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校从2016年开始建设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整本书阅读体系,借助线上阅读平台,从书目建设到阅读活动再到阅读评价,建构一套完整而开放的阅读体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素养,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增长。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整本书;阅读体系;建构
早在1941年,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主张。现今,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如何建构整本书阅读的体系,我们从2016年开始,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学习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语文教材由于自身的单一性和散泛性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孩子成长的需要。但是整本书阅读由于阅读时间、阅读行为和阅读效果的不可控,而逐渐边缘化,在语文教学中似乎可有可无:阅读书目大多囿于教材推荐篇目;阅读活动缺少合理有序的组织和安排;过于重视阅读考试,缺乏有效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过于看重考试成绩,忽视阅读对孩子未来的影响,不愿意让孩子花更多的时间进行整本书的阅读。
因此,为保障持续、有效地推进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体系的建设显得尤为必要。
我们非常清楚,整本书的阅读仅靠课堂,或者仅靠一两次的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整本书阅读的行为主要发生在课外,师生、生生的阅读交流也要延伸到课外。
那如何有效监控阅读活动呢?
我校是广东省信息技术示范校,学生均配备平板电脑,和联通合作实现5G全覆盖,为了无缝对接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混合式学习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选择。
什么是混合式学习?“所谓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混合式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学习模式、学习环境、学习策略的多重组合。运用混合式学习模式进行整本书阅读,不只是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和探讨,而是将阅读延展到家庭、学校等空间,灵活采用线上、线下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阅读、课堂学习、在线互动等形式,形成完整的整本书阅读课程。
混合式学习下的整本书阅读体系能整合资源,建设高质量的整本书阅读课程,保证阅读书目的经典和适切性,有效地监控阅读行为,驱动阅读走向深入,促进阅读评价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整本书阅读体系的建构
我校以创造教育为核心理念,建构“阅读书目-阅读活动-阅读评价”这样独立而又开放的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整本书阅读体系。阅读书目解决我们读什么的问题,阅读活动解决我们怎么读的问题,而阅读评价解决我们读得如何的问题。每一个子项目都是一個开放的系统,彼此关联,互相促进。
(一)整本书阅读书目的建设
选择什么样的书籍给孩子们读,直接关系着阅读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书目的选择一是要经典,要把最经典、最美好、最优秀的书籍带给孩子,让他们在成长最敏感的时期遇到好书。二是要适合学生的年龄段,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书,学生可以从中寻找到“自我”,还能从他人的经历中体验到生命的成长。但选的书又不能过于浅显,学生需要嚼一嚼才能读懂。三是以小说为主,兼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其他优秀读物,让学生获得全面的营养。整本书阅读书目包括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必读书目以教材推荐书目为主。推荐书目我们精选了150多本书,让孩子们通过在线调查问卷自主挑选,各年级学生接受程度最高的两本则列为该年级的推荐书目。从七年级到九年级上学期,分为二、四、六、八、十级,必读和推荐共三十本书,是生生共读书目。
(二)整本书阅读的活动创设
根据调查研究,影响学生阅读质量和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其中最主要的是缺少阅读规划,缺乏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指导和学生缺乏阅读兴趣。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来创设与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
我们把整本书阅读活动分为读的活动和写的活动,读的活动分为课堂阅读活动和课外阅读活动,写的活动分为探究性写的活动和创造性写的活动。
1.构建阅读课程,保证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推进和真正实施。课内学习,各备课组通过整本书课前导读、课中导读和课后分享,形成整本书阅读课程。读前导读重视激趣与猜读,读中导读重视分享与建构,读后分享重视梳理与探究。课外利用在线阅读平台,组织学生学习优秀的线上阅读课程,在线帮助学生规划阅读计划,指导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引领学生进行阅读探究。通过线上阅读打卡,实施阅读监控,测量阅读速度和把控阅读进程,把学生从短时间的兴趣提升到长久的注意,让学生在阅读探究中获得个人体验与发现。
2.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我们举办读书节、创客节,开展各类课外阅读活动。如开展“我和父母同读一本书”“学子讲堂”“专家讲堂”“经典诵读”等活动,既有优秀学子的示范引领,又有专家的科学指导,阅读活动立体化、多样化。
阅读活动还需要“写”的活动的延展,把对整本书的思考、理解与探究通过写的方式展现出来。如“我与父母同读一本书”活动中,父母与孩子共读一读书,或综合述评,或主题探微,写成读后感进行展示交流。在创客节上,学生在阅读大量现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三行诗创作,选出三行诗优秀作品配图作画,用明信片、绢扇、工艺布袋等方式展示出来。无论是读的活动还是写的活动,我们均通过“松实语文”公众号推出相关活动图片或学生作品,进行线上展示,邀请学生和家长在线投票,选出大家最喜欢的作品,颁给“最具人气奖”,巩固活动成果,激励学生阅读和写作。
在整本书阅读的推进过程中,教师通过线上平台把整本书按照探究专题分解成若干阅读项目,布置在线学习任务,鼓励在线答疑和互动讨论,保证交流学习的质量,探究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我们通过线上平台有效监控学生阅读行为,指导阅读路径,把控阅读进度,把线上和线下活动进行无缝对接,驱动学生走向整本书的深度学习。 (三)整本书阅读评价的实施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评价的总体要求是:“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和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阅读面与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课标中特别强调了阅读评价应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阅读方法、阅读面和阅读量。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我们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来测量整本书阅读的效果,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成绩按4:6的比例,以等级评价和分数评价的方式分别呈现,最后累加成学生整本书阅读学习的总分。
1.过程性评价。主要通过线上阅读平台,对学生的专题讨论发言、思维导图展示和阅读速度、阅读进度等进行综合评定,每一项分成A、B、C三类给分。
[评价选项 A(10-8分) B(7-5分) C(4-0分) 专题研讨 积极主动参与发言,有自己独特的阅读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并进行佐证。 能主动参与发言,发表自己观点,对他人观点进行有效评价。 极少主动发言,缺少自己的观点,评价他人观点缺少有效论据。 思维导图 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创造性地展示自己对整本书内容的重构。 内容具体,能选定角度梳理整本书的情节、人物、艺术特色等。 内容简单,只完成整本书的基本框架,缺少有效的组织和表达。 阅读速度 ≥800字/每分钟 ≥500字/每分钟 ≤300字/每分钟 阅读进度 ≥进度规划3天 按进度规划完成 ≤进度规划3天 ]
2.终结性评价。通过阅读考级进行终结性评价。我们从七年级到九年级上学期分成对应的二、四、六、八、十级,每完成考级任务并合格的,给予相应的等级证书。阅读考级的题目全部以选择题的方式呈现,题库征集学生出的题目,入库题目由老师审定。学生参与题库建设,提高了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积极性,也强化、巩固了阅读成果。
为了让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指导性,我们根据SOLO分类理论(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基于认知发展基本阶段,把学生作答划分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扩展结构。我们把前结构与单点结构列为简易题型,多点结构列为中等题型,关联结构和抽象擴展结构列为较难题型,难中易题目数量按2:4:4的比例,设置阅读考级梯度。我们直接在阅读平台线上测试,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生成数据统计图和雷达图,检测学生有没有读、读到什么程度。阅读平台生成大数据反映了学生阅读的情况,又反过来推动阅读书目的建设、活动的开展。
从2016到2018年,经过一届学生完整三年的跟踪观测,我们积累了翔实的数据。学校阅读气氛更加浓郁,图书馆的借阅率从2016年的27%上升到2018年的65%,借阅人数由2016年的1367人次上升到2018年的3875人次;这一届学生的评测成绩、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和标准差,2018年相比2016年有明显进步(见下图),带动了学生的语文学习,2018年我校语文学科单科平均分在中考中名列全市前茅。
三、结语
我校从2016年开始建设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整本书阅读体系,借助线上阅读平台,从书目建设、阅读活动到阅读评价,建构一套完整而开放的阅读体系,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素养,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得到社会和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阅读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如何让阅读课程更规范,让阅读活动更立体,让阅读评价更科学,这是我们接下来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整本书;阅读体系;建构
早在1941年,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主张。现今,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如何建构整本书阅读的体系,我们从2016年开始,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学习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语文教材由于自身的单一性和散泛性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孩子成长的需要。但是整本书阅读由于阅读时间、阅读行为和阅读效果的不可控,而逐渐边缘化,在语文教学中似乎可有可无:阅读书目大多囿于教材推荐篇目;阅读活动缺少合理有序的组织和安排;过于重视阅读考试,缺乏有效的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过于看重考试成绩,忽视阅读对孩子未来的影响,不愿意让孩子花更多的时间进行整本书的阅读。
因此,为保障持续、有效地推进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体系的建设显得尤为必要。
我们非常清楚,整本书的阅读仅靠课堂,或者仅靠一两次的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整本书阅读的行为主要发生在课外,师生、生生的阅读交流也要延伸到课外。
那如何有效监控阅读活动呢?
我校是广东省信息技术示范校,学生均配备平板电脑,和联通合作实现5G全覆盖,为了无缝对接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混合式学习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合理选择。
什么是混合式学习?“所谓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混合式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学习模式、学习环境、学习策略的多重组合。运用混合式学习模式进行整本书阅读,不只是在课堂上进行阅读和探讨,而是将阅读延展到家庭、学校等空间,灵活采用线上、线下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阅读、课堂学习、在线互动等形式,形成完整的整本书阅读课程。
混合式学习下的整本书阅读体系能整合资源,建设高质量的整本书阅读课程,保证阅读书目的经典和适切性,有效地监控阅读行为,驱动阅读走向深入,促进阅读评价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整本书阅读体系的建构
我校以创造教育为核心理念,建构“阅读书目-阅读活动-阅读评价”这样独立而又开放的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整本书阅读体系。阅读书目解决我们读什么的问题,阅读活动解决我们怎么读的问题,而阅读评价解决我们读得如何的问题。每一个子项目都是一個开放的系统,彼此关联,互相促进。
(一)整本书阅读书目的建设
选择什么样的书籍给孩子们读,直接关系着阅读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书目的选择一是要经典,要把最经典、最美好、最优秀的书籍带给孩子,让他们在成长最敏感的时期遇到好书。二是要适合学生的年龄段,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书,学生可以从中寻找到“自我”,还能从他人的经历中体验到生命的成长。但选的书又不能过于浅显,学生需要嚼一嚼才能读懂。三是以小说为主,兼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方面的其他优秀读物,让学生获得全面的营养。整本书阅读书目包括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必读书目以教材推荐书目为主。推荐书目我们精选了150多本书,让孩子们通过在线调查问卷自主挑选,各年级学生接受程度最高的两本则列为该年级的推荐书目。从七年级到九年级上学期,分为二、四、六、八、十级,必读和推荐共三十本书,是生生共读书目。
(二)整本书阅读的活动创设
根据调查研究,影响学生阅读质量和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其中最主要的是缺少阅读规划,缺乏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指导和学生缺乏阅读兴趣。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来创设与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
我们把整本书阅读活动分为读的活动和写的活动,读的活动分为课堂阅读活动和课外阅读活动,写的活动分为探究性写的活动和创造性写的活动。
1.构建阅读课程,保证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推进和真正实施。课内学习,各备课组通过整本书课前导读、课中导读和课后分享,形成整本书阅读课程。读前导读重视激趣与猜读,读中导读重视分享与建构,读后分享重视梳理与探究。课外利用在线阅读平台,组织学生学习优秀的线上阅读课程,在线帮助学生规划阅读计划,指导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引领学生进行阅读探究。通过线上阅读打卡,实施阅读监控,测量阅读速度和把控阅读进程,把学生从短时间的兴趣提升到长久的注意,让学生在阅读探究中获得个人体验与发现。
2.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我们举办读书节、创客节,开展各类课外阅读活动。如开展“我和父母同读一本书”“学子讲堂”“专家讲堂”“经典诵读”等活动,既有优秀学子的示范引领,又有专家的科学指导,阅读活动立体化、多样化。
阅读活动还需要“写”的活动的延展,把对整本书的思考、理解与探究通过写的方式展现出来。如“我与父母同读一本书”活动中,父母与孩子共读一读书,或综合述评,或主题探微,写成读后感进行展示交流。在创客节上,学生在阅读大量现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三行诗创作,选出三行诗优秀作品配图作画,用明信片、绢扇、工艺布袋等方式展示出来。无论是读的活动还是写的活动,我们均通过“松实语文”公众号推出相关活动图片或学生作品,进行线上展示,邀请学生和家长在线投票,选出大家最喜欢的作品,颁给“最具人气奖”,巩固活动成果,激励学生阅读和写作。
在整本书阅读的推进过程中,教师通过线上平台把整本书按照探究专题分解成若干阅读项目,布置在线学习任务,鼓励在线答疑和互动讨论,保证交流学习的质量,探究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我们通过线上平台有效监控学生阅读行为,指导阅读路径,把控阅读进度,把线上和线下活动进行无缝对接,驱动学生走向整本书的深度学习。 (三)整本书阅读评价的实施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评价的总体要求是:“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和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阅读面与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课标中特别强调了阅读评价应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阅读方法、阅读面和阅读量。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我们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来测量整本书阅读的效果,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成绩按4:6的比例,以等级评价和分数评价的方式分别呈现,最后累加成学生整本书阅读学习的总分。
1.过程性评价。主要通过线上阅读平台,对学生的专题讨论发言、思维导图展示和阅读速度、阅读进度等进行综合评定,每一项分成A、B、C三类给分。
[评价选项 A(10-8分) B(7-5分) C(4-0分) 专题研讨 积极主动参与发言,有自己独特的阅读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并进行佐证。 能主动参与发言,发表自己观点,对他人观点进行有效评价。 极少主动发言,缺少自己的观点,评价他人观点缺少有效论据。 思维导图 图文并茂,形式多样,创造性地展示自己对整本书内容的重构。 内容具体,能选定角度梳理整本书的情节、人物、艺术特色等。 内容简单,只完成整本书的基本框架,缺少有效的组织和表达。 阅读速度 ≥800字/每分钟 ≥500字/每分钟 ≤300字/每分钟 阅读进度 ≥进度规划3天 按进度规划完成 ≤进度规划3天 ]
2.终结性评价。通过阅读考级进行终结性评价。我们从七年级到九年级上学期分成对应的二、四、六、八、十级,每完成考级任务并合格的,给予相应的等级证书。阅读考级的题目全部以选择题的方式呈现,题库征集学生出的题目,入库题目由老师审定。学生参与题库建设,提高了学生整本书阅读的积极性,也强化、巩固了阅读成果。
为了让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指导性,我们根据SOLO分类理论(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基于认知发展基本阶段,把学生作答划分为五个层次:前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和抽象扩展结构。我们把前结构与单点结构列为简易题型,多点结构列为中等题型,关联结构和抽象擴展结构列为较难题型,难中易题目数量按2:4:4的比例,设置阅读考级梯度。我们直接在阅读平台线上测试,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生成数据统计图和雷达图,检测学生有没有读、读到什么程度。阅读平台生成大数据反映了学生阅读的情况,又反过来推动阅读书目的建设、活动的开展。
从2016到2018年,经过一届学生完整三年的跟踪观测,我们积累了翔实的数据。学校阅读气氛更加浓郁,图书馆的借阅率从2016年的27%上升到2018年的65%,借阅人数由2016年的1367人次上升到2018年的3875人次;这一届学生的评测成绩、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和标准差,2018年相比2016年有明显进步(见下图),带动了学生的语文学习,2018年我校语文学科单科平均分在中考中名列全市前茅。
三、结语
我校从2016年开始建设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整本书阅读体系,借助线上阅读平台,从书目建设、阅读活动到阅读评价,建构一套完整而开放的阅读体系,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素养,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得到社会和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阅读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如何让阅读课程更规范,让阅读活动更立体,让阅读评价更科学,这是我们接下来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