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验式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10000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学者引导学习者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或具体案例的分析中,亲身参与和互动,使学习者在对情感、行为、事物和策略的内省体察中,掌握某些技能、策略,形成能力和行为习惯,建立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互动式 情景式 实践式 历史教学
  历史学习的真正意义不仅是使学生知道和记住过去所发生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通过歷史教学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历史,辨析历史人物,进而逐步学会认识历史、评价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以史为鉴,对当前社会进行观察、思考和探究。新课程强调自主学习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要求在教学中十分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为维度。为此,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体验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就是颇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学者引导学习者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或具体案例的分析中,亲身参与和互动,使学习者在对情感、行为、事物和策略的内省体察中,掌握某些技能、策略,形成能力和行为习惯,建立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教学过程。体验式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和反思。体验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情感共鸣,反思是构建和深化。教师要让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在反思中重构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从而获得更深刻的认识。教学中通常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组织学生学习。
  一、参与互动式体验
  互动式体验是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去领悟学习的内容。所以,这种体验的教学形式多在学生有一定的准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主要形式开展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教师要引导恰当的讨论主题,主题可以是教师提出,也可以是引导学生提出。
  例如,在教学“抗日战争的胜利”时,可设计这样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1945年8月,美国该不该向日本投掷原子弹?”并根据学生的意愿把学生分成正反方两组,事先在课下按题意讨论和收集论据、完善观点。各推举三名代表参与辩论。其程序是:各方陈述意见—→自由争论—→归纳总结。最后由老师和同学共同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像这样的讨论题目有很多,如:“秦始皇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你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开辟新航路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战争与和平谁是历史的主流?”等等。这种讨论具有较强的竞争机制,学生为了驳倒对方,翻阅了很多资料,辩论时兴趣盎然,气氛热烈,思维活跃,观点鲜明。往往是时间已到,很多人仍意犹未尽,言犹未了。通过讨论,学生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明辨了是非,求得了共识,同时也开启了思维,提高了学生探究与思考的能力。
  二、情境中体验
  情境中体验,是在教学中设计某种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与学习内容的结合中产生联想和情感的共鸣,从而领悟学习的内容。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如何巧妙设计情境,以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发生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联想和情感共鸣。这种教学形式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认识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例如,在教学“全面内战的爆发”中的“重庆谈判”时,可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再现”历史的真实面目,加强学生对该历史事件的思考和理解。方法是:课前布置任务,选出几位同学来扮演国、共两党双方的谈判代表,再选出几个同学来扮演主播、记者和受访者。要求同学们提前预习课文,收集资料,拟定提纲,以便在课堂上对重庆谈判进行一次惟妙惟肖的、富有创新的“现场报导”。因为是来自学生,所以这必将是一档收视率百分之百的节目。同学们可在亲身体验中,既能学到知识,更能明白道理。
  在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的途径比比皆是。如:录相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等。关键是老师要做有心人、有情人,而且要用老师的心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促使学生用心去感受,去领会,去学习。
  三、实践操作中体验
  实践中体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动手操作或进行某些科学、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在这些活动的经历中去体验,从而加深理解和产生认识、情感、行为的变化。
  例如:老师指导学生制作教具活动。在讲述中国古代印刷术的发明时,老师可以指导同学们利用身边的材料,如肥皂块、萝卜、土豆、橡皮等雕刻印章,制作活字;在学习造纸术的发明时,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课本上的造纸方法和流程学造纸。在讲述隋唐文化时,可指导学生制作桥梁模型、曲辕犁模型和筒车模型;在讲述陶器时,指导学生模仿教材涉及的陶器文物制作了陶器工艺品;在讲指南针的发明时,指导同学们制作简易、实用的指南针;在学习汉字的演变时,可让同学们进行书法比赛和展示书法作品,进行书法介绍等等。
  其实,很多内容都可以让学生动手体验。通过实践,既培养了同学们的动脑、动手的创新能力,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伟大的祖国,热爱我们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的高尚情操和爱劳动、善观察、勤思考的良好品质。
  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有多种多样,关键是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掘,去参与。总之,恰当运用体验性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使学生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中获得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于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这就把我们教师的任务和教学目的说得非常清楚了。双语教学亦是如此,必须在提高学生法定双语素质上下功夫。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学习母语和英语。只有这样
期刊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那么,如何在一堂语文课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关键点在于利用好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因此在课前谈话时,必须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化,启疑导思,力求做到堂堂有趣,课课更新,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在教学实践中,课前谈话一环,我常用以下几种
期刊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题,丰润了文本的内涵,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从中提高了学生的閱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想提高训练的实效,首先必须以文本为依托,找准训练点。有效随文练笔训练点的选择,能恰如其分地设计出掀起课堂高潮的写话练习,也是优化语文课堂的显著标识。所以说
期刊
科学学习的核心在于探究。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科学领域里从未知到已知的自行探究、自主探究,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訂计划——实验探究——分析论证——形成结论——汇报交流”等。由此可见,猜想与假设已成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活动预见性的重要实施渠道。引导学生开展猜想与假设成为当前科学学科教学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猜
期刊
教学中坚持“五个贯穿始终”(即情感教育贯穿始终、文化育人贯穿始终、探究体验贯穿始终、展示交流贯穿始终、习惯养成贯穿始终),使各环节都必须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等素质教育观。数学课堂教学时间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缩水,学生的课余练习时间少了,面对这一问题,每一名数学教师要努力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多年来我积极探索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学案导学”之教学模式,现总结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出具有探索性和有效性的数学问题,非常重要,对数学问题的展示和解决起到引领作用;同时,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数学问题,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数学品质。数学问题的设计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性、科学性、合理性及原则和方法。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并结合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感悟,谈一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问题的设计 原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大力推进,课堂、教材、教师、学生、教法、学法等教学元素的地位和作用也随之改变,如师生角色的定位、教学情境的预设、课堂氛围的营造、教法学法的设计等。总体呈现出了以下特点:教材变“宽”了,学生变“活”了,课堂变“乱”了,教师变“闲”了,试题变“难”了。教师传统的纯粹的“说教式”、“灌输式”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了。  可见,如
期刊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将来学生的能力也越高。因此,这种单一的书写作业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单调的书写工作也常常是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做或不完成作业的原因之一。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
期刊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是富有儿童情趣、生动形象,吸引力强、并略带惊险情节的记叙文。这些课文都要求执教老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学好祖国语言文字而乐学、肯学、愿意下苦功夫学的感情,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并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下面浅谈我教第十册《跳水》一文的体会。  一、破题入手,激发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倾向于某种事物或研究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它是实现某种目标的
期刊
每当大型考试(包括高考在内)结束了,很多同学都会感叹:考试和课本的关系不大,学课本还有什么意义!这是比较典型的“教材无用论”,属于“学习无用论”的一种。面对这样的尴尬处境,作为教师,究竟该怎样帮助学生克服这种负面的情绪呢?  可其实,很多材料看似和教材知识没有关系,但此时的教材知识已经成为历史的课程知识,它框定了我们理解和回答问题的框架,给了我们通常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我们学习教材要将教材作为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