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下,社会全面发展进步,教育也在逐步改革。道德与法治教育本身就比较贴近生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初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把所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生活案例不适用于教材等方面。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生活素材,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育;初中教师;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就是在教授他们做人的基本准则,就是在培育他们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崇尚法治的观念。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难以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的。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融入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当中,生活化教学显得比较复杂,因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并不断应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价值分析
生活化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以素质教育和应用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把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实际的生活联系到一起,挖掘出生活资源,把生活当中的知识和素材融入课堂当中。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生活化教学价值十分显著。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够丰富课程资源,还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加热情。
二、将生活化教学有效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措施
(一)丰富道德与法治教育形式
所谓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就是要把道德和法治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把道德与法治教育变成一种常态。所以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教育,对于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提升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想使得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变得生活化,就必须探索多种方式的教学路径,不断丰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才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拓展教学方式这一方面,要不拘一格,敢于打破常规。比如,一些学校每年都会举行普法活动,为学生普及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课堂上增加生活化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因此,教师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去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存在的问题,把学生作为情境教学当中的主体,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为学生讲授课程知识的同时,还需要融合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比如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坚持改革开放》一课,本节课需要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政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取得了哪些成就,了解改革开放的作用和意义。本节课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经济和城市建设,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城市变化相对比。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当中去表述出自己的想法。
(三)提高道德與法治教育课堂的开放性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对很多教师来说,都是对一种新式教学方法的尝试和探索,所以每个教师不一定有非常成熟的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增强课堂的开放性。比如通过听课,教师互评等方式,积极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教研活动。老师们通过相互间的“观”课、“议”课,共同总结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共同寻找优化方案,共同研课磨课,一起打造出彩课程。
(四)采用微课堂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
相对于传统教学,微课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较强。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微课丰富教学内容,初中道德与法治当中有很多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对初中学生来说是非常枯燥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需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在课下找一些生活中的案例。比如说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坚持以宪治国》一课,在这节课当中学生需要知道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
(五)利用多媒体引入教学案例,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引入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核心素养。众所周知,多媒体技术教学和传统的媒体教学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特殊性去搜索和课本相关的教学资源。
比如,初中道德与法治《合理利用网络》一课,在这节课当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遵守网络规则,合理运用网络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现在的初中生在生活当中也会运用到网络,但是很多学生都是运用网络看小说、看电视、玩游戏等,所以很多学生过度迷恋网络影响到了学习。在这节课当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引导学生运用网络去学习,让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
(六)开展多种课外活动,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践行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只依赖课堂教学,还应该让学生多参与一些课外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
比如,道德与法治《服务于社会》一课,在这节课中学生需要了解社会活动对个人的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帮助环卫工人扫大街、撕小广告等公益活动。在这些活动当中学生可以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结语
总之,教师要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把课堂学习内容和生活实践结合到一起,鼓励学生体验不同的学习情感。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开展多种课外互动活动,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践行能力。
参考文献
[1]钟士艳.关于新课改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4):67,79.
[2]黄秀霞.活动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247.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育;初中教师;学习兴趣;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道德与法治教育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就是在教授他们做人的基本准则,就是在培育他们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崇尚法治的观念。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难以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的。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融入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当中,生活化教学显得比较复杂,因此教师需要充分了解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并不断应用。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价值分析
生活化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以素质教育和应用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把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实际的生活联系到一起,挖掘出生活资源,把生活当中的知识和素材融入课堂当中。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生活化教学价值十分显著。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够丰富课程资源,还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道德与法治知识,由此可见生活化教学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同时,还可以帮助教师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加热情。
二、将生活化教学有效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措施
(一)丰富道德与法治教育形式
所谓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就是要把道德和法治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把道德与法治教育变成一种常态。所以仅仅依靠传统的课堂教育,对于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提升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想使得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变得生活化,就必须探索多种方式的教学路径,不断丰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才能够更加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拓展教学方式这一方面,要不拘一格,敢于打破常规。比如,一些学校每年都会举行普法活动,为学生普及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在课堂上增加生活化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因此,教师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去解决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存在的问题,把学生作为情境教学当中的主体,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为学生讲授课程知识的同时,还需要融合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比如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坚持改革开放》一课,本节课需要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政治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取得了哪些成就,了解改革开放的作用和意义。本节课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经济和城市建设,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城市变化相对比。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当中去表述出自己的想法。
(三)提高道德與法治教育课堂的开放性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生活化,对很多教师来说,都是对一种新式教学方法的尝试和探索,所以每个教师不一定有非常成熟的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增强课堂的开放性。比如通过听课,教师互评等方式,积极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教研活动。老师们通过相互间的“观”课、“议”课,共同总结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共同寻找优化方案,共同研课磨课,一起打造出彩课程。
(四)采用微课堂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
相对于传统教学,微课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较强。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微课丰富教学内容,初中道德与法治当中有很多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对初中学生来说是非常枯燥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需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让学生可以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在课下找一些生活中的案例。比如说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坚持以宪治国》一课,在这节课当中学生需要知道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
(五)利用多媒体引入教学案例,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引入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核心素养。众所周知,多媒体技术教学和传统的媒体教学之间有一定的差距,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特殊性去搜索和课本相关的教学资源。
比如,初中道德与法治《合理利用网络》一课,在这节课当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遵守网络规则,合理运用网络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现在的初中生在生活当中也会运用到网络,但是很多学生都是运用网络看小说、看电视、玩游戏等,所以很多学生过度迷恋网络影响到了学习。在这节课当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网络,引导学生运用网络去学习,让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
(六)开展多种课外活动,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践行能力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只依赖课堂教学,还应该让学生多参与一些课外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
比如,道德与法治《服务于社会》一课,在这节课中学生需要了解社会活动对个人的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帮助环卫工人扫大街、撕小广告等公益活动。在这些活动当中学生可以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结语
总之,教师要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应该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把课堂学习内容和生活实践结合到一起,鼓励学生体验不同的学习情感。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开展多种课外互动活动,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践行能力。
参考文献
[1]钟士艳.关于新课改环境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4):67,79.
[2]黄秀霞.活动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