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的写作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272162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它容纳着许多梦想与渴望,承载着无数的心酸和眼泪。我坚持让我的学生每人每周写一篇周记,周记的范围、题材、文体不限,只要是学生感兴趣,想写的事,想说的话都可以写,字数一般300字以上。现在我越来越觉得写周记是较好的途径之一,它不仅能了解学生的思想,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世界上最感人的作品往往是作者的内心独白,一篇篇周记写下了青春的誓言,留下了青春的热情,录下了青春的思考,记下了青春的迷惘……
   有些同学写下了自己的远大理想:当一名探险家,登上地球之巅;做一名飞行员,穿越于祖国的蓝天之上;练成一名呼风唤雨的使者,让绿色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做一名铁臂英雄平息世界上所有的战火……我为他们喝彩,我为他们加油。有些同学写下了自己家庭的幸福:周末和父母一起爬山、野炊 ;逛商场,购惊喜;进馆子,品佳肴;去漂流,找勇敢。他们更多利用暑假长途旅行,观光祖国大好河山,欣赏祖国文明古迹,增强爱国情感。我为他们高兴,我为他们祝福。
   我利用周一下午第二课堂的时间进行评议,当场将所有同学的作文的编号随机抽出几个,然后大家对这几篇习作评议,评议可以从命题、选材、中心、遣词造句、修辞表达等方面有所选择地点评,强调同学习作中的优缺点,以发现、鼓励为主。凡是每次评议优胜者贴入班上“优秀作文选刊栏”,供大家学习。然后充分发挥同学们绘画、书法、电脑等特长,将这些习作经过一番加工,变得新颖,别致,收入班级“优秀习作集”中。每次评议,同学们争先恐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习作不足地方他们不断补充,修改,趋于完美,这样以来,同学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了。这种方式既是对学生写作训练的加强,又是对平时教师命题作文讲评的补充,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引起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积极的心里状态下逐步提高读写能力。在评议过程中由于学生思维不受限制,同学们写的内容就更多了,有时来自对生活的观察、领悟,有的受课文启示,有的还会受同学习作的启发,题目、选材丰富多彩,活泼新颖,又不失童趣。
   有了读课文而触发的灵感和同学习作的启发,同学们不断创造出好的习作,即使是同一主题的几篇文章,他们也会变换着不同的内容,不断有新鲜的感觉,不会厌倦,不会没话说。在评议过程中,同学们从表扬中得到成就感,从不足中深感不完美的遗憾。成就感成了他们习作的信心,遗憾却促使他们产生新的习作愿望,每次的一点成功,他们都会视如珍宝,让它成为自己今后习作中的闪光点。
   当然,关于周记的评议活动我还尝试着放在每堂语文课之前,每次一篇,原文采用投影仪展示,评议时间不超过六分钟。因为同学们喜欢口头表达,兴趣大,这样也能为这堂语文课拉开一个漂亮的序幕,同学们期盼某个同学的“亮相”,等待着又一个精彩的“表演”,大家会为某同学的一个别具匠心的命题得意、拍手,也会为某同学独具慧眼的选材惊叹、叫绝。当时也有为自己考虑不周而遗憾,于是老师借此东风引入课文,不管是“有心栽花”还是“无心插柳”总能“水到渠成”。但学生在评议时,老师决不先入为主,也不放任自流,在学生评议时,老师除了认真听外,还应充分利用态势语表示注意,赞许,提示等,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最后老师只言片语的小结是非常重要的,它往往能刺激学生的成就心里,激励学生继续学习,完成本课时学习的关键。
   教学观念的更新,应在教学具体操作中得以体现,坚持周记习作不但会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激发其学习兴趣,帮助树立学习信心,形成学习活力,提高习作能力。同时也能走进学生心里,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为他们祝福,为他们解忧,让他们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平常生活中得以体现,让做人的信念在做人的历程中继续锤炼。
其他文献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所一直坚持的“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彻底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机会和条件,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从中国的官制史上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但到
期刊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华夏文明灿烂的长卷中,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仅唐一代,就有奔放飘逸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通俗平易的白居易,清新俊拔的杜牧,奇诡险怪的李贺,绮丽精工的李商隐,等等。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史精魂的心曲,成为传承民族灵魂的载体。   一首好的诗歌,能增进人的见识,熏陶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境,提高人的文
期刊
一、困惑思索   作文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是这出“戏”却往往很难演得精彩。绝大多数学生都厌烦写作文,一听说教师布置写作文就头疼,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还能勉强应付,否则就随便拼凑一篇了事。到最后,作文教学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成了“看戏”的观众,没有了参与的热情。   二、灵感火花   每年组织学生参加运动会,学生对个人参赛没多大的热情,但每到以班为单位的20x20男女混
期刊
如何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呢?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经验告诉人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唱好“四步曲”,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在作文教学上出实效。   一、体验真生活,以小见大导作文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脱离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但现实情况是学生作文缺少“真生活”,一味的虚构“假”“大”“空”。这样的作文写多了,一提作文学生就“头痛”
期刊
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工具课,语文教学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让学生学会做人,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爱生是教师之本   爱是教育的基础,是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在教育实践中我真切地体会到:老师真诚的爱,一句表扬、一个微笑、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手势和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对学生产生明显的教育作用,能够促进学生智力情感、个性的健
期刊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一定发展的教学策略。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的艺术就在于能够创设恰当的情境。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堂,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呢?   一、创设导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俗话说:
期刊
为了“打造幸福文化,创建高效课堂”,我校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本次教学改革以“导学案”为载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增进教学效果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也实行了“五步教学法”,运用这种教学法两年以来,确实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但是也有不足的方面,下面我就导学案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导学案的优势 
期刊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首先要有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的勇气。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总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在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   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主阵地。因此教师应树立以生为
期刊
作文教学在初中教学中占据着突出位置,作文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总体成效。然而,不少执教者由于未能准确把握教学过程中施教对象的心理特征,加之教学方法操作失当,因而尽管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苦心耕耘,多方尝试,但仍感收效甚微。作文教学无形中成了语文教改的一大难点和焦点。本文拟结合笔者多年的写作教学经验,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影响初中作文教学效能的种种心理因素进行一番剖析。   (一)作文训练中负性
期刊
长征,地球上的红飘带。   这个飘带曾经映红了山川,照亮了心灵,但是时至今日,学生却无法真正感受到“红”的力量,无法理解长征的真正内涵。   在讲《七律 长征》时,学生说不出赤水如何四渡,金沙江如何巧渡;在讲《老山界》时,学生不理解“少数民族的误解”;在讲《长征剧本》时,面对长征路上发生的一幕幕故事、一场场战役、一桩桩事件,更是知之甚少。   那么,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长征,融自己于那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