情。
  3.“反轻松”教育的必要性
  从赫尔巴特的反轻松教育思想中,就可看出,无考试无压力的学习环境只会让学生产生学习惰性,扭曲学习心态,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学习之外的事。教与学一旦脱节,教学质量与学习质量也就随之下降。因此,合理地进行有规律的,经常性的测验是推进教与学有效的有机结合的必要手段。
  现在的学生虽然学习标准提高,学习压力大,但也获得了很多“减压”的优待:很多学校被禁止周末补课,限制家庭作业的数量,精简教材,删减教学内容等等,这些措施都是在为“减负”铺路,而在赫尔巴特的反轻松教育思想中,轻松的学习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摆脱对学习的恐惧与厌倦。赫尔巴特所倡导的“轻松”,并非一味的删减学习任务,而是要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兴趣,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对待学习,这样才能在学生脑中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理论知识。教师通过学生的家庭作业能了解到学生到底学到什么程度,同时也能以此为依据检测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存在着哪些优劣,并及时作出调整,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就形成了一种无形的互动,教师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学生从作业中也能积极反馈给教师信息,使教师不断提升职业技能和素养。学生只要能受到学校的管束,就能进行自我约束和管制,这是学校教育对于学生的行为约束作用,家庭作业除了考查学生当天的学习效果之外,还能作为一种管制学生课后行为的隐形手段。所以,由于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主旨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地学习。
  二、转换教学方式,形成“反轻松”教育理念
  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呢?这是多年来教师和教育学家们一直致力研究的方向。在这个问题上,笔者认为,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完善二者之间的互补性尤为重要。
  (一)建立师生良性关系
  每一种轻松的心态都建立于施物者与受物着之间的友好平等的关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特殊性在于教育活动本身以及活动对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自然人,这就决定着教育不同于其他施于客观事物的活动,行为手段都具有客观规律性。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是教师,教师要引导学生向积极的方向发展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良性的,友好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从职业层面上说,是知识的授受关系;从道德层面上说,是友好的关系;从社会层面上说,是平等的关系。这是理想中的师生关系,但也是能够做到的。要与学生建立一种良性关系其实关键在于教师一方,首先教师不能把自己的位置定得太高,认为一定要严格划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界限,其关系仅限于课堂上单向的传递学科知识。这样的教师是不可能在教育工作中成功的,因为他与学生之间只会陷入教师藐视学生,学生惧怕教师的恶性循环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形成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这样,学生就会避免从心里排斥与教师沟通,相反而是会渐渐在课堂上活跃起来,积极回答问题,课后也乐于和教师交流,热爱学习就会变成一种潜移默化的事情,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逐渐摆脱对学习任务的逃避,对考试的恐惧,以及减轻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轻松的学习心态能够真正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促使学生获得头脑中的知识构建,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学到的东西才能积极转化为自己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的力量。   (二)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除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性关系之外,强调教师良好的教学方式对于营造学生轻松的学习环境,促进教与学互补性的完善也极其重要。教师一整天的教学任务包括课前备课,上课,课后辅导,布置作业到批改并讲解作业,每个环节都一一紧扣。首先,教师在准备教学内容时应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因此,教学内容难度要适当,不能仅凭几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的能力就抬高整个教学计划的质量和难度。如果学习内容太难,会使学生质疑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心理,慢慢就会为逃避难度较大的课程而失去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接着就是上课,上课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与学生最直接的交流时间,因此,调节课堂气氛就是教师成功传授知识并获得学生信息反馈效果的关键。一个死板的教师在课堂上只会一味把准备的知识讲出来,没有和学生的互动,这样一成不变的方式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认为上课枯燥乏味,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而相反如果教师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授课,抓住学生的心理倾向,就能很好地利用学生的兴趣引导其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以很多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例如提问、分组讨论、请学生上台示范等等,这样不仅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而仅仅在上课的短短四五十分钟的交流也是不够的,课后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和思想倾向,主动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不同性格和学习方法,便于今后改进教学方式,进行因材施教。
  三、结束语
  赫尔巴特的反轻松教育思想辩证地定义了“轻松”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关键所在。赫尔巴特提倡的“轻松”是强调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轻松心态,不要神化学习的重要性,也不能过于轻视,而是通过激起对学习的热爱来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通过对赫尔巴特的反轻松教育思想的解读,我们可以利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行为的优化结合来推动教育过程的良性发展,不断完善教与学的互补性,依靠二者的有机结合,相互推进来达到教育目的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5]郭齐家《中国教育思想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7]陈永明《现代教师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8]李天凤、张晓燕、罗德均《当代教师行为规范》[M]科学出版社,2011
  [9]蒋林《赫尔巴特的反轻松教育》[M]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
  [10]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1]晏国祯,女,汉族,1989年9月出生,云南大理人,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2011级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生。
  [2]蔡之升,男,汉族,江苏扬州人,1986年11月出生,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2010级基础心理学研究生。
  [3]李秀,女,宁夏吴忠人,1988年4月,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2011级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11级民族教育方向。
其他文献
2012年6月5日,学院党校组织我们学习听取了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江英教授的专题报告《毛泽东的智慧与魅力》。会后,感慨颇深,不仅仅是佩服江英教授的渊博知识,娴熟的讲课技巧,课堂的掌控能力,会场气氛的调动熟练程度等;更是从其报告中再次深刻领会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智慧与魅力。很早就读到过毛泽东的这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少年毛泽东离开韶山冲踏上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实效 探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
期刊
摘 要:《李尔王》是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写成于17世纪初的文艺复兴时期。其产生后,历代都有诸多形式的改编。而其中,拍摄于1985年的电影《乱》黑泽明改编,作为文学接受者的黑泽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下对其进行创造性地接受,融入了日本文化特色。本文试从接受学的角度进行比较,从《李尔王》到《乱》的变异研究中探求两个国家、两种文明的异同。  关键词:艺术形式 日本文化 变异  一、
期刊
摘 要:初中英语相对于小学英语而言,在语言应用能力上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教学方法上融入情感教育,可以更好地带动课堂气氛,让学生能更加集中注意力,对于他们学好英语是有帮助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 情感教育 教学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就需要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有精确地了解,并结合英语教学的特点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得英语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情
期刊
摘 要:英语在当今社会交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老师也会在课堂中不断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初中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是过早的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学得好的学生,英语成绩可能越来越好,但是学得差的学生,成绩却是越来越不行了,有的甚至放弃了英语学习。本文主要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如何防止学生两极分化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学 学生 学习 两极分化  英语在当今社会交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期刊
《新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要求中更加重视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自由表达,做到我手写我心,这正是体现《新课程标准》对人性的尊重,同时也告诉我们,作文的过程应该是充满活力的过程。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努力做到还作文教学生命本色,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获得积极要素,培养他们的兴趣,树立他们的信心,让他们爱上作文。  一、老师的鼓励,是孩子自信的源泉  在教学中,我常会遇到这样的情
期刊
党校是我们党培养优秀党员干部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主要阵地,教学质量是党校日常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直接关系到党员干部的培养效果,在党的组织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校教育是党员干部提升工作能力和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党的“三个阵地,一个熔炉”,对党员干部进行理论教育和政策学习,从而不断实现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自我提升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就近期来对基层党校党员干部教学培训方面的调查,对新形
期刊
摘 要:民族问题一直是非常棘手的。古往今来,并不存在一个完美的模式可以彻底消除民族问题。在处理民族事务上不能移植他国模式。中国共产党必须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总结、借鉴国内外对于民族事务的处理经验,从实际出发,科学、民主、正确地处理民族事务。  关键词:马克
期刊
无论东西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许多人都相信:早期的生活经验比后期的经验对个体的心理发展有更深远的影响。  研究和探讨敏感期问题,在理论上,对于阐明先天和后天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是非常有益的;在教育实践上,对于探索有效地促进儿童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是很有指导意义的。因此,本文针对儿童发展中的敏感期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  一、敏感期的概念  心理敏感期是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在她的教
期刊
摘 要: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争议,也成为教育部门必须解决的热点、难点话题和体制改革的焦点话题。教育社会学运用教育选择功能、教育成层理论对“择校”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其产生的深层原因。政府规范择校行为,必须加大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化的力度,改革现行择校制度,同时要大力发展多种类型的中学教育,为人的成才提供多种渠道。  关键词:教育社会学 义务教育 “择校”现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