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基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围绕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现状等背景,对略读课文的阅读教学设计思路做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思路
引言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使得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得到了明确,而且在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的篇数也在随年级的增长而递增,这充分说明了略读的重要性。也因此,有必要分析目前略读课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寻更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略读课文的定位与功能
新课程标准从第二学段开始对于略读便有了明确的要求,通过每一学期的学习来灵活运用略读,直至第四学段。该要求不仅阐述了略读的重要作用,也表明了略读是在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递进的,不同学段下的不同略读课文也同样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那么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点,教师应该明确略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定位,同时也要从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中寻找启发。适应当前对于文本快速理解的基本阅读方式被界定为略读,所以略读课文就必须要通过快速阅读来掌握文本大意,并提取所需要的目标信息,整个阅读过程中需要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略读方法,来摄取尽可能多的营养。
(一)巩固迁移
教学单元中的安排显而易见,略读课文通常都是在精读课文之后,亦或是夹杂其中,一篇精读紧接一篇略读的形式。这种安排方式可以令人直观感受到略读课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和拓展精读课文,即是一种迁移。回归阅读本质来看,阅读的目的是为了丰富自身,从而服务于更好地表达,而略读课文的教学功能之一便是帮助阅读者建立起自己的语言特色,表达自己的思想内涵。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都旨在帮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通过积累一些优美的语言来为写作奠定基础。从《鄉下人家》来呈现出写景文章的魅力,再到《三月桃花水》同样以类似的行文方式来呈现出阳春三月的魅力景色,使人读来仿佛置身其中。
(二)拓展延伸
每个单元都有各自的主题,无论精读还是略读,都在围绕着共同的主题进行呈现。但是不难发现,精读课文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对主题进行呼应。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从冰心诗集《繁星》到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精读课文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而随后的精读课文《绿》与《白桦》也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直至末处,由现代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来表现诗人眼中的雨后小景,将主题升华到了语言运用上,以自然风光与诗画结合的形式拓展了主题。
二、略读课文教学改进与优化
(一)关注思想,更新理念
教学是一门艺术,其需要畅通性和连贯性的保障,所以开篇与结尾是必须要引起教师重视的两个环节。开篇是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收尾也是为了更好地对教学目标进行巩固。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不同发展情况来进行相应的引导,如此发挥对课堂的调控作用。可以说,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也正因如此绝不能因为思想落后,使得略读课文的重要性受到忽视,反之更应该关注到学生的实际认知与思维能力发展,明确认识到略读课文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以积极全面且充分的备课来完成对每一篇略读课文的精准定位,切实发挥其教学功能。
(二)内在结构,设计编排
略读课文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学内容的内在关系,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要重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衔接,根据文本来充分了解作者创作意图,这样才能够有目的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文本具体结构的同时,学习语言的运用。例如,在《七月的天山》中,作者通过总—分—总的方式来呈现了天山的美景,从高耸的雪峰,到清凉的雪水,再到清澈的小溪与幽静的树林,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来进行描绘。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首先要从略读课文的本质出发,让学生以充足的时间来进行自读自悟,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对自己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详细解剖,对于不感兴趣的地方则可以选择暂时跳过,如此反复几次下来便可以使得每一次略读都能够有新的体会和感悟,这样也就达到了“品读”的目的,使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一篇写景文章,作者在谋篇布局时,一定有特殊的安排,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做好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工作,围绕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的原则。首先针对语文课程标准来对选文教学要求进行初步了解,这样在认识安排略读课文的意图前提下,便可以确定略读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了解不同略读课文内容上的特点以及和精读课文的逻辑关系。其次,还需要了解每一册教材学生要掌握的略读课文的知识和内容,了解不同略读课文的体系和特点。最后,再从课文本身入手,明确其编排体系难点和关键点问题,以及具体的教学目标,深入把握如何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略读课文阅读教学作为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教师应当意识到其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文化素养来努力探索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从精读课文阅读中获得的阅读方法的迁移。
参考文献
[1]杨丽霞.略而不简,略读课文也要“精”教学——对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观察和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1):51-53.
[2]徐黎.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8,8(11):33-34.
[3]胡燕.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15):28-29.doi:10.12241/j.1009-7252.2020.15.013.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小学校 曹丽
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思路
引言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使得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得到了明确,而且在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的篇数也在随年级的增长而递增,这充分说明了略读的重要性。也因此,有必要分析目前略读课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寻更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略读课文的定位与功能
新课程标准从第二学段开始对于略读便有了明确的要求,通过每一学期的学习来灵活运用略读,直至第四学段。该要求不仅阐述了略读的重要作用,也表明了略读是在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递进的,不同学段下的不同略读课文也同样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那么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点,教师应该明确略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定位,同时也要从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中寻找启发。适应当前对于文本快速理解的基本阅读方式被界定为略读,所以略读课文就必须要通过快速阅读来掌握文本大意,并提取所需要的目标信息,整个阅读过程中需要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略读方法,来摄取尽可能多的营养。
(一)巩固迁移
教学单元中的安排显而易见,略读课文通常都是在精读课文之后,亦或是夹杂其中,一篇精读紧接一篇略读的形式。这种安排方式可以令人直观感受到略读课文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和拓展精读课文,即是一种迁移。回归阅读本质来看,阅读的目的是为了丰富自身,从而服务于更好地表达,而略读课文的教学功能之一便是帮助阅读者建立起自己的语言特色,表达自己的思想内涵。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都旨在帮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通过积累一些优美的语言来为写作奠定基础。从《鄉下人家》来呈现出写景文章的魅力,再到《三月桃花水》同样以类似的行文方式来呈现出阳春三月的魅力景色,使人读来仿佛置身其中。
(二)拓展延伸
每个单元都有各自的主题,无论精读还是略读,都在围绕着共同的主题进行呈现。但是不难发现,精读课文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对主题进行呼应。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从冰心诗集《繁星》到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精读课文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而随后的精读课文《绿》与《白桦》也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直至末处,由现代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来表现诗人眼中的雨后小景,将主题升华到了语言运用上,以自然风光与诗画结合的形式拓展了主题。
二、略读课文教学改进与优化
(一)关注思想,更新理念
教学是一门艺术,其需要畅通性和连贯性的保障,所以开篇与结尾是必须要引起教师重视的两个环节。开篇是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收尾也是为了更好地对教学目标进行巩固。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不同发展情况来进行相应的引导,如此发挥对课堂的调控作用。可以说,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也正因如此绝不能因为思想落后,使得略读课文的重要性受到忽视,反之更应该关注到学生的实际认知与思维能力发展,明确认识到略读课文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以积极全面且充分的备课来完成对每一篇略读课文的精准定位,切实发挥其教学功能。
(二)内在结构,设计编排
略读课文阅读教学的实质就是教学内容的内在关系,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要重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衔接,根据文本来充分了解作者创作意图,这样才能够有目的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文本具体结构的同时,学习语言的运用。例如,在《七月的天山》中,作者通过总—分—总的方式来呈现了天山的美景,从高耸的雪峰,到清凉的雪水,再到清澈的小溪与幽静的树林,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来进行描绘。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首先要从略读课文的本质出发,让学生以充足的时间来进行自读自悟,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对自己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详细解剖,对于不感兴趣的地方则可以选择暂时跳过,如此反复几次下来便可以使得每一次略读都能够有新的体会和感悟,这样也就达到了“品读”的目的,使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一篇写景文章,作者在谋篇布局时,一定有特殊的安排,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做好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工作,围绕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的原则。首先针对语文课程标准来对选文教学要求进行初步了解,这样在认识安排略读课文的意图前提下,便可以确定略读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了解不同略读课文内容上的特点以及和精读课文的逻辑关系。其次,还需要了解每一册教材学生要掌握的略读课文的知识和内容,了解不同略读课文的体系和特点。最后,再从课文本身入手,明确其编排体系难点和关键点问题,以及具体的教学目标,深入把握如何将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略读课文阅读教学作为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教师应当意识到其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文化素养来努力探索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从精读课文阅读中获得的阅读方法的迁移。
参考文献
[1]杨丽霞.略而不简,略读课文也要“精”教学——对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的观察和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1):51-53.
[2]徐黎.小学高年级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8,8(11):33-34.
[3]胡燕.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0,(15):28-29.doi:10.12241/j.1009-7252.2020.15.013.
四川省内江市第二小学校 曹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