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所谓体验是指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体验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知识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通过体验与感受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这样的课堂学生才学的有效。可在平时的教研中,我们不然发现,虽然有些教师在教学目标中写着“经历……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仍以师讲生听的单向传输方式替代学生的实践活动,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直接体验与感受。体验性目标仍形同虚设。那么,怎样切实让学生在经历体验中学数学,在亲身经历中真切地体验、获得直接的他人无法替代的感受和经验呢?
一、在体验中学数学,萌发学习兴趣。
就数学而教数学,学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如果我们能够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研究的对象,让学生自己去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学生就会感到有趣、生动、亲切。例如:教学《负数的认识》这一课时,它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单从字面上去或纯文本上解读来进行教学,学生是无法体会到何为“符号感”。
一位教师是这么设计的:在课前谈话时,就设计了与学生进行说正反话的游戏。如,前进5米,学生就应该说后退五米;赚了三百元,学生说亏了三百元……课一开始,教师设计了一组信息窗,组织学生写数比赛,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示,看谁写得快。在这些具体的情境中,教师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由于学生的体验生活不同,得出的观点也不相同,富有个性,而不是千篇一律。有的用图画,有的用文字,有的用不同的符号。通过比较,学生不难发现用“负号”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最为简便,也最为简洁,这就是数学课当中它所特有的符号。这一过程,既使学生萌发了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符号化的过程,对“符号感”的体验是潜移默化的,且感受到数学的简约美。
二、在体验中学数学,引发积极思考。
体验性学习重视由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让学生大但猜想,积极思考,而不是由教师暗示学生,或者还是一问一答式的启发。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去体验,给他们提供充分参与的体会,体现“做数学”的思想。教学过程中如果做到环节逐步递进,让学生的思维不时地碰撞,不时地思考,学生才学得较为有效。如教学五年级的《中位数》,“中位数”它是一个统计的量,不受偏大或偏小数的影响。如何寻找“中位数”这一环节,教师是这么教学的:先是设计具体情境中的七个数字是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教学“中位数”定义后让学生寻找“中位数”,学生一下子都知道是中间的数;而后打乱顺序,还是出示七个数字,让学生去寻找“中位数”,学生受以上思维定势的影响,一下子就找到的中间位置的一个数,于是教师质疑是这个数吗?引发学生真正的思考,不一会儿,学生就发现不对劲,在探讨原因何在之后,教师又启发:“如何把难的问题变得容易呢?”引导组织学生讨论,从而总结出找“中位数”应该先排队,要么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再找中间的一个数,就是“中位数”。接着教师又出示了八个数,让学生找“中位数”,一下子把学生给难住了,中间有两个数,哪个数才是呢?教师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交流,不一会儿,学生就发现只要把这中间两个数加起来再除以2就是它们的“中位数”了,接着教师顺势而导,引导学生总结出偶数个数时,如何寻找中位数的方法。
可见,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有了真切的体验,得到的结论是属于学生自己的,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外加的。而且,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驱动学生积极的思考,使学生不仅能扩展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提高质疑、推理和批判性地思考科学现象的能力。
三、在体验中学习,感受数学的魅力。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都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它不像一些文字或符号是显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要经历具体—表象—抽象---具体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直观体验和抽象概念之间搭建桥梁,帮助学生真正学生去体验新知,感爱数学的魅力
如:三年级《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秒”这个时间单位是非常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怎么办呢?关键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只有亲身体验,学生才学得有兴趣,从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这节课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应当十分注重让学生去体验,帮助学生建立分和秒的时间观念。如在课一开始,先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春节晚会倒计时的情境,让他们了解计量较短的时间需要用秒作单位,初步感知秒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又如,计量秒的各式各样工具、赛跑时的计时、交叉路口信号灯等,这些熟悉的教学素材,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秒和分的时间观念,如,教学认识到1秒时,让学生反复看秒针走动,听、说秒针走动的声音,说、演1秒钟你会做些什么动作等活动,感悟“秒”,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接着,在认识几秒时,又紧紧结合具体情境,从跟着钟表“嗒、嗒……”地数,到没有了钟表,用心中的闹钟估一估,闹一闹10秒、15秒等。引导学生进行多种的积极体验,进一步建立秒的观念。在探索出分与秒的关系后,又通过算一算,写一写,画一画、测一测等活动,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受1分钟即60秒的时间有多长,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生通过多次、反复的亲身体验活动,增加了感性认识,对抽象的时间概念有了具体、物化的感受,也储备了估测时间的经验,同时逐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和意识。这些体验学习的过程比起单纯的说教显得更加有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数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体验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足够的机会从事思考研究,而且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反思,去体验探究,在体验中学数学,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得有效。
一、在体验中学数学,萌发学习兴趣。
就数学而教数学,学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如果我们能够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研究的对象,让学生自己去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学生就会感到有趣、生动、亲切。例如:教学《负数的认识》这一课时,它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单从字面上去或纯文本上解读来进行教学,学生是无法体会到何为“符号感”。
一位教师是这么设计的:在课前谈话时,就设计了与学生进行说正反话的游戏。如,前进5米,学生就应该说后退五米;赚了三百元,学生说亏了三百元……课一开始,教师设计了一组信息窗,组织学生写数比赛,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示,看谁写得快。在这些具体的情境中,教师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由于学生的体验生活不同,得出的观点也不相同,富有个性,而不是千篇一律。有的用图画,有的用文字,有的用不同的符号。通过比较,学生不难发现用“负号”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最为简便,也最为简洁,这就是数学课当中它所特有的符号。这一过程,既使学生萌发了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符号化的过程,对“符号感”的体验是潜移默化的,且感受到数学的简约美。
二、在体验中学数学,引发积极思考。
体验性学习重视由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让学生大但猜想,积极思考,而不是由教师暗示学生,或者还是一问一答式的启发。作为教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去体验,给他们提供充分参与的体会,体现“做数学”的思想。教学过程中如果做到环节逐步递进,让学生的思维不时地碰撞,不时地思考,学生才学得较为有效。如教学五年级的《中位数》,“中位数”它是一个统计的量,不受偏大或偏小数的影响。如何寻找“中位数”这一环节,教师是这么教学的:先是设计具体情境中的七个数字是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教学“中位数”定义后让学生寻找“中位数”,学生一下子都知道是中间的数;而后打乱顺序,还是出示七个数字,让学生去寻找“中位数”,学生受以上思维定势的影响,一下子就找到的中间位置的一个数,于是教师质疑是这个数吗?引发学生真正的思考,不一会儿,学生就发现不对劲,在探讨原因何在之后,教师又启发:“如何把难的问题变得容易呢?”引导组织学生讨论,从而总结出找“中位数”应该先排队,要么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再找中间的一个数,就是“中位数”。接着教师又出示了八个数,让学生找“中位数”,一下子把学生给难住了,中间有两个数,哪个数才是呢?教师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交流,不一会儿,学生就发现只要把这中间两个数加起来再除以2就是它们的“中位数”了,接着教师顺势而导,引导学生总结出偶数个数时,如何寻找中位数的方法。
可见,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有了真切的体验,得到的结论是属于学生自己的,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外加的。而且,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驱动学生积极的思考,使学生不仅能扩展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提高质疑、推理和批判性地思考科学现象的能力。
三、在体验中学习,感受数学的魅力。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都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它不像一些文字或符号是显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要经历具体—表象—抽象---具体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直观体验和抽象概念之间搭建桥梁,帮助学生真正学生去体验新知,感爱数学的魅力
如:三年级《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秒”这个时间单位是非常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怎么办呢?关键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只有亲身体验,学生才学得有兴趣,从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这节课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应当十分注重让学生去体验,帮助学生建立分和秒的时间观念。如在课一开始,先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春节晚会倒计时的情境,让他们了解计量较短的时间需要用秒作单位,初步感知秒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又如,计量秒的各式各样工具、赛跑时的计时、交叉路口信号灯等,这些熟悉的教学素材,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秒和分的时间观念,如,教学认识到1秒时,让学生反复看秒针走动,听、说秒针走动的声音,说、演1秒钟你会做些什么动作等活动,感悟“秒”,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接着,在认识几秒时,又紧紧结合具体情境,从跟着钟表“嗒、嗒……”地数,到没有了钟表,用心中的闹钟估一估,闹一闹10秒、15秒等。引导学生进行多种的积极体验,进一步建立秒的观念。在探索出分与秒的关系后,又通过算一算,写一写,画一画、测一测等活动,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受1分钟即60秒的时间有多长,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生通过多次、反复的亲身体验活动,增加了感性认识,对抽象的时间概念有了具体、物化的感受,也储备了估测时间的经验,同时逐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和意识。这些体验学习的过程比起单纯的说教显得更加有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数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体验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足够的机会从事思考研究,而且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反思,去体验探究,在体验中学数学,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得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