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着党务工作人员组织架构不成熟、党员考察培养期短、转正困难、流动性大等特殊问题。而高职院校党务工作人员组织架构的改进、学生党员培养时间的提前,实践教育、党员流动性管理的加强及已有传统机制的强化等措施能有效加强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党员 教育管理 措施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在校学生数量增长迅速,在校学生党员数也不断增加。加强这些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探索有关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措施,对保持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学生党员质量都有着显著意义。
1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的特殊问题
1.1党务工作人员组织架构尚不成熟。
当前大多高职院校成立或组建于近几年,成立时间不长,学生党务工作起步晚,现有经验少。如专、兼职党务工作人员数量偏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党员数量在逐年增加,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数量也大幅度增长,面对如此庞大群体,当前的党务工作人员明显偏少,而这些人员中,大多又都是近几年引进的大学毕业生,他们还缺少党务工作经验,其业务能力、知识水平都有待于提高。再如,不少高职院校党校因内部机制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充足、部分职能行使受到一定制约等原因,导致其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2考察培养期短,党员转正困难。
当前高职院校学制大多是三年,其中不少院校学生在校时间仅两年左右,在校外实习一年左右,这样党组织对其考察培养的时间最多只有一至两年时间,这段时间要看他们在校的思想品质、对党的认识、模范表率作用、学习成绩、思想成熟和稳定程度等等方面的表现。这样短的时间,组织在确定发展对象时就难以较全面和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综合表现。而经过考察培养,学生党员中,一般是大三学生占多数,成为预备党员后面临着毕业,存在着无法在学校转正的问题。部分预备党员的党内教育过程太短,尚没得到较好的党性锻炼,毕业后初涉社会,遇到困难时,思想上容易出现反复。
1.3学生党员流动性大,管理困难。
前文提及,大多高职院校学生党员都在高年级,而高年级时往往也是大多高职院校学生外出实习的高峰期,导致很多学生党员因工作的流动性,远离学校党组织,而往往那些实习单位党组织亦不健全,这样对这些党员的管理和教育显得很困难。
此外,高职院校因以实用性、应用性专业为主,大多与学生未来就业方向直接相关,再加上学生在校时间短,导致很多学生更多关注于自身就业和专业技能,实用性、功利性意识较强,存在着入党后党员意识不强,对党员要求自身落实不严等问题。
2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措施的探讨
2.1加强人员组织架构的完善。
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首先要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学生党建工作队伍。要加强系党总支的领导班子建设,系总支部委员会是学院党委的一级组织,是学生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学生党建工作的执行者,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学院党委的要求,制定本系党建工作计划,落实党建工作措施,完成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教育和管理等各项具体任务。要充分发挥党校的作用,重点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理论培训和教育,党校要针对学生党员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设定理论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做到学生党员在校期间教育不间断、内容相衔接、形式有变化,诸如开设新生党员班、积极分子班、预备党员班、专题学习班等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2坚持提早考察、提早培养。
针对学生在校时间短、培养教育时间短的实际问题,坚持早培养早考察,建立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动态管理机制。从新生入校开始,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知党爱党宣传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基本素质好、入党积极性高的优秀团员、学生骨干吸收到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中来。同时,实现“关口”前移,及时做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有关材料的接转和审核等衔接工作,培养时间连续计算,避免入党积极分子的流失。在教育形式上,注意充分发挥党课学习小组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中的阵地作用,实现自我教育和培训教育相结合,使广大入党积极分子将加入党组织的愿望变成自觉的行动。
2.3坚持实践教育,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
针对学生党员人生经历少,缺乏社会经验,对社会经济文化变革的历史和现实的感性认识不足等缺陷,积极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使学生党员在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服务同学中受教育、长才干。实践性教育活动力求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党员通过实践教育活动能增强实际工作能力,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在实践教育中得到提高。给学生党员压担子、交任务,安排一定的党内工作,尽可能让学生党员在学生党支部、院系学生会、团委或团总支、班委会或团支部担任一定职务,为其提供发挥作用的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增强能力和才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开展学生党员标兵、优秀学生党员评选,开展“相约在党旗下”、“党的召唤”等主题党日活动,举办优秀学生党员事迹报告会、优秀学生党员论坛、学生党员演讲赛、辩论赛、征文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展示学生党员的素质和能力。通过风采展示活动,检阅学生党员的言行,促进学生党员之间的竞争和交流,提高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
2.4加强学生党员的流动性管理。
关心离校实习学生党员的生活,是党组织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党组织要把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寓于服务之中,使他们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自觉服从党组织的管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从而保持和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在管理模式上可采取以下几种:第一,“就地、就近”的管理原则,即通过系党总支与实习单位沟通,让学生党员就地过组织生活,就近参加实习单位的党员活动。第二,建立专人联系制度,确定专门的联络员负责联系这些学生党员,定期传达党组织的活动安排,寄送学习资料,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第三,采取网上教育形式,系党总支拟建立党建网页,开设“网上党课”、“支部活动”、“支部新闻中心”、“公示栏”等版块,使离校实习学生党员及时通过互联网了解并参与党的活动。
2.5强化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
党员意识的强弱程度是影响党员提高素质、增强党性和发挥作用的关键性环节。党员意识分为党员对自身角色、身份、形象的三层定位,是党员个体对自身党员属性和党员责任的理性认识和自觉把握。党员意识强,能促使党员做到严于律己,明确责任,主动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努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强化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就应该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通过党的历史宣传教育,帮助他们深刻认识到党的光荣与伟大,认识到党的事业的光明前景;通过党的任务和党员义务的教育,帮助他们认清自己肩负的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的目标;通过科学知识和技能教育,大力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努力做到思想认识高于一般学生,道德修养高于一般学生,学习成绩高于一般学生。同时帮助他们克服可能存在的自卑感和步入社会的畏惧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2.6继续强化和完善现有各项机制。
一是要强化学习机制,创新组织生活形式,教育、学习是党员持续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组织生活不规律,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等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组织生活对党员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应结合学生党支部的实际,建立健全完善的学习制度,形成学习向上的良好风气;要充实学习内容,党员学习的内容既包括党的基本理论和大政方针、时事政策等,也包括国内外的热点透视、国内舆情或突发事件分析,还包括大学生的基本思想动态、思想困惑等;要丰富学习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是支部组织生活更具吸引力、更富成效性的重要保证。二是要强化激励机制,提升党支部活力。大部分的学生党支部缺乏明确具体、行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支部活力和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发挥。三是要强化约束机制,促进党员自我管理。党员行为约束机制,主要是通过采取强制的手段防止学生党员消极行为的发生。学生党员行为约束制度主要包括: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工作,学生党支部每学期要进行一次学生党员民主评议活动,以此来检查和评估每个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提高学生党员素质,明确考评指标,要从思想状况、群众基础,工作情况、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定期对学生党员进行考核评价,严格考评程序,要深入学生和教师,征求他们对考核方式方法的意见和建议,并作进一步的修正,确保监督考评机制更加科学、合情、合理,及时反馈考评结果,要以多种途径分阶段及时公布考核情况和结果,并进行必要的反馈与整改,从制度上保证对党员的约束。
参考文献
1 陈玄令,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探究。
2 尹韦,彭彦,高职学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探析。
3 侯荣增,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
4 张彩云,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5 钟敏,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学生党员 教育管理 措施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在校学生数量增长迅速,在校学生党员数也不断增加。加强这些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探索有关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措施,对保持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学生党员质量都有着显著意义。
1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的特殊问题
1.1党务工作人员组织架构尚不成熟。
当前大多高职院校成立或组建于近几年,成立时间不长,学生党务工作起步晚,现有经验少。如专、兼职党务工作人员数量偏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党员数量在逐年增加,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数量也大幅度增长,面对如此庞大群体,当前的党务工作人员明显偏少,而这些人员中,大多又都是近几年引进的大学毕业生,他们还缺少党务工作经验,其业务能力、知识水平都有待于提高。再如,不少高职院校党校因内部机制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充足、部分职能行使受到一定制约等原因,导致其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1.2考察培养期短,党员转正困难。
当前高职院校学制大多是三年,其中不少院校学生在校时间仅两年左右,在校外实习一年左右,这样党组织对其考察培养的时间最多只有一至两年时间,这段时间要看他们在校的思想品质、对党的认识、模范表率作用、学习成绩、思想成熟和稳定程度等等方面的表现。这样短的时间,组织在确定发展对象时就难以较全面和准确地把握每个学生的综合表现。而经过考察培养,学生党员中,一般是大三学生占多数,成为预备党员后面临着毕业,存在着无法在学校转正的问题。部分预备党员的党内教育过程太短,尚没得到较好的党性锻炼,毕业后初涉社会,遇到困难时,思想上容易出现反复。
1.3学生党员流动性大,管理困难。
前文提及,大多高职院校学生党员都在高年级,而高年级时往往也是大多高职院校学生外出实习的高峰期,导致很多学生党员因工作的流动性,远离学校党组织,而往往那些实习单位党组织亦不健全,这样对这些党员的管理和教育显得很困难。
此外,高职院校因以实用性、应用性专业为主,大多与学生未来就业方向直接相关,再加上学生在校时间短,导致很多学生更多关注于自身就业和专业技能,实用性、功利性意识较强,存在着入党后党员意识不强,对党员要求自身落实不严等问题。
2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措施的探讨
2.1加强人员组织架构的完善。
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首先要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学生党建工作队伍。要加强系党总支的领导班子建设,系总支部委员会是学院党委的一级组织,是学生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学生党建工作的执行者,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学院党委的要求,制定本系党建工作计划,落实党建工作措施,完成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教育和管理等各项具体任务。要充分发挥党校的作用,重点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理论培训和教育,党校要针对学生党员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设定理论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做到学生党员在校期间教育不间断、内容相衔接、形式有变化,诸如开设新生党员班、积极分子班、预备党员班、专题学习班等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2坚持提早考察、提早培养。
针对学生在校时间短、培养教育时间短的实际问题,坚持早培养早考察,建立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动态管理机制。从新生入校开始,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知党爱党宣传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基本素质好、入党积极性高的优秀团员、学生骨干吸收到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中来。同时,实现“关口”前移,及时做好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有关材料的接转和审核等衔接工作,培养时间连续计算,避免入党积极分子的流失。在教育形式上,注意充分发挥党课学习小组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中的阵地作用,实现自我教育和培训教育相结合,使广大入党积极分子将加入党组织的愿望变成自觉的行动。
2.3坚持实践教育,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
针对学生党员人生经历少,缺乏社会经验,对社会经济文化变革的历史和现实的感性认识不足等缺陷,积极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使学生党员在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服务同学中受教育、长才干。实践性教育活动力求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党员通过实践教育活动能增强实际工作能力,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在实践教育中得到提高。给学生党员压担子、交任务,安排一定的党内工作,尽可能让学生党员在学生党支部、院系学生会、团委或团总支、班委会或团支部担任一定职务,为其提供发挥作用的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增强能力和才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开展学生党员标兵、优秀学生党员评选,开展“相约在党旗下”、“党的召唤”等主题党日活动,举办优秀学生党员事迹报告会、优秀学生党员论坛、学生党员演讲赛、辩论赛、征文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展示学生党员的素质和能力。通过风采展示活动,检阅学生党员的言行,促进学生党员之间的竞争和交流,提高学生党员的整体素质。
2.4加强学生党员的流动性管理。
关心离校实习学生党员的生活,是党组织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党组织要把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寓于服务之中,使他们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自觉服从党组织的管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从而保持和增强党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在管理模式上可采取以下几种:第一,“就地、就近”的管理原则,即通过系党总支与实习单位沟通,让学生党员就地过组织生活,就近参加实习单位的党员活动。第二,建立专人联系制度,确定专门的联络员负责联系这些学生党员,定期传达党组织的活动安排,寄送学习资料,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要求。第三,采取网上教育形式,系党总支拟建立党建网页,开设“网上党课”、“支部活动”、“支部新闻中心”、“公示栏”等版块,使离校实习学生党员及时通过互联网了解并参与党的活动。
2.5强化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
党员意识的强弱程度是影响党员提高素质、增强党性和发挥作用的关键性环节。党员意识分为党员对自身角色、身份、形象的三层定位,是党员个体对自身党员属性和党员责任的理性认识和自觉把握。党员意识强,能促使党员做到严于律己,明确责任,主动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努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强化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就应该紧紧围绕这三个方面:通过党的历史宣传教育,帮助他们深刻认识到党的光荣与伟大,认识到党的事业的光明前景;通过党的任务和党员义务的教育,帮助他们认清自己肩负的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的目标;通过科学知识和技能教育,大力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努力做到思想认识高于一般学生,道德修养高于一般学生,学习成绩高于一般学生。同时帮助他们克服可能存在的自卑感和步入社会的畏惧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2.6继续强化和完善现有各项机制。
一是要强化学习机制,创新组织生活形式,教育、学习是党员持续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组织生活不规律,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等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组织生活对党员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应结合学生党支部的实际,建立健全完善的学习制度,形成学习向上的良好风气;要充实学习内容,党员学习的内容既包括党的基本理论和大政方针、时事政策等,也包括国内外的热点透视、国内舆情或突发事件分析,还包括大学生的基本思想动态、思想困惑等;要丰富学习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是支部组织生活更具吸引力、更富成效性的重要保证。二是要强化激励机制,提升党支部活力。大部分的学生党支部缺乏明确具体、行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支部活力和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发挥。三是要强化约束机制,促进党员自我管理。党员行为约束机制,主要是通过采取强制的手段防止学生党员消极行为的发生。学生党员行为约束制度主要包括: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工作,学生党支部每学期要进行一次学生党员民主评议活动,以此来检查和评估每个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提高学生党员素质,明确考评指标,要从思想状况、群众基础,工作情况、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定期对学生党员进行考核评价,严格考评程序,要深入学生和教师,征求他们对考核方式方法的意见和建议,并作进一步的修正,确保监督考评机制更加科学、合情、合理,及时反馈考评结果,要以多种途径分阶段及时公布考核情况和结果,并进行必要的反馈与整改,从制度上保证对党员的约束。
参考文献
1 陈玄令,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构建探究。
2 尹韦,彭彦,高职学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探析。
3 侯荣增,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
4 张彩云,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5 钟敏,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