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跨国公司规避法律的行为进行管制的分析

来源 :国际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taxx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跨国公司内部务实体之间的关联性为其规避法律以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提供便利。
  跨国公司是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参加者。根据《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守则》 (草案)中的定义,跨国公司是指由分设在两个或两上以上国家的实体组成的企业,而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范围如何;这种企业的业务是通过一个或多个决策中心,根据一定的决策体制经营的,因而具有一贯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企业的各个实体由于所有权或别的因素的联系,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实体能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加重要影响,尤其足可以同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以及分担责任。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跨国公司内部各实体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足跨国公司的主要特征。跨国公司是由分布在各国的诸多实体组成的企业,其内部各实体之间,特别是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从而使母公司或公司内的某些实体,能对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分担责任。其内部各实体间在法律上往往是相互独立的实体,而在经济上又是在母公司控制下所形成的一个整体。
  跨国公司这种独特的关联性,导致其在国际经济贸易交往关系中,具有很大灵活性和主动性。它对国家的主权和法律的挑战,也引起了各有关主权国家及其人民的关注。跨国公司将法律灵活地运用于公司运作, “结果,仅仅因为跨国公司考虑到成本,而使任何规则都变成了市场压力的牺牲品。……如果某项法律有碍于它们的扩张,它们就威胁要离开。它们跑遍整个地球,自由选择到最好的地方去那儿有最便宜的劳动力、最宽的法律环境、最低的税收、最多的资助。再也没有必要用国籍来确认它们,也无须为限制它们的行为而投入感情,它们已无法无天。”如:跨国公司通过转移价格等手段规避国内税法,即在同等条件下,跨国公司内部成员之间的交易的定价与它们针对外部实体的定价不相同。跨国公司利用母公司对子公司或其他关联公司的控制或关联来协调内部利益分配。批而达到逃避税负的目的。跨国公司还阿针对内部成员享有的各种税收优惠,有意识地预先安排内部各成员交易的收入,使内部收入尽力集中到享受免税、减税或抵税的成员公司身上去。跨国公司一系列的规避法律的行为已日益引起各国的关注,其对传统法律规避问题也捉出了挑战。
  二、跨国公司规避法律的行为给传统法律规避问题带来新特点。
  法律规避(evasionoflaw),是指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为利用某·一冲突规范,故意制造某种连结点,以避开本应适用的法律,从而使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得以适用的一种逃法或脱法行为。传统国际私法对当事人规避法律的行为关注的足当事人人为地制造或改变诸如国籍、住所、行为地等连结点来达到规避本应适用的法律的效果,但未曾考虑到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关联性对此可能产生的影响。现实的法律纠纷往往产生于利益相互对抗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之间,这种利益对抗关系,注定了他们在法律选择上很难有效合作;相反,如果一方当事人为使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得到适用,而通过故意制造连结因素来达到该目的,则很容易导致相关主体诉诸司法途径来制止这种作法。然而,具有同向利益的法律关系主体如跨国公司内部的各关联的实体,这些主体为实现共同利益,可能通过法 律选择途径来规避本应适用的法律,使它们的内部共同利益最大化。而使相关的社会公共利益或第三者的利益受到损害。
  跨国公司内部各实体之间的关联性给传统法律规避问题带来以下新的特点:
  其一,跨国公司内部的关联机制,为其规避法律创造便利,增大了法律规避发生的频率。因为跨国公司在构筑其内部的关联机制时,就已经考虑到国际关联为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法律创造了条件。跨国公司的核心公司,充分利用其统一决策的能力及对各种受控制公司的控制关系,可以自如地使两个内部成员之间从事法律规避行为。尽管这种规避行为有时会对其中一方产生不利,甚至以牺牲其重大利益为代价,但是由于成员公司所处的受控制地位,它不得不服从跨国公司的整体利益目标。内部成员之间的协调和“熟悉”,尤其是整体利益目标和统一决策的制约,使得跨国公司内部的法律规避远比普通的利益对立的民商事主体之间更为频繁。
  其二,跨国公司内部的关联性增强了法律规避的隐蔽性。跨国公司的内部交易在统一的决策机制或双方协商下进行,双方可以从方方面面为法律的规避准备许多过渡性事项,以减少规避的显然性。在这种“双方规避”的情况下,双方当事人都受跨国公司整体制约机制的约束,当事人很少甚至不可能向法院起诉,指挥对方规避了相关法律。而传统法律规避则与此不同,传统法律规避中相关对方可能主动要求法院判决规避行为及其效果无效。因此,如果跨国公司内部的实体之间规避的仅是民商事法律,则很难得到法律上的制约;除非这种规避给当地的社会公共利益带来重大的损害,否则难以被发现。
  其三,跨国公司内部各实体的关联性使法律规避的形式更为丰富多样。跨国公司不仅可以利用传统的连结点——国籍、住所、营业地等的设置和变更来达到规避法律的目的,而且可以通过转移定价、转让公司机会、资产混同、基金或其他财产的再返还、资产耗尽、集团的金融资助、子公司无利润经营、空壳子公司等途径来规避本应适用的法律。
  其四、跨国公司法律规避的对象与传统法律规避的对象有很大不同。传统法律规避中被当事人规避的法律是当事人不愿适用的法,当事人通过规避行为使被规避的法律不再适用,而适用当事人希望适用的法律。但在跨国公司法律规避问题上,表现则有不同。表面上看来,跨国公司通过内部企业的关联运作,使本应适用的法律得到适用,但其预计效果则被彻底改变。这已不是传统的法律规避所能及的,这些设计具有一定的隐含性,但是其欺诈的动机则极为明显,其行为的结果也必然导致第三人或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
  三、对跨国公司法律规避的行为进行约束及管制的对策。
  跨国公司背景下法律规避问题呈现诸多的复杂性,需要各国政府及理论界深入研究,协力合作,以期能对跨国公司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以维护正常的国际经贸交往环境,减少跨国公司利用表面合法行为损害第三人或者社会公众的利益。
  目前,各国及国际社会没有针对跨国公司法律规避行为的专门法律规定。跨国公司的法律规避问题更多的是表现在其他具体问题中,如跨国公司的转移定价问题、避税问题等等。各国及国际社会在这些问题都进行了规范。
  (一)对跨国公司关联企业之间转移定价的管制
  跨国联属企业之间由于存在着共同的股权和控制关系,在交易定价和引用分摊上,可能出于联属企业集团利益或经营目标的需要,不是根据独立竞争的市场原则和正常交易价格来确定有关交易价格和费用标准,而是人为地故意抬高或压低交易价格或费用标准,从而使联属企业某一实体的利润转移到另一个企业的帐上,这种现象称为关联企业的转移定价行为。转移定价是跨国公司实现其全球战略的重要操作手段,它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地配置资源,占领市场,击败竞争对手;可以逃避税收,减少全球总税负,达到利润最大化;可以减少关税和绕过配额限制;可以随时调度资金;可以打击、排斥或淘汰竞争者,增加外国子公司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可以减少或避免物价变动、汇率变动及政治风险;可以避免东道国的外汇管制、价格控制,以及避免子公司利润过高带来的麻烦等等。
  对跨国公司转移定价行为的管制更多是在国内法措施上,许多国家对这个问题的管制都实行正常交易的原则,即将关联企业的总机构与分支机构、母公司与子公司,以及分支机构或子公司相互间的 关系,当作独立竞争的企业之间的关系来处理。按照这一原则,关联企业各个经济实体之间的营业往来,都应按照公平的市场交易价格计算。许多国家在确定正常交易价格时都规定按以下方法进行;比较非受控价格法、转售价格法、成本加成法以及其他合理方法。国际上,联合国跨国公司委员会拟定的《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守则》 (以下简称《守则》)对跨国公司的行为进行全面规范,其中涉及转移定价的管制。 《守则》草案的大部分条文已经确定,但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跨国公司的待遇、国有化和补偿、国际法的适用等问题上分歧较大,这一草案在联合国大会上仍未通过。
  (二)对跨国公司避税行为的管制
  避税,指纳税人利用税法规定的缺漏或不足,通过某种公开的或形式上不违法的方式来减轻或规避其本应承担的纳税义务的行为。国际间税收的差异为避税提供了可能。主要有: (1)税收管辖权的差别。有国籍税收管辖权和居民税收管辖权。前者仅对本国属地的全部所得征税,后者不仅对本国属地内的全部所得征税,而且对本国籍人在国外的所得也征税。 (2)税率差别。各国税率类型和水平各不相同,这就为国际避税者创造出选择最有利税负的机会。跨国公司进行国际避税的主要方式有: (1)通过纳税主体的跨国移动进行国际避税。主要是通过选择注册成立地或改变总机构所在地和决策控制中心地的方式,规避高税率国的国籍税收管理辖权或居民税收管辖权。 (2)通过征税对象的跨国移动进行国际避税。主要是跨国公司内部关联企业通过转移定价避税和跨国公司利用避税港进行国际避税。 (3)跨国企业滥用税收协定进行国际避税,即本无资格享受某一特定的税收协定优惠待遇的跨国公司,为获取该税收协定的优惠待遇,通过在协定的缔约国一方境内设立一个具有该国居民身份的子公司(通称为“导管公司”),从而间接享受了该税收协定提供的优惠待遇,减轻或避免了其跨国所得本应承担的纳税义务。
  美国税法针对跨国公司的避税问题已有具体的措施,如事前确认制和国内税法第482条的规定。事前确认制是美国税务局与纳税义务人对转移价格计算事先进行协议,由纳税义务人提供有关资料设定一个确定价格,并为国内税务所接受,作为其查核的常规交易标准。美国国内税法第482条规定,两个以上的组织,其营业或业务为同卜主体所直接或间接控制或所有时,财政部长或其授权人(税务局)为防止其避税或反映其正确所得,可就各该团体之间的收入或费用加以调整。
  随着跨国公司避税现象的日益严重,各国政府也越来越意识到单靠各国单方面措施难以有效地管制,为此,必须加强国际合作,综合运用国内国际措施。目前,各国采取双边或多边合作的形式,通过签订有关条约和协定达到防止国际避税的目的。主要有:建立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制度,使各国税务机关了解掌握纳税人在对方国家境内的营业活动和财产收入情况;在双重征税协定中增设反滥用协定条款,在税款征收方面相互协助。通过国际合作共同管制跨国公司避税行为。
  以上对跨国公司规避法律的行为进行管制的措施都是针对单个问题具体处理。笔者认为可以从国际私法的法律规避理论角度对跨国公同的规避行为进行效力认定。对规避行为效力的不同态度会直接导致各国对跨国公司规避行为的不同管制。如果持肯定规避外国法的效力的态度,在跨国公司范畴里,即是肯定规避外国法的效力,则将纵容跨国公司肆意挑选注册成立地,任意改变决笨中心地,以达到对已有利的法律得以适用的目的。如果仅否定规避内国法的效力,则一国对跨国公同的管制将只考虑本国的利益,而忽略了其他国家的利益,基于跨国公司足事实上的跨越数国的经济实体,片面考虑本国的利益难以对跨国公司整体做出有效管制,其结果也将损害本国的利益。如果持所有规避法律的行为皆为无效的态度,则理论上可有效管制跨国公司规避法律行为,但现行各国及国际立法并未臻至完善,事实上可能出现阻碍跨国公司发展的不合理规定。因此,笔者认为,根据我国多数学者对待法律规避问题的态度,对跨国公司规避法律的行为的效力也可作如下处理:首先,跨国公司规避本国法的行为一律无效。其次,对规避外国法的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如果跨国公司规避外国法中某些正当的合理的规定,其规避行为将损害该外国或第三人的利益,则应该认为规避行为无效;反之,如果规避外国法中不合理的规定,如双重征税,不实行税收饶让,则应认定该规避行为有效。
其他文献
80年代中期以来,信息技术、跨国公司的大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性演进,推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的互相依存进一步强化。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许多问题,引发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反思金融深化理论,使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在全球化背景下迎接挑战,健康发展。    一、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后金融深化理论面临的挑战    进入90年代,一些实施金融深化的
期刊
辽宁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已形成趋势和潮流,中国企业也不例外。广东省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全国起了表率作用,辽宁省也应更快的融入全球经济链条中去。加入WTO后,将在更高的层次上推进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经贸合作,在开放本地市场同时,也享受其他国家和地区开放市场带来的好处,使得资源的流动和配置在超越国界的范围内进
期刊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际贸易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知识产权已渗透到国际贸易的每一个环节中,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领域迅速发展,知识产权贸易额大幅度上升。  实际上商品出口、国际投资等商业活动都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当今世界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知识产权的拥有、维持、利用已经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要运作模式和途径,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兴衰。谁拥有了专利或名牌商标,谁
期刊
一、欧盟普惠制的产生与发展 二十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贸发会议要求发达国家在非对等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对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制成品和半成品实行优惠待遇,此即普遍优惠制(简称普惠制) 。普通优惠制 (Generalized System Of Preference)的基本内容是:发达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发达国家的商品,尤其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互惠的优惠关税待遇,这是
期刊
信用证支付方式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在银行和金融机构参与国际贸易结算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信用证是银行根据申请人(进口商)的要求,向受益人(出口商)开立的一种有条件的书面付款保证,即开证行保证在收到受益人交付全部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的条件下,向受益人或其指定人履行付款的责任。因此,信用证结算是依据银行信用进的。 一,信用证的特点  (一)信用证是一种银行信用。即由开证行出面对出口商承担付款责
期刊
一、经济刺激的涵义及意义分析  1、外部成本内部化问题与经济刺激  按照传统福利经济学的观点,外部性是一种经济力量对于另一种经济力量的“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是经济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包括正、负两方面影响,正面的影响也称外部经济性,负面的影响也称外部不经济性。解决外部不经济性的方法之一是使其内部化。详言之,就是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产生的外部费用,进入它们的生产和消费决策,由它们自己承担或“内部消化”
期刊
2001年11月11日我国正式签署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议定书,这标志着我国在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当前各行各业都在对自身面对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探讨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对于近几年蓬勃发展的中国物流产业来说,成长之路才刚刚起步,在资金、管理、人才、技术等多方面我们仍需要大量的投入,物流相关政策法规需要调整、增补,以适应WTO的有关规则与要求
期刊
Traveler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men have been wandering around-for pleasure,for prom or to satisfy their curiosity.When the only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were horses,cameb,and small boats,travelers w
期刊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和作为世界工厂雏形的显现,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愈来愈大(在中国许多周边国家已经成为硬通货),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受到更大的关注。最近,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缺乏新增长点的形势下,日本、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纷纷建议中国提高人民币汇率,如何应对国际社会的呼吁成为目前中国金融、经济界人士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将从汇率影响因素、汇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关于人民币汇率走势的
期刊
一、沈阳工业化发展历史和现状分析  (一)历史的回顾  沈阳是全国闻名的重工业基地之一, “一五” “二五”时期,国家将156个重点项目中的6个、694个限额以上项目中的26个放到沈阳,重点发展了航空、机床、风动工具、电线、电缆、重矿设备和通用机械、电力机械设备等机器制造工业,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中国165个工业门类中,沈阳占有142个,形成了实力雄厚、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沈阳创造了共和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