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动心、浸染:语文阅读教学三境界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j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审美教学,是丰富学生心灵、完善其人格的教育过程。在开放、多元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以美激发学生的情感、涤荡学生的心灵,最终使学生真正地沉浸于语文的美境之中,充分感知由优美的语言、深厚的文化积淀及深邃的人生哲理所构成的人文之美,实现陶冶性情、塑造品格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成长为品性方正、人格健全的人。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人文精神 美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4(b)-0163-0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学生心灵、完善其人格、提升素养的有力工具。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经教师的引导,学生与课文文本进行具有一定层级性的交流,获得相应的美感体验。这一过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情入心,最终达到升华情感、陶冶品性的教育目的。
  
  1 语文阅读教学的美学意义
  语文课本是独具魅力的中国语言、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精品集,那一首首经典的古诗词,优美的散文、戏剧、小说,逻辑严密的议论文,蕴含着丰富深刻的美育因子,闪耀着美的风采与光辉,是使学生在语文圣殿中享受到自由和愉悦之美感,进而解放心灵,提升素质,强化创新意识,培养人文情怀的绝好材料。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贯彻审美教育,师生共同就语文课本进行探索美、发现美、阐释美、创造美等一系列美育活动,引领学生进入高尚、纯洁的审美世界,使学生在感受到文学艺术作品博大精深、雄浑厚重的人文魅力的同时,充分、综合而全面地理解美的真谛,并最终成长为具有较高文明程度、思维完善、人格健全的独立个体。可以说,美育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终极任务,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策略,是语文教育构建、定型的重要标志。
  
  2 语文阅读教学的三层境界
  整个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的活动,这种美的感知具有一定的层级性,从情感层面、心灵层面乃至人格层面,由朦胧至清晰,由芜杂至系统,由无可言说至溢于文表,层层深入、层层递进、层层激荡,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激情、动心、浸染,逐渐成长、成熟,最终走向成功。
  2.1 激情:激发学生语文阅读的情感
  情感的激荡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第一层次,当学生的情感被充分激发之后,学生将顺其自然地参与到教学之中。“文章不是无情物”,教材中的名篇佳作无一不是人类世界美好情感的具体反映。为了更好地以情动人、以情引趣、以情促学,教师要依据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策略,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语文阅读学习中来,真实感受语文之中所蕴含着的真情厚意。首先,教师要做到感动自己。情感是做不得伪的,只有当教师倾注情感、以情入文,才能真正掌握撼动人心的巨大力量,才能真正感动学生,使之达到情动而勃发的境界。当教师吟诵着温情秀美的《济南的冬天》、讴歌着自由搏击的《海燕》、描绘着险峻壮美的《三峡》,也就真切地撩拨了学生的情感之弦;其次,教师应当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或是通过图文展示、或是采用音乐渲染的手段,激起学生的情绪反应,引领学生的情感起伏,使其迅速地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学习中来。例如,通过课件展示《苏州园林》之景,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艺术之美,促使学生兴致盎然地投入到课文学习之中;最后,教师要为学生打通现实世界与语文之境的通道,使语文不再是摸不到、看不清的雾中之花,不再是超脱现实的“空中楼阁”,不再是遥远年代的深情回忆,而是真实的人生。例如,在讲授《论语十则》时,要讲解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为学生模拟千年前孔子与学生之间其乐融融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学生在情感上的接纳,将使语文阅读教学成为一件乐事、趣事。
  2.2 动心:促动学生语文阅读的感悟
  动心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第二层次,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将其所认知感受到的感性之美上升到理性层面,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语文所反映出的感人至深的人类之爱、雄浑壮美的自然之景、深刻凝练的哲学之义。这是学生真正融入到语文美境,为语文之美所感染、触动之后的又一关键阶段。教师要授之以渔,尊重、顺应和启发学生之“心”,引导学生通过合理思辨,将自身情感层面上的朦胧、杂乱的情感梳理清晰,并进一步总结和升华,从而使之成为学生人生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首先,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情感经验,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和探究。例如,笔者在讲解《理想》一课时,有学生谈及台湾作家三毛幼年时的理想是做一名拾荒人,教师在表扬该生博学善思的同时,借机与学生一起探讨树立理想标准和方法,学生们兴致极高,心中也深深埋下了理想的种子;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适时设疑,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思考、再思考,以使其提升、再提升。例如在讲解《羚羊木雕》时,教师设计了几个层层深入的问题: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围绕它发生了什么事?礼物应不应该送?贵重的物品能不能送给朋友?这些问题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使之围绕事件本身思考关于亲情、友谊、利益等方面的重大问题,真正地理解文章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3 浸染:熏染学生语文阅读的人文情怀
  浸染,具体是指学生身心完全沉浸在语文所构建的美境中,深刻认同其所展示和宣扬的美的典范和标准,并以此来规范自身行为、陶冶品格性情、树立人生理想、完善自我人格。浸染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学生在经过激情、动心之后的必由之路。语文阅读教学中反映了人类社会和自然世界中的真、善、美,学生受到情感的冲击、心灵的震动,辨别了美丑、明确了是非,自然要受到熏陶和感染,并确定相应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也唯有如此,语文教学才有可能真正完成教育任务。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掘出语文教材中对生命的理解、人类世界的认知,使学生从最初悦耳悦目的情感体验,上升为对悦心悦意的领悟和欣赏,进而上升到对人生理想悦神悦志的执着追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人生问题进行思考,并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们经过探究而得来的人生“真理”,呵护学生所萌发出的种种稚嫩之语,使学生的品性得以怡养、行为得以教化、人格得以完善。
  
  3 结语
  我国著名美学家童庆炳指出:“中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还要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肉体与精神、感性和理性和谐发展的人。”语文阅读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审美欣赏、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的重要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多种手段,创设境界,充分挖掘语文之美,引导学生体会美、感知美、想象美、品味美,构建并完善学生的语文审美心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完成知识授受、智慧开启、人生润泽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 郑明华.追寻美的足迹再现美的情境[J].教学经验,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校能学到实用的知识,应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电工与电子技术 中职生 兴趣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8(a)-0165-01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基础专业课程,它具有概念多、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实践性强等特点。面对中等职业
新课标提出了语文课程应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教师是语文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审美情趣的激发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都要依赖语文教学过程才能得以
目的讨论耳窥镜辅助下应用耳屏软骨-软骨膜进行鼓膜修补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58例鼓膜穿孔患者采用在耳窥镜辅助下应用耳屏软骨-软骨膜修补鼓膜穿孔,分别在手术后1
存在于中日两种语言中的词形相同的汉字词我们称之为汉日同形词。虽然目前就汉日同形词的内涵和外延仍有诸多分歧,但日本学者大河内康宪曾就同形词的定义指出:「いずれがいずれを借用したかを問わず、双方同じ漢字で表記されるものを同形語とよぶ。」。[1]大河内康宪关于同形词定义的观点是:“不管是哪个借用哪个,双方用相同的汉字来表记的就称为同形语”。由此可以看出,大河内康宪对于判断汉日同形词有两点依据:(1)用相
玉米在济南市商河县得到了十分广泛的种植,为提升玉米得到,扩大种植效益,需合理配置玉米种植密度与行距,改善玉米植株冠层内的光照、温度、湿度等微环境,促使玉米植株群体的光和效率得到优化,玉米整体产量得到提升。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与设计  结合商河县实际状况,将先玉335作为供试品种。试验地块拥有均匀的地力,两个地块的种植密度分别控制在4500株/亩和5000株/亩,行距分别设定为55cm、6
作者简介:刘国强, 男,1972年8月6日,本科,辽宁海城市人,辽宁省海城市毛祁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美德的教育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更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美德博大精深,要利用语文课堂教学,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美德,还要利用语文教学激发、培养学生的真挚情感,在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围绕传统美德教育、丰富写作素材,使传统美德深
摘要:大学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存在先天不足,因此必须着力建设自身校园文化,搭建学生素质拓展的平台。  关键词:独立学院 校园文化 素质拓展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a)-0000-00  大学校园文化的实质是学校在长期发展和教学实践中所培育的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的综合表现,它以其内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