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电力系统基础”课程改革中的应用初探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arab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传统教育中,“电力系统基础”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在此现状下,探讨了运用任务驱动法对“电力系统基础”课程进行改革的具体实践。
  关键词:电力系统基础;任务驱动法;高职教育
  作者简介:汤石敏(1984-),女,湖南长沙人,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助教。(湖南 长沙 41013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8-0079-02
  
   “电力系统基础”课程是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基础理论知识较多,又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该课程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了解掌握电力专业学科的动态以及对电力相关专业课程的进一步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以及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故障运行时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
  一、“电力系统基础”课程现状
  高职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对其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职业能力训练是专业培养目标的重心。但是,“电力系统基础”课程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很强,以“潮流计算—故障计算—稳定计算”的三大计算为主线索,涉及到的知识点分布分散、范围广、各部分关联性不大,枯燥且不易掌握,目前教学一般都在教室进行,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并且计算部分繁琐、计算量大,学生沉醉于计算却不知道计算的作用是什么,与现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要求不吻合。
  二、“电力系统基础”课程改革设计
  1.设计思路
  针对课程现状,本文对“电力系统基础”课程改革提出基本的思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根据课程内容主要围绕电力系统工程设计和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将工程实际与教学要求紧密结合,课程要求和设计项目基本内容与工程实际要求一致,引导和启发学生对照工程项目的设计和运行要求,学习课程的相关知识。
  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主动建构学习的意义和自己在企业的职业活动中的社会身份。[1]
  2.教学内容
  通过对电力行业的调研及行业分析,对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相关的专业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进行分析,确定教学主线任务为“电网规划设计”,除此之外还涉及发电厂、变电站工程设计的内容和电力系统运行管理方面的相关引导及教学组织。按照课程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分解,每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则要求学生完成“电网规划设计”的一部分相关内容,在课程教学全部完成后整理形成“电网规划设计”课程设计报告。该任务贯穿教学始终,学生在分析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电力系统的知识结构。任务及课程内容分解如表1所示。
  基于绝大多数高职学生毕业后是到电力系统及相关单位基层第一线工作的定位,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应结合现场实际,在教授知识的环节中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在教学内容上强调针对性。对过深、过繁并且对后续学习作用不大以及工作后用不到的理论进行删减,简化部分复杂的理论推导。[2]
  3.学习目标
  “电力系统基础”课程的学习目标分为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两大类,其中能力目标又包括职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以子任务四为例说明,如表2所示。
  4.教学实施
  “电力系统基础”课程改革运用任务驱动法,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每个任务按设立目标、制订计划、分析与决策、检查完善、总结评价五大步骤完成,现以子任务一为例予以说明。
  设立目标阶段首先由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电厂、变电所的地理位置,变电所负荷量、负荷类型等数据进行电网接线设计。明确本任务完成后学生应对电力系统有基本认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合适的电网接线方案。同时能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制定计划阶段首先由教师介绍电力系统、电力网的组成及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及要求,系统接线方式的分类、各自特点、适用场合,系统各设备电压等级的确定原则等完成该任务所需的基础知识。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分工,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查找资料,每组运用教师教授的基础知识初步设计出三种电网接线设计方案待选。
  分析决策阶段各组小组间讨论,对拟定的三个初步方案从多方面进行可靠性、经济性等综合比较,确定最终电网接线方案。
  检查完善阶段,小组总结分析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师的协助下查漏补缺。
  总结评价阶段,小组代表汇报分析结论、阐述理由、展示设计成果、上交设计说明书和电气接线图。全体师生展开讨论,教师审查成果后总结、点评。
  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引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
  5.考核方案
  任务驱动法注重在任务进行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运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予以评价。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与比例如表3所示。
  三、教学效果
  任务驱动式教学在“电力系统基础”课程改革中的运用打破了长期以来理论与实践脱离的局面,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学生边学边用,带着任务完成整个学习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探索的学习精神和与人合作的精神,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志群.学习情境及其设计[J].职教论坛,2009,(14):1.
  [2]吴义纯,等.高职学院“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4):137-138.
  (責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释放其学习的主动性、投入性和创造性,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
(按姓氏笔画排序)
摘要:从工程素质的内涵和培养的必要性,结合项目教学法的规律及特点,阐述了两者的内在联系。实践表明,项目教学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工程素质、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以及促进职业适应及持续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工科专业;项目教学法;工程素质   作者简介:蒋兴加(1969-),男,湖南道县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副教授。(广西南宁530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发展“
[目的]为突破中文科技期刊语言的限制,基于在线翻译技术探讨提升中文科技期刊国际显示度的新途径.[方法]结合非中文读者对中英在线翻译的需求和机器翻译的技术特点,提出基于
大合堂教学是适应教学改革和高校扩招的产物,该举措既节省了大量教学资源又加快了教学进度,在快速传播知识的同时给教师和同学节省了大量时间.但在合堂教学的落实过程中,部分
[目的]分析不同学科学术性论文和综述评论性论文的零被引率.[方法]选取4个被引半衰期相差较大的学科,从Web of Science中获取各学科2008年发表的学术性论文和综述评论性论文
论述了本科毕业设计立题的基本要求、指导教师拟定题目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学生自拟题目的有利条件,对学生自拟题目的初步实践进行总结,提出了改进学生自拟毕业设计题目的探索活
我在山区教书教了34年,经历了太多的酸甜苦辣。我有很多次机会离开这里,但每次学生听说我要离开时,他们总是不让我走,围着我,甚至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您别走,别离开我们!”那一双双渴
摘要:对参加各类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获得的关于学生培养和教学改革方面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肯定了电子竞赛对高校电子类学科教学改革的巨大促进作用,反映了高校为应对电子竞赛带来的冲击所做的变革。  关键词:电子竞赛;教学改革;创新型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黄磊(1975-),男,安徽合肥人,南京林业大学机电学院自动化系,讲师。(江苏南京210037)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
摘要:近几年进入中专学校学习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综合能力总体情况较差,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主要探讨了新形势下怎样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方面入手,在教学中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方法;生动教学;鼓励;赞美  作者简介:汪俊杰(1976-),男,湖北宜昌人,湖北宜昌水电学校电气工程教研室主任,讲师。(湖北宜昌443101)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