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几十年来,本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摸索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方法——导学式教学法.
导学式教学法,即变传统的“教”为“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它是对学生学习全过程,包括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导学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导为主线,学为主体,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渐进自主学习的方式.其源于“启发式”教学方法,但与“启发式”教学方法相比,其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思考、求知、探究、应用、创新,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其基本思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直接向学生转述知识,而是组织引导学生自学求知.它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把教师的职能重心从“授”转移到“导”上;把教学目标的重心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移到能力培养、智力开发上,它把教师在课堂上的职能行为界定为主要是“导”,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规范为主要是自学.这正好与新课程中教与学要求相吻合;教师从认知的权威到平等地参与课堂教学,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理论基础:该方式是在教师已经认识和掌握了教学规律的基础,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导学式”教学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教师“导”,学生“学”,“导”为主体,“学”为主线,把讲授、自学、讨论、谈话、练习等各种形式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规律的.
导学式课堂教学程序:
一、精心设计导学提纲
有效自学是前提.教师展示自学提纲(目标、要求、方法、时间)—自学思考题(教材中可以找到、感知到的)—学生高效自学(动手、动脑)—教师巡视、答疑(最大限度发现学生中的的问题,及时补差)
首先,为师者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自学目标.目标的设定至少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要具体,不能抽象,以学生一看就明白为度.二是要重基础.因为是自学,所以要以学业能自主达成为度,切不可人为地提高标准.三是小而少,小是指学习目标不要太大,太大就显得空洞;少是指目标不宜过多,要把重心放在知识和能力上,至于情感目标是融合在教学全过程之中的,是教师教学艺术上的问题,学生知晓与否是次要的,只要授课者对此有所把握,情感也就自然渗透到其中了,所谓“教育即影响”也就是这个道德理.
其次是自学内容的设定.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预习内容应以“问题”形式出现,即让学生能够明白预习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有了具体问题,学生的预习才会有的放矢.但只有问题还是不行的,还要有具体的“方法提示”.这既是“导学”的一个重要体现所在,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唯长期辛苦的训练,才能成为使然;三是问题的设计更多的要关注基础,但也要有梯度,便于老师了解学情,知道哪些问题学生能自己解决,哪些问题学生自己解决不了.这也为下一步骤“师生互动”提供教学资源.第三是设计的问题不宜过多且要灵活.过多,大部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过于死板,学生没了兴致,效果也不会很好.如学科不同,设计的内容也应各异.四是应该有个预习检验.检验的方式很多,千万不要认为检验就是“小型考试”,学科不同,检验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这需要老师们创造性地开展,但此环节不能少,因为这样做也是为更好地了解“学情”.把握不好困惑,互动必然是平淡的、苍白的.
1.阅读指导.把一堂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变成具体问题,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包括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按要求看书,培养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2.重点、难点提示.围绕教材重点、难点为学生提供课外参考资料和理解要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重点,提示学生抓住解决难点的关键,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智能训练题.练习题要突出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达成三维目标),由浅入深,层层拔高,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真正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检查、强化与提高.
二、自然和谐导入
教师精心设计并组织好每堂课的导入,充分利用多媒体,精心制作课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开创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为整堂课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板书知识结构提纲(或大屏幕展示),强化纲要信号,突出知识结构.(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学生按着知识结构提纲并结合导学提纲,自主提出问题,积极主动获得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潜能和个性特长,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师生质疑、答疑讲授、小结
在学生充分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后,教师将学生在自学、讨论、展示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整理出共性的疑难问题,抓住时机有针对性地讲解釋疑,讲清知识间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对于重点知识,教师通过提问、补充讲解来强化落实.然后让学生小结本节课知识,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教师补充、概括、总结.
四、强化智能训练
在学生基本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先独立完成智能训练题,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根据各组实际,教师给予答题技巧方法的指导.深化智能训练是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并把知识内化成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学生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共同提高的关节环节.
导学式教学法通过以上五个环节,使学生真正做到听、说、读、写、问、思、议、疑、练、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导与学的有机统一.导学式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观察、读、听、说、写”五种方式体现出“学”,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依靠“听”单一方式获取知识信息的模式,形成了同一信息从“口、耳、眼、手、脑”等多渠道结合强烈刺激记忆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有效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实现了自主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情趣,开发了自己的智力,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导学式教学法,即变传统的“教”为“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它是对学生学习全过程,包括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导学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导为主线,学为主体,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渐进自主学习的方式.其源于“启发式”教学方法,但与“启发式”教学方法相比,其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思考、求知、探究、应用、创新,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其基本思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直接向学生转述知识,而是组织引导学生自学求知.它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把教师的职能重心从“授”转移到“导”上;把教学目标的重心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移到能力培养、智力开发上,它把教师在课堂上的职能行为界定为主要是“导”,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规范为主要是自学.这正好与新课程中教与学要求相吻合;教师从认知的权威到平等地参与课堂教学,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理论基础:该方式是在教师已经认识和掌握了教学规律的基础,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导学式”教学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教师“导”,学生“学”,“导”为主体,“学”为主线,把讲授、自学、讨论、谈话、练习等各种形式与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规律的.
导学式课堂教学程序:
一、精心设计导学提纲
有效自学是前提.教师展示自学提纲(目标、要求、方法、时间)—自学思考题(教材中可以找到、感知到的)—学生高效自学(动手、动脑)—教师巡视、答疑(最大限度发现学生中的的问题,及时补差)
首先,为师者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自学目标.目标的设定至少要注意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要具体,不能抽象,以学生一看就明白为度.二是要重基础.因为是自学,所以要以学业能自主达成为度,切不可人为地提高标准.三是小而少,小是指学习目标不要太大,太大就显得空洞;少是指目标不宜过多,要把重心放在知识和能力上,至于情感目标是融合在教学全过程之中的,是教师教学艺术上的问题,学生知晓与否是次要的,只要授课者对此有所把握,情感也就自然渗透到其中了,所谓“教育即影响”也就是这个道德理.
其次是自学内容的设定.有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预习内容应以“问题”形式出现,即让学生能够明白预习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有了具体问题,学生的预习才会有的放矢.但只有问题还是不行的,还要有具体的“方法提示”.这既是“导学”的一个重要体现所在,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唯长期辛苦的训练,才能成为使然;三是问题的设计更多的要关注基础,但也要有梯度,便于老师了解学情,知道哪些问题学生能自己解决,哪些问题学生自己解决不了.这也为下一步骤“师生互动”提供教学资源.第三是设计的问题不宜过多且要灵活.过多,大部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收不到预期的效果;过于死板,学生没了兴致,效果也不会很好.如学科不同,设计的内容也应各异.四是应该有个预习检验.检验的方式很多,千万不要认为检验就是“小型考试”,学科不同,检验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这需要老师们创造性地开展,但此环节不能少,因为这样做也是为更好地了解“学情”.把握不好困惑,互动必然是平淡的、苍白的.
1.阅读指导.把一堂课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变成具体问题,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包括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按要求看书,培养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2.重点、难点提示.围绕教材重点、难点为学生提供课外参考资料和理解要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重点,提示学生抓住解决难点的关键,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智能训练题.练习题要突出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达成三维目标),由浅入深,层层拔高,做到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真正实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检查、强化与提高.
二、自然和谐导入
教师精心设计并组织好每堂课的导入,充分利用多媒体,精心制作课件,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开创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为整堂课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板书知识结构提纲(或大屏幕展示),强化纲要信号,突出知识结构.(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学生按着知识结构提纲并结合导学提纲,自主提出问题,积极主动获得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潜能和个性特长,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师生质疑、答疑讲授、小结
在学生充分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后,教师将学生在自学、讨论、展示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整理出共性的疑难问题,抓住时机有针对性地讲解釋疑,讲清知识间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对于重点知识,教师通过提问、补充讲解来强化落实.然后让学生小结本节课知识,根据学生完成情况,教师补充、概括、总结.
四、强化智能训练
在学生基本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先独立完成智能训练题,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根据各组实际,教师给予答题技巧方法的指导.深化智能训练是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并把知识内化成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学生实现知识、能力、素质共同提高的关节环节.
导学式教学法通过以上五个环节,使学生真正做到听、说、读、写、问、思、议、疑、练、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真正实现导与学的有机统一.导学式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观察、读、听、说、写”五种方式体现出“学”,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依靠“听”单一方式获取知识信息的模式,形成了同一信息从“口、耳、眼、手、脑”等多渠道结合强烈刺激记忆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有效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实现了自主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情趣,开发了自己的智力,提高了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