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高考中写出写啥像啥的作品,使之获取较高分值,历来是同行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指导者,首先应当树立高中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行文运笔的深广性及灵活性
高中作文 教学 素材积累
培养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高考中写出写啥像啥的作品,使之获取较高分值,历来是 同行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指导者,首先应当树立高中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行文运笔的深广性及灵活性。
一、把握练习内容,分块收集习作素材。
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文章所反映的主旨,由于经过艰苦的选材过 程及思维方面的沉淀,通过“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人为创造活动之后,如此无 限量的写作信息,却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阶级色彩,社会道德意识,民情风 俗观念,集个人而成的群体粗线条情感喜恶的规范和影响。这样,在特定的时代或时期,就 把无形的写作信息无意识地纳入或宽或窄,或深或浅,或长或短,或浓或淡,或急或缓的创作主渠道中。这些创作主流,虽也呈现出纵横交错,繁杂纷呈的特点,但一定程度上却粗线 条地、清晰地凸现出了短期内不易变更的题材集中意识。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以此设置习作达标规程并明确达标原则,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 随意性,使作文教学日趋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体现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标的。
二、要满腔热情地、精益求精地进行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的确是一个又硬又涩的大果子,做起来费时、费力,见效又慢。再者,有人认为,中招阅卷采用“承包制”,阅卷人往往是“五看一不看”:看篇幅,看书写,看卷面,看开头,看结尾,唯独不看最主要的内容???因为没时间看。所以,确实有一些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不感兴趣,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这项工作。
本人认为,且不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作文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仅从分值上看,作文是50分,占语文学科120分的接近“半壁江山”。因此,不管作文教学这个果子有多硬、多涩,我们都还要“啃”,还要“嚼”。否则,就有悖于课程标准和我们语文教学的初衷。
事实上,大多数学生对作文的确是“望而生畏”,写作文时“咬笔杆”、“挠头皮”是常有的事,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教师的帮助。在写什么的问题上,帮他们找“下锅之米”;在怎样写的问题上,把他们“领进门去”。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学生早晚会对习作产生浓厚兴趣,写起文章来一定会比较得心应手。
有不少专家学者就作文教学著书立说,企图给学生“点石成金”之术,如“快速作文”之类,但真正卓有成效者有几?要知道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乡村的娃娃,他们虽有乡村儿童生活的一些积累,但他们读书很少,习作机会又不多,大多数同学都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坚持写日记的习惯。仅仅靠学那么几篇课文和屈指可数的几次作文训练,显然是杯水车薪。所以,作文教学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它需要我们千方百计、呕心沥血,以满腔热情、精益求精的态度进行作文教学。
三、作文教学要重视素材的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说写作离不开阅读,引导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就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要多读书,读好书,重视积累。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呢?我认为主要有两种途径:重视课本知识的积累和课外知识的拓展。
重视语文课本的阅读,语文教材中汇集了很多名家名篇,让学生通过课本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妙笔生花的奇迹,积累素材。
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多看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多了解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在阅读的时候,要有意识的吸纳其精华,并内化成自己的素养。我们可以这样假想:王安石不曾积累过李白的“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也不曾见过常建的“主人山门绿,小隐湖中花”。我们很难想象他能写出“绿”字运用绝妙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学生看了很多书,积累了一定的素材,是不是就一定能厚积薄发,写出底蕴深厚的佳作?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却不能灵活运用,充其量也只是一个两脚的书柜。所以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阅读,还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不能仅仅关注于文章写了什么,更要关注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读完一篇好文章,能够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如对人物的评价,对文章观点的看法等等,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写结合,让学生明白读与写是一个整体,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有所触发,有感而发。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到无求品自高”,表现在作文中,就是作文要有文化内涵,要有底蕴,而这底蕴源自深厚的文学修养,丰富的知识背景。
总之,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更是自身语文修养的综合体现。为此,我们高中语文一线教师必须积极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作文写作教学模式与批改模式,在激发学生作文写作兴趣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生活感受和体验,相信如此,方能使高中作文写作教学真正进入到良性发展与进步的和谐轨道上来,从而为切实提高高中学生实际写作水平与语文综合素养提供充足的保障。
高中作文 教学 素材积累
培养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高考中写出写啥像啥的作品,使之获取较高分值,历来是 同行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指导者,首先应当树立高中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行文运笔的深广性及灵活性。
一、把握练习内容,分块收集习作素材。
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文章所反映的主旨,由于经过艰苦的选材过 程及思维方面的沉淀,通过“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人为创造活动之后,如此无 限量的写作信息,却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阶级色彩,社会道德意识,民情风 俗观念,集个人而成的群体粗线条情感喜恶的规范和影响。这样,在特定的时代或时期,就 把无形的写作信息无意识地纳入或宽或窄,或深或浅,或长或短,或浓或淡,或急或缓的创作主渠道中。这些创作主流,虽也呈现出纵横交错,繁杂纷呈的特点,但一定程度上却粗线 条地、清晰地凸现出了短期内不易变更的题材集中意识。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以此设置习作达标规程并明确达标原则,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 随意性,使作文教学日趋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体现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标的。
二、要满腔热情地、精益求精地进行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的确是一个又硬又涩的大果子,做起来费时、费力,见效又慢。再者,有人认为,中招阅卷采用“承包制”,阅卷人往往是“五看一不看”:看篇幅,看书写,看卷面,看开头,看结尾,唯独不看最主要的内容???因为没时间看。所以,确实有一些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不感兴趣,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这项工作。
本人认为,且不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作文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仅从分值上看,作文是50分,占语文学科120分的接近“半壁江山”。因此,不管作文教学这个果子有多硬、多涩,我们都还要“啃”,还要“嚼”。否则,就有悖于课程标准和我们语文教学的初衷。
事实上,大多数学生对作文的确是“望而生畏”,写作文时“咬笔杆”、“挠头皮”是常有的事,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教师的帮助。在写什么的问题上,帮他们找“下锅之米”;在怎样写的问题上,把他们“领进门去”。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学生早晚会对习作产生浓厚兴趣,写起文章来一定会比较得心应手。
有不少专家学者就作文教学著书立说,企图给学生“点石成金”之术,如“快速作文”之类,但真正卓有成效者有几?要知道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乡村的娃娃,他们虽有乡村儿童生活的一些积累,但他们读书很少,习作机会又不多,大多数同学都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坚持写日记的习惯。仅仅靠学那么几篇课文和屈指可数的几次作文训练,显然是杯水车薪。所以,作文教学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它需要我们千方百计、呕心沥血,以满腔热情、精益求精的态度进行作文教学。
三、作文教学要重视素材的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说写作离不开阅读,引导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就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要多读书,读好书,重视积累。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呢?我认为主要有两种途径:重视课本知识的积累和课外知识的拓展。
重视语文课本的阅读,语文教材中汇集了很多名家名篇,让学生通过课本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妙笔生花的奇迹,积累素材。
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多看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多了解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在阅读的时候,要有意识的吸纳其精华,并内化成自己的素养。我们可以这样假想:王安石不曾积累过李白的“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也不曾见过常建的“主人山门绿,小隐湖中花”。我们很难想象他能写出“绿”字运用绝妙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学生看了很多书,积累了一定的素材,是不是就一定能厚积薄发,写出底蕴深厚的佳作?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却不能灵活运用,充其量也只是一个两脚的书柜。所以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阅读,还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不能仅仅关注于文章写了什么,更要关注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读完一篇好文章,能够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如对人物的评价,对文章观点的看法等等,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写结合,让学生明白读与写是一个整体,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有所触发,有感而发。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到无求品自高”,表现在作文中,就是作文要有文化内涵,要有底蕴,而这底蕴源自深厚的文学修养,丰富的知识背景。
总之,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更是自身语文修养的综合体现。为此,我们高中语文一线教师必须积极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作文写作教学模式与批改模式,在激发学生作文写作兴趣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生活感受和体验,相信如此,方能使高中作文写作教学真正进入到良性发展与进步的和谐轨道上来,从而为切实提高高中学生实际写作水平与语文综合素养提供充足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