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开采国,稀土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占据了国际市场的垄断地位。然而,稀土开发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近年来,随着中国稀土产业的转型和国家环保战略地位的确立,如何在稀土行业的发展中保护环境,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搬山运动”遗留污染隐患
山上覆盖的植被消失了,“秃山”慢慢被沙化了,光秃秃的沙丘一个接着一个。大风一吹,这些“沙粒”便会四处飞扬,有时候灰尘飘起来挡住汽车玻璃,什么都看不见……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袁忠信在接受《地球》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年来,这样的场景在稀土矿区并不鲜见。“目前,造成稀土污染最主要的原因,是稀土开采后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没有得到有效补救,滥采滥伐现象比较严重。”
据介绍,稀土的开采、提取常常对当地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例如,我国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我国特有的新型稀土矿物,这类矿床具有规模大、分布广、中重稀土配分高、易采选等特点。自上世纪70年代初被发现以来,迅速形成了一种新的稀土资源开发行业。其开采先后经历了池浸、堆浸和原地浸矿工艺三种不同的工艺技术。
池浸工艺,即先砍树除草,再用推上机把整座含有稀土的山,推到池子里用硫铵水浸泡。浸成母液后,再用碳铵或者草酸进行沉淀。俗称“搬山运动”。
“搬山运动”所到之处,对山体植被遭成极大破坏。开采后的山头都成为“秃山”,仅靠自然恢复植被极其困难。而植被破坏后容易造成矿区水土流失从而荒漠化。而且,池浸后的尾砂常呈非同结或半同结状态,每遇雨季山洪,大量的尾砂随雨水下泄,造成压占农田、淤塞河道、淹没公路等一系列生态和社会问题。这种采矿方式,已逐渐被政府禁止使用。但因为操作简单、成本低,如今还是有人在偷偷使用。
堆浸工艺的生产过程与池浸工艺类似,但是堆浸法普遍使用大型机械采挖、装运,因而生产规模比池浸大。堆浸法同样对地表植被遭成很大破坏,而且堆浸后的尾砂直接留在堆场中,有些企业在原堆浸后的尾砂上重新筑坝堆浸,循环使用。如果坝体质量不好容易造成溃坝,大量下泄的尾砂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比池浸工艺更大。
原地浸矿法抛弃了堆浸工艺直接破坏地表的方法,能够降低对植被的破坏程度。表面上看是减少了水土流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造成山体滑坡,甚至崩塌。而且原地浸矿法中注入的硫酸铵溶液不可能百分之百有效回收,未被回收的硫酸铵溶液渗入农田和水源,造成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稀土矿萃取分离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酸碱、萃取剂等化工原材料,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对环境污染更加严重。
成也稀土,败也稀土
我国稀土矿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白云鄂博、江西赣南、广东粤北、四川凉山和山东微山等地,其中,地处广东省与江西省交界的广东河源市龙川县是我国第三大稀土产区。
在龙川县稀土矿开采之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并不知道自己身居宝山。而开矿之后,“宝山”带给他们的却是水源污染,农田荒废,家畜死亡……
“以前我们这里稻子长的很好,自从开采稀土矿后稻子只能收一点点。现在,土壤都变臭了,稻子都变成草了,什么收成都没有。”村民指着荒凉的农田说,现在,稻子长的高过人头,但是稻穗结出的都是打不出米的瘪谷。即使有收成,在这种“毒地”里长出来的粮食,谁还敢吃呢?
让老百姓觉得蹊跷的事情还有很多,这里的羊都变成“狼”了。羊的牙齿不是整齐的,而是又尖又长,参差不齐,有的甚至从嘴里呲了出来,像狼牙一样。这样的牙齿没法吃草,而且易碎易断,慢慢地羊都饿死了。
“这一切都是稀土矿惹的祸。”当地百姓愁眉苦脸地说。成也稀土,败也稀土。当时以为可以靠稀土矿发大财,现在看来钱没有赚到,连最起码的生活保障都得不到了。但是,稀土矿本身是没有错的,错就错在部分稀土企业滥采滥伐、环保意识薄弱,没有对造成污染隐患的尾矿和废渣进行妥善的处理。
村周围那些因富含稀土矿而被折磨的“遍体鳞伤”的大山,光秃秃的,没有任何植被。洗矿池如梯田般层层排列在整个山头,乳白色的矿液在池中翻腾,工人时而捞起池中的泡沫随意地泼洒在池边,时而将一包包硫酸倒入搅拌池中,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味道。未经任何净化处理的洗矿水携带着浓度极高的碳酸氢胺、硫酸氧胺从山涧流入山下的农田、鱼塘、河流…--
“环保门槛”加速行业整合
我国稀土开采由于操作简单、成本低,造成了今天稀土企业过多,滥采滥伐严重,对环境破坏极大。而我国大部分稀土生产企业普遍为中小型企业,生产工艺落后,环保治理设施不完善又缺乏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设施,有的小稀土冶炼厂甚至没有环保治理设施,排放的“三废”对大气、水体、土地都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稀土行业的快速发展,面临环保症结。“治理稀土污染,国家的重视往往是最有力的。”袁忠信对《地球》记者说。
近年来,我国政府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角度,已明确禁止或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发展,稀土冶炼项目已被列入其中。随着我国政府越来越注重环保问题,势必对高能耗企业、污染企业的发展加以限制。稀土企业必须在耗能、环保方面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技术改造,减少污染,才能保证我国稀土产业长期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中国稀土行业的关键问题是污染。”稀土生产和稀有金属放射性防护专家、中国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教授王国珍表示,国家环保部制定的《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已经通过审议,这将提高稀土的“环保门槛”,使稀土行业快速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据介绍,《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按不同的生产工艺规定了二氧化硫、颗粒物、氟化物、氯气、氯化氢、三氧化硫6种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同时考虑到稀土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含钍粉尘,而钍是天然放射核素,因此特别规定了较严格的钍粉尘排放浓度限值。在水污染物方面,则控制了氟化物、总磷、总氮、氨氮等14种污染物,多湖泊南方地区执行氨氨排放浓度特别排放限值。
王国珍告诉《地球》记者,稀土出现“贱卖”情况,主要原因是稀土价格没有计入“环保成本”。随着“环保门槛”的设立,有利于稀土行业优胜劣汰,加速稀土行业真正整合。
“搬山运动”遗留污染隐患
山上覆盖的植被消失了,“秃山”慢慢被沙化了,光秃秃的沙丘一个接着一个。大风一吹,这些“沙粒”便会四处飞扬,有时候灰尘飘起来挡住汽车玻璃,什么都看不见……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袁忠信在接受《地球》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年来,这样的场景在稀土矿区并不鲜见。“目前,造成稀土污染最主要的原因,是稀土开采后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没有得到有效补救,滥采滥伐现象比较严重。”
据介绍,稀土的开采、提取常常对当地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例如,我国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我国特有的新型稀土矿物,这类矿床具有规模大、分布广、中重稀土配分高、易采选等特点。自上世纪70年代初被发现以来,迅速形成了一种新的稀土资源开发行业。其开采先后经历了池浸、堆浸和原地浸矿工艺三种不同的工艺技术。
池浸工艺,即先砍树除草,再用推上机把整座含有稀土的山,推到池子里用硫铵水浸泡。浸成母液后,再用碳铵或者草酸进行沉淀。俗称“搬山运动”。
“搬山运动”所到之处,对山体植被遭成极大破坏。开采后的山头都成为“秃山”,仅靠自然恢复植被极其困难。而植被破坏后容易造成矿区水土流失从而荒漠化。而且,池浸后的尾砂常呈非同结或半同结状态,每遇雨季山洪,大量的尾砂随雨水下泄,造成压占农田、淤塞河道、淹没公路等一系列生态和社会问题。这种采矿方式,已逐渐被政府禁止使用。但因为操作简单、成本低,如今还是有人在偷偷使用。
堆浸工艺的生产过程与池浸工艺类似,但是堆浸法普遍使用大型机械采挖、装运,因而生产规模比池浸大。堆浸法同样对地表植被遭成很大破坏,而且堆浸后的尾砂直接留在堆场中,有些企业在原堆浸后的尾砂上重新筑坝堆浸,循环使用。如果坝体质量不好容易造成溃坝,大量下泄的尾砂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比池浸工艺更大。
原地浸矿法抛弃了堆浸工艺直接破坏地表的方法,能够降低对植被的破坏程度。表面上看是减少了水土流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造成山体滑坡,甚至崩塌。而且原地浸矿法中注入的硫酸铵溶液不可能百分之百有效回收,未被回收的硫酸铵溶液渗入农田和水源,造成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稀土矿萃取分离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酸碱、萃取剂等化工原材料,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对环境污染更加严重。
成也稀土,败也稀土
我国稀土矿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白云鄂博、江西赣南、广东粤北、四川凉山和山东微山等地,其中,地处广东省与江西省交界的广东河源市龙川县是我国第三大稀土产区。
在龙川县稀土矿开采之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并不知道自己身居宝山。而开矿之后,“宝山”带给他们的却是水源污染,农田荒废,家畜死亡……
“以前我们这里稻子长的很好,自从开采稀土矿后稻子只能收一点点。现在,土壤都变臭了,稻子都变成草了,什么收成都没有。”村民指着荒凉的农田说,现在,稻子长的高过人头,但是稻穗结出的都是打不出米的瘪谷。即使有收成,在这种“毒地”里长出来的粮食,谁还敢吃呢?
让老百姓觉得蹊跷的事情还有很多,这里的羊都变成“狼”了。羊的牙齿不是整齐的,而是又尖又长,参差不齐,有的甚至从嘴里呲了出来,像狼牙一样。这样的牙齿没法吃草,而且易碎易断,慢慢地羊都饿死了。
“这一切都是稀土矿惹的祸。”当地百姓愁眉苦脸地说。成也稀土,败也稀土。当时以为可以靠稀土矿发大财,现在看来钱没有赚到,连最起码的生活保障都得不到了。但是,稀土矿本身是没有错的,错就错在部分稀土企业滥采滥伐、环保意识薄弱,没有对造成污染隐患的尾矿和废渣进行妥善的处理。
村周围那些因富含稀土矿而被折磨的“遍体鳞伤”的大山,光秃秃的,没有任何植被。洗矿池如梯田般层层排列在整个山头,乳白色的矿液在池中翻腾,工人时而捞起池中的泡沫随意地泼洒在池边,时而将一包包硫酸倒入搅拌池中,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味道。未经任何净化处理的洗矿水携带着浓度极高的碳酸氢胺、硫酸氧胺从山涧流入山下的农田、鱼塘、河流…--
“环保门槛”加速行业整合
我国稀土开采由于操作简单、成本低,造成了今天稀土企业过多,滥采滥伐严重,对环境破坏极大。而我国大部分稀土生产企业普遍为中小型企业,生产工艺落后,环保治理设施不完善又缺乏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设施,有的小稀土冶炼厂甚至没有环保治理设施,排放的“三废”对大气、水体、土地都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稀土行业的快速发展,面临环保症结。“治理稀土污染,国家的重视往往是最有力的。”袁忠信对《地球》记者说。
近年来,我国政府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角度,已明确禁止或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发展,稀土冶炼项目已被列入其中。随着我国政府越来越注重环保问题,势必对高能耗企业、污染企业的发展加以限制。稀土企业必须在耗能、环保方面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技术改造,减少污染,才能保证我国稀土产业长期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中国稀土行业的关键问题是污染。”稀土生产和稀有金属放射性防护专家、中国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教授王国珍表示,国家环保部制定的《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已经通过审议,这将提高稀土的“环保门槛”,使稀土行业快速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据介绍,《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按不同的生产工艺规定了二氧化硫、颗粒物、氟化物、氯气、氯化氢、三氧化硫6种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同时考虑到稀土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含钍粉尘,而钍是天然放射核素,因此特别规定了较严格的钍粉尘排放浓度限值。在水污染物方面,则控制了氟化物、总磷、总氮、氨氮等14种污染物,多湖泊南方地区执行氨氨排放浓度特别排放限值。
王国珍告诉《地球》记者,稀土出现“贱卖”情况,主要原因是稀土价格没有计入“环保成本”。随着“环保门槛”的设立,有利于稀土行业优胜劣汰,加速稀土行业真正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