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发电厂运行管理是电力生产的关键环节,而安全生产管理则是电厂运行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电厂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发电厂职工的人身安全。实现安全、可靠运行是发电企业完成发电任务、发挥效益的首要前提。本文分析了发电厂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对策创新。
[关键词]发电厂 安全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094-01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发电厂运行管理是电力生产的关键环节,而安全生产管理则是电厂运行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电厂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发电厂职工的人身安全。实现安全、可靠运行是发电企业完成发电任务、发挥效益的首要前提。
一、发电厂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层次过多。当前应用到电厂中的各类设备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技术先进性上都较过去有了一个显著的提高,但这同时也对电厂设备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电厂设备的管理工作涉及到的内容多且繁杂,所以实际中往往需要管理、运行维护以及检修人员共同参与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成效。但现实中出于种种方面的考虑,设备管理工作往往是由多个部门进行分责管理,而这就可能会导致因管理层次过多而带来的协调沟通不便,反而从整体上降低了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质量。
(2)管理中运行分析工作有待加强。由于我国电力行业的自动控制水平与发达国外同类行业相比,还没完全达到可以在线监测能源消耗的水平,很多的运行分析工作还都停止在只是对数据进行统计的层面上,所以不能及时发现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使电厂长期处于偏离正常设计标准的状况下运行,经济水平较低,最终造成设计的指标与实际热效率、供电煤耗率相差很大。由此可见,加强运行管理中运行分析工作的科学性、可控性,对电力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3)设备管理手段落后。因为应用到电厂中设备的数量和技术先进性上都较过去有了显著的提高,所以当前电厂设备的管理工作也较过去而言变得更加繁重,对管理的技术水平要求也同步提高,但现实却是我国有大量的电厂还依然在沿用过去的设备管理模式,造成设备的管理工作长期得不到改善,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型设备而言,以往的设备管理手段已经难以适应设备自身的管理需求。
(4)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电力发展已有近百年历史,以往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已经在电力从业人员心中打下了很深的烙印,忧患意识淡薄和没有竞争与生存的危机感,这在当下逐步进入商工文明社会生存环境中是极其不协调的。当生产方式的工业化推进时,机制改革首先就要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全面提高整体的员工素质,使电力企业永远跟上社会快速发展步伐。
(5)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达不到新设备的技术要求。电厂设备技术先进性方面的提高对设备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实却是我国很多电厂的设备管理以及维护检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却不过关,不仅难以胜任当前很多新型电厂设备运行管理与维护检修工作的需要,甚至对于很多常见问题也不能做到妥善应对,需要依靠厂家或电科院等技术服务单位。
二、对策创新
(1)树立设备管理创新理念。要提高电厂设备的管理水平,就要对当前的设备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创新的方向则应该是朝着实现设备的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化管理。具体则包括:首先,应该对设备的管理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对管理层次和内容进行调整,力求实现统一的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其次,要对设备管理流程制定标准,对电厂设备管理中涉及到的每一个步骤都要进行标准化,并加强对管理工作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最后,设备的管理工作要贯穿于设备的全过程,从设备的调研、选型、运行前检测、运行中维护到设备的运行后检修以及检修后的验收等所有环节都要加强管理,以切实提高电厂设备的运行管理水平。
(2)提高运行人员的责任意识。电力企业在生产运行中都会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运行中时刻提高警惕,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隐患,在对自己负责的同时要对设备负责。所以,电厂的工作人员除了具备良好的业务技能外,还要有一个很高的责任意识,管理者通过各种方式要把责任意识深入人心,让员工都能对电厂有一种家的责任感。从而使全体员工在工作中,处处为企业着想、为设备的安全运行着想。在管理过程中,要重视运行工作,以正面的传导力量给予员工恰如其分的肯定,让每一个在企业工作的人都能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主动提高主人翁意识;对安全生产体制的思想贯彻要层层落实,按照设立的考核制度,奖罚分明。
(3)把安全生产纳入科学管理轨道,使安全生产管理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健全发电厂安全管理机构,切实推行发电厂安全管理责任制。应配备安全职能人员,监督安全指标及反事故措施的落实;监督安全规程的执行情况及安全防护品的管理使用;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落实到个人。严格执行“二票三制”(指操作票、工作票;交接班制度、设备巡回检查制度和设备缺陷登记管理制度);做好设备运行技术数据的记录和安全生产的综合分析与技术分析 ,掌握安全生产的规律。运用先进的运行技术,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应定时对设备进行检查,设备的检查维护和检修应制度化,使设备缺陷和事故隐患得到及时消除。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形成设备技术档案,指导技术上的改进和创新,防止事故发生。
(4)不断优化生产运作组织结构。优化电力行业生产运作组织机构就是要搞清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在岗员工的合理分工,如何把相关的运行人员重新组合,达到生产经营的最大效用。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要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社会的各项技术,借鉴同类行业成功的先进经验,这样可以很大程度的超越传统的电力生产企业管理,依托于“电厂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起适合自己企业的扁平式组织机构,要实现明确的等级管理。各部门、各层级之间互相配合,最终达到生产经营利润最大化、企业发展的最优化。
(5)加强运行人员的技能培训。运行人员的业务提高是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第一要素。除常规培训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运行人员注重运行规程、安全规程的理解,这是运行人员的业务基础。规程及各种技术规定不能死记硬背,而应加深理解、使之融会贯通;运行人员要掌握设备结构、系统运行原理,这样运行人员就会在任何异常情况下都能迅速地得出一个准确的判断,并能用最佳的方法处理故障;运行培训要注重时效性、针对性,对于管理者下达的命令、运行措施要帮助运行人员理解到位、执行到位。"传、帮、带"的老培训方式是提高员工工作技巧的最有效方式,不能因电站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而抛弃。
综上所述,发电厂电力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电厂自身的稳定、效益和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电网的利益和安全。要把安全管理由过去传统的问题发生和事故处理型,转变为现代的问题发现和事故预防型,把工作的重点放到预测、预控和预防上,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切实保障电厂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发电厂职工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峰;谈电力管理过程中注意的安全生产问题[J];价值工程;2013年28期.
[2] 万继平;电力管理中应注意的安全生产问题[J];电源技术应用;2012年11期.
[关键词]发电厂 安全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6-0094-01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发电厂运行管理是电力生产的关键环节,而安全生产管理则是电厂运行管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电厂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发电厂职工的人身安全。实现安全、可靠运行是发电企业完成发电任务、发挥效益的首要前提。
一、发电厂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层次过多。当前应用到电厂中的各类设备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技术先进性上都较过去有了一个显著的提高,但这同时也对电厂设备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电厂设备的管理工作涉及到的内容多且繁杂,所以实际中往往需要管理、运行维护以及检修人员共同参与进行才能取得良好的管理成效。但现实中出于种种方面的考虑,设备管理工作往往是由多个部门进行分责管理,而这就可能会导致因管理层次过多而带来的协调沟通不便,反而从整体上降低了设备的管理与维护质量。
(2)管理中运行分析工作有待加强。由于我国电力行业的自动控制水平与发达国外同类行业相比,还没完全达到可以在线监测能源消耗的水平,很多的运行分析工作还都停止在只是对数据进行统计的层面上,所以不能及时发现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使电厂长期处于偏离正常设计标准的状况下运行,经济水平较低,最终造成设计的指标与实际热效率、供电煤耗率相差很大。由此可见,加强运行管理中运行分析工作的科学性、可控性,对电力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3)设备管理手段落后。因为应用到电厂中设备的数量和技术先进性上都较过去有了显著的提高,所以当前电厂设备的管理工作也较过去而言变得更加繁重,对管理的技术水平要求也同步提高,但现实却是我国有大量的电厂还依然在沿用过去的设备管理模式,造成设备的管理工作长期得不到改善,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型设备而言,以往的设备管理手段已经难以适应设备自身的管理需求。
(4)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电力发展已有近百年历史,以往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已经在电力从业人员心中打下了很深的烙印,忧患意识淡薄和没有竞争与生存的危机感,这在当下逐步进入商工文明社会生存环境中是极其不协调的。当生产方式的工业化推进时,机制改革首先就要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全面提高整体的员工素质,使电力企业永远跟上社会快速发展步伐。
(5)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达不到新设备的技术要求。电厂设备技术先进性方面的提高对设备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实却是我国很多电厂的设备管理以及维护检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却不过关,不仅难以胜任当前很多新型电厂设备运行管理与维护检修工作的需要,甚至对于很多常见问题也不能做到妥善应对,需要依靠厂家或电科院等技术服务单位。
二、对策创新
(1)树立设备管理创新理念。要提高电厂设备的管理水平,就要对当前的设备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创新的方向则应该是朝着实现设备的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化管理。具体则包括:首先,应该对设备的管理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对管理层次和内容进行调整,力求实现统一的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其次,要对设备管理流程制定标准,对电厂设备管理中涉及到的每一个步骤都要进行标准化,并加强对管理工作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最后,设备的管理工作要贯穿于设备的全过程,从设备的调研、选型、运行前检测、运行中维护到设备的运行后检修以及检修后的验收等所有环节都要加强管理,以切实提高电厂设备的运行管理水平。
(2)提高运行人员的责任意识。电力企业在生产运行中都会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运行中时刻提高警惕,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隐患,在对自己负责的同时要对设备负责。所以,电厂的工作人员除了具备良好的业务技能外,还要有一个很高的责任意识,管理者通过各种方式要把责任意识深入人心,让员工都能对电厂有一种家的责任感。从而使全体员工在工作中,处处为企业着想、为设备的安全运行着想。在管理过程中,要重视运行工作,以正面的传导力量给予员工恰如其分的肯定,让每一个在企业工作的人都能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主动提高主人翁意识;对安全生产体制的思想贯彻要层层落实,按照设立的考核制度,奖罚分明。
(3)把安全生产纳入科学管理轨道,使安全生产管理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健全发电厂安全管理机构,切实推行发电厂安全管理责任制。应配备安全职能人员,监督安全指标及反事故措施的落实;监督安全规程的执行情况及安全防护品的管理使用;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落实到个人。严格执行“二票三制”(指操作票、工作票;交接班制度、设备巡回检查制度和设备缺陷登记管理制度);做好设备运行技术数据的记录和安全生产的综合分析与技术分析 ,掌握安全生产的规律。运用先进的运行技术,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应定时对设备进行检查,设备的检查维护和检修应制度化,使设备缺陷和事故隐患得到及时消除。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形成设备技术档案,指导技术上的改进和创新,防止事故发生。
(4)不断优化生产运作组织结构。优化电力行业生产运作组织机构就是要搞清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在岗员工的合理分工,如何把相关的运行人员重新组合,达到生产经营的最大效用。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要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社会的各项技术,借鉴同类行业成功的先进经验,这样可以很大程度的超越传统的电力生产企业管理,依托于“电厂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起适合自己企业的扁平式组织机构,要实现明确的等级管理。各部门、各层级之间互相配合,最终达到生产经营利润最大化、企业发展的最优化。
(5)加强运行人员的技能培训。运行人员的业务提高是设备安全、经济运行的第一要素。除常规培训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运行人员注重运行规程、安全规程的理解,这是运行人员的业务基础。规程及各种技术规定不能死记硬背,而应加深理解、使之融会贯通;运行人员要掌握设备结构、系统运行原理,这样运行人员就会在任何异常情况下都能迅速地得出一个准确的判断,并能用最佳的方法处理故障;运行培训要注重时效性、针对性,对于管理者下达的命令、运行措施要帮助运行人员理解到位、执行到位。"传、帮、带"的老培训方式是提高员工工作技巧的最有效方式,不能因电站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而抛弃。
综上所述,发电厂电力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电厂自身的稳定、效益和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电网的利益和安全。要把安全管理由过去传统的问题发生和事故处理型,转变为现代的问题发现和事故预防型,把工作的重点放到预测、预控和预防上,做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切实保障电厂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发电厂职工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 王峰;谈电力管理过程中注意的安全生产问题[J];价值工程;2013年28期.
[2] 万继平;电力管理中应注意的安全生产问题[J];电源技术应用;2012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