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养生之道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75758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纪念孔子诞辰2540周年,山东省人民政府于去年九月举办了首届孔子文化节,笔者前往,受益匪浅。
  “人生七十古来稀”。孔子在春秋时代度过了七十三个春秋。这位集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于一身的世界历史名人,开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河,他那博大精深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然而,他首先是一个饱经沧桑的凡人,他并未超脱自然和社会的风风雨雨。因此,我们不妨从生活的角度来认识一下孔子,从中吸取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
  
  食不厌精 脍不厌细
  
  “民以食为天”。孔子也不例外。那么,他的饮食生活及观点究竟如何呢?古往今来,人们通常津津乐道的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八个字。然而,对其真正涵义的理解与解释却不尽相同,有的甚至大相径庭。
  其实,孔子本人的饮食生活及原则,是淡素简朴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正是其生动的写照。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饮食粗茶淡饭,弯着胳膊做枕头,乐趣也就在这里面了。孔子的饮食生活,除礼仪和礼节的特别需要外,并不过份讲究。他认为,饮食是为了养生,包括饮食在内的一切养生手段,只要满足生理需要就可以了,“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重要的是“敏于事而慎于言”,去干一番事业。在这方面,孔子的好恶是十分分明的。他鄙视过份讲究饮食、穿着的人,并告诫有识之士与他们划清界线,这体现了孔子“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一贯修身处世原则。
  孔子在饮食生活中安于淡泊和简索,但并非拒绝精美食品,不注重饮食多方面的合理需求,而是较正确地处理了饮食与其它需求之间的关系。“君子谋道不谋食”等警句看似清高,却包涵了透彻通俗的人生哲理,孔子认为,“衣食住行”人生所需,正常地去谋求是人之常情,但要有所节制,“有余则侈,不足则俭,无禁则淫,无度则逸,从欲则败……使饮食有量,衣服有节,宫室有度,畜积有数,本器有限,所以防乱之原也”,就个人及社会来说,若把清苦和奢侈两者的危害相比较,他宁要前者也不要后者。
  当然,孔子作为一位伟大的社会思想家和历史文化学者,对其所处时代及以往时代的饮食文化,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历史性总结,形成了系统、全面的饮食思想。诸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等许多有关饮食卫生、饮食养生、饮食札仪的观点,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直到今天仍不失价值。孔子曾提出:食物霉变而发臭,鱼和肉已腐烂,就不能再吃了;食物的颜色、气味异常也不要吃;食物制作火候失当,夹生或过于熟烂不要吃;不在常规的早、午、晚三餐时间,不要乱吃;鱼肉等食品没有姜、盐、酱、醋等佐料烹调,不要吃或不宜多吃;不能因为席间的肉类很多就进食过量,还应以粮食为主,否则既不利于消化也有损健康;饮酒可依各人酒量,不能喝醉了伤神乱志……
  对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理解,见仁见智。倘若理解为在食品的选择、搭配、加工、制作等方面,力所能及地搞得精细一些,似乎较为客观合理i倘若理解为饮食应当无限度、无止境地追求精美,甚至以此为奢华放纵的饮食行为作借口,不仅有失偏颇,更有害无益。
  
  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并不是一个文弱夫子、书呆子。他曾经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此话大意为:聪明人、有仁德的人,既喜欢幽静又喜欢山水、喜欢活动,这样生活丰富,乐观处世,是能够长寿的。这20个字,把山水、动静、乐观生活与健康长寿的关系表述得十分明确。很可能是孔子对人们及其自身保健生活实践的科学总结。
  孔子志趣广泛,博学多艺,其健壮体格与高尚品德、坚强意志可谓相得益彰。在当时,一个想要参予贵族政治而欲取得一定地位的人,都要学会礼、乐、射、御、书、数这六项基本功(即“六艺”),也就是要熟悉与遵循当时流行的礼、乐,掌握射箭、驾御马车的技术,学会写字及计算方法。孔子“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他勤学好问,刻苦钻研,不仅较全面、熟练地学会和掌握了“六艺”,而且学业已远远超过了普通的“六艺”,并把高等的“六艺”,也就是后来被尊为“六经”
  (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的实际内容和精神较系统地融会贯通了。“问礼老聃”、“学琴师襄”等故事,即生动记述了孔子学习“六艺”的情景。在这方面,孔子不仅身体力行,而且较好地贯彻到教学活动中,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融为一体。他认为,“诗”有助于立身处世,“乐”有助于完美情操。立志而学诗,学诗而后学礼,知礼以后才能从音乐的启迪中去自觉地陶冶性情。
  孔子很喜欢唱歌。如果别人唱得好,他必定请人家反复咏唱,而后自己跟着唱,他教弟子唱歌时,自己也应和着唱,而且还指点他们演奏乐器。孔子善于鉴赏音乐,“在齐闻《韶》”,陶醉于优美的乐曲之中,“三月不知肉味”,并说:“想不到音乐感人之深到了这种程度。”孔子还喜欢爬山,“登泰山而小天下”,其乐无穷。对此,后人曾高度评价说:孔门司行礼,乐、射、御之学,健人筋骨,和人血气,调人情性。
  孔子还告诫人们: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辨别礼乐节制为快乐,以宣扬别人的好处为快乐,以多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这是有益的快乐;以奢侈骄横为快乐,以游荡妄为为快乐,以大吃大喝为快乐,这是有害的快乐。孔子还提醒人们,君子有三件事应该警戒:年少时,血气尚未稳定,要警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警戒争强好斗;到了老年,血气衰弱,要警戒贪得无厌!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熟悉孔子身世的人大多知道,他是一位颇不得志的“布衣学者”。一生贫穷清苦,历经坎坷,遭受了无数次挫折,甚至到处碰壁,但是他却“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坚信“知我者天乎!”,“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他始终襟怀坦白,泰然处之,积极乐观,矢志不渝,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有一次在郑国,孔子与弟子们失散了,郑人形容孔子如同“丧家之犬”,重聚后,弟子如实相告,孔子听了并无恼怒,欣然答道:说我“似丧家之犬,然哉!然哉!”豁达大度、大智若愚难能可贵,“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不失为养身处世的箴言。
  68岁高龄的孔子,在“知音”难觅,“用武”无地的情况下,彻底打消了求仕为政的念头,他结束了14年之久的列国奔波,回到故乡。这时,以他的名望和众多的弟子,养尊处优,安度晚年并非难事。可是孔子一贯鄙视那种“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生活,他觉得即使是下下棋,也比什么事都不干要好些。他还说过:我曾经整天整夜地不吃饭,不睡觉,去冥思苦想,也没有什么益处,还不如用力去学习。
  年迈志坚的孔子,仍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竭尽全力把有限的晚年时光用在教学事业和古代文献整理保存的工作之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正是孔子的自我写照。妻子、儿子和得意弟子相继去世之后,孔子极度悲伤,但他的意志没有垮掉,脚步没有停顿,仍然自我鞭策,“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他期望自己的努力能“使老年人得以安度晚年,使朋友们相互信任,使年轻人得到关怀。”孔子这股可贵的余热,相继培养了一大批才华出众的弟子,同时以他丰富的教学经验把教学中所用的“六艺”及“六经”等文化典籍整理删定,最终形成了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收集、整理、保存古籍文献,工程浩大繁杂,孔子呕心沥血,不遗余力。经孔子整理的“六经”,不仅是我国的珍贵史料,也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富有学术价值的古代文化瑰宝。
  孔子是人不是神,他无法摆脱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七十三岁的孔子已病魔缠身,一天早晨,他扶杖站在门前,意态逍遥,既感慨亦自信地自吟自歌道:“高高的泰山啊,快要崩颓!直直的梁柱啊,快要断折!炯炯的哲人啊,快要枯萎!”歌罢,回屋坐下,悠然长叹:“大概我快要死了吧!”遂卧床不起,七天之后,与世长辞。功过是非任后人评说。
其他文献
很多人生过病,但不一定住过院。平时头痛脑热的吃几粒药就没事了,如果你哪一天病到需要住院的程度,就说明病情较为严重了。  去年,我患了子宫内膜增生症,这是一种因内分泌失调造成生理功能紊乱而引起的妇科疾病,表现为月经不规律和长时间出血不止。最初并没有引起重视,渐渐地身体越来越虚弱,终于有一天晚上,我在家洗澡时昏倒了。醒来后,眼前模模糊糊的是一些忙碌的白色影子,抽血,量体温,输液,我像个植物人一样任人摆
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糖尿病医疗》杂志上报告,他们的研究显示,每天晚上睡太多或太少,都可能提高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他们认为,睡眠量是形成糖尿病的一个新危险因子。该研究小组对1100名中老年男性研究长期的睡眠量对糖尿病的影响。这些人在1987~1989年都没有糖尿病。每晚睡不到6小时者患糖尿病的危险是每晚睡七、八小时者的两倍,每晚睡8小时以上者患病危险是3倍。他们认为,这种与睡眠量有关的U型危险分布
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使人们认为,一旦人进入老年期,不论是男是女。性欲和性行为就停止了,或者应该清心寡欲,全部停止性活动才符合老人“规范”。这种陈旧观念的影响所及,使许多老年夫妻避免性的接触,甚至忍受孤单的痛苦,以便和传统的行为规范一致,从而性成了老年人的禁区,“到此止步”。如果有谁闯入了这一“性禁区”,社会往往是白眼相加,什么“老不正经”、“色奶奶”等等对老年性形象设置的种种障碍,令人窥之生畏,望而
孩子生病了,额头灼热,两腮腓红,泪眼汪汪——好一副令人心焦又叫人怜爱的模样。和所有的父母一样,我们遇上这样的难题,顿感心烦意乱、手足无措,真恨不得代替孩子去承受疾病之苦。于是乎,双双轮番守候在“小皇帝”的病榻前,语气轻柔地嘘寒问暖,小心谨慎地观察病情,生怕因照料不周再给病中娇儿添上半点委曲。我们还为了引发他的食欲,满街市地去寻找新鲜可口的食品,就是他刚吃两口便弃之不顾,也心甘情愿。为了哄骗他打针、
老年人怎样过好冬季关    秋去冬来,寒潮袭击,雨雪交加,恶劣的自然气候,使许多老年人忧心忡忡,惧怕衰病的身体,在过冬季关时更加衰弱。确实,在冬季,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发生意外的比例,均有明显提高。但是,事在人为,只要提高警惕,加强预防保健措施,老人安然无恙的过冬是完全可能的。    高血压者要警惕中风    高血压是脑血管病和冠心病重要致病因素。每当“冷锋”过境,天
我对于火罐的最初印象,是非常可怕,那是我还小,眼瞅着父母将点着火的纸屑扔进玻璃罐子里,然后狠狠地拔在我身上,总有些害怕被火点着,而火罐一上身。那种皮肉吸进罐子之后火烧火燎的感觉简直比关云长“刮骨疗毒”还令人难以忍受。年幼的我,一提“拔火罐”三个宇,便以哭声加泪珠相抗议,可这种孩子式的抗议往往以徒劳而告终,“治病压倒一切”,大人一句话就摆平。  再大些后,对生病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病这个东西,往往是
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一方面由于脑本身蕴藏着巨大的奥秘,而人们对于它的认识还相差太远,有待我们进行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探究;另一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因工伤、车祸、灾害等造成的神经缺损、身体部位功能丧失的病人达30多万人,神经损伤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伤害巨大。当人们遇到这些神经损伤性的疾病时,即使是再高明的医生,往往也是束手无策。例如,一些意外造成的手部损伤,经过一定的手术治疗
据《健康报》载文,某地区对9所大、中、小学5172名7岁到22岁的男生进行了外生殖器的专科检查。结果,男性青少年的包茎患病率为10.09%,包皮过长患病率为67.7%。其中包茎患者均有龟头炎症,包皮过长者中有87.45%患龟头炎症。很多小患者包皮内成了藏污纳垢的场所,有些则因长期炎症造成粘连。  包茎是指包皮过长而且外环口狭小,使遮盖阴茎龟头的包皮不能自由的翻露出尿道口或阴茎龟头。大多数是先天性的
据说,妻子二八青春时,是“窈窕淑女”,引无数“骑士”竞折腰。当初,我与她相识,进而相爱,以至于她由姑娘变为新娘和我走进“洞房”,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极其欣赏她那春柳般的苗条身材。  一年后,妻的腹部日渐隆起,时不时揽镜自怜,黯然问我:“曲线在哪里?”我笑曰:“在我心中,在我梦里。”妻不信,说那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不久,妻的衣服显得短小狭窄,尤其是她的牛仔裤紧紧裹在她臀上腿上,大有撕裂撑破之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谱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今,我们面临着众多慢性病的侵袭,脂肪肝就是其中的一种。然而,大多数脂肪肝患者的自我感觉良好,总认为脂肪肝充其量仅仅是一种亚健康状态,还没有真正影响身体健康,无须大惊小怪。但事实并非如此。    脂肪肝常见的症状及危害    许多慢性病都没有非常典型的症状,而是静悄悄地来到你身边,成为“隐形杀手”,脂肪肝也是如此。轻度脂肪肝常无自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