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既是人的异化的结果也是人的异化的原因,卢梭也提出了私有制导致了人的异化,在这一点上,马克思与卢梭的思想有着某种联系。但是,在私有制和人的异化的关系上,马克思的思想比卢梭深刻得多。卢梭虽然提出私有制是人的异化的根源,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只能提出平均主义的解决方法,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异化的现象,而马克思则提出彻底扬弃私有制,消除异化现象,实现真正的人。
【关键词】马克思;卢梭;私有制;异化
【中图分类号】B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4-0094-1.5
一、人的异化的产生
在探讨人的异化的产生以及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时,卢梭和马克思都看到了私有制在人的异化过程中的影响。卢梭认为,人类真正不平等的起源是私有制的产生。随着私有制的诞生,自然人生存下的自然状态不复存在了。首先私有制出现后,原来的自然人分为了富人与穷人、被统治的奴隶与支配他人的主人,人们失去了自由。天赋的平等权利消失了,社会不平等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其次,随着私有制的发展,人的本性也发生了异化,对于财富的欲望使得人们产生相互伤害的阴险意图。通过这种异化,人失去了自然的本性。
马克思认为:“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对自然界和对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结果。”同时,“私有财产另一方面又是劳动借以外化的手段,是这一外化的实现。”正是私有制的出现使得劳动者与劳动、劳动产品及劳动者之间发生了异化。因此,在私有制产生之后出现了人的异化现象。他具体将人的异化作了四个规定:即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与生产活动相异化,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以及人与人相异化。在私有制是人的异化的根源这一点上,卢梭和马克思观点相似,但卢梭并未深刻的看到阶级社会中实际存在的阶级关系。而马克思则站在具体的现实的立场上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对立,还指出两个阶级的矛盾也是日益深化,在这一点上马克思远远的超越了卢梭。
但是在私有制如何产生人的异化这个问题上卢梭和马克思有着明显的不同。卢梭认为,劳动必然导致私有制的产生,而这私有制主要指人们对于私有财产即土地的占有,人们通过土地的分配获得了财产的所有权,至此也打破了人们之间的平等,异化现象由此产生。马克思认为,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的必然后果,在资本主义的统治下,“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而资本家却因此积聚了大量的资本(私有财产)。可见,马克思的论述较之卢梭更加具体深刻,揭露出了产生人的异化现象的具体的现实的深层原因。
二、关于私有制的起源和历史作用
从《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一书中,可以看出卢梭从历史唯心主义的角度,从一个人的一时的心血来潮圈地而得出私有制的起源,并未按照客观的历史的进程的角度,这一想法并不成熟。卢梭将历史的发展归结为偶然性,严重的忽视了历史客观性。而马克思则是站在真实的历史的角度,从唯物主义的立场提出,私有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指出:“私有制是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上必然的交往形式,这种交往形式在生产力被创造出来而私有制成为阻碍这种生产力的桎梏以前是不可能被摒弃的,是直接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所不可能缺少的。”在私有制的起源问题上,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从人的感性活动出发来探讨私有制的产生,从而把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基础之上,在这一点上超越了卢梭。
此外,在私有制所起的历史作用上,二人的思想是截然不同的。卢梭认为私有制是一切不平等和异化的起源。私有制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是人类异化的根源。“穷人获得了一副新的枷锁,而富人获得了一些新的权力。天然的自由彻底地被摧毁了,而保障私有制和不平等的法律却要永远固定下来,这种法律将富人的巧取豪夺变成了一种不可变更的特权,为了少数野心家的利益,使全人类陷入了无穷无尽的劳苦、奴役和悲惨的境地。”卢梭全然否定了私有制存在的必然性,将其消极作用描述的淋漓尽致。马克思全面的看到了私有制在历史进程中的双面作用。指出在私有制的统治下,劳动者陷入了异化劳动的苦境中,“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但是同时马克思也看到了私有制只是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统治下存在的合理性,私有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私有制的历史作用上,马克思的论述较之卢梭更加的全面合理。
三、关于如何消除人的异化现象
私有制是导致人类异化和社会不平等的重要原因,但是卢梭并没有明确提出彻底的消灭私有制,甚至认为人们应该拥有自己的财产-土地。卢梭认为历史是不能倒退的,“人类每前进一步,他与原始状态的距离就更远一些。”卢梭批判的是富人的巨额私有财产,他希望社会上不要出现巨富和赤贫的现象,他希望人人拥有自己的财产,希望回到人人平等的自然状态。他的这种思想并未触及到私有制的本质,并未明确指出要消灭私有制,只是提出要消除私有制产生的社会影响即贫富分化问题。这种平均主义的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是不可能实现的。马克思曾指出卢梭的这种平均主义实现是“对私有财产的最初的积极的扬弃,即粗陋的共产主义,不过是想把自己设定为积极的共同体的私有财产的卑鄙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对私有财产的扬弃是抽象的、消极的,是不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要正确对待私有制。他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提出要消灭人的异化现象,必须积极的扬弃私有制,“对私有财产的扬弃,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既要保留私有制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同时也要消除私有制带来的阶级分化。他站在现实的立场上提出了共产主义的设想,认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而,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
总之,卢梭和马克思都认为私有制是人的异化和不平等的根源,并且详细的描述了异化后的人的生存状态。但是马克思是建立在对具体历史现实的考察的基础之上,而卢梭是建立在个人的臆想的基础之上,较之而言,马克思的思想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此外,对于如何消除人的异化现象,使人类摆脱苦难生活的问题上,卢梭束手无策,只能提出不成熟的平均主义思想;马克思看的更深远、更具体,辩证的看待了私有制和人的异化的关系,提出了建设共产主义这一科学的解决方案和构想,只有彻底的扬弃私有制,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消灭异化现象,实现人类的真正本质。
【参考文献】
[1]卢梭著,高修娟译.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M].上海:三联书店,2011.
[2]列奥·施特劳斯著,李洪润等译.政治哲学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5]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作者简介】赵杨(1989- ):女,河南驻马店人,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學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黄文艳(1988- ):女,黑龙江人,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马克思;卢梭;私有制;异化
【中图分类号】B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4-0094-1.5
一、人的异化的产生
在探讨人的异化的产生以及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时,卢梭和马克思都看到了私有制在人的异化过程中的影响。卢梭认为,人类真正不平等的起源是私有制的产生。随着私有制的诞生,自然人生存下的自然状态不复存在了。首先私有制出现后,原来的自然人分为了富人与穷人、被统治的奴隶与支配他人的主人,人们失去了自由。天赋的平等权利消失了,社会不平等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其次,随着私有制的发展,人的本性也发生了异化,对于财富的欲望使得人们产生相互伤害的阴险意图。通过这种异化,人失去了自然的本性。
马克思认为:“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对自然界和对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结果。”同时,“私有财产另一方面又是劳动借以外化的手段,是这一外化的实现。”正是私有制的出现使得劳动者与劳动、劳动产品及劳动者之间发生了异化。因此,在私有制产生之后出现了人的异化现象。他具体将人的异化作了四个规定:即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与生产活动相异化,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以及人与人相异化。在私有制是人的异化的根源这一点上,卢梭和马克思观点相似,但卢梭并未深刻的看到阶级社会中实际存在的阶级关系。而马克思则站在具体的现实的立场上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对立,还指出两个阶级的矛盾也是日益深化,在这一点上马克思远远的超越了卢梭。
但是在私有制如何产生人的异化这个问题上卢梭和马克思有着明显的不同。卢梭认为,劳动必然导致私有制的产生,而这私有制主要指人们对于私有财产即土地的占有,人们通过土地的分配获得了财产的所有权,至此也打破了人们之间的平等,异化现象由此产生。马克思认为,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的必然后果,在资本主义的统治下,“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而资本家却因此积聚了大量的资本(私有财产)。可见,马克思的论述较之卢梭更加具体深刻,揭露出了产生人的异化现象的具体的现实的深层原因。
二、关于私有制的起源和历史作用
从《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一书中,可以看出卢梭从历史唯心主义的角度,从一个人的一时的心血来潮圈地而得出私有制的起源,并未按照客观的历史的进程的角度,这一想法并不成熟。卢梭将历史的发展归结为偶然性,严重的忽视了历史客观性。而马克思则是站在真实的历史的角度,从唯物主义的立场提出,私有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指出:“私有制是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上必然的交往形式,这种交往形式在生产力被创造出来而私有制成为阻碍这种生产力的桎梏以前是不可能被摒弃的,是直接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所不可能缺少的。”在私有制的起源问题上,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从人的感性活动出发来探讨私有制的产生,从而把对这一问题的解答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基础之上,在这一点上超越了卢梭。
此外,在私有制所起的历史作用上,二人的思想是截然不同的。卢梭认为私有制是一切不平等和异化的起源。私有制的出现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是人类异化的根源。“穷人获得了一副新的枷锁,而富人获得了一些新的权力。天然的自由彻底地被摧毁了,而保障私有制和不平等的法律却要永远固定下来,这种法律将富人的巧取豪夺变成了一种不可变更的特权,为了少数野心家的利益,使全人类陷入了无穷无尽的劳苦、奴役和悲惨的境地。”卢梭全然否定了私有制存在的必然性,将其消极作用描述的淋漓尽致。马克思全面的看到了私有制在历史进程中的双面作用。指出在私有制的统治下,劳动者陷入了异化劳动的苦境中,“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但是同时马克思也看到了私有制只是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统治下存在的合理性,私有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私有制的历史作用上,马克思的论述较之卢梭更加的全面合理。
三、关于如何消除人的异化现象
私有制是导致人类异化和社会不平等的重要原因,但是卢梭并没有明确提出彻底的消灭私有制,甚至认为人们应该拥有自己的财产-土地。卢梭认为历史是不能倒退的,“人类每前进一步,他与原始状态的距离就更远一些。”卢梭批判的是富人的巨额私有财产,他希望社会上不要出现巨富和赤贫的现象,他希望人人拥有自己的财产,希望回到人人平等的自然状态。他的这种思想并未触及到私有制的本质,并未明确指出要消灭私有制,只是提出要消除私有制产生的社会影响即贫富分化问题。这种平均主义的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是不可能实现的。马克思曾指出卢梭的这种平均主义实现是“对私有财产的最初的积极的扬弃,即粗陋的共产主义,不过是想把自己设定为积极的共同体的私有财产的卑鄙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对私有财产的扬弃是抽象的、消极的,是不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要正确对待私有制。他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提出要消灭人的异化现象,必须积极的扬弃私有制,“对私有财产的扬弃,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既要保留私有制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同时也要消除私有制带来的阶级分化。他站在现实的立场上提出了共产主义的设想,认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而,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
总之,卢梭和马克思都认为私有制是人的异化和不平等的根源,并且详细的描述了异化后的人的生存状态。但是马克思是建立在对具体历史现实的考察的基础之上,而卢梭是建立在个人的臆想的基础之上,较之而言,马克思的思想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此外,对于如何消除人的异化现象,使人类摆脱苦难生活的问题上,卢梭束手无策,只能提出不成熟的平均主义思想;马克思看的更深远、更具体,辩证的看待了私有制和人的异化的关系,提出了建设共产主义这一科学的解决方案和构想,只有彻底的扬弃私有制,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消灭异化现象,实现人类的真正本质。
【参考文献】
[1]卢梭著,高修娟译.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M].上海:三联书店,2011.
[2]列奥·施特劳斯著,李洪润等译.政治哲学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5]卢梭著,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作者简介】赵杨(1989- ):女,河南驻马店人,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學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黄文艳(1988- ):女,黑龙江人,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