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现在的欣赏教学,抓住主题音乐是重点,可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音乐主题?音乐主题“再构建”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策。音乐主题“再构建”就是紧扣主题音乐的特点和要素,采用多种形式,设计学生乐于参与的、映射音乐主题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对主题音乐产生清晰的印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比欣赏其他乐段的方法。音乐主题“再构建”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主题音乐的感受与记忆产生作用。
【关键词】主题音乐;欣赏教学;再构建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小学欣赏教学中,一般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整体听赏”、一种是“对比听赏”。前者是最传统的做法,往往是老师对作品简单介绍,学生通篇欣赏,然后对乐曲情绪、速度、风格等音乐要素进行分析。这种教学方法较适用于篇幅短小的儿歌或民歌,而对于教材中大量出现的管弦乐、器乐曲目或是篇幅较长歌曲,用整体听赏的方法学生往往漫无目的,抓不住重点,教学效果一般;为了弥补前者的不足,现在的音乐课堂主要采用“对比听赏”的模式,即先提炼音乐主题,重点听赏,然后分段对比欣赏其他段落,同时关注乐段的情绪、风格、表现手段等。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乐曲脉络清晰,学生有侧重点地欣赏,目的明确,在对比欣赏中,学生往往能够把握乐曲要素,教学效果较前一种有了大的改观。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对比听赏”也有让老师们很无奈的地方:“对比听赏”的重点是抓住主题音乐,可仅凭老师的说和一遍遍的听学生又如何对主题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究竟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音乐主题?有哪些方法能让孩子喜爱并对欣赏某一主题发挥作用?现实中,老师们常常感觉自己说得的太多,学生上课是被动的,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更令老师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孩子们对欣赏过的乐曲几乎留不下太深的印象——乐曲的积累是检验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指标。
二、问题的思考
反观我们的欣赏教学,教学内容以经典音乐和传统音乐为主,而这类音乐的创作特点便是先确定基本乐思,这个乐思可以是一种节奏型、一个特定的和弦进行或是一个音乐主题,然后围绕乐思通过重复、变化、对比、层递等表现手段完成音乐形象的塑造。由此看来,抓住了音乐主题,也就把握了作品的要领,熟记音乐主题,是感受与鉴赏音乐作品至关重要的环节。然而,我们当然不可能带领学生仅通过反复聆听来记忆音乐主题,如何优化“对比听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音乐主题,自主参与乐段对比,发现音乐要素,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是值得音乐老师深入思考和精心设计的。
音乐主题“再构建”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策。音乐主题“再构建”就是紧扣主题音乐的特点和要素,采用多种形式,设计学生乐于参与的、映射音乐主题的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对主题音乐产生清晰的印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比欣赏其他乐段的方法。音乐主题“再构建”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主题音乐的感受与记忆产生作用。
三、问题的解决
1.音乐游戏“再构建”
欣赏教学的音乐游戏应从主题音乐的素材出发,不同作品应有不同的切入口,如从音乐的主要节奏入手构建主题音乐的节奏游戏;如从音乐的主要音符入手构建主题音乐旋律的游戏;如从主题音乐演奏乐器入手等等。让学生在参与中表达出自己对作品要素的理解,在愉快的游戏中主动学习音乐主题。
比如在欣赏管弦乐《顽皮的小闹钟》时,采用的是从旋律音符入手,建构主题的方式:我们可以设计一个音乐时钟(图一),时钟上的数字正是乐曲主题音乐的字母谱。“让我们伸出小胳膊做秒针,顺着秒针的行进方向走一走吧。”于是学生伸出小胳膊,按照音乐时钟上的音符顺序试唱旋律。“可这个小闹钟是个顽皮的家伙,你看,它偏偏想尝试改变,让我们再来试一次。”(图二)将主题旋律置于音乐时钟,让孩子们做时针,在意犹未尽的玩耍尝试中,主题音乐已然深深烙在孩子们的脑海。
2.旋律创编“再构建”
旋律创编对学生创造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在中高年级,它能激发学生内心潜在的音乐敏感性,培养音乐兴趣。当然,对于孩子们来说,旋律创编不是让学生创编主题中的旋律,孩子们难以达到那样的水平,那么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创编主题旋律中典型的乐句或乐节,因为经典音乐的主题节奏或旋律往往有着鲜明的音乐特色,把握了典型乐句或小节,对欣赏全曲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在学习《维也纳音乐时钟》时,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请学生试唱1、3、5三个音(图四);现在我们让5翻个跟头,请学生试唱5、1、3,老师手势给予提示。请孩子们尝试3.动作组合、体态律动“再构建”
音乐与动作是紧密相关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尤其是在欣赏富有地方特色和少数民族音乐时,与独具特色的动作组合结合,音舞交融,载歌载舞,会让学生对所听的主题音乐旋律留下深刻的记忆并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需要注意的,是动作的选择务必要简单好做且要有代表性。
如在欣赏彝族《阿细跳月》时,我用跳月舞为切入口,带领学生用最简单的舞步感受特别的5/4拍节奏,体验彝族人民欢歌热舞的场面。为了使孩子们对主题音乐产生更深刻的记忆,我引导孩子们模拟跳月的场景跳出各种队形:围着篝火按圆形跳;以太阳光芒形状按放射状跳等等,就在孩子们一遍遍兴致勃勃的跳月舞中,《阿细跳月》的主旋律已然烙在孩子们的脑海中。
4.填词试唱“再构建”
音乐形象不像图画那样直观、具体,而是在听的过程中对音乐作品中的内容、情感的领悟,这对于生活阅历有限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音乐主题是音乐中最具特性并处于显著位置的音调,有鲜明的性格,多富有歌唱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将主题旋律填词试唱,使其成为朗朗上口的小童谣,让学生对音乐主题的感受更加深切,音乐主题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里更加生动鲜活。
如在欣赏管弦乐《狮王进行曲》时,主题旋律表现的是万兽之王狮子出场时威风凛凛的步伐和神态,并且该主题在乐曲最后进行了反复。为了帮助孩子感受狮王的气场和形象,同时熟悉主题旋律,我们可以加入歌词:
2/4我是 森林 之 王 獅子 我的叫声 吼吼 吼—
小朋 友们 不 要 惊慌 我们都是 好朋 友—
如在欣赏《铁匠波尔卡》时,我们可以加入歌词帮助孩子理解旋律,同时,朗朗上口的旋律对旋律记忆大有裨益。
2/4丁当 丁当 我是 小铁匠 干起 活来 棒又 棒—
丁当 丁当 我是 小铁匠 干起 活来 棒又 棒—
通过构建主题音乐,让孩子们对主题音乐形成一定的感受和印象后,老师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比欣赏乐曲其余段落:与主题旋律相较,是变化的主题?是发展的主题?还是新的主题?那么,是哪些音乐要素带来了旋律的发展与变化?这些音乐要素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不一样的听觉体验与情绪情感?在这一步步的剖析中,孩子们已然开始从音乐审美的角度理解感悟音乐了……
总之,在小学欣赏教学中,老师们应从作品的内容及形式出发,运用一切方法,一切手段,让学生熟记音乐主题,因为掌握了主题音乐,已经为孩子们的音乐欣赏打开了一扇窗。
【参考文献】
[1]吴斌,郑丽.音乐课程欣赏教学实施.
【关键词】主题音乐;欣赏教学;再构建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小学欣赏教学中,一般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整体听赏”、一种是“对比听赏”。前者是最传统的做法,往往是老师对作品简单介绍,学生通篇欣赏,然后对乐曲情绪、速度、风格等音乐要素进行分析。这种教学方法较适用于篇幅短小的儿歌或民歌,而对于教材中大量出现的管弦乐、器乐曲目或是篇幅较长歌曲,用整体听赏的方法学生往往漫无目的,抓不住重点,教学效果一般;为了弥补前者的不足,现在的音乐课堂主要采用“对比听赏”的模式,即先提炼音乐主题,重点听赏,然后分段对比欣赏其他段落,同时关注乐段的情绪、风格、表现手段等。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乐曲脉络清晰,学生有侧重点地欣赏,目的明确,在对比欣赏中,学生往往能够把握乐曲要素,教学效果较前一种有了大的改观。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对比听赏”也有让老师们很无奈的地方:“对比听赏”的重点是抓住主题音乐,可仅凭老师的说和一遍遍的听学生又如何对主题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究竟如何才能让学生掌握音乐主题?有哪些方法能让孩子喜爱并对欣赏某一主题发挥作用?现实中,老师们常常感觉自己说得的太多,学生上课是被动的,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更令老师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最终的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孩子们对欣赏过的乐曲几乎留不下太深的印象——乐曲的积累是检验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指标。
二、问题的思考
反观我们的欣赏教学,教学内容以经典音乐和传统音乐为主,而这类音乐的创作特点便是先确定基本乐思,这个乐思可以是一种节奏型、一个特定的和弦进行或是一个音乐主题,然后围绕乐思通过重复、变化、对比、层递等表现手段完成音乐形象的塑造。由此看来,抓住了音乐主题,也就把握了作品的要领,熟记音乐主题,是感受与鉴赏音乐作品至关重要的环节。然而,我们当然不可能带领学生仅通过反复聆听来记忆音乐主题,如何优化“对比听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音乐主题,自主参与乐段对比,发现音乐要素,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是值得音乐老师深入思考和精心设计的。
音乐主题“再构建”便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策。音乐主题“再构建”就是紧扣主题音乐的特点和要素,采用多种形式,设计学生乐于参与的、映射音乐主题的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对主题音乐产生清晰的印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比欣赏其他乐段的方法。音乐主题“再构建”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主题音乐的感受与记忆产生作用。
三、问题的解决
1.音乐游戏“再构建”
欣赏教学的音乐游戏应从主题音乐的素材出发,不同作品应有不同的切入口,如从音乐的主要节奏入手构建主题音乐的节奏游戏;如从音乐的主要音符入手构建主题音乐旋律的游戏;如从主题音乐演奏乐器入手等等。让学生在参与中表达出自己对作品要素的理解,在愉快的游戏中主动学习音乐主题。
比如在欣赏管弦乐《顽皮的小闹钟》时,采用的是从旋律音符入手,建构主题的方式:我们可以设计一个音乐时钟(图一),时钟上的数字正是乐曲主题音乐的字母谱。“让我们伸出小胳膊做秒针,顺着秒针的行进方向走一走吧。”于是学生伸出小胳膊,按照音乐时钟上的音符顺序试唱旋律。“可这个小闹钟是个顽皮的家伙,你看,它偏偏想尝试改变,让我们再来试一次。”(图二)将主题旋律置于音乐时钟,让孩子们做时针,在意犹未尽的玩耍尝试中,主题音乐已然深深烙在孩子们的脑海。
2.旋律创编“再构建”
旋律创编对学生创造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在中高年级,它能激发学生内心潜在的音乐敏感性,培养音乐兴趣。当然,对于孩子们来说,旋律创编不是让学生创编主题中的旋律,孩子们难以达到那样的水平,那么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创编主题旋律中典型的乐句或乐节,因为经典音乐的主题节奏或旋律往往有着鲜明的音乐特色,把握了典型乐句或小节,对欣赏全曲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在学习《维也纳音乐时钟》时,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尝试。请学生试唱1、3、5三个音(图四);现在我们让5翻个跟头,请学生试唱5、1、3,老师手势给予提示。请孩子们尝试3.动作组合、体态律动“再构建”
音乐与动作是紧密相关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尤其是在欣赏富有地方特色和少数民族音乐时,与独具特色的动作组合结合,音舞交融,载歌载舞,会让学生对所听的主题音乐旋律留下深刻的记忆并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需要注意的,是动作的选择务必要简单好做且要有代表性。
如在欣赏彝族《阿细跳月》时,我用跳月舞为切入口,带领学生用最简单的舞步感受特别的5/4拍节奏,体验彝族人民欢歌热舞的场面。为了使孩子们对主题音乐产生更深刻的记忆,我引导孩子们模拟跳月的场景跳出各种队形:围着篝火按圆形跳;以太阳光芒形状按放射状跳等等,就在孩子们一遍遍兴致勃勃的跳月舞中,《阿细跳月》的主旋律已然烙在孩子们的脑海中。
4.填词试唱“再构建”
音乐形象不像图画那样直观、具体,而是在听的过程中对音乐作品中的内容、情感的领悟,这对于生活阅历有限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而音乐主题是音乐中最具特性并处于显著位置的音调,有鲜明的性格,多富有歌唱性,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将主题旋律填词试唱,使其成为朗朗上口的小童谣,让学生对音乐主题的感受更加深切,音乐主题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里更加生动鲜活。
如在欣赏管弦乐《狮王进行曲》时,主题旋律表现的是万兽之王狮子出场时威风凛凛的步伐和神态,并且该主题在乐曲最后进行了反复。为了帮助孩子感受狮王的气场和形象,同时熟悉主题旋律,我们可以加入歌词:
2/4我是 森林 之 王 獅子 我的叫声 吼吼 吼—
小朋 友们 不 要 惊慌 我们都是 好朋 友—
如在欣赏《铁匠波尔卡》时,我们可以加入歌词帮助孩子理解旋律,同时,朗朗上口的旋律对旋律记忆大有裨益。
2/4丁当 丁当 我是 小铁匠 干起 活来 棒又 棒—
丁当 丁当 我是 小铁匠 干起 活来 棒又 棒—
通过构建主题音乐,让孩子们对主题音乐形成一定的感受和印象后,老师们可以引导学生对比欣赏乐曲其余段落:与主题旋律相较,是变化的主题?是发展的主题?还是新的主题?那么,是哪些音乐要素带来了旋律的发展与变化?这些音乐要素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不一样的听觉体验与情绪情感?在这一步步的剖析中,孩子们已然开始从音乐审美的角度理解感悟音乐了……
总之,在小学欣赏教学中,老师们应从作品的内容及形式出发,运用一切方法,一切手段,让学生熟记音乐主题,因为掌握了主题音乐,已经为孩子们的音乐欣赏打开了一扇窗。
【参考文献】
[1]吴斌,郑丽.音乐课程欣赏教学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