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言语幽默作为一种高效的沟通方式,在实际交际中有其独特的语用效果。本文从格莱斯会话含义中的合作理论角度分析言语幽默的产生机制,通过大量的实例指出违反合作原则和遵守合作原则都能产生幽默的效果。
关键词:合作原则;言语幽默;违反;遵守
幽默是作为一个古老的话题,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们关注。一般传统的幽默理论大致分为三个流派,即社会行为角度下的优越、蔑视论,心理分析角度下的释放论和心理认知角度的乖讹论。当会话者有意或无意违反合作原则中的量、质、关系和方式准则中的一条或多条,都会产生会话含义。在此基础上许多学者认为言语幽默的产生同样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某一或某些准则。然而,笔者发现言语幽默的产生并不是完全基于对合作原则的违反,当会话者遵守合作原则,仍会产生大量的幽默效果。
一、言语幽默与合作原则
言语交流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重要交流方式,没有言语交流,人类的社会交往将难以进行。言语幽默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流,它以口头和书面的语言文字呈现,通过某些特定的语言手段让人们对某些言语的字面或语用意义不同的理解,达到幽默效果。言语幽默不仅能给人带来意料之外的愉悦,还能促进沟通的顺利进行。幽默中的另一类别是情境幽默,但该类别与话语联系不紧密。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交流中的言语幽默。
但在现实交际中,人们并不能完全遵守这些准则,总是有意或无意地违反其中的某一或某些准则,达到传递字面以外的信息。交际中言语幽默存在违反合作原则的情况,但是不全是在违反合作原则时才出现。幽默因其自身令人发笑的特性,在有些情况下正是基于遵守合作原则才出现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通过大量会话例子分析其违反或遵守合作原则的情况。
二、违反或遵守合作原则下的言语幽默
(一)违反或遵守量的准则
数量准则要求会话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数量不多也不少。而在言语幽默中,对话中的一方往往提供多余或不足的相关信息数量,以至于会话者在语用含义理解上存在偏差,从而达到幽默效果。例如:
(1) The Soprano: “Did you notice how my voice filled the hall last night?”
The Contralto: “Yes, dear in fact, I noticed several people leaving to make room for it.”
这则幽默产生于会话者提供了多余的信息。女高音对自己的歌声很自豪,并且期望从女低音那获得肯定。女低音第一部分的回答“Yes, dear”本来就足以满足对方的虚荣心,但是女低音又加了句“In fact,I noticed several people leaving to make room for it.” 这显然不是一种恭维,暗指女高音的表演很糟糕,以至于一些观众们都坐不住而离开了。可以想象出女高音此时的难堪的心理。这里女低音增加的话给违反了量的准则,制造了幽默效果。然而,如果完全遵守量的准则,给出的信息不多不少,能否制造出幽默效果呢?来看下面的一则例子。
(二)违反或遵守质的准则
质的准则要求会话双方说话真实可靠,话语不能违背事实。
(1) Angler: “You’ve been watching me for three hours. Why don’t you try yourself?”
Onlooker: “I haven’t got the patience.”
当垂钓者问旁边盯着他看了3小时钓鱼的旁观者为什么不自己去钓鱼时,旁观者说他没那耐性。他声称没有耐性钓鱼,却有耐心看别人钓鱼,这不禁令人发笑,因为他明显有耐心。显然这里违背了质量准则,旁观者的话语违背了他的行为事实,产生了幽默效果。
三、结语
合作原则的理论能够有效地指导我们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本文从语用学合作原则角度,通过会话实例分析得出言语幽默作为一种高效的交流手段,并不总是由于违反合作原则中的某一或某些准则。言语幽默正是当会话双方遵守了合作原则里的准则,恰当地折射出言外的信息,相互配合地完成整个交流等情况下才出现。言语幽默能够巧妙地避免人与人之间正面的冲突与尴尬,舒缓当时紧张的氛围,促进沟通交流的顺利进行,因而有利于达到人与人沟通的目的。不同于一般的对话交流,言语幽默在社会交际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因此很有必要通过语用学会话含义与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言语幽默的产生。当然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从合作原则的视角分析言语幽默,涉及到合作原则的遵守与违反,因此需要分析大量典型的言语幽默例子。本文中的实例还不够全面,实例分析有待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 Berger, AA. An Anatomy of Humor[M]. New Brunswick and London: Transaction Publishers, 1993.
[2] Grice, HP. Logic and conversation[M]. In P. Cole and J.Morgan (Eds), 1975:41-58.
[3] 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关键词:合作原则;言语幽默;违反;遵守
幽默是作为一个古老的话题,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们关注。一般传统的幽默理论大致分为三个流派,即社会行为角度下的优越、蔑视论,心理分析角度下的释放论和心理认知角度的乖讹论。当会话者有意或无意违反合作原则中的量、质、关系和方式准则中的一条或多条,都会产生会话含义。在此基础上许多学者认为言语幽默的产生同样违反了合作原则中的某一或某些准则。然而,笔者发现言语幽默的产生并不是完全基于对合作原则的违反,当会话者遵守合作原则,仍会产生大量的幽默效果。
一、言语幽默与合作原则
言语交流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重要交流方式,没有言语交流,人类的社会交往将难以进行。言语幽默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流,它以口头和书面的语言文字呈现,通过某些特定的语言手段让人们对某些言语的字面或语用意义不同的理解,达到幽默效果。言语幽默不仅能给人带来意料之外的愉悦,还能促进沟通的顺利进行。幽默中的另一类别是情境幽默,但该类别与话语联系不紧密。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交流中的言语幽默。
但在现实交际中,人们并不能完全遵守这些准则,总是有意或无意地违反其中的某一或某些准则,达到传递字面以外的信息。交际中言语幽默存在违反合作原则的情况,但是不全是在违反合作原则时才出现。幽默因其自身令人发笑的特性,在有些情况下正是基于遵守合作原则才出现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通过大量会话例子分析其违反或遵守合作原则的情况。
二、违反或遵守合作原则下的言语幽默
(一)违反或遵守量的准则
数量准则要求会话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数量不多也不少。而在言语幽默中,对话中的一方往往提供多余或不足的相关信息数量,以至于会话者在语用含义理解上存在偏差,从而达到幽默效果。例如:
(1) The Soprano: “Did you notice how my voice filled the hall last night?”
The Contralto: “Yes, dear in fact, I noticed several people leaving to make room for it.”
这则幽默产生于会话者提供了多余的信息。女高音对自己的歌声很自豪,并且期望从女低音那获得肯定。女低音第一部分的回答“Yes, dear”本来就足以满足对方的虚荣心,但是女低音又加了句“In fact,I noticed several people leaving to make room for it.” 这显然不是一种恭维,暗指女高音的表演很糟糕,以至于一些观众们都坐不住而离开了。可以想象出女高音此时的难堪的心理。这里女低音增加的话给违反了量的准则,制造了幽默效果。然而,如果完全遵守量的准则,给出的信息不多不少,能否制造出幽默效果呢?来看下面的一则例子。
(二)违反或遵守质的准则
质的准则要求会话双方说话真实可靠,话语不能违背事实。
(1) Angler: “You’ve been watching me for three hours. Why don’t you try yourself?”
Onlooker: “I haven’t got the patience.”
当垂钓者问旁边盯着他看了3小时钓鱼的旁观者为什么不自己去钓鱼时,旁观者说他没那耐性。他声称没有耐性钓鱼,却有耐心看别人钓鱼,这不禁令人发笑,因为他明显有耐心。显然这里违背了质量准则,旁观者的话语违背了他的行为事实,产生了幽默效果。
三、结语
合作原则的理论能够有效地指导我们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本文从语用学合作原则角度,通过会话实例分析得出言语幽默作为一种高效的交流手段,并不总是由于违反合作原则中的某一或某些准则。言语幽默正是当会话双方遵守了合作原则里的准则,恰当地折射出言外的信息,相互配合地完成整个交流等情况下才出现。言语幽默能够巧妙地避免人与人之间正面的冲突与尴尬,舒缓当时紧张的氛围,促进沟通交流的顺利进行,因而有利于达到人与人沟通的目的。不同于一般的对话交流,言语幽默在社会交际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因此很有必要通过语用学会话含义与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言语幽默的产生。当然本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从合作原则的视角分析言语幽默,涉及到合作原则的遵守与违反,因此需要分析大量典型的言语幽默例子。本文中的实例还不够全面,实例分析有待更加深入。
参考文献:
[1] Berger, AA. An Anatomy of Humor[M]. New Brunswick and London: Transaction Publishers, 1993.
[2] Grice, HP. Logic and conversation[M]. In P. Cole and J.Morgan (Eds), 1975:41-58.
[3] 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