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中有效进行“猜想与假设”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nerain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学习的核心在于探究。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科学领域里从未知到已知的自行探究、自主探究,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訂计划——实验探究——分析论证——形成结论——汇报交流”等。由此可见,猜想与假设已成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活动预见性的重要实施渠道。引导学生开展猜想与假设成为当前科学学科教学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猜想与假设”就是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做出符合一定的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思维方法。一个自然现象,在其未被揭示出科学本质之前,人们对它的认识是很不完整的,甚至是片面的,只能借助于猜想与假设的形式进行研究与探索,因此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性学习中的方法与桥梁。那么,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呢?
  一、注重活用教材,促进学生猜想
  实践说明学生在知道结论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真正地进行猜想的,只有把学生置于一种未知结论的情景下才能有效地开展猜想,为此,教师应注重“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潜心去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猜想因素,利用插图、实物、实验、多媒体等呈现相关的情景,这些情景要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引起学生好奇、联想。如呈现把一个鸡蛋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的情景,让学生猜测鸡蛋是上浮还是下沉。思维的积极性一旦被激发,学生便会纷纷根据前面的知识作出各种猜测:有的说鸡蛋能上浮;有的说会下沉;有的说两种情况皆有可能。
  二、关注评价变化,大胆放手猜想
  评价方式,对猜想的限制,只是作为教师的我们还没有真正的领会课改的目标,或者说思想上领会课改的目标,行动上不敢放手一试罢了。只要我们潜心去研究一下近几年的试卷,不难发现,随着课改的进行,对于原有的偏难的知识点正在逐年地被删除,对学生的考查已是知识的广度,而非深度,更突出的是考查重心已逐步偏向对探究能力的考察,我区近几年的科学中考试卷就是很好的证明,我想这也正是课改目标的很好体现。针对这样的评价变化,我们完全有理由放手让学生去猜想、去体验探究的乐趣。
  三、改变教学形式,激励学生猜想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放下架子,积极投入到学生的群体之中,和学生打成一片,虚心听取学生的各种建议,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让学生感到无拘无束,无紧张之感。要鼓励他们奇思异想,不迷信已有结论,不满足现成解答,大胆猜想,不断开拓。真正让学生做到畅所欲言,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敢于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猜想合理的进行鼓励,猜想偏向的进行引导,不猜想的进行鞭策,让猜想“访问”每一位学生,使学生的被动猜想行为转变成自觉的猜想行为,师生共同构建猜想共同体。实践表明,只有在民主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独立地探索,大胆地发表见解,学生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四、适时启迪,培养猜想信心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要让学生认识到猜想的重要性。同时,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科学史中科学家的创新性工作和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感”和意向。如在五年级下册《摆的秘密》引入新课时,介绍摆的秘密就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教堂做礼拜,受到教堂里的吊灯的摆动启发,最终通过实验和推理而得出的。让学生明白科学家在提出新思想时,往往要靠直觉,以激起学生猜想的热情。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往往会起到一种暗示作用。积极的态度自然产生积极的暗示,反之产生消极的暗示。当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后,特别重视教师对他的态度,它将直接决定学生以后猜想的积极性。这时如果教师把学生的猜想一一板书出来,学生见自己的思维结果被肯定,心理上就会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再加上教师的激励性评语,鼓励学生猜想,他们就会捕捉瞬间灵感来进行猜想,从而激起主动探索的欲望。
  五、丰富知识,奠定猜想基础
  大胆猜想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建立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宽厚的知识积累基础上,实践经验愈丰富,知识积累愈宽厚,知识重组能力愈强,大胆猜想也就愈可靠。故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先要奠定猜想的基础。即使他们具有各种经历、各种经验,广泛的生活面、知识面和阅读面。要让学生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逐步体会,并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促使他们主动地去涉猎课外知识,多参加实践活动,多积累。有了这些潜在的东西,它们一旦被激发就会产生思想的火花。
  六、思维训练,提高猜想能力
  训练学生观察问题要明察秋毫,相信直觉;思考问题要善于抓住灵感,勇于跳跃猜想,在科学教学中通过观察、实验、实习、调查等方法手段提高猜想能力。科学教材中有大量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和小实验等,教师在实验前要习惯地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知识猜测结果,或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然后用实验加以证明。例如:五年级下册《通电的线圈》一课,学生先动手自己制作电磁铁,然后让学生用制作的电磁铁去吸大头针,结果发现电磁铁吸大头针的数目不一样,学生明白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不一样,让学生猜测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可让他们说出自己形成猜想的依据,然后再通过实验加以证明,提高同学们的猜测能力。
其他文献
问题与教学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教学围绕问题展开,问题在教学中得以解决,教学又发现新的问题……周而复始,推进了教学活动的开展。就物理学科而言,物理教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的教学,不论是自然现象的发现和解释,还是自然规律的总结和应用,都充满了问题。一个好的教学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但不好的问题,可能让学生毫无兴趣,也可能使学生糊里糊涂,不知所云,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期刊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手实践活动是他们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创新实践能力形成并不断提高的有效载体。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学以致用,也就是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周围的生活实际和解决生产劳动中的简单问题。为此,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
期刊
摘 要:在九年制的义务教育当中,有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对教学中的后进生进行教育和转化,同时这也是在实现素质教育过程当中一项最根本的任务。本文主要就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后进生进行转化的思路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后进生 转换 思路  后进生其实就是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教师经常会在平时的班级活动以及学习的过程当中对这些后进生产生一种冷淡态度和歧视现象,让他们在平时的班级活动以及学习当中
期刊
摘 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兴趣的动力作用,有效地实施音乐教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自身音乐素质的迅速提高。  关键词:新课程 音乐教学 兴趣 激发 有效性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心理学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期刊
摘 要:课堂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课堂要准确地定位好教学内容目标、学生目标和教师目标,只有把这三个目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使得学习内容、学生和教师得到升华,才能更有效提高课堂效益。  关键词:目标 有效 课堂效率  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可见,合理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是达到语文教学有效性最为关键的一步。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在一堂课中,教师教
期刊
摘 要:探究性学习具有参与性和体验性,并在一定的教学情景中由教师指导下展开的创造性活动,在此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可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而教学情景的创设则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重要前提,设计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有梯度,有针对性、趣味性、连续性、开放性和创新性,促使学生在迫切要求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探究。  关键词:化学教学 探究式 教学
期刊
摘 要:新课程语文教学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能力,是学生的认识逐步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语文素质的根本体现在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上,培养语感,是切实提高小学生语言素质的关键。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素质 语感培养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清晰地理解“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并在立足生活,加强实践,重视体验等方面给予良好的指导,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感能力和阅读水平,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语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于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这就把我们教师的任务和教学目的说得非常清楚了。双语教学亦是如此,必须在提高学生法定双语素质上下功夫。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学习母语和英语。只有这样
期刊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那么,如何在一堂语文课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关键点在于利用好课堂导入这一环节。因此在课前谈话时,必须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化,启疑导思,力求做到堂堂有趣,课课更新,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在教学实践中,课前谈话一环,我常用以下几种
期刊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能更好地深化了文本的主题,丰润了文本的内涵,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互利效果,从中提高了学生的閱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想提高训练的实效,首先必须以文本为依托,找准训练点。有效随文练笔训练点的选择,能恰如其分地设计出掀起课堂高潮的写话练习,也是优化语文课堂的显著标识。所以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