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拥有归属感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twing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孩子能够感觉到自己是家庭里的重要一员,他就能自觉维护这个家,并经常为家做些有益的事情,他的行为往往具有建设性。如果他在家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感觉不到自己的重要性,他在家里自我感觉不好,就会产生卑微感。为了消除或者战胜卑微感,他就会用捣乱、破坏性行为来证明自己的重要性。
  归属感对孩子如此重要,那么,怎么才能给孩子归属感呢?请看下面五句话:
  第一句话:不要试图主宰孩子
  孩子因我们来到世界上,而不是为我们来到世界上,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更不是我们的附属品,孩子的人格和我们是平等的。对孩子来说,我们不是救世主,我们没有权力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孩子也不应成为我们实现愿望的工具。父母不要主宰孩子、支配孩子、控制孩子,而必须用民主的态度来对待孩子。澳大利亚心理学家莫瑞斯·博森说过:“孩子的反抗都来自卑微感,平等待人的父母不会有‘不听话的孩子’。”父母给予孩子民主和平等,孩子就会用民主和平等的态度来和父母沟通。
  第二句话:不要强行塑造孩子
  强行塑造孩子的父母是不明智的,力求把孩子改造成第二个自己的人也是愚蠢的。我们改变不了任何人,更改变不了孩子。我们面前只有一条光明大道:那就是父母要以高尚的品格,良好的教养影响孩子、感染孩子;用诸多美德和内在力量感化孩子、熏陶孩子。一句话,我们只有用爱的阳光雨露来滋养孩子,孩子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让孩子向着他的愿望发展,就好像给予一棵植物跟随阳光的自由。如果孩子能够从内心体会到对自己人生的主宰感,就会随之产生归属感。
  第三句话:尊重孩子的人格
  孩子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人,有自己的尊严,和我们一样需要尊重。尊重孩子包括以下内容:不拆孩子的信件,不偷看孩子的日记,不窃听孩子的电话,不调查孩子的异性朋友,不侵犯孩子的隐私权,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有自己的小天地,父母心灵不设防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父母尊重孩子,孩子就会尊重父母。在家庭里受到尊重的孩子,就会获得人格的归属感。
  第四句话:建立孩子的责任感
  父母要让孩子感到自己的重要性。比如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管理;让孩子分担部分家务劳动;给孩子委以重任,放手让孩子做事;家里的重大事情多和孩子商量;遇事多征求孩子的意见等等。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家里的重要一员,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在家里有不可或缺的位置。这样,就能唤起孩子主人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久而久之,孩子会对这个家负起责任来,也会对自己负起责任来。
  第五句话:善于和孩子共情
  不论孩子说的话多么不符合父母口味,做的事多么离经叛道,父母都不要抱怨和指责。孩子这么做,都有自己的理由,好多事情都在情理之中,只是我们不知道原因罢了。父母要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听孩子倾诉,鼓励孩子把理由讲出来。父母要善于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包括沮丧、委屈、痛苦、烦恼、急躁、愤怒等等。任凭孩子强词夺理、无理取闹,父母都不要急于制止、急于反驳、急于表态,要让孩子把话说完,让孩子把情绪释放出来。父母要认同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情绪,善于和孩子共情。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如果孩子的行为确需纠正,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再进行正确引导。这种共情,能够让孩子建立情感上的归属感。
  试想,一个在家庭中得到尊重、信任、欣赏、接纳,和父母如同挚友,与家庭休戚相关的孩子,能没有安全感、自豪感、归属感吗?同样,如果孩子在家庭里得到了归属感,当他走进社会时,就会轻而易举地融入到集体中,迅速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人生位置和精神坐标,得到集体的认同和接纳。
  (作者地址:重庆万州区袁家屯1号圣士豪庭B栋902室)
其他文献
大陆一位著名歌唱家之子性罪错引发我这个议题。  我们现在提出一个问题:某小姐和男友热恋,她非常爱男友,也相信男友非常爱她。当男友提出要求。要和她发生性关系时。她应不应该答应?各位的第一反应。恐怕是这种问题不会发生在亲子关系上面,因为子女不可能拿这种问题向父母请教。年轻人遇到这样的困惑,通常会问老师、问同学、问朋友,有的甚至任何人都不问。自己想想便做出决定;有的想都不想,高兴都来不及,就满口答应:更
期刊
内容提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社会的两大教育系统。家校合作是一种重要的育人合力,针对当前中小学家校合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吸取传统模式中的合理成分并与现代模式进行整合,试图探索一种通过制度及组织保障,专家协助,教师与家长联手,技术支持的家校合作新模式,实现传统与现代中小学家校合作模式的整合与创新。  关键词:家校合作;中小学;教育模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
期刊
人格也称个性,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原来主要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也会根据社会角色的不同来换面具,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现。面具后面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即真实的人格,它可能和外在的面具截然不同。  一般来说,人格是指人能力、气质、性格和动机、兴趣、理想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能作为权力、义务主体的
期刊
小学生需要老师或家长把好检查作业这一关,而如果失去有效的督查,那么孩子的学习能力就难以提高。掌握正确的督查方法,便于培养孩子仔细认真、独立思考的习惯。我的做法是:  1.孩子读一、二年级时,重点检查字迹是否写端正。做完作业时发现有不正确的地方,首先不要指出具体错误之处,而是说出大体范围,如“做得不错,但这个题有些不对的地方,你再看看。”或者在有问题的地方画上—个小圆圈,让孩子自己找出不正确的地方以
期刊
内容提要:情绪行为是一种常见的存在于智障儿的行为问题,这些不良的情绪严重影响了智障儿的日常行为和学习训练。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智障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家长和同伴,但家庭对智障儿的影响是心理发展的基础,对智障儿不良情绪行为的调整更需要家庭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共同配合。因此,我们课题组对有较明显情绪行为问题的智障儿通过查找原因、干预环境、合理教育等方法帮助智障儿矫正,寻找进行良好行为教育的一套行之有效的
期刊
湖北省枝江市仙女镇一男生考上湖北科技学院后,该男生妈妈谭女士担心儿子生活不能自理,竟给儿子备了30双袜子换洗,还约定一个月后她再去学校看儿子时,帮他洗这换下的30双袜子。据说,这样的做法,还是进行召开家庭会议后决定的。该事情一经媒体报道,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应当说,作为一位母亲,为孩子准备30双袜子体现了母爱的伟大,或许这种无微不至的关爱只会源自父母的爱,可是这种关爱背后又不得不发人深思。毕竟,
期刊
内容摘要:对小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是中国现阶段发展的必然要求,孝道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好的传承孝道品质,培养感恩意识。新时期小学生孝道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敬亲教育、尊长教育、感恩教育和爱心教育。  主题词:小学生;孝道教育;必要性;内容  一、新时期小学生孝道教育的必要性  (一)对小学生进行孝道教育是中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于孝道教育,学界
期刊
一位著名哲人说过:“一个人的命运就在他的性格中,一个人一生是否有所作为,是否幸福,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往往就是性格,而不是智力,但是一个人的习惯却塑造了命运。  儿子自嗷嗷待哺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快十九个年头了,由一个刚出生六斤二两瘦小子,成长为同济大学的本科生,从他接到录取通知的那一刻,我忽然感到全身的轻松,他解放了,我解脱了。回顾孩子的成长,作为父亲的我,真是感言万千。  作为一名教师,本人从事多年
期刊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和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否则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建立只是一句空话。  自己儿子性格比较内向,平时言语不多,但主观性又较强,比较执拗,他现正读高三。读高二时,一方面住在学校,几个星期才回家一次;另一方面正是叛逆的高峰期,学习成绩又不好,受于主客观原因,产生
期刊
灵应寺里的智勇大师是一位高僧,时常帮人解答疑难。这天,通往灵应寺的山路上,走着三个人,走在前面的是富翁,后面两人是他的儿子。富翁一心想将两个儿子培养成文武全才,可是大儿子只爱文字,不爱武功,每当学武功的时候,他就无精打采;而小儿子只爱武功,不爱文字,每当学文字的时候,他就蔫头耷脑。富翁不知如何是好,因此只好向智勇大师求助。  来到灵应寺,富翁开门见山说明来意。智勇大师听了颔首而笑,没有说出解决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