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2
摘 要 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学校体育教材中篮球方面关于行进间投篮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学校体育各个阶段的教材对行进间投篮的表述几乎都无差别,教法的选择也几近雷同。针对大学的实际以及为促进该项技术的发展,对现行的一些高校体育教材进行反思,以期今后面世的新教材能够更加新颖别致,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 高校体育 行进间投篮 教材 教法
一、前言
行进间投篮是篮球比赛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投篮得分方法,在篮球教学中,行进间投篮都是作为重点来进行练习。纵观大学、中学、小学的体育教材及教法,在对行进间投篮这一动作进行语言表述时,几乎都是雷同的模式,即都特别强调以右手为例这一关键点,这虽然完全符合篮球的教学规律,但是,在现行的大部分大学体育教材中仍以此特例来对该动作进行语言表述,对于当今时代的大学生来讲,他们思维的活跃以及对新事物的敏感,让现行的大学体育教材中行进间投篮这一动作的语言表述与他们的水平层次显得很不匹配。对于篮球运动的发展规律来讲,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其前进的速度。
篮球运动虽然具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但应根据对象来采用针对性的语言表述及恰当的动作演示,才能推动篮球运动的发展,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进行探究性学习,尤其大学阶段更应如此。大家不妨反思一下,在高校体育教材的编写及教法的实践方面作一些大胆的尝试及突破,不求标新立异的辉煌与夺目,但求有万象更新的气息与实效。
二、教材的反思与突破
(一)反思
笔者查阅了近30年来的大部分体育教材,教材中关于行进间投篮这一动作的语言表述,几乎都是强调“以右手投篮为例”,而且从小学体育教材到大学体育教材都如此千篇一律,有必要吗?合适吗?我们那么多的专家主编对这个问题没有反思一下吗!如果反思了都不能改变,就说明我们小学生对语言表述的理解能力达到了大学生的水平,或者是大学生对语言表述的理解能力与小学生的差异不明显。如果反思了都不想做出改变,哪怕是一点点,就说明这一类专家主编有点懒,或者说有点名不副实。无论怎样,都不利益中国教育的发展。
笔者认为,对于大学生而言,大部分已经具备了严密的推理及逻辑思维能力,对概念只要理解其本质,就应该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甚至融会贯通的境界,如果达不到,我们希望达到,想办法使他们达到。这是高校体育教材的编写者及高校体育教师的共同使命。
(二)突破
所谓突破,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出改变或创新。对于行进间投篮的语言表述,我们只要抓住概念的本质来进行表述即可。那么,行进间投篮的本质是什么呢?不言而喻,肯定是脚步动作,也称作“步法”。在大学教材中再用如此表述,即“以右手投篮为例。右脚跨出一大步的同时接球,接着左脚跨出一小步并用力蹬地起跳,通过指端将球投出。”这样的表述未免也太小看咋们的大学生了。篮球规则对“步法”有明确的规定:“25.2.2对在场上控制了活球并已确立中枢脚的队员的带球行进:——传球或投篮,队员可跳起中枢脚并一脚或双脚同时落地。但一脚或双脚抬起后在球出手之前任一脚不得落回地面。[1]”只要符合此规则的要求,那么,就没有必要再去强调以哪支手为例,再则,在步法合理的前提下,更应鼓励大学生根据临场情况来恰当地选择采用哪支手投篮。
因为篮球规则对行进间投篮只对脚步动作有限制,而对投篮手法则无限制,这与行进间投篮的本质也是吻合的。而对脚步动作的要求,对双脚也都没有先后顺序的限制。所以,先迈出哪只脚都可以作为中枢脚,左手单手、右手单手、双手都可以完成投篮动作。我想,我们在编写高校体育教材的过程中,就应紧紧扣住事物的本质来表述,少一些特定的限制,抓住关键点即可。这样可以让大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想象更加丰富,自我发挥的空间更大,以这样的思路来编写的教材会更加与时俱进。
三、教法的反思与突破
(一)反思
通过观察与访谈,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行进间投篮的教学中,仍然采取比较传统的教法。即“讲解——示范”或“示范——讲解”,然后,学生按教师安排的方法进行练习,教师再纠错、指导等等。我想,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大学生,行进间投篮对他们中的大部分来讲已经是家常便饭。因为从中小学的体育教材及教学实践来看,行进间投篮都是篮球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到了大学阶段已经是经过了千锤百炼,应该是具备了自我展示的功力。作为大学教师,我们是否反思过,承袭传统对学生的利与弊。如果弊大于利,就大胆做出一些改革的尝试,只要改革的结果对学生产生的实效是利大于弊,改革就是成功的。对学生有利的事,就要放心大胆的去做。
(二)突破
突破就是要求我们在紧紧扣住合法的脚步动作这一行进间投篮的本质以后,可以得到千变万化,层出不穷的动作表现。从投篮手法上来分,有上手投篮,低手投篮,在这一层面内,又有单手、双手的区别。从身体与篮板的相对关系及手指控球的方法来分,有勾手投篮、反手投篮等。从步法的变化方面来看,又有方向变化、大小变化、快慢变化等。从手法变化方面来看,又有出手角度变化、拨球旋转变化、抛物线高低及入篮角大小的变化等。多样化的步法及复杂而又细腻的手法相互配合,如果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排列组合,那么得出的结果,肯定就是眼花缭乱的行进间投篮。
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循循善诱,挖掘学生潜能,激励学生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尝试步法及手法的随机组合,以体现动作的新颖性,同时展示自我的独创性。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大学生激情四射地把行进间投篮学精学透。
三、结语
对于体育教材的编写,既要考虑系统性,又要注意阶段性。客观来讲,中小学阶段注重基础性和普及性,大学阶段强调独特性和开创性,故而,在教材编写方面的确应该体现出差别。针对大学生,要巩固提高行进间投篮技术,只要抓住了脚步动作中“中枢脚”这一关键点,不断变幻步法和手法,我们就能在教学及训练中高质高效地完成行进间投篮的操作和实践。同时,在深刻理解行进间投篮本质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地进行思维的延伸,把行进间投篮这一技术动作练得更灵活,用得更出彩。
参考文献:
[1] 中国篮球协会审定.篮球规则[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48,49.
摘 要 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学校体育教材中篮球方面关于行进间投篮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学校体育各个阶段的教材对行进间投篮的表述几乎都无差别,教法的选择也几近雷同。针对大学的实际以及为促进该项技术的发展,对现行的一些高校体育教材进行反思,以期今后面世的新教材能够更加新颖别致,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 高校体育 行进间投篮 教材 教法
一、前言
行进间投篮是篮球比赛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投篮得分方法,在篮球教学中,行进间投篮都是作为重点来进行练习。纵观大学、中学、小学的体育教材及教法,在对行进间投篮这一动作进行语言表述时,几乎都是雷同的模式,即都特别强调以右手为例这一关键点,这虽然完全符合篮球的教学规律,但是,在现行的大部分大学体育教材中仍以此特例来对该动作进行语言表述,对于当今时代的大学生来讲,他们思维的活跃以及对新事物的敏感,让现行的大学体育教材中行进间投篮这一动作的语言表述与他们的水平层次显得很不匹配。对于篮球运动的发展规律来讲,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其前进的速度。
篮球运动虽然具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但应根据对象来采用针对性的语言表述及恰当的动作演示,才能推动篮球运动的发展,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进行探究性学习,尤其大学阶段更应如此。大家不妨反思一下,在高校体育教材的编写及教法的实践方面作一些大胆的尝试及突破,不求标新立异的辉煌与夺目,但求有万象更新的气息与实效。
二、教材的反思与突破
(一)反思
笔者查阅了近30年来的大部分体育教材,教材中关于行进间投篮这一动作的语言表述,几乎都是强调“以右手投篮为例”,而且从小学体育教材到大学体育教材都如此千篇一律,有必要吗?合适吗?我们那么多的专家主编对这个问题没有反思一下吗!如果反思了都不能改变,就说明我们小学生对语言表述的理解能力达到了大学生的水平,或者是大学生对语言表述的理解能力与小学生的差异不明显。如果反思了都不想做出改变,哪怕是一点点,就说明这一类专家主编有点懒,或者说有点名不副实。无论怎样,都不利益中国教育的发展。
笔者认为,对于大学生而言,大部分已经具备了严密的推理及逻辑思维能力,对概念只要理解其本质,就应该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甚至融会贯通的境界,如果达不到,我们希望达到,想办法使他们达到。这是高校体育教材的编写者及高校体育教师的共同使命。
(二)突破
所谓突破,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出改变或创新。对于行进间投篮的语言表述,我们只要抓住概念的本质来进行表述即可。那么,行进间投篮的本质是什么呢?不言而喻,肯定是脚步动作,也称作“步法”。在大学教材中再用如此表述,即“以右手投篮为例。右脚跨出一大步的同时接球,接着左脚跨出一小步并用力蹬地起跳,通过指端将球投出。”这样的表述未免也太小看咋们的大学生了。篮球规则对“步法”有明确的规定:“25.2.2对在场上控制了活球并已确立中枢脚的队员的带球行进:——传球或投篮,队员可跳起中枢脚并一脚或双脚同时落地。但一脚或双脚抬起后在球出手之前任一脚不得落回地面。[1]”只要符合此规则的要求,那么,就没有必要再去强调以哪支手为例,再则,在步法合理的前提下,更应鼓励大学生根据临场情况来恰当地选择采用哪支手投篮。
因为篮球规则对行进间投篮只对脚步动作有限制,而对投篮手法则无限制,这与行进间投篮的本质也是吻合的。而对脚步动作的要求,对双脚也都没有先后顺序的限制。所以,先迈出哪只脚都可以作为中枢脚,左手单手、右手单手、双手都可以完成投篮动作。我想,我们在编写高校体育教材的过程中,就应紧紧扣住事物的本质来表述,少一些特定的限制,抓住关键点即可。这样可以让大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想象更加丰富,自我发挥的空间更大,以这样的思路来编写的教材会更加与时俱进。
三、教法的反思与突破
(一)反思
通过观察与访谈,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在对大学生进行行进间投篮的教学中,仍然采取比较传统的教法。即“讲解——示范”或“示范——讲解”,然后,学生按教师安排的方法进行练习,教师再纠错、指导等等。我想,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大学生,行进间投篮对他们中的大部分来讲已经是家常便饭。因为从中小学的体育教材及教学实践来看,行进间投篮都是篮球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到了大学阶段已经是经过了千锤百炼,应该是具备了自我展示的功力。作为大学教师,我们是否反思过,承袭传统对学生的利与弊。如果弊大于利,就大胆做出一些改革的尝试,只要改革的结果对学生产生的实效是利大于弊,改革就是成功的。对学生有利的事,就要放心大胆的去做。
(二)突破
突破就是要求我们在紧紧扣住合法的脚步动作这一行进间投篮的本质以后,可以得到千变万化,层出不穷的动作表现。从投篮手法上来分,有上手投篮,低手投篮,在这一层面内,又有单手、双手的区别。从身体与篮板的相对关系及手指控球的方法来分,有勾手投篮、反手投篮等。从步法的变化方面来看,又有方向变化、大小变化、快慢变化等。从手法变化方面来看,又有出手角度变化、拨球旋转变化、抛物线高低及入篮角大小的变化等。多样化的步法及复杂而又细腻的手法相互配合,如果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排列组合,那么得出的结果,肯定就是眼花缭乱的行进间投篮。
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循循善诱,挖掘学生潜能,激励学生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尝试步法及手法的随机组合,以体现动作的新颖性,同时展示自我的独创性。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大学生激情四射地把行进间投篮学精学透。
三、结语
对于体育教材的编写,既要考虑系统性,又要注意阶段性。客观来讲,中小学阶段注重基础性和普及性,大学阶段强调独特性和开创性,故而,在教材编写方面的确应该体现出差别。针对大学生,要巩固提高行进间投篮技术,只要抓住了脚步动作中“中枢脚”这一关键点,不断变幻步法和手法,我们就能在教学及训练中高质高效地完成行进间投篮的操作和实践。同时,在深刻理解行进间投篮本质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地进行思维的延伸,把行进间投篮这一技术动作练得更灵活,用得更出彩。
参考文献:
[1] 中国篮球协会审定.篮球规则[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