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文学(上)

来源 :中学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yuhang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先导出现,在其影响与推动下,启蒙主义文学产生了。启蒙主义文学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文学,他们从理论上否定古典主义以王公贵族为正面人物的原则,在创作中把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描写、歌颂的主要对象。
  英国虽然在十七世纪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但“光荣革命”的妥协性也阻碍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英国启蒙文学的任务是反对封建势力残余,进一步推进革命。英国小说家笛福在《鲁滨逊漂流记》中,第一次把普通的中产阶级作为主人公,塑造了西方文学史上第一个新兴资产者的形象——鲁滨逊。斯威夫特则在《格列佛游记》中,借主人公格列佛出海航行的经历,对英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描绘了对理想美好社会的向往。
  法国作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启蒙文学群星璀璨且极具革命精神。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有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他们撰写了《波斯人信札》、《老实人》等哲理小说,也有著名的剧作家博马舍,他创作了“费加罗三部曲”。在《费加罗的婚礼》中,通过描写小人物费加罗对企图秘密恢复初夜权的伯爵的胜利,深刻地反映了法国大革命前夜,贵族阶级和第三等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人民群众的乐观情绪和斗争精神。
  启蒙主义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诞生于启蒙运动的大背景下,但由于各国国情不同,欧洲各国的启蒙文学也各具特色。同时,各国的启蒙文学又发挥着为资产阶级革命制造舆论,为清除封建势力而斗争的作用。
  图1:纪念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的邮票。笛福为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以其著作《鲁滨逊漂流记》闻名遐迩。[罗马尼亚,1960]
  图2:智利发行的纪念《鲁滨逊品漂流记》的邮票。邮票中刻画着鲁滨逊抱枪在荒岛上警惕巡查的场景。[智利,日期不详]
  图3、4:格林纳达发行的一组纪念鲁滨逊的邮票。邮票中描绘鲁滨逊在荒岛中逐渐定居下来后和其宠物鹦鹉一同眺望远方的场景。[格林纳达,日期不详]
  图5:纪念《鲁滨逊漂流记》出版275周年的邮票。邮票上流落荒岛的鲁滨逊在转轮上制作陶器,场地附近似乎还有一个窑炉,“星期五”手捧鲜花在祝贺。[摩纳哥,1994]
  图6:纪念爱尔兰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斯威夫特以其著作《格列佛游记》闻名全球。 [罗马尼亚,1967]
  图7:纪念爱尔兰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邮票上为斯威夫特的雕像。 [爱尔兰,1967]
  图8:纪念《格列佛游记》。票面上是格列佛叉腰站在小人国人民面前的图画。 [爱尔兰,1967]
  图9:纪念《格列佛游记》。邮票上描绘着格列佛拿着国王王后和敌船的情景。[摩纳哥,1976]
  图10:法国戏剧作家加隆·德·博马舍(Pierre-Augustin Caron de Beaumarchais)肖像的明信片,右下角貼有法国1967年发行的纪念博马舍的邮票,盖有巴黎邮局邮戳。 [法国,1967]
  图11:法国邮政发行的“法兰西剧院经典歌剧”纪念邮票中的第三张。邮票为法国喜剧作家博马舍经典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剧照。[法国,1953]
  (参考书目:李纯武,严志梁等编《简明世界通史》,杨文利《点亮理性之光:启蒙主义文学》;黄牧航供图)
其他文献
一、教学立意  近几年,教学立意的提法逐渐得到了历史教育界的认同,并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进行了课堂实践[1]。历史课的教学立意,是在充分体现理论研究成果、历史逻辑、课程逻辑等的基础上,立足学生认知水准和身心发展特点,确立教学的方向和组织教学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教学立意有两个层次:一是教学主题立意,[2]二是操作立意。目前的研究和探讨多是站在“教”的角度,但我们的培养对象是学生,是否也应该从“学”的角度
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一部分。在人教版的高中历史教材中,它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共同构成了列强侵略中国不断加深的重要史实。这场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学生开展家国情怀教育的好教材。笔者在这里将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以《甲午中日战争》为例,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引导学生从甲午的废墟上站立起来。  一、感知  感知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
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以“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这一振奋人心的精神指明了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发展方向。遗址博物馆是展示与诠释考古学理论与成果的“排头兵”,在我国博物馆占
“史料教学”源自于20世纪中叶,英国“新历史”(NewHistory)的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是指教师将史料引入课堂,指导学生“做历史学家的活动”,旨在借助史料证据,让学生认识并掌握历史学的方法逻辑并构建历史认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史料教学引入我国,逐渐成为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常态。  英国史学家汤普森表示:“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或发生了什么上,而是要集中在我们如何发展对历史的认识。”[
一、完形填空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各题所给的A、B、C、D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Here is a story about two giant pandas. They__1__ the great China earthquake, and now they are about to start a __2__of peace and unity. It’s a busy t
抗日战争时期,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鎮是冀东八路军英勇杀敌的战场,留下了很多动人故事和红色遗迹。五一假期,该镇打造的“十里红色文化长廊”接待了大批游客。游人从刘庄子村爨岭庙烈士陵园出发,徒步穿行蜿蜒崎岖的山间小路,抵达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青山岭战备洞,全程5公里,都是当年八路军及武工队常走的山野土路。一路下来,既重温从抗日战争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又体验了下营镇走绿色发展之路,全面乡村振兴的奋进蓝图和
在新课改背景下,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重心,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拥有历史学科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何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成为高中历史教师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难题。本文试以人教版选修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一课为例,结合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优化课堂教学环节,落实教育目标。  一、运用唯物史观,树立科学
2012年是广东高考新方案下第3年实施理科综合命题,生物试卷命制顺利从过渡走向成熟,在稳中求变、在稳中求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高考试题命制围绕和追求的平衡点,也就是高考命题的趋势,本文结合高中新课标和考试大纲,对2010-2012年近3年生物试卷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和探讨试题的命制特点及命题轨迹,以期对2013年高考生物备考有所帮助。  一、近3年理综生物试卷对比分析  1. 近3年生物试卷不同
比较类问题是近年来高考材料题中最常考且难度较大的一种题型。2012-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中,比较类的材料题至少有37问,涉及七年间全部十六套题。如以第41题(2016年以前为第40题)论,除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和2017年全国3卷外全部涉及比较,在全部32问中占22问,足见其分量之重。2018年的三套全国卷第41题仍全部涉及比较问题的考查。从难度上看,今年涉及比较的4问难度并非历年来较难的,但
编者按  戴荣里,现供职于北京一家大型企业,自幼喜好读书,涉猎广泛,笃学深思,通过写作和阅读,启迪智慧,感知人性,对人生读书之美多有意趣性思考。读书况味,戴君自有一番感知……  我喜欢读书,与小时候乡村见到名著少很有关系。  家中仅有的一两本当代大部头小说和一堆小人书,被我翻得稀巴爛。后来在铁路工程单位四处流浪,读书和写作成为工作之余的调味品。自然也与我出生在草根家庭有关,心里想知道更多东西,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